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态习作的实践路径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ben00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他明确指出了作文应讲求“本色”“真实”。本着小学作文教学追求“本色”和“真实”的思想,近年来,笔者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提出了“生态习作”的教学主张,并作了持续实验与研究。
  所谓“生态习作”,即学生作文必须能够展示学生生命的“原生态”,学生写作的过程必须与其学习需求、探索精神及表达欲望高度、真实地契合,必须是“学生表达欲望的自由释放”。因此,生态的习作课堂最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存在的状态和方式,努力追求生态课堂的主体和主人的有机统一,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反映学生的生活体验、心灵独白、情感宣泄和悟性折射。这种给予学生的现实生活的本真和表达,这种基于学生自我生命历程和体验的精神层面的张扬和升华,是生态习作教学中的灵魂之所在。
  一、生态阅读
  阅读是习作的基础。阅读所得是写作的一个重要资源。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获得了语言的积累,得到了情感的熏陶,还能学到一些简单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方法,并逐步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可以非常直接地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提高其效果。
  一直以来,传统的阅读是教师布置学生读什么,学生就读什么,至于学生是否对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感兴趣,是否与学生的阅读价值取向相契合,能否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阅读心理和个性、偏好,则往往居其次。换言之,传统的阅读教学虽然也有服务写作教学的功能,但是由于过分强调统一性而失去了学生的个性化,由于过分强调指令性而失去了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性。简言之,传统的阅读教学对学生而言是“要我读”,而不是学生“我要读”。
  而与传统阅读教学根本不同的是,生态阅读是一种尊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和基于学生自主选择、自由自在的品读,因为只有学生对阅读对象感兴趣,才会主动读、专心读,从而获得生活的新知识和新感受,使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得到不断丰富和升华。
  毫无疑问,生态阅读绝不意味着对学生的阅读放任自流。在实践中,笔者感到生态阅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结合。
  1.自主阅读与推荐阅读相结合。生态阅读强调学生的自主阅读,把选择书目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阅读感兴趣的书目。但经常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获得的知识就有限,内容就比较单一。因此,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如何去选择书目,并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和科普读物等,不断丰富他们各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大量泛读与反复精读相结合。泛读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广泛的阅读,以便获得最有效的价值,最本真的体验,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精读则要求在阅读中逐字逐句,细嚼慢咽,细细品味。它是一种充分理解、记忆的阅读。反复精读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时间和精力去汲取对我们有用的内容,掌握优秀的写作方法,还可用它来触发思考,产生创新。生态的阅读往往是两者的有机结合,这样才是提高阅读和习作的即时效率的必然选择。
  3.快速浏览与定格阅读相结合。生态习作教学鼓励学生经常去浏览一些知识面比较丰富、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的报纸杂志,了解各类信息,掌握各类咨询,拓宽自己的视野。当然,教师更要注意引导学生按一定的要求去有效地定格阅读,如边读边做记号,认真记录下精彩的句段,写些读后感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总之,生态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能通过学生快乐、自主阅读,获得本真体验,为写好文章打下扎实的基础,从而能真正做到“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二、生态习作
  如果说生态教学意味着绿色、健康、回归自然,是遵循学科特点、返璞归真的教学,那么生态习作课堂中就应该遵循“文为心声”的规律,让学生通过习作真诚地袒露心迹,热忱地拥抱人生。因此,学生习作的基点应当是学生个体生命的展示。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学生只有感受深刻,才会有倾吐的欲望,才能表达生活的本真,展示自己的个性。因此,学生的自主练笔要突破传统作文教学“硬套炮制”的种种束缚,让学生无拘无束地从自己的感受落笔。
  生态习作教学并不是对传统习作教学的完全颠覆,而是在继承传统上的进一步发展。传统教学中的“模仿习作”“读写结合”和“想象习作”等行之有效的习作教学方式仍然应该重视。所不同的是,在生态习作的训练中,教师要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探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的习作训练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1.命题自主。“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这句话告诉我们,拟个好题目,将是文章成功的一半。它有利于激发学生习作的动力,让学生自由驰骋在想象的天地间,思维更活跃。但传统的习作教学中统一性命题偏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导致学生习作过程中无话可说、无病呻吟现象的致命伤。
  变统一性命题为自主性命题,给习作教学带来的显著变化是:学生命题的角度“小”了,观察事物更加具体;学生的话语表达“新”了,不再空话大话连篇;学生习作的内容“趣”了,个性化的、鲜活的、生动的习作多了,不再胡编乱造故事情节了。
  需要指出的是,生态习作提倡更多的是自由命题,但是从来也不排斥其他习作训练方式。相反的,生态习作重视研究和增加习作的半命题、选择题、范围题、情境题、自主题等多种命题形式。
  2.构思灵活。生态习作对习作的要求应更灵活、自由,必须放宽体裁、丰富题材,避免作文教学的模式化,指导和训练应在开阔思路、自由表达上下工夫。教师要激励学生多层面立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确定不同的中心,表达个性化的思想。要激励学生多角度构思,确定不同的写作重点,采用不同的写作顺序和段落结构等,使学生的习作写得真实、自然。
  正是有了构思自由,学生的记叙文习作中不仅很自然地运用了倒叙、插叙这些写作技巧,而且诸如详写、略写等写作手法也用得更加自如。
  3.内容自由。生态习作让学生“有话要表达”“有话可表达”。学生要学会的是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不同的生命个体,构成了丰富的生活。因此,要让学生自由地反映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体验的生活,即便习作中有可能出现的“在所难免”的立意不高,也不会受到教师的蛮横指责。
  4.形式个性化。生态习作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没有提纲和体裁的约束,也没有不合时宜的技法指导。生态习作鼓励学生运用个性化的话语,使用个性化的表现手法,去反映个性化的生活经历,畅谈个性化的认识感悟,抒发个性化的真体验和真感受。它能让具有不同阅历、不同思维特点的活生生的个体,去自主选择最易抒发自己内心感受的形式,进而自由地表达。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儿童诗不再是学生的机械学习对象,而是学生的“无师自通”杰作;小小说也不再是小说家的专利,而是学生的“歪打正着”习作表达的一种方式;小品更不仅仅是喜剧作家的拿手好戏,而是学生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自娱自乐……
  5.抒情真实。生态习作要求教师努力创设情境,点击学生情感兴奋点,激发学生情感倾吐的欲望,让学生在情感自由交融中“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只有让学生把习作当作是一种情感倾诉的需要,那么他们才会敞开心扉,一吐为快。
  抒情自由,归根结底,就是一种人性的解放和与非真实的情感表达的套语的决裂!这样,学生笔下的太阳,不再总是光芒万丈的化身,也有面露羞涩、躲进云彩的时刻;学生笔下的清晨的空气也不再总是那么“清新无比、扑鼻而来”,有时也会“夹杂着几分酸涩”;学生笔下的下水救人而溺水身亡的少年的形象也不再那么高、大,反而多了一分理性的思考和感叹……
  回顾近年来生态习作教学的实践,笔者深切地体会到,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原来并不难,难的是小学语文教师究竟有没有意识到其教学对象是儿童,有没有让儿童阅读和儿童写作的心灵真正得到彻底的放飞!笔者以为,这或许可以解释为生态习作的教学路径的魅力和优势所在。
  (责编 张亚莎)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明:“语文的阅读、写作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为,其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和课本之间平等沟通对话的过程。”当前,语文教师的共同目标应是在与学生互动的学习过程中达到平等对话,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新的教学思想确定的新的教学模式应是一种师生间的积极合作、经验共享、沟通对话。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从课堂上的“领导者”变为“参与者”,从“灌输”形式的教学变为“提示”形式的教学。教师
[摘 要]写作教学进行时强调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它以教为轴心,时时观照儿童的写作思维。“写作”“教学”“儿童”写作教学进行时的三大关键词。“为儿童写作而教”是写作教学进行时主张的前提与基础,“教学存在”是它教学主张的核心与支撑,“改写一体”是它教学主张的特质与亮点,“变化中合”是它教学主张的要义与信念,“教学与童年并轨”是它教学主张的期盼与旨归。写作教学进行时将写作的思维、表达
[摘 要]随着语用理念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就应该充分关注言语形式和写作策略,让学生在深入到文本内核中,从语用的视角体悟文本、悦纳文本,为学生表达素养的提升奠基。以《三亚落日》一文的教学为例,提出要紧扣景象,在概括提炼中向文本学变化,遵循思路,在剔除对比中向文本学想象,前后联系,在深度辨析中向文本学衬托等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提炼概括;剔除对比;深度辨析;写景类文本 
[摘 要]语文阅读课堂要真正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就必定要好好研究“言”与“意”的关系。要在“言”与“意”之间寻求平衡点,让语言与精神真正协同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文本细读要先“言”后“意”,语言习得要“言”“意”并行,语言运用要以“言”促“意”,这样才能使学生“言”“意”兼得。  [关键词]言意 思维 细读 习得 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
[摘 要]吴勇在执教《我的动物朋友》时,以其对习作教学的深度理解,用专业的眼光发掘了隐藏的言语表达知识,让学生轻松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学中,吴老师聚焦本次教学的重点,引领学生亲历知识创生的过程,抓住时机评价指导,使学生掌握了习作的精准知识,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精准知识;习作指导;习作重点;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
[摘 要]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多媒体广泛应用的前提下,语文教学仍然需要充分开掘板书的导学价值。加强板书与多媒体的综合应用,发挥整合优势;创新板书的呈现形式和内容,体现导学价值;借助教师和学生的协同合作,鼓励学生参与。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板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4-058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作文教学更应注重多元化培养和生活化训练,让学生在浓厚的生活气息中拥有写作兴趣。作文教学应贴近生活,写有趣的作文;挖掘生活,写有味的作文;链接生活,写有情的作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生活化 个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82  一直以来,学生厌倦写作,甚至畏惧写作。对此,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待教材要能“入”, “入境始与亲”,又要能“出”,活用文本、创新文本、超越文本。这样,由读到写进行迁移训练,在“用教材教”的意义上才能更好地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黄山奇松》的两次教学,教者从关注朗读训练、关注写法指导,转变为用简洁清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读懂课文,同时渗透写景类文章的写作方法,让阅读课堂充满了写作的智慧指导。  [关键词]用教材教;主动驾驭 ;儿童立场 ;指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朗读指导如何才能到位?这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朗读预设。朗读指导的另辟蹊径,朗读效果自然就会不同凡响。这是不少特级教师朗读指导给我们的启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不应把语文课程看成是一种既定的死的文本,应看做是有待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学习资源。教师也不再是教材的执行者而是教材的使用者、开发者。”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荷花》一文通篇演奏着美的旋律。教学时,我本着“要自主,要读书,要综合,有空间,有情趣,有实践”的新理念,在空白处出新出彩,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时,得到美的体验。  一、利用课题的空白,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中,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