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是巴金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里 ,作者是要吐露他二十幾年对于一个不合理制度的“积 愤”,替一代人伸冤 ,是要控诉那吃人的封建制度。这种强烈的情感像激流一样 ,在全部作品中奔流着。
[关键词]巴金 《家》 艺术 修辞
中图分类号:TM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5-0316-01
巴金,原名李芾甘,代表作是《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三部,中国二十世纪的第一代作家。一九О四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少年时代曾目击封建大家庭内当权势力的种种腐朽丑恶生活,青年们受压迫以压牺牲的遭遇,“下人”们的极为悲惨的命运;这使他产生深切的激愤。在“五四”浪潮冲击之下,他由最初朦胧的觉醒进而形成了强烈的民主主义革命要求。早年的这些生活和思想经历,在他后来的创作中都有反映。
巴金的小说语言极具有感染力,“他的文笔是用心血和胆汁浸润过的燃烧着激情的炽火”。语言的节奏与气势,彰显着激越奔放,一泻千里的特色,很少用迂回婉转的方式对其加以规范;而行文热烈酣畅,平白率真更是直击人心。但巴金并不是只一味的狂放不羁,任情纵笔而流于粗制滥造。在具体驾驭这些真率平白、酣畅热烈的语言时,巴金选用了丰富的词汇来表达内心的强烈的情感与思想,注重各类词语的在不同语境环境的选择,以达到不同的效果;在修辞方式的搭配上更是精巧恰当,从而使小说更具有艺术魅力。
词汇的选择与运用对整部小说的语言特色与风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巧妙地运用许多新兴词汇、称谓语、地方方言、口语等,体现出不同的特色。《家》这部小说主要以克明、克安、克定为代表的第二代人和以觉新、觉民、觉慧为代表的第三代人的冲突为主要的描写对象,而觉民和觉慧以及其他一些学生因受五四运动思潮的影响,积极开展进步运动在小说中占的篇幅比较大。而学生在当时主要通过罢课、游行、演戏、办报刊、组织进步团体等活动进行反封建反军阀统治。因此在《家》中表示学生运动的词汇也比较多。比如:宣传、游行示威、罢课、发传单、演讲等。
在当时文化新旧交替的特殊年代,中国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与其他外来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的局面,“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受到了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一种崇洋的心理意识”。一些外来词汇悄然引进中国并同时与中国传统的文化碰撞,产生了一些新的词汇。例如《家》中出现了在事物名称的前面加上一“洋”字的情形,从而形成了许多以“洋”字打头的新词,如洋学堂、洋头绳、洋楼等。这些词汇一般出现在小说描写的日常生活中,之所以叫“洋楼”、“洋头绳”,是因为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意思有所差别。
《家》描写的就是“高公馆”这个丑陋罪恶的封建大家庭的由盛转衰史。因此小说中必不可少会出现许多代表封建等级关系的词汇,而这些既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与文化造就的产物,也是封建等级制度长久以来在人们思想中根深蒂固的表现。其社会称谓语就是称谓语的代表之一。“称谓语指称对象是人的,由于身份、职位、性别等而得来的,反映了人们的社会关系的一套名称。”
巴金先生像一位十分细致的雕刻家,对人物形象进行精雕细刻。在《家》这部作品中他就成功地运用了心理描写与细节描写来丰富人物形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作品注重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也有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来进行的间接的描述。直接的心理描写在作品中出现较多,如第四章鸣凤忙碌一天后,回到仆婢室里翻看“灵魂的一隅”时的内心活动,向我们展示了这个婢女较为复杂的内心世界:她怀念以前的大小姐淑蓉,幻想自己有高贵的出身、以后有好的归宿,但她又清醒地认识到这绝不可能,她看得到自己实际的归宿,她感到不寒而栗……这些心理描写将鸣凤敏感、柔弱的个性充分展现出来。作品中的细节描写也富有表现力。如第九章中觉慧被高老太爷叫去时见到高老太爷的情形:“两只眼睛闭着,鼻孔里微微发出一点声息”、“身子软弱无力地躺在那里,从微微张开的嘴里断续地流出口水来,把颔下的衣服打湿了一团。”形象地展示了高老太爷威严背后的一面,让我们看到年过花甲的高老太爷已垂垂老矣,而且气息奄奄,纯然一个颓然不堪的老朽。
《家》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其容量是比较大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层出不穷,有学潮、过年、军阀混战、鸣凤之死、觉民抗婚、高老太爷亡故、瑞珏去世,以及觉慧出走,等等。乍看起来,头绪较多,但作品安排的这些事件并不给人以凌乱之感,细析一下,我们可以发现这里面实际上贯穿着几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觉慧与鸣凤,觉民与琴,觉新与梅、瑞珏的爱情。爱情故事贯穿着作品的始终,将一些看似毫不相干的事件联系起来,使得作品脉络分明,不给人以突兀之感。
小说《家》是以一个封建家庭作为封建专制黑暗王国的缩影,通过解析家庭进而剖析社会,以小见大,从根本上揭示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不可避免地走向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小说反映的主题是深刻的,要承载反封建这样大的主题,作者并没有将视线停留在一些惊天动地的宏大场面上,而是选取了高家这样一个典型的封建家庭作为着眼点,以高家内部争权夺利、勾心斗角,一步步的走向衰败,来表明封建专制制度的必然灭亡。这种写法,于虚处立意,在实处落笔,小中见大,使人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没落有了形象的认识,进而自然容易理解封建制度灭亡的必然性。
《家》作为巴金的一部代表作,不管是对于作者自身还是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来讲,都具有着重要意义。之所以意义重大,不仅在于他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一个典型封建大家庭的由盛转衰史,强烈的抨击了封建礼教与制度;更在于其小说语言有着显著的特色,在把自身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的同时,自然而然形成了独特的巴金式语言,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 巴金.家(第三版)[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2] 刘婷.<激流三部曲>与<金粉世家>部分词汇对比差异[J].青年文学家, 2013,(02):180.
[3] 刘婷.巴金<激流三部曲>词汇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13.
[关键词]巴金 《家》 艺术 修辞
中图分类号:TM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5-0316-01
巴金,原名李芾甘,代表作是《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三部,中国二十世纪的第一代作家。一九О四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少年时代曾目击封建大家庭内当权势力的种种腐朽丑恶生活,青年们受压迫以压牺牲的遭遇,“下人”们的极为悲惨的命运;这使他产生深切的激愤。在“五四”浪潮冲击之下,他由最初朦胧的觉醒进而形成了强烈的民主主义革命要求。早年的这些生活和思想经历,在他后来的创作中都有反映。
巴金的小说语言极具有感染力,“他的文笔是用心血和胆汁浸润过的燃烧着激情的炽火”。语言的节奏与气势,彰显着激越奔放,一泻千里的特色,很少用迂回婉转的方式对其加以规范;而行文热烈酣畅,平白率真更是直击人心。但巴金并不是只一味的狂放不羁,任情纵笔而流于粗制滥造。在具体驾驭这些真率平白、酣畅热烈的语言时,巴金选用了丰富的词汇来表达内心的强烈的情感与思想,注重各类词语的在不同语境环境的选择,以达到不同的效果;在修辞方式的搭配上更是精巧恰当,从而使小说更具有艺术魅力。
词汇的选择与运用对整部小说的语言特色与风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巧妙地运用许多新兴词汇、称谓语、地方方言、口语等,体现出不同的特色。《家》这部小说主要以克明、克安、克定为代表的第二代人和以觉新、觉民、觉慧为代表的第三代人的冲突为主要的描写对象,而觉民和觉慧以及其他一些学生因受五四运动思潮的影响,积极开展进步运动在小说中占的篇幅比较大。而学生在当时主要通过罢课、游行、演戏、办报刊、组织进步团体等活动进行反封建反军阀统治。因此在《家》中表示学生运动的词汇也比较多。比如:宣传、游行示威、罢课、发传单、演讲等。
在当时文化新旧交替的特殊年代,中国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与其他外来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的局面,“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受到了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一种崇洋的心理意识”。一些外来词汇悄然引进中国并同时与中国传统的文化碰撞,产生了一些新的词汇。例如《家》中出现了在事物名称的前面加上一“洋”字的情形,从而形成了许多以“洋”字打头的新词,如洋学堂、洋头绳、洋楼等。这些词汇一般出现在小说描写的日常生活中,之所以叫“洋楼”、“洋头绳”,是因为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意思有所差别。
《家》描写的就是“高公馆”这个丑陋罪恶的封建大家庭的由盛转衰史。因此小说中必不可少会出现许多代表封建等级关系的词汇,而这些既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与文化造就的产物,也是封建等级制度长久以来在人们思想中根深蒂固的表现。其社会称谓语就是称谓语的代表之一。“称谓语指称对象是人的,由于身份、职位、性别等而得来的,反映了人们的社会关系的一套名称。”
巴金先生像一位十分细致的雕刻家,对人物形象进行精雕细刻。在《家》这部作品中他就成功地运用了心理描写与细节描写来丰富人物形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作品注重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也有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来进行的间接的描述。直接的心理描写在作品中出现较多,如第四章鸣凤忙碌一天后,回到仆婢室里翻看“灵魂的一隅”时的内心活动,向我们展示了这个婢女较为复杂的内心世界:她怀念以前的大小姐淑蓉,幻想自己有高贵的出身、以后有好的归宿,但她又清醒地认识到这绝不可能,她看得到自己实际的归宿,她感到不寒而栗……这些心理描写将鸣凤敏感、柔弱的个性充分展现出来。作品中的细节描写也富有表现力。如第九章中觉慧被高老太爷叫去时见到高老太爷的情形:“两只眼睛闭着,鼻孔里微微发出一点声息”、“身子软弱无力地躺在那里,从微微张开的嘴里断续地流出口水来,把颔下的衣服打湿了一团。”形象地展示了高老太爷威严背后的一面,让我们看到年过花甲的高老太爷已垂垂老矣,而且气息奄奄,纯然一个颓然不堪的老朽。
《家》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其容量是比较大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层出不穷,有学潮、过年、军阀混战、鸣凤之死、觉民抗婚、高老太爷亡故、瑞珏去世,以及觉慧出走,等等。乍看起来,头绪较多,但作品安排的这些事件并不给人以凌乱之感,细析一下,我们可以发现这里面实际上贯穿着几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觉慧与鸣凤,觉民与琴,觉新与梅、瑞珏的爱情。爱情故事贯穿着作品的始终,将一些看似毫不相干的事件联系起来,使得作品脉络分明,不给人以突兀之感。
小说《家》是以一个封建家庭作为封建专制黑暗王国的缩影,通过解析家庭进而剖析社会,以小见大,从根本上揭示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不可避免地走向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小说反映的主题是深刻的,要承载反封建这样大的主题,作者并没有将视线停留在一些惊天动地的宏大场面上,而是选取了高家这样一个典型的封建家庭作为着眼点,以高家内部争权夺利、勾心斗角,一步步的走向衰败,来表明封建专制制度的必然灭亡。这种写法,于虚处立意,在实处落笔,小中见大,使人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没落有了形象的认识,进而自然容易理解封建制度灭亡的必然性。
《家》作为巴金的一部代表作,不管是对于作者自身还是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来讲,都具有着重要意义。之所以意义重大,不仅在于他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一个典型封建大家庭的由盛转衰史,强烈的抨击了封建礼教与制度;更在于其小说语言有着显著的特色,在把自身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的同时,自然而然形成了独特的巴金式语言,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 巴金.家(第三版)[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2] 刘婷.<激流三部曲>与<金粉世家>部分词汇对比差异[J].青年文学家, 2013,(02):180.
[3] 刘婷.巴金<激流三部曲>词汇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