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5年前,她怀着美好的人生理想参加了革命;53年前,她站在镰刀斧头旗下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47年前,她毅然离开繁华都市的教育工作岗位,千里迢迢陪伴自己最心爱的人来到偏僻而陌生的贫困山村当一名普通百姓。她,就是现年81岁的离休干部、已故将军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
1957年,因身体原因难以适应部队工作的甘祖昌将军婉言谢绝组织安排,解甲归田,回到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莲花县当农民,居住在坊楼乡甘家村。随甘将军回来的龚全珍不愿坐在家里吃老本,她根据自己的特长,步行50华里来到县文教局,自我介绍后问需不需要老师,县文教局特意安排她到坊楼中学担任语文老师。此后,她便扎根在莲花这片红土地上,呕心沥血教书育人,为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默默地奉献。离休后,县关工委组织老干部成立传统教育报告团,她积极报名参加;县琴亭小学等多家学校聘请她做校外辅导员,她愉快地应聘。她有一颗赤诚炽热的心,她觉得关心教育下一代是一种责任。
龚全珍在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时,很注意讲究艺术性。她为使自己的宣讲富有新意和感染力,认真学习各种新知识。为弥补自己因年老学了忘得快的不足,她采取记笔记、剪贴资料的办法,建起了自己的“知识库”。她还到宣讲单位进行调查座谈,尽量掌握第一手资料,使自己的宣讲更具有针对性。至今,她写完的日记本已达30余本。有一次,她到一个单位作革命传统报告,听讲的小青年见来的是一个衣着朴素、相貌平常的老妈妈,不少人都认为这课肯定没什么听头。然而听着听着,青年们感动了。龚老讲完后,许多人不愿离去,围着她探讨起人生和社会的问题。还有一次,她在县琴亭小学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时,发现该校五年级有位女学生,因父亲只管给她钱花,母亲给她买耳环、项链,很少在思想上进行引导,致使她养成了不少毛病,也招来同学的冷嘲热讽。于是,她特地来到这位小青年身边,召集她相好的同学,给她们讲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理想,青少年应如何自尊自强、团结友爱;讲甘将军在长征路上缺粮,一天只能用八粒蚕豆充饥;讲甘将军与乡亲们一道修江山陂水库时,三天三夜只睡三个小时。这些感人的事迹和朴实的道理,在这些同学的心灵深处引起了强烈震撼。同时,她还找到这位女学生的家长谈如何教育子女成材。在龚老的教育引导下,这位女学生改掉了自己的毛病,与同学一道团结互助,刻苦地学习。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来,龚老为各学校、机关、企业和部队作了近百场报告,有3万余人次听过她的传统教育宣讲,但她从未向这些单位收过一分钱劳务费,也从未向组织要过一次车。
199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龚老认识了下坊乡湾溪小学三年级学生郭艳兰,得知郭艳兰的父亲是个驼背,患有肝炎,母亲也经常生病,家里确是困难,龚老当即决定和郭艳兰结或“1+1”帮扶对子,承担女孩子的全部学习费用及部分生活费用。郭艳兰升入初中后,为了帮她学好英语,龚老又到新华书店买来复读机及学习磁带,叮嘱小郭好好学习。如今,郭艳兰已经读到初三。龚老表示,如果小郭能考上高中、大学,她要一直供下去。2002年,龚老应邀到县城附近的凫村中学作爱国主义报告时,看到学校的图书室柜空书少,回到家里后便拿出自己省吃俭用的积攒,到县新华书店买了2000多元的书籍赠给该校。2003年,龚老听说县关工委购买中关工委特制的《激励永远》教育光盘还缺少资金,又毫不犹豫地捐出2400元。在龚老的影响下,龚老家里许多成员也加入了扶贫助学行列,二女儿甘公荣还曾获萍乡市“扶贫助学先进个人”称号。据不完全统计,龚老及家人共资助特困学生50余人次,捐款近3万元。
1957年,因身体原因难以适应部队工作的甘祖昌将军婉言谢绝组织安排,解甲归田,回到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莲花县当农民,居住在坊楼乡甘家村。随甘将军回来的龚全珍不愿坐在家里吃老本,她根据自己的特长,步行50华里来到县文教局,自我介绍后问需不需要老师,县文教局特意安排她到坊楼中学担任语文老师。此后,她便扎根在莲花这片红土地上,呕心沥血教书育人,为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默默地奉献。离休后,县关工委组织老干部成立传统教育报告团,她积极报名参加;县琴亭小学等多家学校聘请她做校外辅导员,她愉快地应聘。她有一颗赤诚炽热的心,她觉得关心教育下一代是一种责任。
龚全珍在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时,很注意讲究艺术性。她为使自己的宣讲富有新意和感染力,认真学习各种新知识。为弥补自己因年老学了忘得快的不足,她采取记笔记、剪贴资料的办法,建起了自己的“知识库”。她还到宣讲单位进行调查座谈,尽量掌握第一手资料,使自己的宣讲更具有针对性。至今,她写完的日记本已达30余本。有一次,她到一个单位作革命传统报告,听讲的小青年见来的是一个衣着朴素、相貌平常的老妈妈,不少人都认为这课肯定没什么听头。然而听着听着,青年们感动了。龚老讲完后,许多人不愿离去,围着她探讨起人生和社会的问题。还有一次,她在县琴亭小学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时,发现该校五年级有位女学生,因父亲只管给她钱花,母亲给她买耳环、项链,很少在思想上进行引导,致使她养成了不少毛病,也招来同学的冷嘲热讽。于是,她特地来到这位小青年身边,召集她相好的同学,给她们讲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理想,青少年应如何自尊自强、团结友爱;讲甘将军在长征路上缺粮,一天只能用八粒蚕豆充饥;讲甘将军与乡亲们一道修江山陂水库时,三天三夜只睡三个小时。这些感人的事迹和朴实的道理,在这些同学的心灵深处引起了强烈震撼。同时,她还找到这位女学生的家长谈如何教育子女成材。在龚老的教育引导下,这位女学生改掉了自己的毛病,与同学一道团结互助,刻苦地学习。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来,龚老为各学校、机关、企业和部队作了近百场报告,有3万余人次听过她的传统教育宣讲,但她从未向这些单位收过一分钱劳务费,也从未向组织要过一次车。
199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龚老认识了下坊乡湾溪小学三年级学生郭艳兰,得知郭艳兰的父亲是个驼背,患有肝炎,母亲也经常生病,家里确是困难,龚老当即决定和郭艳兰结或“1+1”帮扶对子,承担女孩子的全部学习费用及部分生活费用。郭艳兰升入初中后,为了帮她学好英语,龚老又到新华书店买来复读机及学习磁带,叮嘱小郭好好学习。如今,郭艳兰已经读到初三。龚老表示,如果小郭能考上高中、大学,她要一直供下去。2002年,龚老应邀到县城附近的凫村中学作爱国主义报告时,看到学校的图书室柜空书少,回到家里后便拿出自己省吃俭用的积攒,到县新华书店买了2000多元的书籍赠给该校。2003年,龚老听说县关工委购买中关工委特制的《激励永远》教育光盘还缺少资金,又毫不犹豫地捐出2400元。在龚老的影响下,龚老家里许多成员也加入了扶贫助学行列,二女儿甘公荣还曾获萍乡市“扶贫助学先进个人”称号。据不完全统计,龚老及家人共资助特困学生50余人次,捐款近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