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门,其在中国艺术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发展以及网络信息的日益普及,中国画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需要对其进行变革和创新,使其能够与时代的发展需求相适应,实现中国画全民普及的目标,推动中国画的长远发展。本文就对时代背景下中国画的传承创新与全民普及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时代背景;中国画;传承;创新;全民普及
在中国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通过无数艺术家的奋斗和探索,各个时代的艺术精品如璀璨明珠照耀着艺术星河,其精髓深深根植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并不断推动着中国画的发展。中国画艺术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创新性,是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以此来满足不同时代的欣赏水平,并从中得以丰富和发展。一般而言,中国画可分为花鸟画、人物画和山水画这三种画科,主要是以线条为基础,并将印、画、书、诗进行有机结合,画面讲求气韵、意境和形神的融合。
一、中国画概述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集体智慧与历史积淀的结晶,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孕育着中国传统的释、道、儒文化思想,具有自身独特的表现形式。如儒家思想中的积极入世的态度,其将中国画作为“修身”以及“平天下”的重要手段,并且中国画也积极吸收佛家的禅修和道家的无为等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形式语言。
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融合了宗教、哲学、文学、经济与政治等领域的知识要素,其多元性的特点显而易见。对于中国画而言,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从原始的彩陶、岩画和壁画等到现在大家熟悉的花鸟画、山水画以及人物画,其独特的绘画语言和表现形式,已经趋于十分完善和成熟的境地。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文化艺术不断融合拆分,导致中国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传承断续之困境。
二、时代背景下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
(一)传承
中国画的传统精髓需要在任何时代加以继承和推广,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需要长期的文化积淀,并与人们道德情操、审美情况、思维观念、行为标准、生活方式和民族习俗加以融合。其本身就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趣与民族风格。中国画就是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加以提炼与发展,才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当然社会的发展变化不会影响画家绘画的造型手段,独有的散点透视手法;始终坚持以笔墨线条为依据;追求气韵生动与传神;讲究画作的高古气格等依然是中国画创作的基本要求。故中国画的发展是具有继承性的,在艺术风格、技巧应用与表现形式等方面也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的。
一般而言,中国画在新的发展时期会形成新的画风和艺术表现,如隋唐时期中国画主要是以线条为主,而在宋元时期产生了写意的艺术风格,之后历代又在中国画中展示出独特的艺术特色和人文思想,这些都表明中国画的发展必须要对传统绘画的题材、风格、技巧以及人文精神等方面加以传承。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在历史的积淀中通过嬗变、改造和舍弃,中国画才能得以发展,实现其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当然如果对中国画传统进行盲目继承,将会导致其失去活力,无法向前发展,如明清时期的文人画只对元代的笔墨风格加以继承,而难以进行改革与创新。清初“四王”多是对古人的画作加以临摹,强调“一树一石,皆为原本”,导致自身创作的作品缺乏生机与活力。因此中国画要想实现自身的发展,必须要随时代变化而加以创新与丰富,尊重历史传统的同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值得注意的是,继承传统文化艺术应做到“借古开今”,以传统的文化艺术为基础来发展和创新现代文化艺术,中国画只有不断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艺术,并结合新时期欣赏者的水平和文化市场的需要,借鉴外来优秀文化的传播形式,才能赋予自身新的艺术内涵,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
(二)创新
艺术当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如果艺术缺乏创新与发展,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则不复存在,中国画的发展也应遵循艺术的发展规律来变革与创新。我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引入了大量西方艺术和文化,中国画与西方艺术相互碰撞与融合,有效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需求,形成了中国画的革新局面。部分画家受西方文化的熏陶,主张中国画融合西方的重科学、重色彩和重再现,保证中国画在对传统艺术文化加以继承的同时能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代表画家有林风眠和徐悲鸿等,其中林风眠在中国画中应用西方色彩,改变中国画传统的轻色彩重笔墨的表现手法;而徐悲鸿则将中西方绘画进行有效结合,引导中国画走向创新之路。
对于中国画的创新,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审美意识方面,中国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艺术,其利用象征性与形象化的绘画来展示和表现文化内涵或创作者的审美意识。当前人们审美意识主要是对其观念准则、意识形态等进行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判断。因此要想实现中国画的创新,绘画者必须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以及审美意识,将绘画中蕴含的情趣和精神加以准确传达。其次在中外绘画艺术关系方面。中国画对“意象”造型较为注重,主张流动空阔的意境,强调画在似与不似之间,“意象”是中国画创作的心理现象,是绘画者感性思维的重要体现;而西方绘画则重视“写实”造型,主张绘画能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强调感觉。但是不管是中国画还是西方绘画,在表现真善美本质上是具有一致性的,因此要想实现中国画的创新,需要借鉴和吸收西方绘画中的优秀部分,取长补短,达到“中西合璧”的境地。当然在吸收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而实现自身的创新与发展。
创新是艺术发展的本质,无论是什么时代,优秀的艺术作品必然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难以被其他形式所替代,是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具体表现。创新不是抛离传统,不是打碎旧规制,创立新形式,恰恰,创新是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中国画要创新、得创新就一定要站在传统的基础上。中国画的创新需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离开传统,中国画的创新根本就无从谈起。 三、时代背景下中国画的全民普及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要想实现中国画的全民普及,可从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一是要对绘画与展览的关系加以科学处理。中国画为了适应现代化的展览模式,其需要在构图和篇幅等方面进行一定的调整,方能与举办方的要求相符,如花鸟画的构图越满、尺幅越大,则越能获得大众的喜爱。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画家开始追求画幅的满和大,强调画作的视觉冲击力,而对画作的思想内涵及其给观众的感受加以忽视,导致中国画缺乏文化内涵,难以实现艺术行业的长远发展。尺寸大小只是对艺术作品价值的一种衡量标准,而不是唯一标准,因此画家应在追求作品视觉效果与尺寸的同时,将绘画技巧和自身情感融入在作品中,从而打动观众,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绘画作品。二是对艺术市场的冲击加以正确面对。艺术品走向市场是实现其全民普及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事物具有两面性,其繁荣发展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要想实现中国画的全民普及,则应对艺术市场的冲击进行正确面对。随着信息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的心态趋向于浮躁与空虚,易被刺激与直观的表象所迷惑,而无法深入品味艺术作品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部分艺术创作者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品味,多是以市场为依据,对艺术市场的需求进行盲目迎合,导致创作形式单一变化,影响中国画的长远发展。中国画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创作者在绘画过程中应正确面对艺术市场的冲击,将自身真实的情感融入在作品中,保证作品具有时代气息和个人风格,从而推动中国画的良性发展。
四、结束语
目前,中国画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的形式,其具有更为强烈的民族意识、更加广泛的创作题材以及更具丰富性的表现技巧,能够与时代的发展需要相符合。在时代背景下实现中国画的传承创新与全民普及,应对传统艺术文化大力度加以继承与推崇,正确面对艺术市场的冲击,科学处理绘画与展览的关系,从而推动中国画的良性发展,推动中国画艺术形式在当代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葛玉君. “笔墨”与“创新”——从1962年“中国画的创新与笔墨问题之争”析回归传统之潮[J]. 美术观察,2014,10:110-119.
[2]魏华蕊、李世国. 中国画元素在用户界面创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包装工程,2013,10:62-65.
[3]章顺凯、王力力. 论当代中国画中江南水乡题材的创新[J]. 宿州学院学报,2013,02:52-54.
[4]陈丽能. 在中西融会中打造“荷塘之境”——兼论中国画创新实践[J]. 文艺争鸣,2010,18:64-67.
[5]陈婧男. 浅谈中西融合与当代中国画创新关系的认识[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90-92.
关键词:时代背景;中国画;传承;创新;全民普及
在中国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通过无数艺术家的奋斗和探索,各个时代的艺术精品如璀璨明珠照耀着艺术星河,其精髓深深根植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并不断推动着中国画的发展。中国画艺术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创新性,是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以此来满足不同时代的欣赏水平,并从中得以丰富和发展。一般而言,中国画可分为花鸟画、人物画和山水画这三种画科,主要是以线条为基础,并将印、画、书、诗进行有机结合,画面讲求气韵、意境和形神的融合。
一、中国画概述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集体智慧与历史积淀的结晶,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孕育着中国传统的释、道、儒文化思想,具有自身独特的表现形式。如儒家思想中的积极入世的态度,其将中国画作为“修身”以及“平天下”的重要手段,并且中国画也积极吸收佛家的禅修和道家的无为等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形式语言。
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融合了宗教、哲学、文学、经济与政治等领域的知识要素,其多元性的特点显而易见。对于中国画而言,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从原始的彩陶、岩画和壁画等到现在大家熟悉的花鸟画、山水画以及人物画,其独特的绘画语言和表现形式,已经趋于十分完善和成熟的境地。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文化艺术不断融合拆分,导致中国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传承断续之困境。
二、时代背景下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
(一)传承
中国画的传统精髓需要在任何时代加以继承和推广,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需要长期的文化积淀,并与人们道德情操、审美情况、思维观念、行为标准、生活方式和民族习俗加以融合。其本身就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趣与民族风格。中国画就是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加以提炼与发展,才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当然社会的发展变化不会影响画家绘画的造型手段,独有的散点透视手法;始终坚持以笔墨线条为依据;追求气韵生动与传神;讲究画作的高古气格等依然是中国画创作的基本要求。故中国画的发展是具有继承性的,在艺术风格、技巧应用与表现形式等方面也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的。
一般而言,中国画在新的发展时期会形成新的画风和艺术表现,如隋唐时期中国画主要是以线条为主,而在宋元时期产生了写意的艺术风格,之后历代又在中国画中展示出独特的艺术特色和人文思想,这些都表明中国画的发展必须要对传统绘画的题材、风格、技巧以及人文精神等方面加以传承。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在历史的积淀中通过嬗变、改造和舍弃,中国画才能得以发展,实现其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当然如果对中国画传统进行盲目继承,将会导致其失去活力,无法向前发展,如明清时期的文人画只对元代的笔墨风格加以继承,而难以进行改革与创新。清初“四王”多是对古人的画作加以临摹,强调“一树一石,皆为原本”,导致自身创作的作品缺乏生机与活力。因此中国画要想实现自身的发展,必须要随时代变化而加以创新与丰富,尊重历史传统的同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值得注意的是,继承传统文化艺术应做到“借古开今”,以传统的文化艺术为基础来发展和创新现代文化艺术,中国画只有不断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艺术,并结合新时期欣赏者的水平和文化市场的需要,借鉴外来优秀文化的传播形式,才能赋予自身新的艺术内涵,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
(二)创新
艺术当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如果艺术缺乏创新与发展,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则不复存在,中国画的发展也应遵循艺术的发展规律来变革与创新。我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引入了大量西方艺术和文化,中国画与西方艺术相互碰撞与融合,有效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需求,形成了中国画的革新局面。部分画家受西方文化的熏陶,主张中国画融合西方的重科学、重色彩和重再现,保证中国画在对传统艺术文化加以继承的同时能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代表画家有林风眠和徐悲鸿等,其中林风眠在中国画中应用西方色彩,改变中国画传统的轻色彩重笔墨的表现手法;而徐悲鸿则将中西方绘画进行有效结合,引导中国画走向创新之路。
对于中国画的创新,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审美意识方面,中国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艺术,其利用象征性与形象化的绘画来展示和表现文化内涵或创作者的审美意识。当前人们审美意识主要是对其观念准则、意识形态等进行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判断。因此要想实现中国画的创新,绘画者必须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以及审美意识,将绘画中蕴含的情趣和精神加以准确传达。其次在中外绘画艺术关系方面。中国画对“意象”造型较为注重,主张流动空阔的意境,强调画在似与不似之间,“意象”是中国画创作的心理现象,是绘画者感性思维的重要体现;而西方绘画则重视“写实”造型,主张绘画能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强调感觉。但是不管是中国画还是西方绘画,在表现真善美本质上是具有一致性的,因此要想实现中国画的创新,需要借鉴和吸收西方绘画中的优秀部分,取长补短,达到“中西合璧”的境地。当然在吸收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而实现自身的创新与发展。
创新是艺术发展的本质,无论是什么时代,优秀的艺术作品必然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难以被其他形式所替代,是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具体表现。创新不是抛离传统,不是打碎旧规制,创立新形式,恰恰,创新是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中国画要创新、得创新就一定要站在传统的基础上。中国画的创新需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离开传统,中国画的创新根本就无从谈起。 三、时代背景下中国画的全民普及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要想实现中国画的全民普及,可从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一是要对绘画与展览的关系加以科学处理。中国画为了适应现代化的展览模式,其需要在构图和篇幅等方面进行一定的调整,方能与举办方的要求相符,如花鸟画的构图越满、尺幅越大,则越能获得大众的喜爱。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画家开始追求画幅的满和大,强调画作的视觉冲击力,而对画作的思想内涵及其给观众的感受加以忽视,导致中国画缺乏文化内涵,难以实现艺术行业的长远发展。尺寸大小只是对艺术作品价值的一种衡量标准,而不是唯一标准,因此画家应在追求作品视觉效果与尺寸的同时,将绘画技巧和自身情感融入在作品中,从而打动观众,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绘画作品。二是对艺术市场的冲击加以正确面对。艺术品走向市场是实现其全民普及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事物具有两面性,其繁荣发展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要想实现中国画的全民普及,则应对艺术市场的冲击进行正确面对。随着信息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的心态趋向于浮躁与空虚,易被刺激与直观的表象所迷惑,而无法深入品味艺术作品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部分艺术创作者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品味,多是以市场为依据,对艺术市场的需求进行盲目迎合,导致创作形式单一变化,影响中国画的长远发展。中国画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创作者在绘画过程中应正确面对艺术市场的冲击,将自身真实的情感融入在作品中,保证作品具有时代气息和个人风格,从而推动中国画的良性发展。
四、结束语
目前,中国画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的形式,其具有更为强烈的民族意识、更加广泛的创作题材以及更具丰富性的表现技巧,能够与时代的发展需要相符合。在时代背景下实现中国画的传承创新与全民普及,应对传统艺术文化大力度加以继承与推崇,正确面对艺术市场的冲击,科学处理绘画与展览的关系,从而推动中国画的良性发展,推动中国画艺术形式在当代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葛玉君. “笔墨”与“创新”——从1962年“中国画的创新与笔墨问题之争”析回归传统之潮[J]. 美术观察,2014,10:110-119.
[2]魏华蕊、李世国. 中国画元素在用户界面创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包装工程,2013,10:62-65.
[3]章顺凯、王力力. 论当代中国画中江南水乡题材的创新[J]. 宿州学院学报,2013,02:52-54.
[4]陈丽能. 在中西融会中打造“荷塘之境”——兼论中国画创新实践[J]. 文艺争鸣,2010,18:64-67.
[5]陈婧男. 浅谈中西融合与当代中国画创新关系的认识[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