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整个幼儿教育的变革和数学科学的动态变化,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也经过了不少调整,大大改变了过去那种重视向幼儿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倾向,变得更重视促进幼儿数学概念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的教学活动。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进行数学教学呢?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由于幼儿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差,数学又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就更需要依靠直接的兴趣来进行学习,幼儿学习教学的兴趣越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越强,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游戏不受外部的强制和干预,完全是幼儿自主自愿进行的,这是游戏的显著特点。幼儿在游戏中,活动和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动作、思维都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将数学教育渗透其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游戏情境结合起来,就可以把数学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接受。因此,对幼儿进行数学教学游戏化,能极大地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二、 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
良好的实现情境设计能激发幼儿的自主探索的兴趣,有了兴趣幼儿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活动《认识几何图形》第二课时时,我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份几何图形操作板,让幼儿动手摆图形,幼儿在图形板上用皮筋绷出各种图形,进一步理解图形的基本特征。巩固练习时,我巧妙穿插了多种游戏。如“喂小动物”活动中,我先让幼儿认一认手中的图形,找一找、举一举、辨一辨、摸一摸、说一说;再根据小动物嘴巴的形状,把手里的图形喂在小动物的嘴里,然后,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图形,幼儿兴趣高涨,说个不停,“黑板是长方形的,枕巾是长方形的,光盘是圆形的”等,幼儿很快找出生活中好多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有关的物体。最后小组合作用几何图形摆图案,许许多多的图形能摆出什么呢?带着疑问幼儿思维又活跃起来了,开始自主探究。我在活动中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在玩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在玩中巩固了新的学习内容。这些贴近幼儿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的操作和实践,使孩子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的活动当中,真正促进了幼儿的发展,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验着快乐。
三、 增强操作材料的趣味性
传统的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常是口干舌燥地讲解、手忙脚乱地演示数学概念,幼儿是一知半解地听,老师累,孩子累,效率低,简单的东西复杂化。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让幼儿自主思考;提供材料,让幼儿在实践操作中寻找答案。幼儿自己通过努力得到的答案比老师交给的答案容易理解和记忆,使复杂的数学活动简单化。如苏娥玲老师在教“10的分解及减法”时,第一步便是提出问题,提供小棒,让幼儿操作:“熊伯伯听说大一班的小朋友很会分棒子,现在有10根棒子请小朋友们把它分成两份,看看有多少种分法。”幼儿已有9的分解作基础,很快便将10分解出来了,相对于老师的示范讲解,这种方法不仅节约时间,而且简单明了。
四、 改进教学方法
应将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变为“操作式教学”,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从活动中体验知识的演变过程,从而获得知识结构与知识结果。在活动中可把美术作为辅导手段,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操作获取知识”。如在画“日历”“时钟”中感知时间所具有的特性,促进幼儿的认识。特别是在空间教学中,美术更有着极其独特的作用:在泥工活动中感知体验几何体的特征和守恒;在折纸活动中感知体验图形转换;在涂色、粘贴中感知形体分割和学习分份等。在数的组成、加减法运算的教学中也应与美术有机结合起来,采取“一图多式”“多式一图”“一式多改”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育中还应注意几种教学方法的交互使用,使幼儿从中体验某一概念的内涵和运算規律,并要求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五、 巧妙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环境,引导幼儿感知、体验
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只有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才能引发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因此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需要教师巧妙抓住一日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情景,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感知和体验。例如我们班盥洗室里有排队等候的小脚印标记、活动区域人员控制的标记、摆放玩具的标记、值日生分发碗筷等,这些都是我班幼儿学习一一对应、比较等数学内容的机会;“我是第几组”“我排第几个”等,既有数学中关于“序”的内容,又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连。我还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观察玩具材料、桌椅、门窗的形状等;在生活中比较盛器的大小、幼儿手脚的大小、个子的高矮等;在生活中整理玩具、图书,餐后分类放置碗筷等。运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教育因素,让幼儿感到数学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幼儿,使幼儿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在孩子玩沙玩水时,我们提供各种形状的容器,引导他们感知容量守恒;孩子玩扑克游戏时,我们指导他们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孩子整理玩具时,可以玩玩具回家的游戏,他们会按形状、颜色、类别分类等等。孩子在轻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获得了数、形、量的知识和经验,既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又形成了初步的数的概念。
总之,幼儿数学教育是幼儿园课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从观念到行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探索出一条融于生活寓于游戏的激发幼儿兴趣、适合幼儿学习的教育方式和策略,从而使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真正做到生活化、游戏化,有效甚至高效。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由于幼儿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差,数学又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就更需要依靠直接的兴趣来进行学习,幼儿学习教学的兴趣越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越强,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游戏不受外部的强制和干预,完全是幼儿自主自愿进行的,这是游戏的显著特点。幼儿在游戏中,活动和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动作、思维都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将数学教育渗透其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游戏情境结合起来,就可以把数学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接受。因此,对幼儿进行数学教学游戏化,能极大地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二、 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
良好的实现情境设计能激发幼儿的自主探索的兴趣,有了兴趣幼儿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活动《认识几何图形》第二课时时,我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份几何图形操作板,让幼儿动手摆图形,幼儿在图形板上用皮筋绷出各种图形,进一步理解图形的基本特征。巩固练习时,我巧妙穿插了多种游戏。如“喂小动物”活动中,我先让幼儿认一认手中的图形,找一找、举一举、辨一辨、摸一摸、说一说;再根据小动物嘴巴的形状,把手里的图形喂在小动物的嘴里,然后,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图形,幼儿兴趣高涨,说个不停,“黑板是长方形的,枕巾是长方形的,光盘是圆形的”等,幼儿很快找出生活中好多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有关的物体。最后小组合作用几何图形摆图案,许许多多的图形能摆出什么呢?带着疑问幼儿思维又活跃起来了,开始自主探究。我在活动中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在玩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在玩中巩固了新的学习内容。这些贴近幼儿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的操作和实践,使孩子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的活动当中,真正促进了幼儿的发展,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验着快乐。
三、 增强操作材料的趣味性
传统的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常是口干舌燥地讲解、手忙脚乱地演示数学概念,幼儿是一知半解地听,老师累,孩子累,效率低,简单的东西复杂化。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让幼儿自主思考;提供材料,让幼儿在实践操作中寻找答案。幼儿自己通过努力得到的答案比老师交给的答案容易理解和记忆,使复杂的数学活动简单化。如苏娥玲老师在教“10的分解及减法”时,第一步便是提出问题,提供小棒,让幼儿操作:“熊伯伯听说大一班的小朋友很会分棒子,现在有10根棒子请小朋友们把它分成两份,看看有多少种分法。”幼儿已有9的分解作基础,很快便将10分解出来了,相对于老师的示范讲解,这种方法不仅节约时间,而且简单明了。
四、 改进教学方法
应将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变为“操作式教学”,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从活动中体验知识的演变过程,从而获得知识结构与知识结果。在活动中可把美术作为辅导手段,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操作获取知识”。如在画“日历”“时钟”中感知时间所具有的特性,促进幼儿的认识。特别是在空间教学中,美术更有着极其独特的作用:在泥工活动中感知体验几何体的特征和守恒;在折纸活动中感知体验图形转换;在涂色、粘贴中感知形体分割和学习分份等。在数的组成、加减法运算的教学中也应与美术有机结合起来,采取“一图多式”“多式一图”“一式多改”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育中还应注意几种教学方法的交互使用,使幼儿从中体验某一概念的内涵和运算規律,并要求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五、 巧妙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环境,引导幼儿感知、体验
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只有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才能引发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因此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需要教师巧妙抓住一日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情景,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感知和体验。例如我们班盥洗室里有排队等候的小脚印标记、活动区域人员控制的标记、摆放玩具的标记、值日生分发碗筷等,这些都是我班幼儿学习一一对应、比较等数学内容的机会;“我是第几组”“我排第几个”等,既有数学中关于“序”的内容,又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连。我还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观察玩具材料、桌椅、门窗的形状等;在生活中比较盛器的大小、幼儿手脚的大小、个子的高矮等;在生活中整理玩具、图书,餐后分类放置碗筷等。运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教育因素,让幼儿感到数学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幼儿,使幼儿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在孩子玩沙玩水时,我们提供各种形状的容器,引导他们感知容量守恒;孩子玩扑克游戏时,我们指导他们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孩子整理玩具时,可以玩玩具回家的游戏,他们会按形状、颜色、类别分类等等。孩子在轻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获得了数、形、量的知识和经验,既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又形成了初步的数的概念。
总之,幼儿数学教育是幼儿园课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从观念到行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探索出一条融于生活寓于游戏的激发幼儿兴趣、适合幼儿学习的教育方式和策略,从而使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真正做到生活化、游戏化,有效甚至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