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一门以理性思维为主的学科,要求小学生综合调动自己的多方感官思维参与数学探究,在问题分析与解决活动中总结出学好数学的客观方法,更需要培养与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课程的育人目的。本文将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组织学生探究,落实自主学习教学;开设数学实践,升华自主学习能力三个角度分析小学数学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分析
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为了让学生们获得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其学会通过数学学习解决现实生活需求,不断优化自己的整体素质,提升自己的智能发育水平。数学一直都是小学生难以逾越的学习难关,而教师所实施的“理論灌输”教育也忽视了小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动性,导致小学生对学好数学的有效方法一直都是懵懂无知的。在新课改下,教育部提出了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改革需求,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尊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丰富小学生自己主动学数学、用数学的机会,以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小学生实现长足进步。
一、 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都知道,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在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改革中,小学数学教师也应该充分发挥问题情境的启发作用与引导功效,以问题情境激发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使其产生认知饥渴,以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为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一个好头。
就如在“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教学中,笔者便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老师手里有10颗苹果,现在要平均分给我们班表现最好的三名同学,请问每个学生可以分到多少苹果?这个问题情境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直接让小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储备展开了积极思考。比如,有的小学生直接借助自己的除法学习经验列出了“10÷3”这个计算等式,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写出结果。对此,本班小学生便准备了10个物品当做是“苹果”,然后通过依次发放“苹果”进行数学演示,发现每个小学生都能分到三个完整的苹果,但是还有一个苹果有剩余。于是,笔者便借此引入了“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规范了小学生的数学表达。实践证明,以问题情境导入数学新知,有效发散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让每一个小学生都积极投身于数学探究活动之中,丰富了小学生的学习经验。
二、 组织学生探究
学生探究是落实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任务的基本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最主要的教学活动。探究教学是新课改所提出的基本教学方式,这个教学方法是为了解决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被动、低效的学习局面,让小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更易于让小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学习规律,形成数学素养。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以探究教学为主,多让学生思考、探究与创新,使其成为建构知识意义的主人公。
就如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教学中,笔者为本班学生准备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七巧板,鼓励学生观察这些四边形的一般特征,说出观察结果。通过观察,小学生均能说出四边形有四条边的直观特征。然后,小学生需借助学习工具,如直尺、量角器等测量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四条边与四个角的关系。在测量中,多数小学生都能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相等,梯形上下两条边长不等,但是侧边长度一致的数学结论。然后,笔者便根据小学生的测量结果与分类结果引入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数学概念,出示了一系列关于判断四边形是否属于平行四边形或梯形的数学练习题,巩固了小学生所学知识,培养了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 开设数学实践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并不仅仅是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还包括小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实践活动。人们常说,真理需接受实践的检验与认可,小学生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也需要在一系列数学实践中进行应用与证明,使学生在应用中总结出个人学习不足与知识盲区,及时做出调整与改善,进一步升华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
就如在“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教学中,小学生需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为了让小学生灵活应用本课知识,笔者鼓励小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展开资料调查,练习图形面积的计算过程,提升小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有的学生选择以教室面积为主测量了教室的长、宽,按照长方体的面积公式计算了教室面积;有的小学生以墙壁的面积作为实践操作对象,测量了墙壁与窗户的长、宽,用正面墙壁的面积减去了窗户的面积,得出了最终的面积结果;还有的小学生选择了操作简便的测量对象,如书桌、数学书、练习本等展开了面积计算。
总而言之,每一个小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对发明创造的渴望,教师必须要全面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将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贯穿于数学课程教学始终,让每一节数学课都成为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为小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刘敬振.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J].中国校外教育,2018(28):131.
[2]陈虎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氛围[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9):104.
作者简介:
郭清亮,四川省遂宁市,四川省蓬溪县红江镇第二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分析
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为了让学生们获得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其学会通过数学学习解决现实生活需求,不断优化自己的整体素质,提升自己的智能发育水平。数学一直都是小学生难以逾越的学习难关,而教师所实施的“理論灌输”教育也忽视了小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动性,导致小学生对学好数学的有效方法一直都是懵懂无知的。在新课改下,教育部提出了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改革需求,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尊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丰富小学生自己主动学数学、用数学的机会,以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小学生实现长足进步。
一、 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都知道,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在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改革中,小学数学教师也应该充分发挥问题情境的启发作用与引导功效,以问题情境激发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使其产生认知饥渴,以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为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一个好头。
就如在“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教学中,笔者便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老师手里有10颗苹果,现在要平均分给我们班表现最好的三名同学,请问每个学生可以分到多少苹果?这个问题情境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直接让小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储备展开了积极思考。比如,有的小学生直接借助自己的除法学习经验列出了“10÷3”这个计算等式,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写出结果。对此,本班小学生便准备了10个物品当做是“苹果”,然后通过依次发放“苹果”进行数学演示,发现每个小学生都能分到三个完整的苹果,但是还有一个苹果有剩余。于是,笔者便借此引入了“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规范了小学生的数学表达。实践证明,以问题情境导入数学新知,有效发散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让每一个小学生都积极投身于数学探究活动之中,丰富了小学生的学习经验。
二、 组织学生探究
学生探究是落实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任务的基本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最主要的教学活动。探究教学是新课改所提出的基本教学方式,这个教学方法是为了解决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被动、低效的学习局面,让小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更易于让小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学习规律,形成数学素养。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以探究教学为主,多让学生思考、探究与创新,使其成为建构知识意义的主人公。
就如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教学中,笔者为本班学生准备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七巧板,鼓励学生观察这些四边形的一般特征,说出观察结果。通过观察,小学生均能说出四边形有四条边的直观特征。然后,小学生需借助学习工具,如直尺、量角器等测量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四条边与四个角的关系。在测量中,多数小学生都能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相等,梯形上下两条边长不等,但是侧边长度一致的数学结论。然后,笔者便根据小学生的测量结果与分类结果引入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数学概念,出示了一系列关于判断四边形是否属于平行四边形或梯形的数学练习题,巩固了小学生所学知识,培养了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 开设数学实践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并不仅仅是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还包括小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实践活动。人们常说,真理需接受实践的检验与认可,小学生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也需要在一系列数学实践中进行应用与证明,使学生在应用中总结出个人学习不足与知识盲区,及时做出调整与改善,进一步升华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
就如在“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教学中,小学生需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为了让小学生灵活应用本课知识,笔者鼓励小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展开资料调查,练习图形面积的计算过程,提升小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有的学生选择以教室面积为主测量了教室的长、宽,按照长方体的面积公式计算了教室面积;有的小学生以墙壁的面积作为实践操作对象,测量了墙壁与窗户的长、宽,用正面墙壁的面积减去了窗户的面积,得出了最终的面积结果;还有的小学生选择了操作简便的测量对象,如书桌、数学书、练习本等展开了面积计算。
总而言之,每一个小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对发明创造的渴望,教师必须要全面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将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贯穿于数学课程教学始终,让每一节数学课都成为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为小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刘敬振.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J].中国校外教育,2018(28):131.
[2]陈虎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氛围[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9):104.
作者简介:
郭清亮,四川省遂宁市,四川省蓬溪县红江镇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