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关系着水利电力资源管理是否能够得到合理的分配,且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问题是管理水利水电工程的核心。为了能更好的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制订好与工程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从而实现对工程施工过程的有效监控,确保工程质量。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近年来,伴随着国计民生的需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越来越多。水利水电工程也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在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方面均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也累积了很多宝贵的管理经验。同时,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快速发展,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环节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值得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好坏,不仅对工程本身的施工过程及其成本造成影响,而且对工程所在地的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参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企业,均有必要对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做到事前有保证措施,事中有监督控制,事后有检查记录,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造福于社会和人民。
一、水利水电施工过程常见的质量问题分析
因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序复杂多样,且部分施工技术人员对质量问题的危害性缺乏认识,由此就增加了处理质量问题的难度。而且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对设计图纸,结构方案理解不透彻,那么就容易造成计算阻力与实际阻力不一致,从而导致水利水电工程的刚强度、实用度、稳定度差。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之前,要做好设计图纸方案和施工材料质量的检查,如施工人员没有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或使用低劣的材料,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就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相关人员在处理质量问题时,要结合实践调查,找出详细具体的原因再做进一步的处理[1]。
二、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措施研究
(一)工程概况
工程以发电为主并承担调峰、调频、事故备用等任务。工程枢纽由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身泄洪表孔、右岸引水系统及地下厂房等建筑物组成。大坝结构为整体式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由河床溢流坝段和两岸挡水坝段组成。大坝坝体不设纵缝,横缝间距在20m左右,切缝面积占缝面的2/3。坝顶全长为169.74m,其中溢流坝段长82m,坝顶宽8m,坝基高程为729.0m,局部为728.0m,坝基优化抬高后最大坝高115.95m,基坑长度为104.26m。坝体采用二级配碾压混凝土自身防渗。大坝上部设5孔开敞式溢流表孔,单孔宽度为13m;消能采用“X”型宽尾墩、台阶坝面及消力池的联合消能型式。
(二)本工程施工前的质量控制措施
在本工程施工之前,施工企业建立了质量责任规章制度,选拔了一批施工经验丰富、施工技术熟练、责任心强的施工人员,来组建一支有实力的施工队伍,从而为本工程的质量控制奠定基础。并在本工程施工之前,加强设计图纸的会审,对于发现设计内容有问题,方案表述不明确的地方,及时找到其设计人员并解决,防止因为设计图纸的问题,造成质量缺陷。此外,还根据施工条件编制了适合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技术方案,确保本工程各工序的顺利链接,从而实现合理、科学的质量控制措施[2]。
(三)本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1.做好原材料的质量检查
本工程施工所用原材料,在进场后和使用之前,均在监理企业见证员见证下,由施工企业取样员随机抽样,一起送至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企业进行检验,且合格后投入使用。严把材料进场关,不允许不合格材料进场。购买的水泥、钢筋等主要材料要有出厂证明、产品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并对于钢筋在投入使用之前还要对规格和型号进行对比检查,做到了与设计图纸数据相符合;对于水泥材料的检查还应核对其生产日期是否正确,批号与合格证的批号是否一致,且出厂时间超过三个月的不得使用;对于砖的检查,主要对其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和砖头尺寸等指标进行抽样试验。河砂、碎石等天然材料质量要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填筑用土料也要符合设计要求。因此,严格的把握好材料质量检查关,才能给后期本工程施工做好基础。
2.加强本工程隐蔽工程的质量控制
本工程的地基、钢筋等都属于隐蔽工程建设,因为这些区域在施工完成后都是隐蔽的,如出现质量问题就无法看见,所以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十分重视隐蔽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督控制,更好地确保了后期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工程设计阶段,设计、勘察企业均按相关的勘探标准,提前做好现场勘察工作;工程开工前做好图纸交底工作。对于重要隐蔽或关键部位,施工企业则在基础开挖过程中,充分结合设计地基承载力情况,及时报请监理企业组织有关企业人员进行联合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隐蔽,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在进行钢筋安装时,首先对钢筋接头的质量进行检查,并结合设计图纸对钢筋的规格、位置、间距以及弯钩长度等进行检查,在钢筋安装完毕,施工企业“三检”合格后,再报请监理企业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3.加强本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
在进行本工程施工前,施工技术人员充分结合本工程特点,制定一套合理的质量检查方案与计划。且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本工程施工的进度,随时对工程施工的工序做好质量检查工作。在质量检查过程中,切实加强对工程施工的原材料如钢筋、砂石、水泥等做好重点检查。
4.加强本工程配合工程的施工
本工程是一项复杂多样的工作,其包括了土建工程、排水管、电气安装等多方面辅助的工序的配合。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企业充分意识到若辅助专业工作只考虑自身的施工工作,那么对其它施工工作就会造成影响,如长期配合专业和本身工作不能相辅相成,对本工程的整体质量都会造成影响,严重的还会对施工技术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隐患。所以,配合专业在安装或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工程的保护工作,特别是对于安装工序,一定要做好问题预防措施,才能确保本工程的正常施工[3]。
(四)消除本工程环境因素的影响
1.消除地质环境因素的影响
本工程的地质条件是控制质量的要点,所以地质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本工程的施工管理人员对此十分重视。所以在本工程项目中标后,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的地质情况来设计施工方案,并且要根据地质的位置区域和地质环境,设计本工程的施工过程。
2.消除施工场地因素的影响
由于工程施工场地的大小,直接关系着施工机械设备的正常发挥。如施工场地太小,施工企业就不得不使用小型的机械设备,由于区域性的限制不仅对施工的进度造成影响,还对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在本工程布置施工场地时,施工企业充分结合实际进行了考察,尽可能的扩大施工场地区域,使得本工程的施工通道完全符合了施工机械设备功能的发挥。
3.消除施工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的好坏也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如对附近河道没有进行水流疏通,河道上来往的船只对工程施工的环境就会带来污染。因此,在设计本工程的方案时,设计人员将环境因素均编制到了施工方案之中,极大的消除了施工环境对工程的影响,从而促进了工程质量的提升[4]。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复杂性。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必须结合施工实际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促进工程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邓振全.浅析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J].广东科技,2012,23:154-155.
[2]李俊,王林霞.浅谈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9,02:121+123.
[3]柳立新,郎言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管理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35:27.
[4]刘德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魅力中国,2010,06:164-165.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近年来,伴随着国计民生的需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越来越多。水利水电工程也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在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方面均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也累积了很多宝贵的管理经验。同时,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快速发展,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环节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值得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好坏,不仅对工程本身的施工过程及其成本造成影响,而且对工程所在地的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参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企业,均有必要对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做到事前有保证措施,事中有监督控制,事后有检查记录,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造福于社会和人民。
一、水利水电施工过程常见的质量问题分析
因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序复杂多样,且部分施工技术人员对质量问题的危害性缺乏认识,由此就增加了处理质量问题的难度。而且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对设计图纸,结构方案理解不透彻,那么就容易造成计算阻力与实际阻力不一致,从而导致水利水电工程的刚强度、实用度、稳定度差。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之前,要做好设计图纸方案和施工材料质量的检查,如施工人员没有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或使用低劣的材料,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就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相关人员在处理质量问题时,要结合实践调查,找出详细具体的原因再做进一步的处理[1]。
二、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措施研究
(一)工程概况
工程以发电为主并承担调峰、调频、事故备用等任务。工程枢纽由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身泄洪表孔、右岸引水系统及地下厂房等建筑物组成。大坝结构为整体式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由河床溢流坝段和两岸挡水坝段组成。大坝坝体不设纵缝,横缝间距在20m左右,切缝面积占缝面的2/3。坝顶全长为169.74m,其中溢流坝段长82m,坝顶宽8m,坝基高程为729.0m,局部为728.0m,坝基优化抬高后最大坝高115.95m,基坑长度为104.26m。坝体采用二级配碾压混凝土自身防渗。大坝上部设5孔开敞式溢流表孔,单孔宽度为13m;消能采用“X”型宽尾墩、台阶坝面及消力池的联合消能型式。
(二)本工程施工前的质量控制措施
在本工程施工之前,施工企业建立了质量责任规章制度,选拔了一批施工经验丰富、施工技术熟练、责任心强的施工人员,来组建一支有实力的施工队伍,从而为本工程的质量控制奠定基础。并在本工程施工之前,加强设计图纸的会审,对于发现设计内容有问题,方案表述不明确的地方,及时找到其设计人员并解决,防止因为设计图纸的问题,造成质量缺陷。此外,还根据施工条件编制了适合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技术方案,确保本工程各工序的顺利链接,从而实现合理、科学的质量控制措施[2]。
(三)本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1.做好原材料的质量检查
本工程施工所用原材料,在进场后和使用之前,均在监理企业见证员见证下,由施工企业取样员随机抽样,一起送至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企业进行检验,且合格后投入使用。严把材料进场关,不允许不合格材料进场。购买的水泥、钢筋等主要材料要有出厂证明、产品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并对于钢筋在投入使用之前还要对规格和型号进行对比检查,做到了与设计图纸数据相符合;对于水泥材料的检查还应核对其生产日期是否正确,批号与合格证的批号是否一致,且出厂时间超过三个月的不得使用;对于砖的检查,主要对其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和砖头尺寸等指标进行抽样试验。河砂、碎石等天然材料质量要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填筑用土料也要符合设计要求。因此,严格的把握好材料质量检查关,才能给后期本工程施工做好基础。
2.加强本工程隐蔽工程的质量控制
本工程的地基、钢筋等都属于隐蔽工程建设,因为这些区域在施工完成后都是隐蔽的,如出现质量问题就无法看见,所以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十分重视隐蔽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督控制,更好地确保了后期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工程设计阶段,设计、勘察企业均按相关的勘探标准,提前做好现场勘察工作;工程开工前做好图纸交底工作。对于重要隐蔽或关键部位,施工企业则在基础开挖过程中,充分结合设计地基承载力情况,及时报请监理企业组织有关企业人员进行联合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隐蔽,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在进行钢筋安装时,首先对钢筋接头的质量进行检查,并结合设计图纸对钢筋的规格、位置、间距以及弯钩长度等进行检查,在钢筋安装完毕,施工企业“三检”合格后,再报请监理企业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3.加强本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
在进行本工程施工前,施工技术人员充分结合本工程特点,制定一套合理的质量检查方案与计划。且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本工程施工的进度,随时对工程施工的工序做好质量检查工作。在质量检查过程中,切实加强对工程施工的原材料如钢筋、砂石、水泥等做好重点检查。
4.加强本工程配合工程的施工
本工程是一项复杂多样的工作,其包括了土建工程、排水管、电气安装等多方面辅助的工序的配合。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企业充分意识到若辅助专业工作只考虑自身的施工工作,那么对其它施工工作就会造成影响,如长期配合专业和本身工作不能相辅相成,对本工程的整体质量都会造成影响,严重的还会对施工技术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隐患。所以,配合专业在安装或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工程的保护工作,特别是对于安装工序,一定要做好问题预防措施,才能确保本工程的正常施工[3]。
(四)消除本工程环境因素的影响
1.消除地质环境因素的影响
本工程的地质条件是控制质量的要点,所以地质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本工程的施工管理人员对此十分重视。所以在本工程项目中标后,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的地质情况来设计施工方案,并且要根据地质的位置区域和地质环境,设计本工程的施工过程。
2.消除施工场地因素的影响
由于工程施工场地的大小,直接关系着施工机械设备的正常发挥。如施工场地太小,施工企业就不得不使用小型的机械设备,由于区域性的限制不仅对施工的进度造成影响,还对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在本工程布置施工场地时,施工企业充分结合实际进行了考察,尽可能的扩大施工场地区域,使得本工程的施工通道完全符合了施工机械设备功能的发挥。
3.消除施工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的好坏也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如对附近河道没有进行水流疏通,河道上来往的船只对工程施工的环境就会带来污染。因此,在设计本工程的方案时,设计人员将环境因素均编制到了施工方案之中,极大的消除了施工环境对工程的影响,从而促进了工程质量的提升[4]。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复杂性。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必须结合施工实际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促进工程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邓振全.浅析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J].广东科技,2012,23:154-155.
[2]李俊,王林霞.浅谈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9,02:121+123.
[3]柳立新,郎言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管理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35:27.
[4]刘德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魅力中国,2010,06: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