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任何艺术都是以表达情感为基础的,离开了情感的表达也就无所谓艺术。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抒情性是舞蹈创作和舞蹈表演中最为主要的艺术特性之一。
关 键 词:舞蹈 艺术特性 抒情性
舞蹈以人体的躯干和四肢作工具,通过头、眼、颈、手、腕、肘、臂、肩、身、胯、膝、足等部位的协调活动,以组合、造型、手势、表情、构图、哑剧等表现手段,构成具有节奏感的舞蹈动作、姿态和造型,塑造典型化的舞蹈形象,直接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体现完整的内容美和形式美。舞蹈是用身体有节奏的运动来表达情感和生命意识的诗画艺术,抒情性是舞蹈创作和舞蹈表演中最为主要的艺术特性之一。
舞蹈“长于抒情,拙于记事”,它不同于戏曲、小品、声乐等艺术形式,可以把生活中的人和事直接通过演员的台词和歌词表达出来,也区别于哑剧中每一个动作都有特定含义的艺术形式,在表现人的情感方面所具有的真实、直切、纯朴、激越、丰富、深厚等,往往是其他艺术所不及的,因而使抒情性在舞蹈作品的表现手法上占有了较重要的位置。
一、舞蹈的抒情性是情感本质和人体本身动态情感形式的统一体现
舞蹈是人类感情最集中、最激动时的表现形式,它的艺术功能在于通过人肢体的动态表现出人内在的精神世界,把握情感律动,刻画生动艺术形象,充分抒发表演者無法用言语表达的内心情感。为了使特定的形体动作表达出较为明确的感情内容并被观众所理解,舞蹈必须赋予这些特定的形体动作以特定的意义,编排出一套含义较为明确的舞蹈艺术语言,用它们和观众进行情感交流,获得理解和积极的反响,从而达到观者和舞者的情感共鸣。
评价一个舞蹈作品的好坏,不仅要看这个舞蹈的动作是否到位、流畅、优美,音乐旋律是否与舞蹈动作配合的和谐,还要看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内在情感是否丰富、深邃。著名哲学家、符号论美学代表人物之一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中提出“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舞蹈正是注重于表现人的情感、精神面貌等丰富内心情感和内心世界的艺术形式。
当然,一个舞蹈作品不能仅以其内在情感表现深刻就能给予评价,还必须全面地把握舞蹈美的本质,从而使舞蹈的表情内容大大拓宽和深化,并与人形体姿态有机统一。荣获中国首届“荷花奖”作品银奖的古典双人舞《萋萋长亭》优美、婉约、细腻、生动地展示了一对男女长亭送别的离愁别绪,是一部内在情感和外部形体相统一的优秀舞蹈作品范例。演员在作品中各种提、沉、冲、靠、含、腆等身法的运用形成动作上的舒扬、蓄发等特点,成为刻画人物心理和情感的点睛之笔。编导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动作的属性---急缓、轻重、刚柔、直曲和动作的舞台线路来表现任务关系和思想情绪,充分开拓舞蹈语汇滋生的示意传情的功能。
蒙古族双人舞《牧歌》也是一部成功的范例作品。编导在创作过程中讲究章法、有的放矢,恰如其分的进行动作的节奏处理,运用轻、重、疾、徐,使那些高度固定化了的蒙古舞动作,生发出无限的新意和美意。同时,编导在蒙古族舞蹈的韵律中寻找和提炼出富于造型感的元素,配合演员的身体表现力,把它们恰如其分地融入艺术意境中,随着舞蹈情绪的推进,丝丝入扣地刻画出朴实、健康,即满怀着对生活的激情、又充满着青春活力的当代牧民的精神风貌。以抒情的写意手法为基调,编导为作品凭添一份浓浓的情怀,以“象外之象、韵外之致”的审美感受,带给观众以时代的、振奋向上的情绪感染力。这时,欣赏者的心灵得到净化,获得了美感的愉悦,从而更加激起热爱生活、向往生活、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感情。
二、舞蹈所表现的情感是一种深深渗透着社会生活实践内容和理性内容的情感
舞蹈艺术反映客观生活,并不是单纯的模拟和再现生活。一般说它不同于戏剧等表演艺术,可以运用细致的过程、情节,表现比较复杂的内容。它是以其特有的表现手段,用高度凝炼、概括的诗一般的舞蹈语言来深刻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舞蹈形象是生活情操和心灵火花的升华和体现。
舞蹈抒情性最根本的缘由,在于他们创作的基础都扎扎实实地来自于对生活内涵和形式的独特汲取,同时又善于沿着生活的轨迹,将其形象的精神刻画到极致,将其心灵的情感抒发到极度。所以,不但其作品的独特性和生活的丰富性油然而生,通用的、常见的舞蹈模式化的弊端与痕迹荡然无存,而且在极度而又合理的艺术呈现中,形成了作品极大的艺术张力和极强的情感冲击力。比如《一个扭秧歌的人》就是一个在内在情感、外部形体和舞蹈艺术表现手法最佳统一的舞蹈作品之一,编导张继钢运用夸张、变形的舞蹈动作和与生命同在的艺术感觉,借一个秧歌艺人的一生,描绘了全部秧歌艺人的人生况味,是一部饱含了黄土文明特质而又情感丰厚的人生悲喜剧,寄予了编导对这块土地无尽的眷念和对人类生存价值与生存心理的深层关怀。又如舞剧《蘩漪》编导抓住原著《雷雨》中主要的思想锋芒和精髓:无情地揭露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昭示着旧制度必然走向灭亡,深刻把握了原作的社会背景和主题思想。舞剧中以蘩漪与周家父子(周朴园、周萍)的矛盾为故事情节,多层次、立体化地表现了多重不可调的戏剧矛盾中的内心情感体验,在表现人物心绪的变化方面获得极大的成功。如剧情中“闹鬼”后,周朴园的出现,实质上是蘩漪与周萍恐慌心理的展现;周萍另寻新欢,表现遭周萍遗弃后蘩漪悲恨交加的心情;周朴园与鲁妈相见,丑事暴露,悲剧上演:四凤惨死,周萍自杀,蘩漪疯癫。悲剧的结局不仅是剧中个人的悲剧,而且揭示出社会的悲剧必然导致的个人悲剧这一主题。
三、舞蹈作品中强烈抒情性必然增强舞蹈艺术的表现力
闻一多曾说过:“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舞蹈艺术具有极强的直观性和虚拟性,这使它长于表现、长于抒情。舞蹈艺术如果离开了对强烈内心感情的抒发,就会导致生活的外在模拟。没有强烈抒情性的舞蹈和舞剧作品必然缺乏诗情画意,必然削弱舞蹈艺术的表现能力。 把抒情确定为舞蹈特性之一,不是说不能用舞蹈的艺术手段去表现比较复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之间性格的矛盾冲突。由于形体语言在准确性上有较大局限,不能表达程度较高的内容,相反却十分有利于抒情,使这一方面有更大的发挥余地。有的诗人和艺术家,根据舞蹈的强烈抒情性的特点,称舞蹈为动态的形象诗歌,在语言、诗歌都无法表达出内心情感的状态下,通过在特定的生活情景中对人物思想感情的描绘,塑造出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舞蹈状态和形式抒发情绪,以此来表达创作者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和对生活的见解,表达丰富的内在感情。如具有现代意识和现代风格的舞蹈群舞作品《红扇》,作品紧扣当代中国青年的神韵、情韵,通过扇子道具的媒介,运用扇子节奏的急与缓和扇子色块面的收与放的变化结合,在刚柔对比,动静有效的舞姿展开中,强烈地抒发当代中国青年蓬勃向上的青春朝气。而《采茶扑蝶》的舞蹈基本动作为小碎步和单手采茶、双手采茶,以“穿花”舞蹈队形为主,组成丰富多彩的画面,直接表现和抒发了解放后的茶区农民新得生活和精神风貌,以及丰收后的喜悦心情。
优秀的抒情舞蹈,往往既带有舞蹈形象的个性特点,又概括了时代的普遍感情,因此能够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有一些抒情舞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模拟、描绘,抒发感情,表达思想。如舞蹈《雀之灵 》舞者以展现孔雀优美的形貌的形式,抒发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深切感受,对美好生活的本质进行形象化的赞颂;《鸬鹚号子》则以鸬鹚形象的拟人化表现手法的艺术处理,直接为表现渔民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的主题思想。由于此,人们欣赏舞蹈,注意力多集中于富于变化和模仿的人体美及其所表达的感情和情绪上。
舞蹈既表现人们的情感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一般来讲,人的情感要受人的思想的直接制约,而人的情感又反过来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说,舞蹈中的情感是体现着一定思想内涵的情感,而舞蹈中所蕴涵的思想则是充满了情感的思想。可以说“情感”是舞蹈作品的核心和灵魂,而舞蹈是“情感”最高境界的外在表现手法和形式。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舞蹈的表现方法和特性最有能力塑造出诗画般的艺术形象,也最能强烈抒发出编导的内心激情,将形式和情感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表达出人体外部动态所渗透出的人的精神世界,才能真正从各个审美角度上与观众形成共鸣。
参考文献:
[1]吴晓邦. 舞蹈新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3]于 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 陈 洁. 万般风情弄清影(舞蹈卷)[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杨仲华. 温立伟.舞蹈藝术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3.
[6]田 静.中国舞蹈名作欣赏[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7]于 平.舞蹈评论教学[M].北京舞蹈学院.
[8]郝延安. 情动于衷—舞蹈的情感表达[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3).
关 键 词:舞蹈 艺术特性 抒情性
舞蹈以人体的躯干和四肢作工具,通过头、眼、颈、手、腕、肘、臂、肩、身、胯、膝、足等部位的协调活动,以组合、造型、手势、表情、构图、哑剧等表现手段,构成具有节奏感的舞蹈动作、姿态和造型,塑造典型化的舞蹈形象,直接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体现完整的内容美和形式美。舞蹈是用身体有节奏的运动来表达情感和生命意识的诗画艺术,抒情性是舞蹈创作和舞蹈表演中最为主要的艺术特性之一。
舞蹈“长于抒情,拙于记事”,它不同于戏曲、小品、声乐等艺术形式,可以把生活中的人和事直接通过演员的台词和歌词表达出来,也区别于哑剧中每一个动作都有特定含义的艺术形式,在表现人的情感方面所具有的真实、直切、纯朴、激越、丰富、深厚等,往往是其他艺术所不及的,因而使抒情性在舞蹈作品的表现手法上占有了较重要的位置。
一、舞蹈的抒情性是情感本质和人体本身动态情感形式的统一体现
舞蹈是人类感情最集中、最激动时的表现形式,它的艺术功能在于通过人肢体的动态表现出人内在的精神世界,把握情感律动,刻画生动艺术形象,充分抒发表演者無法用言语表达的内心情感。为了使特定的形体动作表达出较为明确的感情内容并被观众所理解,舞蹈必须赋予这些特定的形体动作以特定的意义,编排出一套含义较为明确的舞蹈艺术语言,用它们和观众进行情感交流,获得理解和积极的反响,从而达到观者和舞者的情感共鸣。
评价一个舞蹈作品的好坏,不仅要看这个舞蹈的动作是否到位、流畅、优美,音乐旋律是否与舞蹈动作配合的和谐,还要看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内在情感是否丰富、深邃。著名哲学家、符号论美学代表人物之一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中提出“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舞蹈正是注重于表现人的情感、精神面貌等丰富内心情感和内心世界的艺术形式。
当然,一个舞蹈作品不能仅以其内在情感表现深刻就能给予评价,还必须全面地把握舞蹈美的本质,从而使舞蹈的表情内容大大拓宽和深化,并与人形体姿态有机统一。荣获中国首届“荷花奖”作品银奖的古典双人舞《萋萋长亭》优美、婉约、细腻、生动地展示了一对男女长亭送别的离愁别绪,是一部内在情感和外部形体相统一的优秀舞蹈作品范例。演员在作品中各种提、沉、冲、靠、含、腆等身法的运用形成动作上的舒扬、蓄发等特点,成为刻画人物心理和情感的点睛之笔。编导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动作的属性---急缓、轻重、刚柔、直曲和动作的舞台线路来表现任务关系和思想情绪,充分开拓舞蹈语汇滋生的示意传情的功能。
蒙古族双人舞《牧歌》也是一部成功的范例作品。编导在创作过程中讲究章法、有的放矢,恰如其分的进行动作的节奏处理,运用轻、重、疾、徐,使那些高度固定化了的蒙古舞动作,生发出无限的新意和美意。同时,编导在蒙古族舞蹈的韵律中寻找和提炼出富于造型感的元素,配合演员的身体表现力,把它们恰如其分地融入艺术意境中,随着舞蹈情绪的推进,丝丝入扣地刻画出朴实、健康,即满怀着对生活的激情、又充满着青春活力的当代牧民的精神风貌。以抒情的写意手法为基调,编导为作品凭添一份浓浓的情怀,以“象外之象、韵外之致”的审美感受,带给观众以时代的、振奋向上的情绪感染力。这时,欣赏者的心灵得到净化,获得了美感的愉悦,从而更加激起热爱生活、向往生活、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感情。
二、舞蹈所表现的情感是一种深深渗透着社会生活实践内容和理性内容的情感
舞蹈艺术反映客观生活,并不是单纯的模拟和再现生活。一般说它不同于戏剧等表演艺术,可以运用细致的过程、情节,表现比较复杂的内容。它是以其特有的表现手段,用高度凝炼、概括的诗一般的舞蹈语言来深刻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舞蹈形象是生活情操和心灵火花的升华和体现。
舞蹈抒情性最根本的缘由,在于他们创作的基础都扎扎实实地来自于对生活内涵和形式的独特汲取,同时又善于沿着生活的轨迹,将其形象的精神刻画到极致,将其心灵的情感抒发到极度。所以,不但其作品的独特性和生活的丰富性油然而生,通用的、常见的舞蹈模式化的弊端与痕迹荡然无存,而且在极度而又合理的艺术呈现中,形成了作品极大的艺术张力和极强的情感冲击力。比如《一个扭秧歌的人》就是一个在内在情感、外部形体和舞蹈艺术表现手法最佳统一的舞蹈作品之一,编导张继钢运用夸张、变形的舞蹈动作和与生命同在的艺术感觉,借一个秧歌艺人的一生,描绘了全部秧歌艺人的人生况味,是一部饱含了黄土文明特质而又情感丰厚的人生悲喜剧,寄予了编导对这块土地无尽的眷念和对人类生存价值与生存心理的深层关怀。又如舞剧《蘩漪》编导抓住原著《雷雨》中主要的思想锋芒和精髓:无情地揭露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昭示着旧制度必然走向灭亡,深刻把握了原作的社会背景和主题思想。舞剧中以蘩漪与周家父子(周朴园、周萍)的矛盾为故事情节,多层次、立体化地表现了多重不可调的戏剧矛盾中的内心情感体验,在表现人物心绪的变化方面获得极大的成功。如剧情中“闹鬼”后,周朴园的出现,实质上是蘩漪与周萍恐慌心理的展现;周萍另寻新欢,表现遭周萍遗弃后蘩漪悲恨交加的心情;周朴园与鲁妈相见,丑事暴露,悲剧上演:四凤惨死,周萍自杀,蘩漪疯癫。悲剧的结局不仅是剧中个人的悲剧,而且揭示出社会的悲剧必然导致的个人悲剧这一主题。
三、舞蹈作品中强烈抒情性必然增强舞蹈艺术的表现力
闻一多曾说过:“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舞蹈艺术具有极强的直观性和虚拟性,这使它长于表现、长于抒情。舞蹈艺术如果离开了对强烈内心感情的抒发,就会导致生活的外在模拟。没有强烈抒情性的舞蹈和舞剧作品必然缺乏诗情画意,必然削弱舞蹈艺术的表现能力。 把抒情确定为舞蹈特性之一,不是说不能用舞蹈的艺术手段去表现比较复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之间性格的矛盾冲突。由于形体语言在准确性上有较大局限,不能表达程度较高的内容,相反却十分有利于抒情,使这一方面有更大的发挥余地。有的诗人和艺术家,根据舞蹈的强烈抒情性的特点,称舞蹈为动态的形象诗歌,在语言、诗歌都无法表达出内心情感的状态下,通过在特定的生活情景中对人物思想感情的描绘,塑造出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舞蹈状态和形式抒发情绪,以此来表达创作者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和对生活的见解,表达丰富的内在感情。如具有现代意识和现代风格的舞蹈群舞作品《红扇》,作品紧扣当代中国青年的神韵、情韵,通过扇子道具的媒介,运用扇子节奏的急与缓和扇子色块面的收与放的变化结合,在刚柔对比,动静有效的舞姿展开中,强烈地抒发当代中国青年蓬勃向上的青春朝气。而《采茶扑蝶》的舞蹈基本动作为小碎步和单手采茶、双手采茶,以“穿花”舞蹈队形为主,组成丰富多彩的画面,直接表现和抒发了解放后的茶区农民新得生活和精神风貌,以及丰收后的喜悦心情。
优秀的抒情舞蹈,往往既带有舞蹈形象的个性特点,又概括了时代的普遍感情,因此能够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有一些抒情舞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模拟、描绘,抒发感情,表达思想。如舞蹈《雀之灵 》舞者以展现孔雀优美的形貌的形式,抒发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深切感受,对美好生活的本质进行形象化的赞颂;《鸬鹚号子》则以鸬鹚形象的拟人化表现手法的艺术处理,直接为表现渔民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的主题思想。由于此,人们欣赏舞蹈,注意力多集中于富于变化和模仿的人体美及其所表达的感情和情绪上。
舞蹈既表现人们的情感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一般来讲,人的情感要受人的思想的直接制约,而人的情感又反过来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说,舞蹈中的情感是体现着一定思想内涵的情感,而舞蹈中所蕴涵的思想则是充满了情感的思想。可以说“情感”是舞蹈作品的核心和灵魂,而舞蹈是“情感”最高境界的外在表现手法和形式。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舞蹈的表现方法和特性最有能力塑造出诗画般的艺术形象,也最能强烈抒发出编导的内心激情,将形式和情感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表达出人体外部动态所渗透出的人的精神世界,才能真正从各个审美角度上与观众形成共鸣。
参考文献:
[1]吴晓邦. 舞蹈新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3]于 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 陈 洁. 万般风情弄清影(舞蹈卷)[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杨仲华. 温立伟.舞蹈藝术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3.
[6]田 静.中国舞蹈名作欣赏[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7]于 平.舞蹈评论教学[M].北京舞蹈学院.
[8]郝延安. 情动于衷—舞蹈的情感表达[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