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hongyu8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的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方法

对山西省儿童医院血液科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55例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初诊B-ALL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患儿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和总生存(OS)率,Cox回归模型评估EFS、OS的影响因素。

结果

55例患儿TEL-AML1融合基因均阳性,且未合并其他融合基因阳性。≥10岁者4例(7.3%)。初诊时肝大33例(60.0%),脾大28例(50.9%),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27例(49.1%),白细胞计数≥50×109/L 5例(9.1%),染色体异常19例(34.6%)。55例患儿经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MICM)分型及调整危险度后,低危、中危、高危分别为36例(65.5%)、18例(32.7%)、1例(1.8%)。经规律化疗,第15天达完全缓解(CR)50例,1个疗程CR率100.0%(55/55)。第33天微小残留病(MRD)<10-4 43例(78.2%),MRD≥10-4且<10-2 12例(21.8%),第12周MRD≥10-3 1例(1.8%)。3~6个月融合基因转阴率达61.8%(34/55)。死亡3例(5.5%),其中1例(1.8%)患儿死于复发,复发距离初诊时间27个月;另2例(3.6%)均死于化疗期间感染。55例患儿3年EFS率、3年OS率分别为90.3%、93.2%。低危组3年EFS率、3年OS率均为100.0%;中危组3年EFS率、3年OS率分别为78.7%、86.6%;高危组1例死亡,3年EFS率、3年OS率均为0。低危组3年EFS率、3年OS率均高于中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12周MRD<10-3和≥10-3患儿的3年EFS率分别为92.0%、0;3年OS率分别为9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第12周MRD是影响患儿EFS、OS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71,95% CI 1.330~6.633,P=0.008;OR=2.884,95% CI 1.295~6.419,P=0.009)。

结论

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的B-ALL患儿复发率低,生存率高,预后良好。危险度分层、第12周MRD均是影响患儿预后的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提高对侵袭性自然杀伤细胞白血病(ANKL)的临床认识。方法报道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1例ANKL患者的诊疗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高热、进行性血细胞减少、肝脾大、肝功能进行性下降、外周血大颗粒淋巴细胞异常增多,并伴有嗜血细胞综合征等,血细胞免疫表型为CD3(+)、CD2(约80%+)、CD8(约80%+)、CD56(+/-)。虽给予积极治疗,但因多器官衰竭死亡。结论ANKL临床罕见,初期易
目的探讨成年人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并接受规律化疗的91例费城染色体阴性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融合基因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组与E2A-PBX1融合基因阴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将E2A-PBX1融合基因阴性组进一步细分为MLL-A
急性白血病是一类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具有分子学和临床异质性。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主要以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近年来靶向治疗的发展明显改善了患者预后。文章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在急性白血病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研究中所做的部分工作进行了回顾。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NGS)技术监测骨髓分子微小残留病(MRD)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完全缓解(CR)期患者预后预测及指导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68例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初诊及CR期采用NGS技术进行基因突变谱检测。分析比较骨髓分子MRD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复发和生存情况,并分析NGS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
目的探讨实体瘤继发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实体瘤继发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5例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8岁(35~69岁),包括3例乳腺癌,2例子宫颈癌,有放、化疗史,继发急性白血病4例,继发慢性白血病1例。经治疗后,3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结论实体瘤继发白血病相关报道少,其发生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为试验组,单用化疗为对照组。沙利度胺用法为每天100 mg,口服。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MP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原发额骨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原发额骨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因头晕行影像学检查提示右侧额骨板障内类梭形细胞病变,嗜酸性肉芽肿,后经右额骨嗜酸性肉芽肿切除,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套细胞淋巴瘤。一线使用CHOP方案化疗4个疗程。44个月后复发,二线予GEMOX方案化疗8个疗程后复查PET-CT提示完全缓
目的探讨对治疗相关继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11年后继发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结合文献讨论治疗相关性NHL的发病机制、治疗、预后。结果1例42岁AML患者接受IA方案诱导缓解及巩固治疗后,一直处于缓解期。治疗结束11年后出现颈部及腹股沟包块,经病理活组织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诊断为PTCL。结论治疗相关继发性N
目的提高对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的认识,警惕其转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可能。方法对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收治的1例特发性HES治疗后转为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确诊为特发性HES,2年后进展为AML,伴FIP1-样1-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α(FIP1L1-PDGFRA)阳性,给予化疗联合酪氨酸酶抑制剂治疗,达到完全缓解后行异基因造血
目的探讨既往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的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收治的1例Ph+ ALL伴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过程中血常规、凝血功能的变化,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既往曾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LL治疗初期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在治疗过程中,血小板逐渐升高,再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治疗后好转。结论既往发生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