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病害视觉检测:背景、方法与趋势

来源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intaa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路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国民经济大动脉和大众化运输方式,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轨道是铁路系统的重要组件,轨道病害检测是铁路工务部门的核心业务。传统的人工巡检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检测结果容易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自动化轨道病害检测对维护铁路运输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考虑到视觉检测在速度、成本和可视化等方面的优势,本文聚焦于轨道病害视觉检测技术。首先以广泛应用的无砟轨道为例介绍轨道的基本结构,对常见的轨道表观病害进行样例展示、成因分析和影响评价;简要梳理常见的自动化轨道检测技术
其他文献
深度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语言识别和机器翻译等人工智能任务中取得了巨大进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优秀的神经网络结构设计。神经网络大都由手工设计,需要专业的机器学习知识以及大量的试错。为此,自动化的神经网络结构搜索成为研究热点。神经网络结构搜索(neural architecture search, NAS)主要由搜索空间、搜索策略与性能评估方法 3部分组成。在搜索空间设计上,出于计算量的考虑,通常不会搜
图像质量评价一直是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基础问题,图像质量评价模型也广泛应用于图像/视频编码、超分辨率重建和图像/视频视觉质量增强等相关领域。图像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全参考图像质量评价、半参考图像质量评价和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全参考图像质量评价和半参考图像质量评价分别指预测图像质量时参考信息完全可用和部分可用,而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是指预测图像质量时参考信息不可用。虽然全参考和半参考图像质量评价
目的随着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屏幕图像编码已成为视频压缩领域新的研究热点。帧内块复制(intra block copy,IBC)算法是屏幕内容编码(screen content coding,SCC)中的核心算法,已经成为高效视频编码(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HEVC)等标准中屏幕内容编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消除IBC算法中的位移矢量(displ
目的针对视觉目标跟踪(video object tracking,VOT)和视频对象分割(video object segmentation,VOS)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多个多任务处理框架,但是该类框架的精确度和鲁棒性较差。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一个融合多尺度上下文信息和视频帧间信息的实时视觉目标跟踪与视频对象分割多任务的端到端框架。方法文中提出的架构使用了由空洞深度可分离卷积组成的更加多尺度的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