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字是比较难掌握的一种文字,笔画繁多,结构复杂,对于缺乏经验且理解能力较弱的小学生来说难免会出现识、写错误,这也是很多老师头痛的问题。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别字问题,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1、自编儿歌,探求字源,科学合理地分析,记住形声字;2、借助字理分析、讲故事记住形近字;3、创设情境,自编谜语,巧记笔画繁杂的字。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只有结合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巧用汉字规律,多元化地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才能解决错别字问题,切实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汉字规律、错别字、形声字、形近字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规定:小学阶段要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其中2500个左右会正确书写。可见,识字教学在小学阶段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汉字的本身来讲,它是比较难掌握的一种文字,笔画繁多,结构复杂,对于缺乏经验且理解能力较弱的小学生来说:识字量的增大,自身的学习习惯以及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出现识、写错误,甚至还会逐年增多。学生作业中出现大量错别字,也是令很多老师头痛的问题。针对小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别字问题,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寻找形声字的规律,解决错别字
有人做过统计,汉字中90%以上的字都是形声字,这些字都具有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点。我根据这一特点,科学合理的归类分析,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自编儿歌,识记声旁相同的字
儿歌读来朗朗上口,教学中将同声旁的形声字通过自编儿歌的形式帮助学生识记,学生乐于接受。如在引导学生识记“姣、骄、矫、轿、桥”时,我引导学生自编儿歌“有木能搭桥,有女会撒娇,有马就骄傲,有车坐轿子,有矢能矫正”。再比如引导学生正确区分“请、清、晴、情、睛”这几个字时,我引导学生自编儿歌“有水河就清,有日天就晴,有心想事情,看东西用眼睛,说话要常带请。”这样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为一体,孩子们的识字兴趣提高了,识字的正确率也提高了。
2、探求字源,识记相同形旁的字
理解“既”。“既”甲骨文作“”,左旁仍是食具,右旁是跪人用食完毕、张嘴掉头向后之行。“既”的本义是吃完饭,引申为完,尽,进而引申为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既然”。这样一讲解,学生就再也不会用错“立即”和“既然”了。
二、辨析形近字,解决错别字
大量识字时,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对形近字的混淆不清。作为教师,可以利用汉字的这一特点,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文化和趣味,从而辨别形近字
1、借助科学合理的字理分析,降低错别字的出现率。如“驰——弛”两个字,“弛”是弓字旁,它是特指弓的松缓,弓的松弛与扩张是相对的,所以“毫不松弛”的“弛”应是弓字旁。它与马字旁“奔驰”的“驰”没有关系。“帐篷”的“篷”常与“蓬”相混淆。教学时教师如果能借助字理帮助学生分析,古代的篷多用竹篾和竹叶编织而成,所以“篷”用竹字头表意,学生理解此意就不易把“篷”写成“蓬”了。再如“蓝——篮”这对形近字,明确其偏旁所表示的意义就很好区别了:“蓝”的本意是一种颜色,古时候染色用一种草,所以“蓝”应是草字头;竹“篮”是用竹条编制的,所以是竹字头。打篮球就是把球投进一个像篮子一样的篮筐里去,所以篮球的“篮”应是竹字头。这样的字举不胜举,教学中老师这样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依据字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学生才会印象深刻,不易遗忘,也提高了识字兴趣。
2、通过讲故事,降低错别字的出现率。听故事是小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在识字教学中,如果能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辨析,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买”和“卖”可以编成这样的故事:星期天,妈妈给我十元钱让我买东西,我买了一本书花了十元钱。卖书的阿姨收了我的十元钱,所以买东西花钱没有十,卖东西收钱有十。这样,学生在听故事过程中就轻松地记住了,思维也得到了拓展。
三、巧记难写的字
有些汉字笔画繁稠,结构复杂,给学生识字带来了困难,在书写中错误率就比较高。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字的形义特点,调动孩子的观察、分析、想象等各种能力,引导学生巧妙识记。如:“藏”字,教学时先讲清“藏”可以分成四个部分“艹、爿、臣、戈”,再讲清各部分的意思,然后结合课件指导学生编谜语:古时候,一个大臣被追杀,刀戈身后扎,躲进草屋里,钻进床底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轻轻松松地记清字形,还了解了字义。再如“裕”字时,我运用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编故事在“旧社会中,很多老百姓都吃不饱,穿不暖,所以有衣服穿,有谷子吃,既丰衣又足食就算是富裕了”。这样,有故事的汉字在学生的眼中非常形象,并且好记。学到“睡”字时,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思维加联想来解读,学生就联想到睡觉时眼皮要垂下来。这样进行识字教学就成了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识字教学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在日常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只有结合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巧用汉字规律,多元化地運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才能解决错别字问题,切实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许慎的《说文解字》
2.《小学语文教学》(2018年第9期)
关键词:汉字规律、错别字、形声字、形近字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规定:小学阶段要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其中2500个左右会正确书写。可见,识字教学在小学阶段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汉字的本身来讲,它是比较难掌握的一种文字,笔画繁多,结构复杂,对于缺乏经验且理解能力较弱的小学生来说:识字量的增大,自身的学习习惯以及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出现识、写错误,甚至还会逐年增多。学生作业中出现大量错别字,也是令很多老师头痛的问题。针对小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别字问题,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寻找形声字的规律,解决错别字
有人做过统计,汉字中90%以上的字都是形声字,这些字都具有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点。我根据这一特点,科学合理的归类分析,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自编儿歌,识记声旁相同的字
儿歌读来朗朗上口,教学中将同声旁的形声字通过自编儿歌的形式帮助学生识记,学生乐于接受。如在引导学生识记“姣、骄、矫、轿、桥”时,我引导学生自编儿歌“有木能搭桥,有女会撒娇,有马就骄傲,有车坐轿子,有矢能矫正”。再比如引导学生正确区分“请、清、晴、情、睛”这几个字时,我引导学生自编儿歌“有水河就清,有日天就晴,有心想事情,看东西用眼睛,说话要常带请。”这样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为一体,孩子们的识字兴趣提高了,识字的正确率也提高了。
2、探求字源,识记相同形旁的字
理解“既”。“既”甲骨文作“”,左旁仍是食具,右旁是跪人用食完毕、张嘴掉头向后之行。“既”的本义是吃完饭,引申为完,尽,进而引申为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既然”。这样一讲解,学生就再也不会用错“立即”和“既然”了。
二、辨析形近字,解决错别字
大量识字时,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对形近字的混淆不清。作为教师,可以利用汉字的这一特点,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文化和趣味,从而辨别形近字
1、借助科学合理的字理分析,降低错别字的出现率。如“驰——弛”两个字,“弛”是弓字旁,它是特指弓的松缓,弓的松弛与扩张是相对的,所以“毫不松弛”的“弛”应是弓字旁。它与马字旁“奔驰”的“驰”没有关系。“帐篷”的“篷”常与“蓬”相混淆。教学时教师如果能借助字理帮助学生分析,古代的篷多用竹篾和竹叶编织而成,所以“篷”用竹字头表意,学生理解此意就不易把“篷”写成“蓬”了。再如“蓝——篮”这对形近字,明确其偏旁所表示的意义就很好区别了:“蓝”的本意是一种颜色,古时候染色用一种草,所以“蓝”应是草字头;竹“篮”是用竹条编制的,所以是竹字头。打篮球就是把球投进一个像篮子一样的篮筐里去,所以篮球的“篮”应是竹字头。这样的字举不胜举,教学中老师这样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依据字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学生才会印象深刻,不易遗忘,也提高了识字兴趣。
2、通过讲故事,降低错别字的出现率。听故事是小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在识字教学中,如果能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辨析,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买”和“卖”可以编成这样的故事:星期天,妈妈给我十元钱让我买东西,我买了一本书花了十元钱。卖书的阿姨收了我的十元钱,所以买东西花钱没有十,卖东西收钱有十。这样,学生在听故事过程中就轻松地记住了,思维也得到了拓展。
三、巧记难写的字
有些汉字笔画繁稠,结构复杂,给学生识字带来了困难,在书写中错误率就比较高。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字的形义特点,调动孩子的观察、分析、想象等各种能力,引导学生巧妙识记。如:“藏”字,教学时先讲清“藏”可以分成四个部分“艹、爿、臣、戈”,再讲清各部分的意思,然后结合课件指导学生编谜语:古时候,一个大臣被追杀,刀戈身后扎,躲进草屋里,钻进床底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轻轻松松地记清字形,还了解了字义。再如“裕”字时,我运用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编故事在“旧社会中,很多老百姓都吃不饱,穿不暖,所以有衣服穿,有谷子吃,既丰衣又足食就算是富裕了”。这样,有故事的汉字在学生的眼中非常形象,并且好记。学到“睡”字时,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思维加联想来解读,学生就联想到睡觉时眼皮要垂下来。这样进行识字教学就成了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识字教学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在日常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只有结合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巧用汉字规律,多元化地運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才能解决错别字问题,切实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许慎的《说文解字》
2.《小学语文教学》(2018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