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男孩DE后现代感观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yl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有到庭的证人都能畅所欲言,没有人提出任何异议,法庭也如实记录他的陈述,但无论是阿拉伯人还是库尔德人,没有一个证人的证词能被确认是真实的,难道这就是你们所谓的‘属实’?” ……
  “我希望所有伊拉克人,无论是阿拉伯人还是库尔德人,能够相互理解、和谐相处,彼此握起手来……”
  
  当这两段来自异国的陈述又在耳边响起的时候,让人窒息的血腥味再次扑面而来。2006年底,几乎所有的媒体都不遗余力的轮番轰炸一件事:萨达姆的绞刑。而萨达姆本人在伊拉克法庭审判上的发言,更成为一段挥之不去的氤氲之音。
  时间的橡皮擦真的能洁净一切么?或者在人们遗忘的背后,已经过去的事情也会让人质疑它的真实存在?邵毅在他的笔记里,写下了这些已经出现和正在出现的大事,当我看着他满满一篇的事件记录时,恍惚觉得好像所有的事件都正在重演,又似乎一切都从未发生……
  邵毅没有就此湮没在一片朗诵新闻大事的唾沫中,也没有仅仅冷眼旁觑嘻哈了之,他不动声色地选择了——静观。
  
  “作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应该重新树立自己的世界观,用自己的见解来看待事物。
  ‘好的’一定是好的么?为什么好?标准是什么?”——邵毅
  
  爱思索的胡同人
  我特别讶异生长在80年代的邵毅能对发生的大事有所深思。在这个严肃被恶搞吞吃的时代,对一切的端正和严谨都会报以捧腹的态度,邵毅显得有点格格不入,可是他又并不凭空造车。他戏称自己是“胡同人”,从小在胡同长大的他,自然在作品中就会反映他所生长的环境。“我就是用一个胡同人的方式来看我身边发生的事。”
  当胡同人在思考的时候,地球也必须停止运转。
  邵毅在家里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偶尔会突然停下手中的事,而脑中在激烈的思考一些问题,妈妈喊他他也听不见(天才和偏执狂均具备此特点,邵毅肯定不是偏执狂,但是他与天才之间却似乎有某种联系)。
  问题总是在他脑海不断迸发:新闻报道果真是对事件的真实再现么?在这些真实之中如何真正滤尽一切的渣滓?真实在叙述中其实是虚幻的?留下来是人们对真实的主观安排么?
  既然一切纪实的画面都有引导的观点,那么多个不同导向的画面并置之后,对待同一事件的不同观点态度是否可以因此整合出事件的本质?
  所以在《静观》里,邵毅把不同的新闻进行并置,以求更加贴近现实(实际也是对新闻报道的一个反讽),对事件的真实性、权威性、历史性、被禁锢的价值观进行质疑再质疑。在25个电视机的屏幕中,相同的视觉画面却生发了不同的诉说。但当所有的画面都在说,嘈杂混合中乱到极限之后,就只有一起消融(负负得正等于没说),苍白无力的话语为此时的荒诞作了没有任何内容的注释。重叠使语言本身变得无意义,也使得图像变得清晰、单纯。到这里,事件之画面仿佛不受任何引导的摆在你的面前,“事实”就此呈现。
  
  后现代,人云我不亦云。
  
  “相对于一件事来说,当一方向你阐述他的观点时,你可能会认同:而当另一方也向你阐述他的观点时,可能你也会觉得有道理。但是,如果将双方的观点放在一起,这时你可能会觉得都不对,而这时就是你对事件的看法。”
  习惯了被报纸新闻大家谈替代我们的思考,我们的大脑已经缺乏运动许久。而邵毅只是希望以一个普通人的观点来看世界,而不是受某种观点的引导。当大事变得人性化、市井化,不受任何其他影响的时候,“我”自然成为主体。
  


  
  25屏的画面和声音
  
  虽然是媒体众说纷纭,画面层出不穷,但是画面的结构安排和声音的交叠秩序都经过严格的安排和策划,并非完全客观地将搜集的资料摆在观众面前。以25个屏幕组合的形式(内容的选择汇集各个不同利益方向的见解)。
  在对事件的导向中,媒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电视成为媒体的符号,也成为权利意志的标志。
  “9·11”事件和美伊战争之间的联系,使邵毅选择了“9·11”和“萨达姆绞刑”两件事情。第一段里,小屏幕的显现顺序是照着“9·11”这几个字的形状来安排的,以媒体标志为最后结束画面。而第二段,则是以绞刑画面为中心展开,以萨达姆的遗体画面告终。
  各屏幕声音的强弱起伏辅之以音频的叠加效果。(均以萨达姆的讲话作为开始)第一部分以网站广告声结束,第二部分以宗教诵咏画上寂静的句号,宛若对死亡的寂静观望。
  
  主要资源:
  
  图片:“9·11”事件、萨达姆绞刑、14寸电视机拓片……
  声音:萨达姆讲话、德国著名作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的《噢,命运女神》(“O Fortuna”)、两起事件相关的新闻报道、网站的广告语、可兰经的诵咏……
  视频:相关事件(从某视频网站上大量搜集资料)……
  
  premiere“照亮边缘”之后的拓片历史感
  
  生命是如此脆弱,无论当时是多么轰动、红极一时,但是界于一个生与死的边缘时,一切就此归于平静,纷争、愤怒、恐惧,所有的恩怨与灾难就此销声匿迹,散落尘泥碾作尘,甚至连气味都不会留存。那么,眼前发生的一切事件的意义也就化作云烟。无论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还是“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时间都一如既往地做旧着历史。
  无疑,拓片成为一个记录时间感的极佳工具。Premiere里的“照亮边缘”功能恰好满足了这样的需要,所有的视频都得以成为动态拓片,当然,电视机需要亲自找一个真的来拓。这样,家里的十九寸、二十寸电视都得到体无完肤的下场,最后,一台十四寸的老电视被选中,在作品里被复制成25份,作足了秀。
  
  邵毅简介
  1983年出生于北京。
  2007年7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版画系第四工作室。
  2005年,视频作品《鬼子来了——央美版》。
  2006年,视频作品《语》。
  2007年,视频作品《静观》。
其他文献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傅文斯荔 于飞宇    编辑小记    从来没有体验过这么丰收的秋天!这段日子里,数不清的影像艺术节都在紧锣密鼓地置办之中:该收片的收片,该布展的布展,一时间,好像全球人民都在齐出动,真成了“我不在家,就在去电影节的路上”了。而短片在电影节里面活跃的身姿,远远盖过了高成本,大制作的电影长片。无疑,大片背后那些繁琐可怕冗长的拍片账单,多么的抹杀我们对电影曾经的想象,还有数不
期刊
劳伦斯·席勒摄影作品展  ——梦露与六十年代的美国    时间:2007年9月29日至10月20日  地点:798工厂内大山子艺术区百年印象  一个记录美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摄影—骚动的60年代展,其中包含了美国性感偶像玛丽莲·梦露的镜头。这次展出的作品出自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摄影家、作家和导演—劳伦斯.席勒,这是唯一一个通过历史的观点来讲述1960年美国的展览,这将是首次在华举行的此类展览,将为中
期刊
粉笔在地上画出了九个框。众人的好奇心在不断被鼓胀……  是九宫格?是九个方块??是数独游戏???是欧阳洵九宫格临帖????还是印度金刚曼陀罗九宫格?????苦思或冥想也不知这些和短片有什么关系。问号在脑中翻腾……还是亲临现场从头说起吧。    DE-DAY,北京作为游乐场    九宫格的画面出现在今年的7月5日,北京服装学院正在举办的北京夏日数字娱乐节(Digital Entertainment
期刊
JVC Everio HD7    走进各大电子卖场,JVC的Everio系列硬盘摄像机都是焦点所在。自从JVC推出硬盘摄像机以来,市场反应热烈,Sony也开始推出硬盘摄像机产品。于是在2007年年初,我们看到消息:JVC将要推出硬盘记录的HD摄像机,而且重点在于,其编码格式不是难以编辑的AVCHD格式,而是与HDV编码方式类似的MPEG-2格式,更重要的是可以拍摄1920×1080分辨率的“Fu
期刊
个人简介     57岁的卢克·霍兰有一家独资的制片公司—ZEF 制作公司。在过去的十年里,他为英国广播公司的故事专栏制作了共五部的《一个英国式村庄》。这部影片在2005年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首次公演,在2006年2月墨尔本的电影节上播放,也参加过俄国彼尔恩的国际电影节。鲁克的最新故事片名为《阿尔伯特 .梅尔斯—诗人之眼》,是为直接电影先锋阿尔伯特.梅尔斯而制作的人物影片。《曾经是奴工》是故
期刊
大部分短片比赛的主力军都是来自高校的学生作者,因为无论从时间和精力上,这些作者都是最佳状态。许多高校都有自己的短片大赛,中国传媒大学最出名的短片比赛是有“中传奥斯卡”之称的“半夏的纪念”和面向全国的“第四届全国一分钟影像邀请赛”。而在这些短片比赛中,除了使学生在创作上得到鼓励和认同外,在完整的短片作品中看到学生的创意及制作情况也是学校的初衷。中国传媒大学的孙振虎教授称自己是个“影像实用主义者”,的
期刊
看看短片在法国阳光灿烂的日子吧。24年前,一个名为“法国短片社”(L’Agence du court métrage)的协会被创建。其中包括以短片发行为目的的制片人、导演、电影节和影院经营者。短片社由法国国家电影中心资助,每年向电影院推出超过1万部短片,为国际销售提供3500部短片,成为法国短片最重要的片源。    短片社的作品类型有:故事片、动画片、纪录片、试验电影,均为片长不超过60分钟的任何
期刊
作品简介:  一分钟里面铺开一个正片的预告,《流浪女孩》的内容大致可以从中知晓。    片名:《流浪女孩》片头  导演:李尧 (自由电影人)  片长:1分钟    吧主:这个短短的一分钟之内,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孙晓晓:尝试制作电影片头,是一分钟的一种心意,后面体现的一种热情是将要来临的大制作呼之欲出。在这个一分钟里面,最抓人的是题材的新意和构图的考究。  吧主:一分钟可以描述得清楚大片么?  
期刊
“VIDEOLOGIA”俄罗斯视听国际艺术节    一道光线婉转的散进房间  惊醒了昏睡的黑夜  在惺忪的倦眼里  墙上的时钟又划出了艰难的几步  早上六点  而此时的俄罗斯  伏尔加格勒的人们正在摇曳入眠  凌晨一点  好梦刚刚开始    伏尔加格勒,这座原名“察里津”、始建于1589年的古老城市,在绵延悠长的伏尔加河下游,见证了俄国一切的风雨变迁。如果你可以自如的哼唱“山楂树”等前苏联歌曲,你
期刊
雪中送炭:强氧高性价比工作站    上回说到我在Blackmagic-design的HDMI采集卡Intensity的带领下,大步向前狂奔于通向真正高清世界的康庄大道上,结果乐极生悲,一不留神摔倒在地,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轻松进入真正高清世界的梦想,被残酷的现实掷地有声的摔成无数个晶莹的小碎片。就在我还沉浸在被梦想无情抛弃之后的绝望当中时,强氧的技术人员雪中送炭,给我运来了一套他们自己开发的后期工作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