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主学习强调教师的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活动的中心是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从开端激趣,相机诱导、研讨学法,确立目标、实施目标,不拘一格、拓展迁移,贵在创新四个方面,对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 自主学习 学习的形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以方法,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制造、学会发展”,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而我们在课堂上,我们总能发现部分优生是老师的宠儿,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老师导演下的学习“主角”,而大部分学生则是学习的“配角”。因而在同一课堂上,天赋高的、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比天赋低的、成绩差的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本人认为,在课堂中实施自主学习是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自主学习方式是学生在课堂、课外的主动、独立自我学习,从课堂的书本、课外的阅读以及生活体验中自我获取有用的信息来填补信息、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并得到心理上一种成功的满足,加上信息上的自我拓宽、知识上逐步自我积累和长期习惯的养成,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下是我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点滴体会:
一、自主学习方式的认识
“自主”即主动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主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对新知识信息不断进行加工、理解,由此构建新知识的意义。
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消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况,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是课改学习观的根本变革,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自主学习就是先要端正态度,树立主体意识。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而这一特征的具体活动表现为“我要学”。“我要学”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这种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兴趣有直接或间接之分,直接兴趣指向过程本身,间接兴趣指向结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要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另一方面表现了学习的责任。学习是学生的事情,只有学生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才是真正的自我学习,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二、学习的形式(方式)
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般就是两种形式,就是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
课堂学习就是诸多学生在同一空间(教室),在老师组织下进行共同学习活动的一种形式。课堂学习又可分为学生主动学习和学生被动学习两种。而传统教学中又以学生被动学习的形式为主。课改后是以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形式为主,应该怎样在课堂上实施学生的自主学习呢?课堂自主学习的实施的关键是要创设良好环境和氛围,增进民主教学,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学生自主性的发挥。课堂自主学习的实施,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常见的模式:“老师滔滔讲授,学生默默领悟。”在课堂中给学生更多自主支配的时间,去自读自悟,自得自用,发展自己,去提高语文素养。正如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既然如此,老师要大胆地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书中去理解、体会,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得到营养。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又密不可分,在语文课上学语文当然是主要的,但是也不要忽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语文的机会。老师应当鼓励学生自觉的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把语文学习放飞到大自然、到社会、到网络中去寻觅丰富的食粮,与自然对话,和自然交朋友,走进大社会,让学生感受社会和生活的变化,引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语文和生活的联系。七年级上册的《漫游语文世界》、《感受自然》、《我爱我家》等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课外自主学习习惯的力证。
三、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课内、课外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老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各种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使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初中语文 自主学习 学习的形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以方法,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制造、学会发展”,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而我们在课堂上,我们总能发现部分优生是老师的宠儿,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老师导演下的学习“主角”,而大部分学生则是学习的“配角”。因而在同一课堂上,天赋高的、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比天赋低的、成绩差的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本人认为,在课堂中实施自主学习是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自主学习方式是学生在课堂、课外的主动、独立自我学习,从课堂的书本、课外的阅读以及生活体验中自我获取有用的信息来填补信息、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并得到心理上一种成功的满足,加上信息上的自我拓宽、知识上逐步自我积累和长期习惯的养成,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下是我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点滴体会:
一、自主学习方式的认识
“自主”即主动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主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对新知识信息不断进行加工、理解,由此构建新知识的意义。
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消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况,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是课改学习观的根本变革,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自主学习就是先要端正态度,树立主体意识。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而这一特征的具体活动表现为“我要学”。“我要学”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这种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兴趣有直接或间接之分,直接兴趣指向过程本身,间接兴趣指向结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要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另一方面表现了学习的责任。学习是学生的事情,只有学生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才是真正的自我学习,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二、学习的形式(方式)
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般就是两种形式,就是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
课堂学习就是诸多学生在同一空间(教室),在老师组织下进行共同学习活动的一种形式。课堂学习又可分为学生主动学习和学生被动学习两种。而传统教学中又以学生被动学习的形式为主。课改后是以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形式为主,应该怎样在课堂上实施学生的自主学习呢?课堂自主学习的实施的关键是要创设良好环境和氛围,增进民主教学,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学生自主性的发挥。课堂自主学习的实施,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常见的模式:“老师滔滔讲授,学生默默领悟。”在课堂中给学生更多自主支配的时间,去自读自悟,自得自用,发展自己,去提高语文素养。正如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既然如此,老师要大胆地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书中去理解、体会,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得到营养。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又密不可分,在语文课上学语文当然是主要的,但是也不要忽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语文的机会。老师应当鼓励学生自觉的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把语文学习放飞到大自然、到社会、到网络中去寻觅丰富的食粮,与自然对话,和自然交朋友,走进大社会,让学生感受社会和生活的变化,引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语文和生活的联系。七年级上册的《漫游语文世界》、《感受自然》、《我爱我家》等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课外自主学习习惯的力证。
三、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课内、课外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老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各种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使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