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作片子的想法的最初来源就是那些奔走于证券交易所的大妈大爷们,但整个片子绝对不是笑话他们!形式上是搞笑的,但实质就是我个人想挖掘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热点事件的表现力。”
——导演阐述
外冷内热的皮夹克主持人
访问当日因临时有事,我迟了半个多小时。 带着一大堆道歉与解释,匆忙直奔中央美院数码媒体工作室。
刚到现场,一个裹在黑色皮夹克、表情冷酷的“四眼仔”在我面前横过,(看上去好大杀气啊……不过我还是战战栗栗的开口了)
![](https://www.soolun.com/img/pic.php?url=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dzdv/dzdv200803/dzdv20080313-1-l.jpg)
“请问张兆弓在吗?”
眼前的皮夹克男松开眉头,“我就是了”。
“对不起,我迟到了”
“没事没事” (笑起来很阳光啊……像极了他的定格动画作品《历史经典瞬间》里,外表冷酷的80后TV主持人,那个家伙戴着墨镜,风趣搞怪地笑谈当今股票热)。
“相对一些很‘伟大’的问题,好像生命呀,国际呀,我比较喜欢从身边所发生的点滴来说故事。”
确实,眼下很多作品都取材于人生呀、城市呀、国际大事呀等等宏大磅礴之事,都是伟大工程世纪项目,每每都让人有种“记得写信回来哦!”之遥远的距离感。尤其是中国80后的新力军,因为作者始终未曾身在其中亲历其事,而且往往走得不够深,观点流于泛泛。张兆弓在他的网站里的简介中也承认,他是这些80后芸芸中的一个,但他要做这芸芸中最前的一个。
在张兆弓的创作中,他所强调的是“说服力”,因为这才能产生共鸣,而这亦是他在四年前选修数码媒体的原因。“相对其他艺术手段而言,影像来得更加真实”。他认为新媒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这回他舍远取近,将关注点放到当今烧人大学校园的股票热,创作了由自己主持的《历史经典瞬间》。从小处着手,慢慢引导观众的眼睛转移到世界大观点。
听听!他们有话要说
正当中国经济起飞,人人都看好股市,一窝蜂地钻进这个红红热潮的时候,有人捞了一大笔,肚满肠肥的拔腿开溜,有人却惨到被宰得一颈是血,伤痕累累,就连大学生这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栋梁”也把“华尔街事件”、“97金融风暴”等忘记得一干二净,纷纷盲目地投进这个残酷的数字游戏中。这个时候,《历史经典瞬间》诞生了。
《历史经典瞬间》是一个以报道节目为形式,借着访问未来的社会各阶层、各国代表甚至是狗和外星人,评论发生在当今人们沉迷股票热的问题。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换了个有趣轻松的手法闲话一番家常。但仔细品味之后,就会发现到创作者话左其实言右。在说说笑笑之间,借这道股风对不同方面狠狠地画了讽刺的一笔:升斗市民的无知与盲目,以及知识分子的虚伪与迂腐。狗被冠以博士之名,加入属于人类历史事件的讨论中。在片中,连外星人都被张兆弓给予发言权,高姿态向你娓娓道来人类古今,看似客观的人物自述,实际上吐出的每个字都渗满作者的主观见解,在短片结尾时,墨镜主持人又将发言权给观众,暗自思忖,不论你是洪流中被淹没的那一位,抑或是乘风破浪驾轻就熟的那一位,甚至是隔岸观火的一个,我们展示给你的,只是“人家”的经历,是好是坏自有你来定夺,希望观众都会有一个自己的解释。
入型入格靠我声色
我相信看过此片的观众都不会否认:太逗了!真搞笑!
为博众君一笑,张兆弓和搭档在“声”、“色”上可谓花了不少功夫。
先说“色”吧,读者可别心邪,我说的“色”是指人物的造型,片中的人物(还有动物)都是由软胶、软陶、铝丝、丙烯上色、自制服装造成的,其造型的设计概念,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擦身而过的典型人物,再将其特点加以夸张而成的。而精彩绝伦的配音则是把一些实时采访的效果加了进来,比如让背景声是原主人公所说的语言,比如日语(但实际说的并不是日语,其实什么都不是)和汉语混杂起来,务求做到采访的现场转播,跟定格这种表现手法就比较相称。
台词方面,整个片子最费时的就是对白的设定,张兆弓找了几个朋友成立了一个台词编写的小组,创作思路就是要笑的深刻一些,希望看过片子的人可以从大笑到暗笑。几个人讨论了大概有两个星期左右,基本定下了台词的大体内容,然后开始拍摄。在整个片子拍完后,张回了自己哈尔滨老家,又让东北的老朋友对他的台词做了不少改动,把东北人的幽默感发挥殆至,这才最后敲定了台词。虽然来回调整使得片子最后口型有点不太相符,但实践证明这些改动还是值得的。
定格动画没有定格我创意
stop motion定格动画,是最原始的动画制作形式,通过逐格的拍摄对象然后使之连续放映,从而产生仿佛活了一般的人物或你能想象到的任何奇异角色。在数码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点击一两个按钮,虚拟物就可做到一系列连贯自然的动作,需要逐个镜头去拍的stop motion就显得十分繁琐。因此,定格动画往往都以短篇幅的形式呈现,而篇幅短自然就会对情节、主题的设置提出更高的要求,每一格都必须是有力的、有针对性的说故事。
问及张兆弓为何选择用较复杂的stop motion动画作表达手法来制作这个8分钟的动画,他只道:“因为合适”。他并没有被科技带来的方便宠坏,好的作品最重要的始终是想法与创意。
——导演阐述
外冷内热的皮夹克主持人
访问当日因临时有事,我迟了半个多小时。 带着一大堆道歉与解释,匆忙直奔中央美院数码媒体工作室。
刚到现场,一个裹在黑色皮夹克、表情冷酷的“四眼仔”在我面前横过,(看上去好大杀气啊……不过我还是战战栗栗的开口了)
![](https://www.soolun.com/img/pic.php?url=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dzdv/dzdv200803/dzdv20080313-1-l.jpg)
“请问张兆弓在吗?”
眼前的皮夹克男松开眉头,“我就是了”。
“对不起,我迟到了”
“没事没事” (笑起来很阳光啊……像极了他的定格动画作品《历史经典瞬间》里,外表冷酷的80后TV主持人,那个家伙戴着墨镜,风趣搞怪地笑谈当今股票热)。
“相对一些很‘伟大’的问题,好像生命呀,国际呀,我比较喜欢从身边所发生的点滴来说故事。”
确实,眼下很多作品都取材于人生呀、城市呀、国际大事呀等等宏大磅礴之事,都是伟大工程世纪项目,每每都让人有种“记得写信回来哦!”之遥远的距离感。尤其是中国80后的新力军,因为作者始终未曾身在其中亲历其事,而且往往走得不够深,观点流于泛泛。张兆弓在他的网站里的简介中也承认,他是这些80后芸芸中的一个,但他要做这芸芸中最前的一个。
在张兆弓的创作中,他所强调的是“说服力”,因为这才能产生共鸣,而这亦是他在四年前选修数码媒体的原因。“相对其他艺术手段而言,影像来得更加真实”。他认为新媒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这回他舍远取近,将关注点放到当今烧人大学校园的股票热,创作了由自己主持的《历史经典瞬间》。从小处着手,慢慢引导观众的眼睛转移到世界大观点。
听听!他们有话要说
正当中国经济起飞,人人都看好股市,一窝蜂地钻进这个红红热潮的时候,有人捞了一大笔,肚满肠肥的拔腿开溜,有人却惨到被宰得一颈是血,伤痕累累,就连大学生这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栋梁”也把“华尔街事件”、“97金融风暴”等忘记得一干二净,纷纷盲目地投进这个残酷的数字游戏中。这个时候,《历史经典瞬间》诞生了。
《历史经典瞬间》是一个以报道节目为形式,借着访问未来的社会各阶层、各国代表甚至是狗和外星人,评论发生在当今人们沉迷股票热的问题。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换了个有趣轻松的手法闲话一番家常。但仔细品味之后,就会发现到创作者话左其实言右。在说说笑笑之间,借这道股风对不同方面狠狠地画了讽刺的一笔:升斗市民的无知与盲目,以及知识分子的虚伪与迂腐。狗被冠以博士之名,加入属于人类历史事件的讨论中。在片中,连外星人都被张兆弓给予发言权,高姿态向你娓娓道来人类古今,看似客观的人物自述,实际上吐出的每个字都渗满作者的主观见解,在短片结尾时,墨镜主持人又将发言权给观众,暗自思忖,不论你是洪流中被淹没的那一位,抑或是乘风破浪驾轻就熟的那一位,甚至是隔岸观火的一个,我们展示给你的,只是“人家”的经历,是好是坏自有你来定夺,希望观众都会有一个自己的解释。
入型入格靠我声色
我相信看过此片的观众都不会否认:太逗了!真搞笑!
为博众君一笑,张兆弓和搭档在“声”、“色”上可谓花了不少功夫。
先说“色”吧,读者可别心邪,我说的“色”是指人物的造型,片中的人物(还有动物)都是由软胶、软陶、铝丝、丙烯上色、自制服装造成的,其造型的设计概念,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擦身而过的典型人物,再将其特点加以夸张而成的。而精彩绝伦的配音则是把一些实时采访的效果加了进来,比如让背景声是原主人公所说的语言,比如日语(但实际说的并不是日语,其实什么都不是)和汉语混杂起来,务求做到采访的现场转播,跟定格这种表现手法就比较相称。
台词方面,整个片子最费时的就是对白的设定,张兆弓找了几个朋友成立了一个台词编写的小组,创作思路就是要笑的深刻一些,希望看过片子的人可以从大笑到暗笑。几个人讨论了大概有两个星期左右,基本定下了台词的大体内容,然后开始拍摄。在整个片子拍完后,张回了自己哈尔滨老家,又让东北的老朋友对他的台词做了不少改动,把东北人的幽默感发挥殆至,这才最后敲定了台词。虽然来回调整使得片子最后口型有点不太相符,但实践证明这些改动还是值得的。
定格动画没有定格我创意
stop motion定格动画,是最原始的动画制作形式,通过逐格的拍摄对象然后使之连续放映,从而产生仿佛活了一般的人物或你能想象到的任何奇异角色。在数码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点击一两个按钮,虚拟物就可做到一系列连贯自然的动作,需要逐个镜头去拍的stop motion就显得十分繁琐。因此,定格动画往往都以短篇幅的形式呈现,而篇幅短自然就会对情节、主题的设置提出更高的要求,每一格都必须是有力的、有针对性的说故事。
问及张兆弓为何选择用较复杂的stop motion动画作表达手法来制作这个8分钟的动画,他只道:“因为合适”。他并没有被科技带来的方便宠坏,好的作品最重要的始终是想法与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