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理论知识或方法的学习都要从学习概念开始,良好的概念引入方法对后续的教学有极大的帮助。数学概念一般用精炼、严密、抽象的教学语言来表述,理解起来也就相对较难,这也反映出理解数学概念对于教学的重要性。所以,数学教师需要熟练掌握数学概念的引入方法。
概念和命题组成数学的两个基本元素,准确理解概念需要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用不同方法揭开不同概念的本质。数学教学中抓好概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才能够准确的运用相关定理及推论,解决相关问题。做好数学概念的教学,首先要从概念的引入着手。数学概念的有效引入,可以将学生思维带到某一概念的相关数学情境中,能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与掌握。那么,教学中该如何的引入数学概念呢?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比喻引入。通过比喻引入数学概念,简单的讲就是打比方
我在讲“映射”这一概念时,就是将“映射”比喻成物体的投影,每一个物体都有自己唯一的影子,不同的物体投出来的影子却可能相同。然后再引入“映射”的概念——学生们再理解“映射”的概念时,就轻松了很多。
二、实物引入。实物引入是指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实物,从具体的感知引出概念
高中生比较容易理解生活中真实存在或能具体描述的事物,我们在进行概念教学的时候,可以借助实物引入新概念。如涉及“球面” “球体”的一节课时,我准备了一个西瓜,在我切西瓜的过程中,学生们很快理解了“球心” “球面”“球体”、“大圆”“小圆”等概念。之后,我又启发学生举了一些其他生活中的球面、球体,发现如此引入数学概念效果较好,学生会记得更深刻。
三、温习旧知识,引入新概念
通过复习学过的知识提出新的问题,这是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新知识点的引入方法。这种方式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点时也比较容易。这需要教师善于把握和总结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感到新知识是所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四、计算引入。计算引入是指通过相关例题的计算,引出新的概念
教材中有些概念无法使用实物引入,而又和已有知识相关不大,需要其他方法引入。比如在我讲“对教”这一概念时,很显然不能通过比喻引入或实物引入。于是让学生计算3x=9,5x=125,3x=27中x的值,学生能比较容易的计算出来,然后又变换问题2x=y,如何求解x的值。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类似的知识,思路受阻。我再引出“对数”这一概念时,学生就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强烈欲望。这比直接给出对数定义的做法要好很多。
五、类比引入
由于数学知识之间通常在着一定的类似或平行的关系,我们在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时可以通过类比来引入概念。比如课程中“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就存在这种类似的关系,在进行“等比数列”的教学前,先让学生复习“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启发学生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及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 (n-1)d),我让学生试想一下还有没有其他的数列具备类似的特征。学生通过类比往往能推导出等比数列的性质。通过类比引入概念,学生回顾总结已学知识的规律同时,类比出新知识的性质,提高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效率。
六、通过演示实验引入数学概念
高中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的结论是可以从实验中得来的,比如用“多米诺骨牌”来演示“数学归纳法”的“递归”过程。实验是验证结论和加深记忆的最有效的途径。
七、提问与质疑的引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纳指出:“教学过程足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斯特林·G卡尔汉也曾指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其实,将有效的提问运用到概念教学中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引入“导面直线”的概念之前,我在课堂提问“平等线特性是不相交,那么,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线吗”。这个命题让学生们匪夷所思,课堂上也产生了激烈的讨论。讨论之后,我让学生们看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然后问“如果去掉‘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是平行的的吗”。之后,再引入“异而直线”的概念,学生们感觉这一知识新颖,学起来也有兴趣了。
数学概念是进行推理、判断、证明的依据,是建立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将数学概念的教学贯穿与整个数学教学的课程的始终,是做好数学教学的重要保证。有效的概念引入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很好地结合起来。具体的概念引入操作既需要教师课堂灵活的发挥,更需要课前的精心准备,要依据教学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准备贴切的材料,选择合适的引入方法。
总之概念引入的方法很多,但不论以何种方法和手段引入,都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将学生从“要我学”被动学习情绪激发到“我要学”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欲望上来,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
【参考文献】
[1]张燃霞.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概念[J].吉林教育,2009(10):60-61.
[2]王忠贤.中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J].科教文汇,2009(3):136-137.
[3]卢永保,田文平.数学概念生成过程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数学教育,2009(9):38-40.
概念和命题组成数学的两个基本元素,准确理解概念需要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用不同方法揭开不同概念的本质。数学教学中抓好概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才能够准确的运用相关定理及推论,解决相关问题。做好数学概念的教学,首先要从概念的引入着手。数学概念的有效引入,可以将学生思维带到某一概念的相关数学情境中,能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与掌握。那么,教学中该如何的引入数学概念呢?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比喻引入。通过比喻引入数学概念,简单的讲就是打比方
我在讲“映射”这一概念时,就是将“映射”比喻成物体的投影,每一个物体都有自己唯一的影子,不同的物体投出来的影子却可能相同。然后再引入“映射”的概念——学生们再理解“映射”的概念时,就轻松了很多。
二、实物引入。实物引入是指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实物,从具体的感知引出概念
高中生比较容易理解生活中真实存在或能具体描述的事物,我们在进行概念教学的时候,可以借助实物引入新概念。如涉及“球面” “球体”的一节课时,我准备了一个西瓜,在我切西瓜的过程中,学生们很快理解了“球心” “球面”“球体”、“大圆”“小圆”等概念。之后,我又启发学生举了一些其他生活中的球面、球体,发现如此引入数学概念效果较好,学生会记得更深刻。
三、温习旧知识,引入新概念
通过复习学过的知识提出新的问题,这是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新知识点的引入方法。这种方式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点时也比较容易。这需要教师善于把握和总结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感到新知识是所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四、计算引入。计算引入是指通过相关例题的计算,引出新的概念
教材中有些概念无法使用实物引入,而又和已有知识相关不大,需要其他方法引入。比如在我讲“对教”这一概念时,很显然不能通过比喻引入或实物引入。于是让学生计算3x=9,5x=125,3x=27中x的值,学生能比较容易的计算出来,然后又变换问题2x=y,如何求解x的值。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类似的知识,思路受阻。我再引出“对数”这一概念时,学生就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强烈欲望。这比直接给出对数定义的做法要好很多。
五、类比引入
由于数学知识之间通常在着一定的类似或平行的关系,我们在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时可以通过类比来引入概念。比如课程中“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就存在这种类似的关系,在进行“等比数列”的教学前,先让学生复习“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启发学生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及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 (n-1)d),我让学生试想一下还有没有其他的数列具备类似的特征。学生通过类比往往能推导出等比数列的性质。通过类比引入概念,学生回顾总结已学知识的规律同时,类比出新知识的性质,提高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效率。
六、通过演示实验引入数学概念
高中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的结论是可以从实验中得来的,比如用“多米诺骨牌”来演示“数学归纳法”的“递归”过程。实验是验证结论和加深记忆的最有效的途径。
七、提问与质疑的引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纳指出:“教学过程足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斯特林·G卡尔汉也曾指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其实,将有效的提问运用到概念教学中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引入“导面直线”的概念之前,我在课堂提问“平等线特性是不相交,那么,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线吗”。这个命题让学生们匪夷所思,课堂上也产生了激烈的讨论。讨论之后,我让学生们看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然后问“如果去掉‘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是平行的的吗”。之后,再引入“异而直线”的概念,学生们感觉这一知识新颖,学起来也有兴趣了。
数学概念是进行推理、判断、证明的依据,是建立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将数学概念的教学贯穿与整个数学教学的课程的始终,是做好数学教学的重要保证。有效的概念引入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很好地结合起来。具体的概念引入操作既需要教师课堂灵活的发挥,更需要课前的精心准备,要依据教学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准备贴切的材料,选择合适的引入方法。
总之概念引入的方法很多,但不论以何种方法和手段引入,都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将学生从“要我学”被动学习情绪激发到“我要学”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欲望上来,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
【参考文献】
[1]张燃霞.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概念[J].吉林教育,2009(10):60-61.
[2]王忠贤.中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J].科教文汇,2009(3):136-137.
[3]卢永保,田文平.数学概念生成过程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数学教育,2009(9):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