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汤之子:一辈子行走在刀刃上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k123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心翼翼待武帝
  张安世是汉武帝时期著名酷吏张汤之子,他得父亲庇荫,少年时代即在宫中做郎官。由于他做事谨慎、聪明能干,武帝派他到尚书令手下做事。但武帝待下十分严苛,张安世不敢怠慢,甚至连放假也从未休息过。如此勤勉,再加上父亲位高权重,张安世的仕途前景本是不可限量的。
  不幸的是,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他父亲遭到几个大臣诬陷,被武帝处死。张安世也受到了牵连。可追赃的时候,张汤的家产还不超过500金,且都是朝廷过去赏给他的,不存在所谓违法敛财的问题。武帝意识到是有人刻意诬陷张汤,于是将诬陷之人全部诛杀。
  为了弥补错杀张汤的过失,武帝决定找个合适机会提拔其子张安世。有一年,武帝外出巡察,丢失了三箱书,问遍群臣,无人知晓。张安世却能把内容一一誊写下来,供汉武帝阅览。武帝悬赏得到原书之后,拿来与张安世写的仔细对比,竟然没有丝毫差错。武帝大大惊叹了一把,于是提拔张安世为尚书令,后来又升他为光禄大夫。
  按这势头,到武帝去世前,张安世说不定也能成为钦定的辅政大臣,可他的运气实在糟糕,又一次受到亲人的牵连。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太子因遭人诬陷,出于自保,与父亲武帝兵戎相见。事后,凡与太子有瓜葛的人都被武帝处死。张安世的哥哥张贺是太子身边的红人,也被逮捕治罪。为救兄长,张安世冒着生命危险给武帝上书,请求网开一面。武帝看在其父被冤杀的份上,答应放张贺一马,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张贺被处以宫刑。
  四年后,武帝去世。算起来,张安世已经在汉武帝身边呆了三十多年,资历可谓深矣。但父亲做了刀下冤魂,哥哥受下奇耻大辱,谁也不能保证张安世的心中没有复仇的火焰。如果让张安世辅政,难保他内心的积怨不会发泄在即位的小皇帝身上,因此,武帝并未将他列入托孤大臣的名单。
  忠心不二事昭帝
  武帝死后,年仅八岁的幼子即位,是为汉昭帝。辅政的大将军霍光认为张安世忠诚谨慎,有意重用他。但霍光虽是汉武帝钦点的首席辅政大臣,却并非唯一的托孤大臣,另两位托孤大臣为与霍光争权,企图杀掉霍光。霍光得知后,抢先下手,将参与之人一网打尽,随后任命张安世为右将军光禄勋。右将军名号代表他已进入辅政大臣的行列,张安世四十年左右的仕途终于迈上了一大台阶,他决定誓死维护昭帝的利益。
  可辅佐昭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古代有“立子以嫡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的传统,昭帝在武帝的子嗣中既非嫡也非长,他的帝位除了面临两个兄长的挑战外,还有一个潜在的不稳定因素:昭帝的太子大哥虽然已死,却留下了唯一的孙子刘病已。因为故太子是冤死的,宫廷内、社会上都弥漫着对故太子的同情之心,刘病已也得到很多人明里暗里的护佑,张安世的哥哥张贺作为故太子的老部下,就是其中一位。
  刘病已因受祖父一案牵连在狱中时,张贺正在后宫中担任掖庭令,他不仅待年幼的刘病已如同己出,还拿出自己的俸禄供他读书。张安世得知后,严肃告诫兄长:“不要忘了当今皇帝是昭帝,别做那些无用的了。”
  后来,刘病已到了娶妻的年纪,张贺想把自己女儿嫁给他,便去征求弟弟的意见。张安世怒气冲冲地说:“刘病已是故太子的后代,作为罪人的孙子,他能够以普通人的身份在掖庭长大已经是最大的福分了,你竟然还打算把闺女嫁给他,我坚决不同意!”张贺畏惧弟弟,打消了这个念头,转而说服手下将其女儿许配给了刘病已。
  其实张安世这样做也是为哥哥着想,但张贺也不知怎么想的,竟然把张安世说的话都告诉了刘病已,导致张世安在后来的宣帝(刘病已)时期备受煎熬。不过在昭帝时期,由于张世安竭力维护昭帝的正统地位,深得昭帝与霍光的赏识。元凤六年(公元前86年),昭帝下诏封张安世为富平侯。
  韬光养晦防宣帝
  张安世封侯次年,21岁的昭帝暴病身亡。在这非常时期,为加强宫廷防卫,霍光请求太后任命张安世为车骑将军,并改立刘病已为帝,是为汉宣帝。刘病已即位后,尽管他很讨厌张安世等人,表面上还是对拥立他的功臣们毕恭毕敬,一上台就大加封赏——张安世的功劳仅次于霍光,被增封了一万零六百户的租税。
  但好景不长,大将军霍光于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去世。御史大夫认为车骑将军张安世是当之无愧的大将军人选。宣帝也正有此意,准备接纳御史大夫的建议。张安世知道自己得罪过宣帝,哪里敢担此重任!他跪着向宣帝请辞,宣帝没有应允。几天后,张安世被任命为大司马车骑将军,不久又改任大司马卫将军,获得了首辅的地位。
  霍光死后,宣帝开始压制霍氏的权力,招致霍家谋反,结果被宣帝镇压了下去。霍氏之乱令张安世方寸大乱,因为他就是霍光提拔的,难免会受到清算。为避免这样的结局,他开始以自己特殊的处事方式隐于朝廷。
  一是力避给宣帝留下结党营私的印象。西汉的大政方针大都是由皇帝与身边的大臣讨论确定的,这些人包括辅政的将军;商定后再由皇帝身边人写成诏书,然后发到丞相、御史大夫府中安排执行。张安世每次参与商讨之后都向皇帝请病假,要求回家休息。如果此后不久有人告诉他朝廷又发布了新诏令,他都做出很吃惊的样子,假装自己压根不知道这回事,还派人到丞相府询问详情。张安世这么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朝臣都以为他已经没有实权,不用白费力气地来巴结他,他也就不会受到结党营私的指责,从而避免自己的光芒遮蔽皇帝了。
  张安世曾经举荐过一个人,为表示感激,那个人登门道谢。张安世觉得为朝廷荐举贤良本是国家赋予他的分内之事,他来谢我,那就是把国家的恩典当成了我个人施予的恩惠,太不合适了。万一被皇帝知道,可如何得了!张安世便交代下人以后再也不允许此人踏进张家半步。
  二是突出宣帝的天子地位。有一位郎官仕途不顺,对张安世发牢骚。张安世批评他道:“你劳苦功高,皇上自然一清二楚,升迁与否由皇上做主。作为人臣,你怎么好意思自卖自夸?”表面上看,张安世拒绝为郎官说话,可他却通过私下运作,成功地给郎官升了职。他之所以明里拒绝郎官,就是不想让人抓住接受请托的把柄,从而损害自己秉持公心的正直形象。   他手下的卫将军长史曾对他说:“将军辅佐明主,却不大引荐士人,朝中对此颇有非议。”张安世回答:“明主在上,群臣贤能与否自然是黑白分明。臣下做好自己就行啦,没必要也没资格向朝廷荐士。”可以说,隐藏自己的锋芒,而把宣帝置于绝对第一的位置,这是张安世求得安全的关键一招。
  战战兢兢避锋芒
  张安世在宣帝时期想尽各种办法隐藏自己的锋芒,这当然与他自己小心谨慎的性格有关,但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宣帝迫使他不得不如此。
  宣帝虽是西汉一朝的中兴名君,但他最受人诟病的就是心胸不够开阔,对他本人当皇帝之前的坎坷经历耿耿于怀。即位后,他是有恩必报,但同时也对那些曾经压抑过他的人怀恨在心。宣帝曾对张安世说:“我没有当皇帝的时候,你的哥哥张贺常常对你谈到我,你却不让他说。做得太对了!”这听起来绝非表扬的话,而是充满了报复、挖苦。
  口头讥讽还不算,宣帝因为张安世在昭帝时期压制自己的声名,曾对手下爱将流露过想要杀掉张安世的意思,但因张安世是三朝老臣,为人也不张扬,朝廷内外对他的评价比较高,杀他难以服众,宣帝这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已亲政四年、大权在握的宣帝打算回报过去的恩人,但掖庭令张贺已死,宣帝只好把褒奖的对象转为张贺之子张彭祖。再加上张彭祖小时候曾经和年幼的宣帝一起读书,宣帝当然要大加封赏他了。然而,张彭祖并非张贺的亲生儿子,而是张安世的小儿子,只因张贺的独子死得早,过继给张贺了。
  张安世坐不住了,自己已受封富平侯,如果再封张彭祖,他们张家就是一门两侯。常言道,月盈则亏,极盛而衰,张安世深谙此道,为家族长远计,他请求不要封张彭祖。宣帝不耐烦地说:“我是为报答掖庭令才这么做的,并不是因为你。”张安世就此闭嘴,再也不敢说张彭祖的事情,宣帝遂封张彭祖为阳都侯。张安世因为父子俱为列侯,家族势力太盛,上书自减俸禄。宣帝下诏将张安世辞掉的俸禄另行贮存,两三年间即积累了数百万钱。
  元康四年春,张安世身体欠佳,请求退休。宣帝说:“将军老成持重,又是三朝旧臣,朕甚为依赖。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你产生了退休的念头呢?朕若准了,天下人都会讥讽朕遗弃老臣,让朕情何以堪?希望将军注意饮食,及时用药,养好精神,以辅天年。”
  这一次,张安世似乎误会宣帝了,宣帝并非怀疑他装病,而是让他赶紧养病,养好了继续出来做事。但由于他们君臣二人之间的关系过于紧张,张安世不免多想,他认为宣帝是责怪他故意偷懒,也不敢休养了,强撑病体处理政务,一直坚持到秋天病逝。
  宣帝以很高的规格操办张安世的丧事,在距离自己的皇陵不远处特赐予他坟地,并赐谥号为“敬”。不得不说,张安世一辈子走来如履薄冰、胆战心惊,但最终也算得到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编辑/夏涵
其他文献
前蜀开国皇帝王建有11个儿子,最小的一个叫王宗衍。按道理,王宗衍是最没可能继承帝位的,可他生來就有一个奇处,长得“方颐大口,垂手过膝,顾目见耳”。王宗衍他妈抓住这个优势,请了个相士游说王建,说这孩子的面相大富大贵,又请王建的心腹宦官在一旁鼓动。王建年老糊涂,就这么把王宗衍立为太子了。王建死后,王宗衍顺顺当当地继承帝位,改名王衍。  王建给儿子留下的局面还是不错的,其时中原陷入战乱,民不聊生,前蜀虽
大荒之中,有山名朽涂之山,青水穷焉,有云雨之山,有木名日栾,禹攻云雨,有赤石焉生栾,黄本,赤枝,青叶,群帝焉取药。  ——《山海经》  天光随章尾山谷里烛阴缓睁的金黄双眸而变亮,云雨山正是炎夏时节。不久前大禹治水,在此砍伐树木,发现一块红色岩石,石上长着一棵栾树,黄树干,红枝条,青叶子。此刻因为时节,有几分萎蔫。  “倒是一棵好树。”款步走来的白袍男子欣赏的目光和着月色缓缓落在它身上,许是不忍,弹
清朝时一个富商来到扬州,打算选一位貌美的女子当小妾。当地一个老太太有个“女儿”,才十四五岁,相貌姣好且擅长各种技艺。富商对她一见钟情,以重金买回此女为妾。洞房之夜,富人发现此女原来是男儿身,大怒之下逼问,才知晓原来是老太太让貌美的家僮男扮女装来骗婚的。第二天一早,富商让家人去找老太太算账,却发现早已人去楼空,富人懊恼无比。  而另一位游士更加悲摧,他花重金在广陵(今江苏扬州)纳了一房小妾,此女精通
课本上常讲马克思一辈子穷困潦倒,生活惨淡,其实马克思幼时家境相当不错。  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特里尔城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在家中排行老三。在马克思出生那年,他的大哥不幸夭折,马克思于是成为长子,备受父母疼爱。  马克思的父亲是一位才能出众的犹太律师,精通多种语言,学识渊博,母亲出生于荷兰犹太裔贵族。他的姨妈在荷兰嫁给了一个商人——飞利浦公司的创始人。因此,马克思在踏入社会之前,虽不是今天常说的富二
在世人心中,孔子是个好脾气的老人家,很少说别人的坏话,但他批评起鲁国某个“前辈”毫不留情。因为比“前辈”晚生了一百多年,他只能在书里骂得起劲。这个倒霉的“前辈”就是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臧文仲。  臧文仲是辅政重臣,先后为鲁国四代君主卖命四十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孔子为什么对他频翻白眼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导火索是柳下惠,就是那个“面对美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只要臧文仲和他发生矛盾,孔子必是坚定的“
“东北王”张作霖出身土匪,大字不识一个,脏话不离口,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大老粗”。然而张作霖却粗中有细,善于韬光养晦,隐藏自己的锋芒,最终完成了从土匪到军阀的大业。  清朝灭亡后,袁世凯成了大总统,善于见风使舵的张作霖立即两次致电袁世凯,表示赞成共和,坚决拥护袁世凯。袁世凯见张作霖这么识时务,立即任命他为陆军27师师长,驻守在奉天。然而,狡猾多疑的袁世凯对张作霖并不是完全放心,他总觉得这个“绿林好汉
章太炎为人不羁、蔑视世俗,有时甚至很刻薄,但他热心起来也别有一番趣味。  因声讨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章太炎被软禁在北京龙泉寺,袁世凯每月供他500元生活费,并给他派了一个厨师和两个差役。章太炎知道厨师和差役都是袁世凯派来监视自己的,便故意铺张浪费,要求他们每顿必须给自己做四道丰盛的菜。但这些菜,章太炎自然每顿都吃不完,花了多少钱也从不过问。这三人见章太炎对钱这么不上心,便经常克扣章太炎的生活费,后
唐朝腊八谁最开心?当然是满朝文武和边关将臣了。皇帝的赏赐铺天盖地,接得手软,然而任何金银细软都比不过一个小胭脂盒子。  唐朝盛世,妆容产品,潮流物什,可谓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王公大臣也想用。虽然大家是男儿身,但日常外出,早朝仪表都还是很重要的。而宫廷秘制的胭脂就成了男性公务员们的节日福利了。  為什么大家如此看好御用胭脂呢?普世观点是,好的都在宫里。因此能得到皇上赏赐的胭脂,面子上是莫大的荣幸,心里
1618年四月,努尔哈赤借互市贸易的机会攻袭抚顺,获人畜30万,之后又全歼尾追的明军张承胤部,大明为之震动,朝野上下纷纷讨论“大剿、重创”,最后身体欠佳的万历下诏全国调兵作战。  萨尔浒之战前,明朝的兵力大致为:边军70万,京营10万,内地60万左右。其中边军有战斗力的大约为三分之一;京营选锋不足1万;内地的部队多数是治安水平,西南边疆有五六万可以作战。不算西南土司部队,大明可以作战的部队在30万
在《寂寞空庭春欲晚》中,宫廷灰姑娘卫琳琅与霸道总裁康熙为观众送上了一部花样虐狗大戏!郑爽饰演的良妃在史上确有其人,她为康熙生下的儿子名叫胤禊,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步步惊心》里的八阿哥!那么,真实的历史中,良妃到底是如《寂寞空庭春欲晚》中与康熙荡气回肠地“爱过”,还是像《步步惊心》中那样只是个不受重视的普通妃子?  关于康熙和良妃的关系,一个流传比较广的说法是两人绝不像小说和电视中那样恩爱,因为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