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秧歌的教材选编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yajun1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形式丰富多彩,具有深厚传统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根据幼师舞蹈教学大纲,幼师学生应掌握四至六个民族民间舞蹈,其中汉族、藏族、蒙族、维族为基础教材,傣族、鲜族为选用教材。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如何把丰富的民族民间舞蹈教授给学生,最关键的一环就是有关教学教材的选择与编排的问题。我认为,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的选择和编排必须遵循突出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特点、循序渐进的两个原则。我在东北秧歌的教材选编中,作了一些尝试。
  
  一、要准确掌握东北秧歌的艺术特点
  
  1. 东北秧歌的表现形式。通过走相、稳相、鼓相和手巾花的表演变化,体现舞蹈风格和动作特点。
  2. 东北秧歌的音乐节奏特点。体动节奏和音乐节奏通过错位形成一种节奏落差,它具体表现在东北秧歌的主要步法踢步上。因其多样的节奏变化和丰富的曲牌传送,使得东北秧歌舞蹈形式多样,从而能表现丰富的感情。
  3. 东北秧歌常用的舞蹈道具是手绢。其手巾花的动作技巧花样繁多、妙不可言,是东北秧歌最出彩、最具魅力的部分,能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
  学习东北秧歌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正确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舞蹈造型及韵律风格特点。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眼界,丰富舞蹈知识,积累舞蹈素材,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和舞蹈表演能力。教师要在短时间里掌握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必须选择有代表性的具有典型特征的素材,并经过有针对性的组合编排,形成有训练价值的教材。这样,学生练起来,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东北秧歌教学内容的选择
  
  1. 学时:8课时。
  2.教学内容的选择。(1)基本体态训练:重心前倾,颈部弧线上提,下颌微含,立腰提臀。(2)动律训练:动律是从腰发力的,动律训练时要求要有力度、幅度和时间的准确度。(3)踢步训练:以原地训练为主,主要掌握前踢、旁踢、后踢,踢步要有梗劲,出脚快,落脚稳,膝盖屈伸富有弹性。具体做法是:一脚踢出时快而有力,快出快回,在空中停留的时间要短;收回时,双腿着地时间要长。由于踢出去短,收回时长,再加上出脚的速度,落脚的控制和重心的慢移,就形成了东北秧歌的节奏差异,形成了该民间舞蹈的韵律特点——哏俏劲。
  3. 手巾花训练:手巾花在手中可耍出绕花、片花、缠花,还有点、绕、指、甩、拿等手法。手巾花舞起来象一团热情的火花,产生热烈的艺术效果。教学中应把手巾花单独提出来训练,而根据幼师舞蹈教学的要求,手巾花训练的重点应放在里挽花练习部分,强调手腕、食指拨动的灵巧及迅速到位,先单手练习,再双手配合,音乐的弱拍是动作的强拍。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一种最常用、最能表现东北秧歌韵味的技法。
  4. 鼓相训练:不管是慢板还是快板,它的连接转调或是结束都可用鼓点伴奏。鼓点伴奏称为鼓相,起到缓冲、转折和推向高潮的作用,是渲染情绪、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掌握“一鼓”“二鼓”“三鼓”。“一鼓”干净利落,“二鼓”一气呵成,“三鼓”高低对比,层层推进。
  
  三、东北秧歌教材的编排
  
  第一部分:抽出最有训练价值的元素:律动、踢步、手巾花,编排成《开泛组合》《手巾花组合》。
  第二部分:进行综合表演的训练。通过《儿童表演组合》,我注重各种训练的前后协调,有机结合,使之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1.《开泛组合》。以东北秧歌的基本体态、动律、踢步训练为主,初步感受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使学生对东北秧歌有基本的印象。在训练中,将上身动律与下身动律分开练习。首先进行上身动律的学习,配合正步压脚跟练习。之后是单一的踢步训练,其中又分为前、旁、后踢,上身不加任何动律。其音乐特点是,选用音乐《拍大麦》,节奏感强,具有儿童特点,易于激发学习热情。其组合特点是,动作单一,从体态、上身动律到踢步练习,力求组合简单,使学生轻松掌握动作的要领,好学好记。
  2.《手巾花组合》。主要突出手巾花练习,配合动律、踢步、稳相、鼓相等进行训练,但组合不能太简单,常用的手巾花在组合里要反复出现,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通常以“二鼓”开场,“三鼓”结束。主要有双臂花、大交替花,配合脚下的后踢步、小碎步、前点步等,绕花与出脚同步进行,以跺脚闪身盘腿跳坐为结束动作。其音乐特点是,选用音乐《扯腿曲》,华丽而幽默,具有浓郁的东北风格和较强的感染力。其组合特点是,抓住踢步与手巾花的协调配合,体现东北秧歌“稳中浪、浪中哏、哏中俏”的主体风格。它的特点是踩在板上,扭在曲上,踢步绕花在点上,手臂舞在韵律上,这样就更能体现梗劲和泼辣劲的风格特点。
  3.《儿童表演组合》。儿童表演性综合训练组合,通过表情、动作表达主题。手巾花在组合里能充分体现它的作用。《儿童表演组合》要抓住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注重表演与动作的协调配合,这是东北秧歌教学的难点。组合以小交替花后踢步、外片花小碎步为主,身体前后移动,形成秋千荡起感,最后嬉戏追逐,以摔跤落地、欲扶而起的造型结束。其音乐特点是,选用音乐《荡秋千》,节奏鲜明欢快活泼,能为舞蹈增添俏皮的情趣色彩。其动作特点是,儿童舞蹈强调手巾花的力度节奏,因其能收到装饰与点缀的效果,成人舞蹈更注重手巾花的花俏和韵律美,这是表演的灵魂。其表情特点是,天真烂漫、无拘无束、夸张逗趣、贴近生活、富有情趣。演员就像表现生活中的自己,能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学生很容易接受。
  通过《开泛组合》《手巾花组合》和《儿童表演组合》的训练,学生能基本练就正确的体态。在训练的过程中,老师要帮助学生分析、体验上身各动律的异同点,初步了解东北秧歌踢步的动作节奏特点,抓住绕花的技巧,突出手巾花的表现力,以启发学生的舞蹈美感,使之对东北秧歌儿童舞蹈表演有更深刻的认识。东北秧歌教材的选编突出了独特的民族特色,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扎实地掌握具有浓郁东北秧歌味的风格特点,而且学生非常有兴趣,课堂气氛也轻松愉快,达到开设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本人深刻地体会到,教材的难易深浅度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教师只有因材施教,善于积累、归纳、总结教学经验,客观地分析学生的实际水平,科学合理地选编教材,适时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加强与同仁们的探讨研究,才能常教常新,教学质量也能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责任编辑 魏文琦
其他文献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其中“已知一个数,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两类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容易混淆,要使学生能正确解答这些应用题,必须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 重视基础    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列式依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要根据这个意义列出乘法算式进行解答;已
论文从理论方面讲述,RTK的测量范围由于城市建立起CORS系统,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数据传输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无线传输已经发展到目前的GPRS和GSM网络传输,大幅度提高了数据的传输范围以及速率。RTK定位技术的关键是在于使用了GPS载波相位观测,利用了基准站与移动台观测误差的空间相关性。移动台观测的数据采用差分法消除其大部分的误差,从而达到高精度(分米甚至厘米级)的定位。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人们认识不断深化,传统物质财富观难以全面诠释"财富"的内涵,不利于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机制,已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梗阻。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广义财富"的概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以改革开放为主旋律的社会文化变迁空前巨大,社会问题的复杂化也前所未有。然而一切社会问题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最深层次的人的问题。因此,健康人格的培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人文素质教育对健康人格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人文素质教育也是推动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因素。本文试从社  会文化变迁对人格的影响这一角度,来探讨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文化变迁对人格的影响
对学生的评价是一条撬动学生发展的无形杠杆,正确的学习评价可以培养人才、造就人才,而错误的学习评价则可能扼杀人才、埋没人才。传统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是一种精英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主要以选拔和升学为目的,是一种甄别学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少数人获得鼓励,体验到成功,大多数学生都成了体育学习的失败者。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传统教学评价中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地在改革中体现出来,因此,改变传统体育教
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思路(task-based approach)是近年来英语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及主流之一。新课标在每个模块都设计了任务(Module task),力求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实践的能力。任务型教学已成为我国外语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    1. 任务型教学的理论探讨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能体现语言价值的教学途径。任务型教学的核心是“做中学”或“用语言做事”,它包括“
面对新课标教材,许多英语教师感到无所适从,整本书五彩缤纷,花俏得很,而语法知识杂乱无章,不够全面,导致整节课看似活泼,学生叽叽喳喳,但真正学到的东西不多。学生听、说能力有所提高,但写的能力普遍下降。为了避免出现“嘴尖皮厚腹中空,头重脚轻根底浅”现象,我认为既要注重听说课,也不能淡化传统的语法教学。    戏说名著,让学生动心    如讲授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How much are t
广义虚拟经济的核心內容是虚拟价值。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居民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对能源消费产生了两方面广义虚拟性的价值影响。一是代际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