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苏科糯5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甜糯型玉米杂交种。在江苏省2009~2010年糯玉米区域试验中,苏科糯5号两年平均鲜穗产量12 487.5 kg/hm2,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7.3%;2011年生产试验中平均鲜穗产量10 947.0 kg/hm2,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4.7%。苏科糯5号具有品质优、丰产性好、商品性好等特点,适宜在江苏省玉米种植区域种植。
关键词 甜糯型玉米;苏科糯5号;选育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30-10472-02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CX(13)2019;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0250)。
作者简介赵文明(1980- ),男,河南周口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鲜食玉米育种工作。*通讯作者,研究员,博士,从事科研管理工作。
随着消费者口味的改变,甜糯型鲜食玉米在南方市场上逐渐畅销,成为鲜食玉米育种新的发展方向,未来鲜食玉米发展的潮流。甜糯型玉米是通过杂交法培育的一种新型鲜食玉米,在同一果穗上存在甜质型和糯质型两种子粒,既有甜玉米甜、脆的特点,又有糯玉米黏、软、香的特点,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1-2]。
苏科糯5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甜糯型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将甜玉米的普甜基因导入到糯玉米中,同一果穗上同时出现糯粒和普甜粒,具有品质优、丰产性好、商品性好等特点,适宜在江苏省各玉米种植区域种植,市场前景广阔。
1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
1.1亲本来源
1.1.1母本JS0581。1999年以通玉糯1号为基础材料,采用系谱法,结合品质评价与抗性鉴定,经过连续7代自交与选择,于2004年获得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好、农艺性状稳定一致的白色糯玉米自交系。
1.1.2父本JS0601。2000年以通系5与苏甜8号杂交组配二环系为基础材料,自交3代后以通系5作轮回亲本连续回交3代,再自交2代,结合品质评价与抗性鉴定,于2006年获得品质优、产量高、农艺性状稳定一致的甜糯型自交系。
1.2选育过程2006年冬季在海南进行组合组配,经过2007、2008年品种比较试验,通过品质、产量、抗性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于2008年选育出食用品质好、外观品质优、产量高的甜糯型玉米杂交组合。2009年参加江苏省糯玉米区域试验,2010年继续参加江苏省糯玉米区域试验,2011年参加江苏省糯玉米生产试验。201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苏科糯5号,审定编号为苏审玉201205。
2特征特性
2.1植物学特征苏科糯5号幼苗叶鞘淡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红色,花药红色,颖壳红色,花丝粉红色。春播全生育期约89 d,株型半紧凑,株高190 cm,穗位高92 cm,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锥形,穗长17.3 cm,穗粗4.4 cm,每穗14行,每行31粒,千粒鲜重301 g,鲜出子率68.1%。子粒白色,甜糯相间,比例为3∶1。
2.2品质水平苏科糯5号品尝品质优于对照。江苏省鲜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组织专家品尝鉴定,2009年专家品尝评分85.3分,优于对照,位居第2位;2010年专家品尝评分86.8分,优于对照,位居第1位;两年区试平均86.1分,优于对照。2011年专家品尝评分86.0分,优于对照,位居第1位。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达到部颁鲜食糯玉米二级标准。
苏科糯5号理化品质优于对照。扬州大学农学院理化检测结果表明,2009年支链淀粉占总淀粉比率为98.15%,优于对照;皮渣率为10.61%,优于对照。2010年支链淀粉占总淀粉比率为97.71%;皮渣率为10.08%,优于对照。两年区试平均支链淀粉占总淀粉比率为97.93%,优于对照;皮渣率为10.35%,优于对照。2011年生产试验,支链淀粉占总淀粉比率为98.35%,皮渣率为6.83%,优于对照,达到部颁糯玉米标准(NY/T524-2002)(表1)。
2.3 产量水平苏科糯5号产量高于对照,丰产稳产性好。2009年江苏省糯玉米区域试验,共计6个试验点,其中4个试验点增产,2个试验点减产,鲜穗平均产量为12 628.5 kg/hm2,比对照增产5.0%,位居参试品种第2位。2010年江苏省糯玉米区域试验,共计7个试验点,其中6个试验点增产,1个试验点减产,鲜穗平均产量为12 345.0 kg/hm2,比对照增产9.6%,位居参试品种第1位。两年区试平均产量为12 487.5 kg/hm2,比对照增产7.3%。2011年江苏省糯玉米生产试验,共计5个试验点,其中4个试验点增产,1个试验点减产,鲜穗平均产量为10 947.0 kg/hm2,比对照增产47%,位居参试品种第2位(表2)。
2.4抗病虫水平苏科糯5号抗病虫性与对照相当。江苏省区域试验田间记载结果表明,苏科糯5号综合抗性较好,抗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粗缩病和玉米螟(表3)。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接种鉴定表明,苏科糯5号中抗大斑病,抗小斑病,感纹枯病,高感茎腐病、粗缩病(表4)。
表3苏科糯5号与苏玉糯5号的田间抗逆性比较
试验品种名称年份大斑病病级抗性评价小斑病病级抗性评价纹枯病病级抗性评价粗缩病病级抗性评价玉米螟病级抗性评价区域试验苏科糯5号20093R3R3R1HR3R20103R3R3R3R3R平均3R3R3R3R3R苏科糯5号(CK)20093R3R3R3R3R20103R3R3R3R3R平均3R3R3R3R3R生产试验苏科糯5号20113R3R3R3R3R苏科糯5号(CK)20113R3R3R3R3R注:数据来源于江苏省2011年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总结汇编[3];病级划分参照王晓鸣等《玉米病虫害田间手册:病虫害鉴别与抗性鉴定》[4]。
3栽培技术要点
苏科糯5号播种时应与其他玉米隔离种植,适宜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减少化肥施用量。早追苗肥,大喇叭口期重施孕穗肥。施肥总量为纯氮300~375 kg/hm2、磷肥(P2O5)120~150 kg/hm2、钾肥(K2O)120~150 kg/hm2。玉米孕穗、抽雄和开花灌浆期等关键时期要及时灌水。玉米拔节至抽雄期重点防治玉米螟、蚜虫、黏虫等。适时采收,一般在授粉后20~23 d采收。
参考文献
[1] 吴子恺.异隐纯合体杂交法与甜糯玉米育种[J]. 玉米科学,2003,11(3):13-17,22.
[2] 陈艳萍,赵文明,孟庆长,等.甜糯型玉米新品种“苏科糯3 号”选育技术报告[J].上海农业学报,2013,29(6):85-87.
[3] 江苏省种子管理站. 江苏省2011年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总结汇编[G].2011:162-163.
关键词 甜糯型玉米;苏科糯5号;选育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30-10472-02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CX(13)2019;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0250)。
作者简介赵文明(1980- ),男,河南周口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鲜食玉米育种工作。*通讯作者,研究员,博士,从事科研管理工作。
随着消费者口味的改变,甜糯型鲜食玉米在南方市场上逐渐畅销,成为鲜食玉米育种新的发展方向,未来鲜食玉米发展的潮流。甜糯型玉米是通过杂交法培育的一种新型鲜食玉米,在同一果穗上存在甜质型和糯质型两种子粒,既有甜玉米甜、脆的特点,又有糯玉米黏、软、香的特点,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1-2]。
苏科糯5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甜糯型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将甜玉米的普甜基因导入到糯玉米中,同一果穗上同时出现糯粒和普甜粒,具有品质优、丰产性好、商品性好等特点,适宜在江苏省各玉米种植区域种植,市场前景广阔。
1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
1.1亲本来源
1.1.1母本JS0581。1999年以通玉糯1号为基础材料,采用系谱法,结合品质评价与抗性鉴定,经过连续7代自交与选择,于2004年获得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好、农艺性状稳定一致的白色糯玉米自交系。
1.1.2父本JS0601。2000年以通系5与苏甜8号杂交组配二环系为基础材料,自交3代后以通系5作轮回亲本连续回交3代,再自交2代,结合品质评价与抗性鉴定,于2006年获得品质优、产量高、农艺性状稳定一致的甜糯型自交系。
1.2选育过程2006年冬季在海南进行组合组配,经过2007、2008年品种比较试验,通过品质、产量、抗性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于2008年选育出食用品质好、外观品质优、产量高的甜糯型玉米杂交组合。2009年参加江苏省糯玉米区域试验,2010年继续参加江苏省糯玉米区域试验,2011年参加江苏省糯玉米生产试验。201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苏科糯5号,审定编号为苏审玉201205。
2特征特性
2.1植物学特征苏科糯5号幼苗叶鞘淡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红色,花药红色,颖壳红色,花丝粉红色。春播全生育期约89 d,株型半紧凑,株高190 cm,穗位高92 cm,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锥形,穗长17.3 cm,穗粗4.4 cm,每穗14行,每行31粒,千粒鲜重301 g,鲜出子率68.1%。子粒白色,甜糯相间,比例为3∶1。
2.2品质水平苏科糯5号品尝品质优于对照。江苏省鲜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组织专家品尝鉴定,2009年专家品尝评分85.3分,优于对照,位居第2位;2010年专家品尝评分86.8分,优于对照,位居第1位;两年区试平均86.1分,优于对照。2011年专家品尝评分86.0分,优于对照,位居第1位。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达到部颁鲜食糯玉米二级标准。
苏科糯5号理化品质优于对照。扬州大学农学院理化检测结果表明,2009年支链淀粉占总淀粉比率为98.15%,优于对照;皮渣率为10.61%,优于对照。2010年支链淀粉占总淀粉比率为97.71%;皮渣率为10.08%,优于对照。两年区试平均支链淀粉占总淀粉比率为97.93%,优于对照;皮渣率为10.35%,优于对照。2011年生产试验,支链淀粉占总淀粉比率为98.35%,皮渣率为6.83%,优于对照,达到部颁糯玉米标准(NY/T524-2002)(表1)。
2.3 产量水平苏科糯5号产量高于对照,丰产稳产性好。2009年江苏省糯玉米区域试验,共计6个试验点,其中4个试验点增产,2个试验点减产,鲜穗平均产量为12 628.5 kg/hm2,比对照增产5.0%,位居参试品种第2位。2010年江苏省糯玉米区域试验,共计7个试验点,其中6个试验点增产,1个试验点减产,鲜穗平均产量为12 345.0 kg/hm2,比对照增产9.6%,位居参试品种第1位。两年区试平均产量为12 487.5 kg/hm2,比对照增产7.3%。2011年江苏省糯玉米生产试验,共计5个试验点,其中4个试验点增产,1个试验点减产,鲜穗平均产量为10 947.0 kg/hm2,比对照增产47%,位居参试品种第2位(表2)。
2.4抗病虫水平苏科糯5号抗病虫性与对照相当。江苏省区域试验田间记载结果表明,苏科糯5号综合抗性较好,抗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粗缩病和玉米螟(表3)。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接种鉴定表明,苏科糯5号中抗大斑病,抗小斑病,感纹枯病,高感茎腐病、粗缩病(表4)。
表3苏科糯5号与苏玉糯5号的田间抗逆性比较
试验品种名称年份大斑病病级抗性评价小斑病病级抗性评价纹枯病病级抗性评价粗缩病病级抗性评价玉米螟病级抗性评价区域试验苏科糯5号20093R3R3R1HR3R20103R3R3R3R3R平均3R3R3R3R3R苏科糯5号(CK)20093R3R3R3R3R20103R3R3R3R3R平均3R3R3R3R3R生产试验苏科糯5号20113R3R3R3R3R苏科糯5号(CK)20113R3R3R3R3R注:数据来源于江苏省2011年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总结汇编[3];病级划分参照王晓鸣等《玉米病虫害田间手册:病虫害鉴别与抗性鉴定》[4]。
3栽培技术要点
苏科糯5号播种时应与其他玉米隔离种植,适宜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减少化肥施用量。早追苗肥,大喇叭口期重施孕穗肥。施肥总量为纯氮300~375 kg/hm2、磷肥(P2O5)120~150 kg/hm2、钾肥(K2O)120~150 kg/hm2。玉米孕穗、抽雄和开花灌浆期等关键时期要及时灌水。玉米拔节至抽雄期重点防治玉米螟、蚜虫、黏虫等。适时采收,一般在授粉后20~23 d采收。
参考文献
[1] 吴子恺.异隐纯合体杂交法与甜糯玉米育种[J]. 玉米科学,2003,11(3):13-17,22.
[2] 陈艳萍,赵文明,孟庆长,等.甜糯型玉米新品种“苏科糯3 号”选育技术报告[J].上海农业学报,2013,29(6):85-87.
[3] 江苏省种子管理站. 江苏省2011年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总结汇编[G].2011: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