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体验的艺术,音乐创作、表现和鉴赏都离不开人的亲自参与和体验。因此,音乐教学基本上是不能单单通过讲授的方式进行的,它只能意会,不可言传。音乐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是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以开发并从中受益。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
一、互动教学的基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这句出自《学记》——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的古训,它一语道破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即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常听到这句话“音乐没有国界”,音乐是人类的沟通桥梁,那么,音乐教学中的音乐也可以成为沟通师生的桥梁。作为音乐教师,要更好地把握这一学科优势,放下“师长”的架子,以建议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一起学习、分享、探讨、交流。师生共同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这样师生问的距离就会缩短,学生就会视我们教师为同学和朋友。同时也为音乐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互动教学的方式
1.创设情境。抒发情感是音乐最基本的表现特征,是音乐审美的中心。但许多学生在演唱中缺乏情感表现力,欣赏音乐作品时,理解不到位。这都说明课堂教学中没有情感内涵。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其教育方式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层面上。音乐课堂上,应该是有情感的教师面对有情感的学生,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播放相关的音乐,渲染情感;可布置相应的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投影相关画面、视频,感受作品的意境;可用生动的语言,朗诵诗歌,讲述故事等导入内容。要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进而描述作品的意境与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以激起学习的情趣。例如:在教学进行曲的导入阶段:大屏幕出现建国50周年天安门广场隆重、威武的阅兵式镜头,奇怪的是没有音乐(引发问题),学生很快发现了问题,并向老师提出质疑。教师反问:“根据你们的观察,什么样的音乐在此时播放最合适?”此时,如梦方醒的学生各抒己见,自然选了“一堆”进行曲。
2.分组教学。分组教学法是多数教师常用的课堂互动方法,但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几个方面:(1)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分组。学生个体之间在道德情感、行为习惯、智力状况、年龄、身体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综合分析,观察其发展情况。分组教学应是动态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状况,对学生进行不定期的重新分组,对各组采取不同的奖励措施。这样,各组落后的学生可以很容易赶到前面来。(2)开展各小组之间的竞争与配合。在各小组均衡的前提下,开展各组之间的竞争,进行赛歌,赛题,赛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更多的是各组之间的合作,如:合唱中的声部配合,声乐、乐器、舞蹈的配合,以及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内容进行的各种活动的配合。
3.制订个体教学计划,做到因材施教。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可设置弹性要求,但必须保证基本要求的完成,每个学生都要有可行的明确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可结合大纲和单元内容使用的教材,以及学生的自身情况去设置。有的学生重在乐理知识,有的学生善于表演,还有的联想丰富长于创作。教师制定计划时要充分利用这些基本条件,制定有效可行的要求。
4.动静结合。音乐是心灵的艺术,同时,音乐课是实践性强的学科。它本身就具有内在感受,与外在表现两个方面。音乐课顺应这个特点自然就会出现动静的交替与结合。“音乐是听得见的舞蹈,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两者水乳交融、密不可分。比如《阿细跳月》,乐曲本身就是彝族阿细人的舞蹈音乐,在了解了火把节与传说故事,欣赏分析乐曲之后,师生合乐跳舞,课堂中就能感受欢乐美好的彝寨风情。结合舞蹈的课程有很多,教师稍稍留意,就可以找出不少与舞蹈相关的教学内容。
5.班级音乐会。班级音乐会最好每学期一次,不能过于频繁。可安排在学期中后期,一方面对本学期是一个总结,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展示才艺提供机会,还可以邀请其他学科的老师参加指导。组织班级音乐会,师生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学生们往往也很乐于参与这样的活动,积极性很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对他们进行细致的分工,让学生们各尽所能,精心筹备。另外,会后的感受、评价、总结很重要,师生讨论或形成文字性的总结资料是相当必要的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互动式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教学思路,在音乐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音乐课堂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其乐无穷。
(责任编校:合欢)
一、互动教学的基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这句出自《学记》——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的古训,它一语道破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即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常听到这句话“音乐没有国界”,音乐是人类的沟通桥梁,那么,音乐教学中的音乐也可以成为沟通师生的桥梁。作为音乐教师,要更好地把握这一学科优势,放下“师长”的架子,以建议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一起学习、分享、探讨、交流。师生共同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这样师生问的距离就会缩短,学生就会视我们教师为同学和朋友。同时也为音乐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互动教学的方式
1.创设情境。抒发情感是音乐最基本的表现特征,是音乐审美的中心。但许多学生在演唱中缺乏情感表现力,欣赏音乐作品时,理解不到位。这都说明课堂教学中没有情感内涵。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其教育方式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层面上。音乐课堂上,应该是有情感的教师面对有情感的学生,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播放相关的音乐,渲染情感;可布置相应的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投影相关画面、视频,感受作品的意境;可用生动的语言,朗诵诗歌,讲述故事等导入内容。要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进而描述作品的意境与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以激起学习的情趣。例如:在教学进行曲的导入阶段:大屏幕出现建国50周年天安门广场隆重、威武的阅兵式镜头,奇怪的是没有音乐(引发问题),学生很快发现了问题,并向老师提出质疑。教师反问:“根据你们的观察,什么样的音乐在此时播放最合适?”此时,如梦方醒的学生各抒己见,自然选了“一堆”进行曲。
2.分组教学。分组教学法是多数教师常用的课堂互动方法,但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几个方面:(1)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分组。学生个体之间在道德情感、行为习惯、智力状况、年龄、身体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综合分析,观察其发展情况。分组教学应是动态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状况,对学生进行不定期的重新分组,对各组采取不同的奖励措施。这样,各组落后的学生可以很容易赶到前面来。(2)开展各小组之间的竞争与配合。在各小组均衡的前提下,开展各组之间的竞争,进行赛歌,赛题,赛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更多的是各组之间的合作,如:合唱中的声部配合,声乐、乐器、舞蹈的配合,以及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内容进行的各种活动的配合。
3.制订个体教学计划,做到因材施教。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可设置弹性要求,但必须保证基本要求的完成,每个学生都要有可行的明确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可结合大纲和单元内容使用的教材,以及学生的自身情况去设置。有的学生重在乐理知识,有的学生善于表演,还有的联想丰富长于创作。教师制定计划时要充分利用这些基本条件,制定有效可行的要求。
4.动静结合。音乐是心灵的艺术,同时,音乐课是实践性强的学科。它本身就具有内在感受,与外在表现两个方面。音乐课顺应这个特点自然就会出现动静的交替与结合。“音乐是听得见的舞蹈,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两者水乳交融、密不可分。比如《阿细跳月》,乐曲本身就是彝族阿细人的舞蹈音乐,在了解了火把节与传说故事,欣赏分析乐曲之后,师生合乐跳舞,课堂中就能感受欢乐美好的彝寨风情。结合舞蹈的课程有很多,教师稍稍留意,就可以找出不少与舞蹈相关的教学内容。
5.班级音乐会。班级音乐会最好每学期一次,不能过于频繁。可安排在学期中后期,一方面对本学期是一个总结,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展示才艺提供机会,还可以邀请其他学科的老师参加指导。组织班级音乐会,师生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学生们往往也很乐于参与这样的活动,积极性很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对他们进行细致的分工,让学生们各尽所能,精心筹备。另外,会后的感受、评价、总结很重要,师生讨论或形成文字性的总结资料是相当必要的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互动式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教学思路,在音乐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音乐课堂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其乐无穷。
(责任编校:合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