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促进深度理解的教学设计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terz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教学设计具有一定的思维定势现象,主要体现在教学操作程式的自动化、教学风格的定型化和教学定势的牢固化。中学影视欣赏与制作课的内容需要深度理解,只有进行深度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中学影视欣赏与制作课程中,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当教学实践中需要真正运用之时却不能够将自己的理解理念准确地转化到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去。笔者从问题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反思性教学设计和技术性教学设计四个角度进行了设计,使整门课围绕理解性教学逐步深入,环环相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深度理解。
  ● 从理解的角度设计问题
  从理解的角度出发,问题可以设计成以下的提问。
  (1)计划阶段提问(理解和分析题目时)。“老师讲解的内容听明白了吗?对于每一项操作我都掌握了吗?”(自我提问)“你的影视制作策略是什么?你的整体规划是什么?结构清晰合理吗?”(互问)
  (2)监控阶段提问(在拍摄或者编制过程中)。“你的策划执行得怎么样?你需要修改你的计划吗?”(互问)“我现在做的内容是否是我预期设想的?有什么偏差?我要不要改呢?”(自问)
  (3)评价阶段提问(课后阶段)。“今天的课结束后我学到了什么?我掌握了什么?”(自问)“哪些拍摄和剪辑技巧是我以前不知道的,在实践中积累的?”(互问)
  ● 过程性教学设计
  (1)经常动手操作,夯实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影视欣赏与制作课的教学活动要以基础影视知识为基础,通过对画面、声音和字幕的配合,表达一种人文的意境和情怀。这门课的学习应该将书本中的知识积极主动地用于实践,深刻理解每一个拍摄和编辑技巧,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这样做的原理是什么,从认知心理学角度上讲,这样做会给人以怎样的感受。在实践的过程真正体会到哪些知识我是真的懂了,哪些知识是陈旧的,没有创新的,在拍摄的过程中被遗忘的。在具体的实践中理解知识、发现知识。
  (2)欣赏优秀作品,加强影视美学素养。在影视欣赏与制作课中,很多教师会给学生播放一些优秀的、经典的影视作品,如《大红灯笼高高挂》、《卧虎藏龙》等,在扣人心弦的剧情中,分析画面的构图、颜色、角度等设计,让学生领略大师的风范,大师的拍摄和剪辑技巧。很多学生尤其是男生,拍摄和剪辑的技巧和方法都掌握得很好,但是缺乏美感,自己感觉很满意,但是拿给其他同学看却得不到太多的认可,这都影响个人影视素养的发展,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看、多欣赏、多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 反思性教学设计
  反思就是对所经历过的活动进行回忆和思考,通过这个过程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一步体会所学知识的意义,达到较高层次的理解。在理解性教学的实施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使学生明白什么东西需要反思,怎样进行反思。
  (1)引导学生反思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在新知识的学习和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很多时候会涉及旧知识,那么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回忆呢?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教师应当循循善诱,正确引导,让学生习惯思考与联系。当然回忆旧知识是一方面,建立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更加重要,注重引导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意识到知识不是孤立的,是有联系的。
  (2)引导学生反思不同画面的不同感情色彩。在影视鉴赏课上,教师会让学生观看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那么画面的不同相对应的感情色彩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反思,而不是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强调思考的过程,如“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颜色、为什么要这样的布局、留白的意义是什么、不同的灯光效果有哪些作用”。
  (3)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在网站上布置作业,同学们也可以在网站上沟通交流自己的想法,将同一个要展现的主题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将每个同学的作品进行对比,实行自评和他评,在评价的过程中吸取精华,发现问题,互相学习。例如,“和其他同学的作品相比我的作品的亮点是什么、相比之下我的作品还有哪些不足”(自问)、“为什么你要这样设计、你的灵感来源于哪里”(互问)。
  ● 技术性教学设计
  理解性教学的思想已经提出了很长时间,但是能真正做到长期的理解性教学的教师还是很有限的,教师应该将理解性教学的思想和策略应用到常态课中,将理解性教学的成效惠及每一位学生。将理解性教学融入日常课,而不是一种理论,一句口号,一项课题,将理解性教学的精髓逐步渗透给学生。教师还要创新理解性教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工具,除了日常学习的课堂以外,还可以结合网络平台、智能手机以及平板電脑来进行移动学习。网络平台大部分可以实现课程的回顾、知识点总结、提交作业、在线交流等学习活动,而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更加注重泛在学习的学习思想,目前我们经常用到的移动设备应用多为图片的处理,对于视频的剪辑和制作比较少,这一块是有待开发的,我们可以制作一些移动应用软件,在课程的学习之余可以使用这类软件实现移动学习、视频分享、作品互评等活动。就目前的移动终端视频剪辑应用中,可以实现的功能有很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掌握这些应用,在小组作业或者课外作业中完成作品,进行班级内的发布和评比等功能。
  ● 《影视后期特效制作》一课教学案例
  1.教学活动一:观看《千与千寻》《冰河世纪》影片片段
  (1)学习目标。①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体会影视片段有哪些亮点,制作者采用了哪些影视特效,学生自主寻找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②培养学生发现学习的习惯,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将发现学习转化为一种思维习惯,将理解生活化。
  (2)学习任务。①小组讨论,你认为好的影片都含有什么特质?在观看影片之前先小组讨论,回忆你看过的影片,谈一谈你认为一部好的电影应该具有哪些特质,并记录下来。等待一会儿一起讨论是否正确,可否归类。②观看《千与千寻》和《冰河世纪》影片片段。在观看影片片段的过程中,记录下来你认为优秀的场景片段。③小组讨论并总结影片的制作效果好在哪里。小组互相讨论交换意见,说出你认为好的片段好在哪里,有哪些艺术效果,为什么不能去掉。   (3)教学评价。传统的课程知识点都是教师讲述,然后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基于深度理解的影视课程教学设计是将知识点放在影片中,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去体会,践行建构主义理论,实现具有逆向教学本质的理解性教学环节。
  2.教学活动二:讲授镜头的定义、分类、蒙太奇和运动镜头
  教师分析学生总结出的优秀分镜头片段,讲授对应的分镜头和蒙太奇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师:同学们刚才说的都很有道理!尤其是××同学说的这种艺术效果,在影视制作角度上讲叫作蒙太奇。那什么是蒙太奇呢?蒙太奇是……
  生:是不是任何视频片段都可以进行重新组合?
  师: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不同的场景相组合,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三个不同的场景分别是人、手枪、医院,我们就能猜到剧情是什么呢?
  生:这个人自杀或他杀了,然后送进医院了。
  师:嗯,这是非常符合逻辑的猜想,蒙太奇手法的神奇之处就是它不用展示每一个镜头却可以把故事情节讲述清楚,同时它还可以控制整个电影故事情节发展的节奏。
  3.教学活动三:提供不相干的几组视频片段,学生自行編辑视频
  (1)学习目标。①通过对视频片段的选择,发挥想象力,制作有特色和创意的影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着眼素质教育。②将刚刚讲过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去,及时动手操作,巩固知识技能。
  (2)学习任务。①让学生自行选择要剪辑的影片片段,设计合理的剧情,编辑属于自己的影视作品,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深入贯彻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将理解性教学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能力。②在重新组合影片顺序的同时,运用刚刚讲过的蒙太奇手法对影片素材进行编辑,可以适当添加一些特效和字幕,这方面不做硬性要求。
  (3)教学评价。很多影视制作课程并没有把实践的权利真正下放给学生,而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做一步,学生做一步,学生对于知识点到底理解了没有,理解到什么程度,换一个素材,换一种场景还会不会做,都处于未知状态。很多教师也忽略了学生的拓展迁移能力和再创造能力的训练,就算有课外拓展内容,很多教师也放到了课下进行,不做课上的训练和解答,其实这部分内容都可以放在课堂上进行,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促进理解性教学有效进行。
  “就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言,理解是学习的基础。任何认知方式都是建立在理解之上的,不论是分析、概括、归纳,还是具体化、系统化。理解使学习成为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进行着对学习情境的理解、对自我的把握以及对学习材料最初意义上的把握等,理解总是渗透到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如动机、情感、态度、目的等,使学习活动得以进行。”通过对影视欣赏与制作这门课的进一步设计与反思,可以使理解性教学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深入,教师除了传授教学知识的重难点以外,还要将知识与技术结合起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强调知识的内化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技术促进理解性教学的成果最大化。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智慧教育理念的提出,以智慧教室为代表的智慧学习环境的建设与应用已得到广泛关注,重构教学环境,构建智慧学习环境,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引领高校教育教学创新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校教学环境面临的困境以及构建智慧学习环境的客观需求,然后阐述了智慧学习环境的概念,最后以河南科技大学智慧学习环境为实例,详细介绍了该校智慧学习环境的建设与应用情况,以此为各级各类学校智慧学习环境
摘要: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基本方式,是学生理解概念原理和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径。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科学习。作者提出,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教学资源、阅读方法、问题情境、交流协作和应用练习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学生;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19-0041-02  高中学生的思
保洁员  一把长柄扫帚  被晨曦擎起  纤纤双手握着如椽大笔  在楼道地面上  横来竖去,抒写心意  从乡野来到这里  深一脚,浅一脚  丈量一寸寸凌乱的日子  左一撇,右一捺  呵护文明,直至筋疲力尽  失眠的夜晚给自己  摘一片月光,来一回风的狂草  滤去苦涩,回味甜蜜  挥就潇洒人生  微笑和语言是唯一的武器  保洁员如一座城市的守护者  抚摸忙碌的身影  纵有千言万语  也要让一些疼痛的词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教学建议中,大力提倡开展项目式学习,建议以项目的方式整合课堂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开展方案设计、新知学习和实践探索。教师要创设适合学生认知特征的活动情境,引导他们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项目实践,形成作品,并在项目实践过程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整合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一个项目实践作品为主要载体的项目式学习,其组织流程和评价激励是我们比
摘要:本文针对应用型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特征,提出了“互联网 创客教育”链式融合型教学模式,并通过链式融合型教学内容整合、“互联网 创客教育”的教学组织实践、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综合考核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确定了该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 ;创客教育;链式融合;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韩青江,博士,华工启明星品牌创始人;MIT Fab Lab Wuhan实验室创始人;中国职业规划师;中小学STEM与人工智能教材编写组专家;长期致力于机器人硬件的创新与教学应用。  人工智能时代已来。2018年教育部出台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内容涉及人工智能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对接措施,如在中小学设置人工智能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那么,学校教育该怎样面对?人工智能教育又将如何逐渐走进学校课
● 项目构想  当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快速崛起,生活中使用的此类产品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因此,了解其结构和作用,学习其基本知识和技术,知道其测试、优化、控制。Pepper作为人形机器人,身高有120cm,拥有同人一样的五指及灵活的关节,可以通过编程引导Pepper做出各种拟人化动作。在技术上,它拥有精准的语音识别技术,以及分析表情和声调的情绪识别技术等多种高科技,有着类人的听、看、思考与沟通能力
一声“哇”,让我的早上顿时醒来。我看到绘本小说日文译者华春来信讨论“哇”的使用。我和华春一起做我的绘本小说《拍花子和俏女孩》日文版,我画我小时候逃学在旧日北京到处乱钻,胡同人家、小街、说书馆。我们修了九版,刚刚放到日本亚马逊自卖,这下又出事了。  华春写道——  昨天一个自己开翻译公司的熟人读了《拍花子和俏女孩》日文版指出,有两处“哇!”(小姑娘你在香烟铺还有在大杂院的气球),他说“哇”是男孩子以
“虫子,在血管里,跟着血液流动。”  回到家,我在本本上写了这样的话语。本想表达一个人的孤独,写完一看,才知道讲的是做爱时及之后身体的感觉。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我保持这个习惯好几年了。一点想法,一种感受,有时什么也不是,就简单一个词、一个字。比如:“水管”、“洞”、“叶子和风”、“进入”、“来来去去”,等等。有的来自平时的观察,有的来自夜里的梦境。具体点说,是五六年前,我与妻子离婚不久。  她带着女
本微课是“第十六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大赛”微课的一等奖。看了微课,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好的微课,能让学习者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掌握知识。  那么,该微课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这需要同时从“教学设计”与“媒体设计”两个根源上来解释。该微课采用了“视觉化 故事化”的方法,即用视觉化的方法讲故事。  在教学设计方面,微课采用了“故事化设计”的方法。据左婧老师反映:管理学理论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