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时代的中国文化复兴被普遍误解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重新占据社会生活的支配地位。我們对传统思想理论的价值缺乏适当的理解;仅仅在现时代的运用方面确认其价值,而忽视了传统思想理论在其当时代所具有的历史作用;仅仅在正向的、建设性的方面考察其价值,而完全遗忘了传统思想理论所具有的批判性的、否定性的社会作用;而后者正是人类思想理论更为普遍、更为重要的运思导向。
关键词:古代经典研究;批判性的思想理论;《道德经》
现时代的中国文化复兴被普遍误解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重新占据社会生活的支配地位;文化自信也在很大程度上被理解为传统文化思想体系的现代复活与坚守;于是,长期存在于古代经典研究领域中的“秘笈-掘宝”理念获得了更为强大的逻辑支撑;似乎要想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重新确立世界文化的巅峰位置,就必须在其中寻找到足以指导现时代的、乃至永恒的精神法宝;否则文化自信、文化复兴就不免成为空谈口号。
我们对传统思想理论的价值缺乏适当的理解;仅仅在现时代的运用方面确认其价值,而忽视了传统思想理论在其当时代所具有的历史作用;仅仅在正向的、建设性的方面考察其价值,而完全遗忘了传统思想理论所具有的批判性的、否定性的社会作用;而后者正是人类思想理论更为普遍、更为重要的运思导向。
因此,当我们面对道德经、易经这类众说纷纭的古代经典时,应该调整研究的基本着眼点;如果我们不再追问诸如“什么是道”、“无为是什么”以及“易经的密码是什么”这类形而上学问题;而是着重思考道德经的作者以道思维和无为思想、周易的作者以易与不易的思想试图反对的是什么;我们就会洞察到古代经典的真正社会历史价值,并就此消除分歧达成共识。更为重要的还在于,批判性的思想理论具有更为持久的社会价值;这种现象在哲学领域最为显著;几乎可以说,哲学作为一个学科其现实存在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其对形而上学的持续批判;这是因为,人类思想的形而上学幻相无法根除,只有借助于哲学批判才能避免人类重蹈历史覆辙;中国传统思想也必定具有这方面的现代社会效用。
《道德经》是个典型案例,不妨讨论下作个例示。道德经研究最为纷纭之处莫过于究竟“什么是道”、“什么是无为”这两个问题了;道德经提出了一个支配万物发生发展全过程的“常/恒”之“道”;这对于那些没有受过形而上学批判洗礼的“智”者来说,无疑是打开了一条凭借其智性而一劳永逸把握世界的捷径;其中的逻辑过程大概是:既然一个真实存在的“道”支配着世界万物的发生发展,那么我只要认识了这个“道”,就足以在其根源处对万事万物之前生后世了然于胸了;他们认为,像老子这样的圣人就应该有这样的超越智慧,他们自己也应该能够“破解”隐藏在道德经中的“道密码”。这种理论视角倒也很自然;之所以说其自然,就在于你只要脱离道德经的时代背景,脱离道德经产生于其中的人类生存情境,你就不会注意到一种伟大思想理论的批判性方面;一种伟大思想理论的建构,必定是根源于当时代社会现实的深刻矛盾,必定是试图提出突破社会生活困境的出路;因此其出发点必定是对当时代造成社会困境的深层精神桎梏的根本性批判和突破;而一旦社会思想枷锁被破除,人类精神所具备的创造力就足以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这与自然科学领域的情况有所不同;自然科学的成就更多地表现在你肯定了什么;往往是以新的创造取代原有的东西。现代的古典思想研究者也正是带着对自然科学的一般印象去单纯思考经典文本;完全没有把自己的思考带入到当时代的具体社会背景和历史情境之中去;这就造成了对道德经等古典思想理论所要批判的现实问题的无知和漠视;也因此错过了道德经作者建构思想理论的基本意向;而将作者所设立的批判性的、工具性的概念奉为主旨。实际上,道德经作者成功避免了形而上学的幻相陷阱,表现出华夏哲学理性的早熟;十分明确地表示“道”是不可知的;并且明确说明了在道的不可知性前提下如何“为道”;只是后世幼稚理性却在嘲笑“愚痴”的自大中走向智巧之“愚妄”;岂不知,确认道之不可知性正是人类理性高度成熟步入成年的表征;成年的理智批判性地觉察到自我少年时代的自大愚顽,理智地认识到“理智”自身的有限性。
参考文献:
[1]严弘哲.探究古代经典的当代解读[J].艺术品鉴,2018,(05):3-4.
[2]王同书.古代经典与现代意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01-01.
[3]王国璎.中国文学史新讲[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2018-03.
周琳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古代经典研究;批判性的思想理论;《道德经》
现时代的中国文化复兴被普遍误解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重新占据社会生活的支配地位;文化自信也在很大程度上被理解为传统文化思想体系的现代复活与坚守;于是,长期存在于古代经典研究领域中的“秘笈-掘宝”理念获得了更为强大的逻辑支撑;似乎要想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重新确立世界文化的巅峰位置,就必须在其中寻找到足以指导现时代的、乃至永恒的精神法宝;否则文化自信、文化复兴就不免成为空谈口号。
我们对传统思想理论的价值缺乏适当的理解;仅仅在现时代的运用方面确认其价值,而忽视了传统思想理论在其当时代所具有的历史作用;仅仅在正向的、建设性的方面考察其价值,而完全遗忘了传统思想理论所具有的批判性的、否定性的社会作用;而后者正是人类思想理论更为普遍、更为重要的运思导向。
因此,当我们面对道德经、易经这类众说纷纭的古代经典时,应该调整研究的基本着眼点;如果我们不再追问诸如“什么是道”、“无为是什么”以及“易经的密码是什么”这类形而上学问题;而是着重思考道德经的作者以道思维和无为思想、周易的作者以易与不易的思想试图反对的是什么;我们就会洞察到古代经典的真正社会历史价值,并就此消除分歧达成共识。更为重要的还在于,批判性的思想理论具有更为持久的社会价值;这种现象在哲学领域最为显著;几乎可以说,哲学作为一个学科其现实存在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其对形而上学的持续批判;这是因为,人类思想的形而上学幻相无法根除,只有借助于哲学批判才能避免人类重蹈历史覆辙;中国传统思想也必定具有这方面的现代社会效用。
《道德经》是个典型案例,不妨讨论下作个例示。道德经研究最为纷纭之处莫过于究竟“什么是道”、“什么是无为”这两个问题了;道德经提出了一个支配万物发生发展全过程的“常/恒”之“道”;这对于那些没有受过形而上学批判洗礼的“智”者来说,无疑是打开了一条凭借其智性而一劳永逸把握世界的捷径;其中的逻辑过程大概是:既然一个真实存在的“道”支配着世界万物的发生发展,那么我只要认识了这个“道”,就足以在其根源处对万事万物之前生后世了然于胸了;他们认为,像老子这样的圣人就应该有这样的超越智慧,他们自己也应该能够“破解”隐藏在道德经中的“道密码”。这种理论视角倒也很自然;之所以说其自然,就在于你只要脱离道德经的时代背景,脱离道德经产生于其中的人类生存情境,你就不会注意到一种伟大思想理论的批判性方面;一种伟大思想理论的建构,必定是根源于当时代社会现实的深刻矛盾,必定是试图提出突破社会生活困境的出路;因此其出发点必定是对当时代造成社会困境的深层精神桎梏的根本性批判和突破;而一旦社会思想枷锁被破除,人类精神所具备的创造力就足以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这与自然科学领域的情况有所不同;自然科学的成就更多地表现在你肯定了什么;往往是以新的创造取代原有的东西。现代的古典思想研究者也正是带着对自然科学的一般印象去单纯思考经典文本;完全没有把自己的思考带入到当时代的具体社会背景和历史情境之中去;这就造成了对道德经等古典思想理论所要批判的现实问题的无知和漠视;也因此错过了道德经作者建构思想理论的基本意向;而将作者所设立的批判性的、工具性的概念奉为主旨。实际上,道德经作者成功避免了形而上学的幻相陷阱,表现出华夏哲学理性的早熟;十分明确地表示“道”是不可知的;并且明确说明了在道的不可知性前提下如何“为道”;只是后世幼稚理性却在嘲笑“愚痴”的自大中走向智巧之“愚妄”;岂不知,确认道之不可知性正是人类理性高度成熟步入成年的表征;成年的理智批判性地觉察到自我少年时代的自大愚顽,理智地认识到“理智”自身的有限性。
参考文献:
[1]严弘哲.探究古代经典的当代解读[J].艺术品鉴,2018,(05):3-4.
[2]王同书.古代经典与现代意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01-01.
[3]王国璎.中国文学史新讲[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2018-03.
周琳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