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站;4. 辽源市西安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5. 辽源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吉林 辽源 136200)
摘要:通过对目前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的重要模式、主要成果、现存问题及采取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有助于规范土地流转,避免引发纠纷,提升土地生产率,加快农业生产现代化步伐,尤其为今后出台一系列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相关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键词:承包土地;流转;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1-0055-2
1 当前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
1.1 互换土地
互换土地,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户,为方便耕种和各自的需要,对各自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进行的简单交换。
1.2 转包土地
土地转包,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户,将自己的土地承包权转包给他人的一种形式。
1.3 租赁土地
租赁土地,在市场利益驱动和政府引导下,农民将其承包土地经营权出租给大户、业主或企业法人等承租方,出租的期限和租金支付方式由双方自行约定,承租方获得一定期限的土地经营权,出租方按年度以实物或货币的形式获得土地经营权租金。其中,有大户承租型、公司租赁型等。
1.4 土地入股
入股,亦称股份合作经营,是指在坚持承包户自愿的基础上,将承包土地经营权作价入股,建立股份公司。在土地入股过程中,实行农村土地经营的双向选择(农民将土地入股给公司后,既可继续参与土地经营,也可不参与土地经营),农民凭借土地承包权可拥有公司股份,并可按股分红。
1.5 “股份+合作”
“股份+合作”,是农户以土地经营权为股份共同组建合作社。村里按照“群众自愿、土地入股、集约经营、收益分红、利益保障”的原则,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按照民主原则对土地统一管理,不再由农民分散经营。合作社挂靠龙头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合作社实行按土地保底和按效益分红的方式,年度分配时,首先支付社员每股土地保底收益,留足公积金、公益金、风险金,然后再按股进行二次分红。“股份+合作”形式是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新突破。
2 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的主要效果
从全国各地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情况来看,尽管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它的出现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1 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推进土地流转,提高了土地出产率,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推动了二、三产业发展,加快了农民变民工、变职工、变市民的步伐。
2.2 促进了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
土地流转把一农一户分散经营的土地集中起来,由合作社组织统一经营,或由合作社对外公开招标,让有实力的能人开发经营,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生产。
2.3 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转出土地的农民除获取土地流转的收入外,还可以腾出身来从事二、三产业,或者走进规模化农场就近打工获取报酬,由过去单一的种植业收入扩展为“薪金、股金、租金、保障金”等多种非农收入,拓宽了增收渠道,提升了农民收入。
2.4 促进了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
通过土地流转,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业区域化生产,促进了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升级。
3 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出现的主要问题
由于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目前还处在一个分散的、自发的、不规范的初始阶段,在流转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需要今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土地流转面积较小
现在单块零散流转多,整村整组连片流转少。
3.2 流转区域性差别大
城郊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农村土地流转较快;偏僻山区、土地分散贫瘠、农田灌溉条件较差的耕地流转较慢,甚至无人问津。
3.3 土地流转手续不健全
现土地流转的农户大部分都是通过私下的口头协议流转土地,没有签订书面合同,对承包户、经营户、村集体三方的权利、义务界定不明,一旦发生纠纷,调解难度很大,不利于社会稳定。
3.4 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
由于流转的面积小,且比较分散,因此,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
分析当前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农民过度依赖土地,把土地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存在浓厚的小农意识,缺乏市场竞争意识,法律意识淡薄;农村土地流转没有形成规范性机制;乡村两级基层组织对土地流转工作热情不高,不能正确引导农民合理参与土地流转。
4 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策
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土地流转的政策,必须切实解决当前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只有这样,才能推进土地流转又快又好的发展,切实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
4.1 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信息中心
及时登记汇总可流转土地的数量、区位、价格等信息资料,定期公开可开发土地资源的信息,接受土地供求双方的咨询,提高土地流转交易的成功率。
4.2 加强对土地流转的规范和监管
以实施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为重点,建立健全规范化的流转管理工作制度和规程。要把指导合同签订和开展流转法律政策宣传、流转咨询、流转价格评估等多项服务结合起来,依法建立合理的流转关系和利益关系,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要建立流转合同签证制度,并建立健全流转情况登记备案制度。
4.3 制定农业发展区域化布局
把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纳入农业规划项目,明确土地流转的方向和规模,合理确定土地流转的规划面积,引导土地有序流转,促进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向现代农业产业集中。
4.4 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养老保险等制度,努力为土地流转提供配套性政策支持。
4.5 促进农民工就业
积极探索“农业企业化、农民职业化、报酬工资化”的现代新型农业运作机制,采取多种措施为农民就近就业提供良好选择。
4.6 积极建立流转纠纷调解机制
要加强与司法、信访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起多部门协调解决流转工作重大问题工作联动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握土地承包和流转中的问题,畅通纠纷解决渠道,积极稳妥地解决好土地流转纠纷问题,促进流转工作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李伟(1964-),女,吉林辽源人,就职于辽源市西安区灯塔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摘要:通过对目前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的重要模式、主要成果、现存问题及采取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有助于规范土地流转,避免引发纠纷,提升土地生产率,加快农业生产现代化步伐,尤其为今后出台一系列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相关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键词:承包土地;流转;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1-0055-2
1 当前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
1.1 互换土地
互换土地,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户,为方便耕种和各自的需要,对各自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进行的简单交换。
1.2 转包土地
土地转包,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户,将自己的土地承包权转包给他人的一种形式。
1.3 租赁土地
租赁土地,在市场利益驱动和政府引导下,农民将其承包土地经营权出租给大户、业主或企业法人等承租方,出租的期限和租金支付方式由双方自行约定,承租方获得一定期限的土地经营权,出租方按年度以实物或货币的形式获得土地经营权租金。其中,有大户承租型、公司租赁型等。
1.4 土地入股
入股,亦称股份合作经营,是指在坚持承包户自愿的基础上,将承包土地经营权作价入股,建立股份公司。在土地入股过程中,实行农村土地经营的双向选择(农民将土地入股给公司后,既可继续参与土地经营,也可不参与土地经营),农民凭借土地承包权可拥有公司股份,并可按股分红。
1.5 “股份+合作”
“股份+合作”,是农户以土地经营权为股份共同组建合作社。村里按照“群众自愿、土地入股、集约经营、收益分红、利益保障”的原则,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按照民主原则对土地统一管理,不再由农民分散经营。合作社挂靠龙头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合作社实行按土地保底和按效益分红的方式,年度分配时,首先支付社员每股土地保底收益,留足公积金、公益金、风险金,然后再按股进行二次分红。“股份+合作”形式是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新突破。
2 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的主要效果
从全国各地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情况来看,尽管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它的出现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1 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推进土地流转,提高了土地出产率,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推动了二、三产业发展,加快了农民变民工、变职工、变市民的步伐。
2.2 促进了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
土地流转把一农一户分散经营的土地集中起来,由合作社组织统一经营,或由合作社对外公开招标,让有实力的能人开发经营,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生产。
2.3 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转出土地的农民除获取土地流转的收入外,还可以腾出身来从事二、三产业,或者走进规模化农场就近打工获取报酬,由过去单一的种植业收入扩展为“薪金、股金、租金、保障金”等多种非农收入,拓宽了增收渠道,提升了农民收入。
2.4 促进了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
通过土地流转,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业区域化生产,促进了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升级。
3 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出现的主要问题
由于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目前还处在一个分散的、自发的、不规范的初始阶段,在流转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需要今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土地流转面积较小
现在单块零散流转多,整村整组连片流转少。
3.2 流转区域性差别大
城郊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农村土地流转较快;偏僻山区、土地分散贫瘠、农田灌溉条件较差的耕地流转较慢,甚至无人问津。
3.3 土地流转手续不健全
现土地流转的农户大部分都是通过私下的口头协议流转土地,没有签订书面合同,对承包户、经营户、村集体三方的权利、义务界定不明,一旦发生纠纷,调解难度很大,不利于社会稳定。
3.4 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
由于流转的面积小,且比较分散,因此,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
分析当前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农民过度依赖土地,把土地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存在浓厚的小农意识,缺乏市场竞争意识,法律意识淡薄;农村土地流转没有形成规范性机制;乡村两级基层组织对土地流转工作热情不高,不能正确引导农民合理参与土地流转。
4 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策
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土地流转的政策,必须切实解决当前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只有这样,才能推进土地流转又快又好的发展,切实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
4.1 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信息中心
及时登记汇总可流转土地的数量、区位、价格等信息资料,定期公开可开发土地资源的信息,接受土地供求双方的咨询,提高土地流转交易的成功率。
4.2 加强对土地流转的规范和监管
以实施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为重点,建立健全规范化的流转管理工作制度和规程。要把指导合同签订和开展流转法律政策宣传、流转咨询、流转价格评估等多项服务结合起来,依法建立合理的流转关系和利益关系,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要建立流转合同签证制度,并建立健全流转情况登记备案制度。
4.3 制定农业发展区域化布局
把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纳入农业规划项目,明确土地流转的方向和规模,合理确定土地流转的规划面积,引导土地有序流转,促进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向现代农业产业集中。
4.4 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养老保险等制度,努力为土地流转提供配套性政策支持。
4.5 促进农民工就业
积极探索“农业企业化、农民职业化、报酬工资化”的现代新型农业运作机制,采取多种措施为农民就近就业提供良好选择。
4.6 积极建立流转纠纷调解机制
要加强与司法、信访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起多部门协调解决流转工作重大问题工作联动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握土地承包和流转中的问题,畅通纠纷解决渠道,积极稳妥地解决好土地流转纠纷问题,促进流转工作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李伟(1964-),女,吉林辽源人,就职于辽源市西安区灯塔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