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时间下个定义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uanhua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部分短片比赛的主力军都是来自高校的学生作者,因为无论从时间和精力上,这些作者都是最佳状态。许多高校都有自己的短片大赛,中国传媒大学最出名的短片比赛是有“中传奥斯卡”之称的“半夏的纪念”和面向全国的“第四届全国一分钟影像邀请赛”。而在这些短片比赛中,除了使学生在创作上得到鼓励和认同外,在完整的短片作品中看到学生的创意及制作情况也是学校的初衷。中国传媒大学的孙振虎教授称自己是个“影像实用主义者”,的确,在他所谈及的短片创作上,更具体到每一段时间,应该完成哪一段“影像任务”,在这里我们且听孙老师如何将这三种短片划分开来。
  
  一分钟、五分钟和十五分钟
  
  既然我们谈的是短片,那么首先要给“短片”下一个定义。按照电视台体制划分,“短片”概念是时间上的——三十分钟之内都是短片,但我所说的短片是二十分钟之内。并且在这个时间段之内,我将短片分为一分钟,五分钟和十五分钟。
  一分钟短片的特点是抖包袱,用直观一点的手法来说很像是一句完整的话,关键是句号最终画在哪里,这一点最可借鉴的文本是广告。首先从时间上大部分广告只有三十秒,(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说清楚事情,超时就意味着增加成本——广告主该不干了),它必须整体结构凝练,主题表达清晰,节奏张弛有度,并因此构成了一分钟短片的经典文本,作者得无时无刻得考虑如何控制时间。我们通常容易见到的是在最后才甩出包袱和每一秒画面都精心制作这两种文本样式。
  等时间放到五分钟的时候,就可以作为简单化叙事结构对一个片断式的状态进行描述了。当然,在这五分钟里可以有一个高潮,因为在我们见到的经典好莱坞大片中,头三分钟就会出现第一个高潮。这方面我认为可以举《爸爸的28车》作为例子。这部影片前五分钟无论是色彩还是形式感上都自成脉络,但很可惜,这部影片并不是五分钟,所以这种情况在之后的时间里就被时长抹杀了。
  


  这时,我们又要提十五到二十分钟短片与五分钟内短片的不同了。根据五分钟短片的量化概念,如果每五分钟有一个高潮,那么十五分钟的短片至少应该有三个高潮,但我想这三个高潮不应是同样力量的,其中应该有一个最高潮(当然,如果是十分钟的短片就不会有这种高潮,而在五分钟短片内用这种高潮又会觉得有点浪费)。
  
  一分钟和三分钟的区别
  
  我们当然最希望学生能用影像来传达自己的感受。比如,今年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一分钟影像邀请赛”依旧延用以往的主题 “一分钟,承载着无限可能”。这个主题对于参赛作品角度和题材的选择十分自由,所以如何在一分钟这么短的时间内表达出来自己的理念是作者最需要考虑的,而这也正是考验创作者的功力的地方。
  如前面提到的,一分钟就是个简单的概念,是效仿卢米埃尔兄弟58秒拍成电影的最初形态而创造的。但对学生来说,时间上的限制可能更加直接。这里我举《手语》为例。这部影片也是“第四届全国一分钟影像邀请赛”的获奖作品,作者用了各种图像符号要表达佛教观念,可以说他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点。但同样是这位作者的另一部作品《轮》,就出现了表述不清的状况。这是因为,“手语”是一种可大众传播化的视觉符号,只要在一分钟内突出“手语”概念就算成功;另一个作品《轮》尽管也是佛教概念,但作者却选用英语、汉语和梵语三种语言交错而出,即梵语字幕时出现英语旁白,英语字幕时用中文旁白,在中文字幕上说梵语旁白。尽管语言也是大众传播工具的一种,但在三分钟的短片时间内,要表达出这里面错综复杂的概念实在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短片的张弛有度
  
  在短片中,最重要的是张弛有度。五分钟可以有双线叙事,但如果在一分钟内做肯定早就乱了。而十五分钟的影片就不仅需要双线叙事了,他更应在结构上有峰回路转的感觉。举《马家家事》为例:这部影片很适合做成十五分钟,因为它由几部分组成:首先是父亲四处借钱让孩子上学;第二是父亲实在借不到钱,于是开家庭会议,全家劝孩子不要上学了;最后是终于借到一点钱,家人送孩子上学的场面。这部影片十五分钟刚刚好,但如果再长,再拖沓,就没法看了。
  这方面《爸爸的28车》是一个很典型例子,前半部分用了大量的色彩和镜头语言讲故事,可以说很好看,但到了后半部分就会感觉拖沓,原因在于前半部分的镜头语言很纯粹,而后面就太长了。很多作者都不敢删自己素材,因此让短片变得冗长。一分钟可以说明白的事情一说了三分钟,甚至最后变成了长片。
  那么,什么叫做张弛有度呢?比如喝水,真正的行动的现实时间,至少需要十秒钟才能完成从拿杯子喝水,到放下杯子的过程。那么,如果单纯记录这个过程,可能就要简化到五秒或者更短,但如果加入情感因素进去,时间就要有变化。比如面前杯中的如果是一杯毒酒,那这段时间就要加入很多内涵,需要更多画面信息。但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短片中,有相当一部分作者的镜头是正常的时间。
  最后,我要说明的是,如果可以说,一分钟是一句话,那么五分钟就是个段落,而二十分钟则是篇文章了。无论你拍什么样的短片,有一点是比较重要的,就是时间上越长对结构要求就越严谨。
其他文献
1968年5月14日,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的放映厅里正在放映一部西班牙参赛影片,一个年轻人挥动双手,大声呐喊着阻挡在放映机前面,银幕上映出了他的身影。这届电影节因为他和其他一些年轻电影人的破坏性抗议无果而终,成为有史以来唯一没有评奖的电影节。这个人就是让·吕克·戈达尔,虽然之后他再也没有这样过激的行为,但他叛逆的身影一直定格在银幕上。电影史上很少有人像戈达尔这样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世界电影也因为他
期刊
2006年的4月,我们几个同学从北京来到小桥流水、春暖花开的南方古镇同里创作,平时见惯了北方粗犷的风光,此时见到这个精致的水乡,我们真是有点爱不释手。花上半天时间好好地在古镇里走走,这里虽然开发成旅游景点,但是镇子里的人们仍然正常生活在这里面,这里不仅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园林,也有历史悠久的茶楼、百年老店的点心店和饭铺,N多的影视剧在这里拍摄。  严苛的条件激发创意,由于这部短片是为了参加高校影像
期刊
听说你最近很神秘,来不来给句痛快话,路太长水太深你慢慢趟吧。  不是我刻意把老徐的电影《梦想照进现实》名字篡改,在王朔的《我的千岁寒》中就叫这个名字。  电影简单得要命,一个男导演,一个女演员。两个人郁闷了,开始在姑且称为是剧组的住宿包间中展开了一场唇枪舌剑的思想对话。可以说,我们真正看到了一个在山中修炼了很长时间然后重新回到浮名虚利生活中的王朔。  作为一部实验电影,两个演员的表演那是没话说。都
期刊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在潮湿和昏暗中,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几部影像短片:《工厂的大门》、《拆墙》、《婴儿喝汤》、《火车到站》。受当时的放映设备、胶片长度的限制,几乎每一部影片的时长都是一分钟。从电影诞生那一天起,到无数学院式的影像训练,一分钟电影已经成为一个标本。   DV的诞生以及兴起,终于让人们摆脱了放映设备的要求以及胶片的昂贵带来的束缚,不可抑制的创作
期刊
在北京的某次独立影像展上,一个女孩在自己的影片放映完后走上台,说的第一句话是:又看了一下片子,我很难过。她在众人面前将自己的感受袒露无疑,挺真诚。  于是,观众们纷纷提出各种问题。因为观众永远是参差不齐的,所以大家永远问题很多,而且永远存在靠谱和不靠谱两种。由于影片中出现的不少令人遐想的同性欢愉镜头,所以问题集中在作者的性取向,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作者的性取向显而易见,而作者想表达什么却变得匪夷所思
期刊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傅文斯荔 于飞宇    编辑小记    从来没有体验过这么丰收的秋天!这段日子里,数不清的影像艺术节都在紧锣密鼓地置办之中:该收片的收片,该布展的布展,一时间,好像全球人民都在齐出动,真成了“我不在家,就在去电影节的路上”了。而短片在电影节里面活跃的身姿,远远盖过了高成本,大制作的电影长片。无疑,大片背后那些繁琐可怕冗长的拍片账单,多么的抹杀我们对电影曾经的想象,还有数不
期刊
劳伦斯·席勒摄影作品展  ——梦露与六十年代的美国    时间:2007年9月29日至10月20日  地点:798工厂内大山子艺术区百年印象  一个记录美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摄影—骚动的60年代展,其中包含了美国性感偶像玛丽莲·梦露的镜头。这次展出的作品出自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摄影家、作家和导演—劳伦斯.席勒,这是唯一一个通过历史的观点来讲述1960年美国的展览,这将是首次在华举行的此类展览,将为中
期刊
粉笔在地上画出了九个框。众人的好奇心在不断被鼓胀……  是九宫格?是九个方块??是数独游戏???是欧阳洵九宫格临帖????还是印度金刚曼陀罗九宫格?????苦思或冥想也不知这些和短片有什么关系。问号在脑中翻腾……还是亲临现场从头说起吧。    DE-DAY,北京作为游乐场    九宫格的画面出现在今年的7月5日,北京服装学院正在举办的北京夏日数字娱乐节(Digital Entertainment
期刊
JVC Everio HD7    走进各大电子卖场,JVC的Everio系列硬盘摄像机都是焦点所在。自从JVC推出硬盘摄像机以来,市场反应热烈,Sony也开始推出硬盘摄像机产品。于是在2007年年初,我们看到消息:JVC将要推出硬盘记录的HD摄像机,而且重点在于,其编码格式不是难以编辑的AVCHD格式,而是与HDV编码方式类似的MPEG-2格式,更重要的是可以拍摄1920×1080分辨率的“Fu
期刊
个人简介     57岁的卢克·霍兰有一家独资的制片公司—ZEF 制作公司。在过去的十年里,他为英国广播公司的故事专栏制作了共五部的《一个英国式村庄》。这部影片在2005年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首次公演,在2006年2月墨尔本的电影节上播放,也参加过俄国彼尔恩的国际电影节。鲁克的最新故事片名为《阿尔伯特 .梅尔斯—诗人之眼》,是为直接电影先锋阿尔伯特.梅尔斯而制作的人物影片。《曾经是奴工》是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