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书十余载,我亲眼见证了素质教育的显著成效,而今新课程标准改革也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地理教师,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走一条改革创新的教学之路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 转变地理教学观念
传统的地理教学,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课堂气氛呆板,老师讲、学生听,课堂教学变为一言堂,学生厌学。而素质教育和新课标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地理教学的着眼点不应该是给学生传授地理知识,而是通过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使学生获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而且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所以新时期的地理教师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的精髓,转变教学观念,把新课标的精神融入地理教学之中,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才能实现地理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二、优化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是地理创新教育的关键和中心环节。
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前提,对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都有重要作用。课堂教学变得形象、有趣,才能使学生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我在教学中常出“奇”制趣,把唱歌、舞蹈、漫画等巧妙地运用到课堂上,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多民族的大家庭》时,我就请了一位同学演唱了一首《爱我中华》。通过唱歌,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了起来,为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作了一个很好的导入。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学习《长江》时,我用录音机给同学们播放了《长江之歌》,让学生体会长江的磅礴气势。有时我又会把漫画带到课堂。例如:在学习《我国的自然资源》时,我收集了几幅有关资源的漫画,让学生分析其含义和原因。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非常热烈,有几位同学还即兴创作了几幅漫画。通过这一奇特的形式,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既培养了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果。
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作学习是发挥学生集体智慧,让学共同参与,交流信息,互相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群体的功能,给学生较多的讨论分析时间,变学习过程为探究过程。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分工合作。有的动手操作,有的动脑思考,有的动笔记录,有的动口表述,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方法,一方面使学生在知识上取长补短,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海陆的变迁》时,我设置情境,让学生来当预言家。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预言地中海、红海、喜马拉雅山会如何变化。活动形式为分组讨论。我在巡视时发现,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有的查看地图,有的记录,出现不同意见时会争论,有一个小组最后举手表决才达成一致意见。看着这样的场面,我知道这节课的教学是成功的,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快乐地收获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3、立足直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地理教学较其他学科最大的优势是它有丰富多彩的直观实物、模型和地图,这一优势在课堂教学中能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如: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山体部位时,学生通过观察模型,对理解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点起了很大的作用。
随着现代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多媒体课件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形象,从而加强学生的感知过程,促进认识深化,加深理解。例如:在学习《海陆的变迁》时,我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演示了地壳运动时地层的断裂和隆起的过程,地壳运动时地震的场景,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过程等。于是非常抽象难懂的一节课变得形象和直观。
4、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要在教学中寓情感目标于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中。在地理教学中,通过了解我国基本国情,使学生从小树立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在学习一些科学家的事迹时,教育学生要学习科学家的善于观察、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并把这些精神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除此之外,还要在学习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所以我和同学们收集了大量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小窍门,让同学们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垃圾要分类处理,尽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等。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每个月都会评选出“环境资源小标兵”。
三、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极大地增加了课堂地理教学的开放性,有利于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课外实践活动中。例如:在学习了八年级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之后,我组织学生编辑了一期以表现祖国灿烂文化和壮美河山为主题的手抄报,并且在学校展廊进行了展出。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了“宝岛在我心中”的专题演讲。这些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我又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开展“保护环境, 绿化校园”活动,学生在植树种花,消灭“白色污染”等活动中既培养了劳动的习惯,又对他们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总之,初中地理的创新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但是只要全体地理教师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它必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专业生活,也必将引领中国教育走向现代化。
一、 转变地理教学观念
传统的地理教学,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课堂气氛呆板,老师讲、学生听,课堂教学变为一言堂,学生厌学。而素质教育和新课标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地理教学的着眼点不应该是给学生传授地理知识,而是通过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使学生获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而且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所以新时期的地理教师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的精髓,转变教学观念,把新课标的精神融入地理教学之中,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才能实现地理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二、优化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是地理创新教育的关键和中心环节。
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前提,对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都有重要作用。课堂教学变得形象、有趣,才能使学生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我在教学中常出“奇”制趣,把唱歌、舞蹈、漫画等巧妙地运用到课堂上,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多民族的大家庭》时,我就请了一位同学演唱了一首《爱我中华》。通过唱歌,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了起来,为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作了一个很好的导入。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学习《长江》时,我用录音机给同学们播放了《长江之歌》,让学生体会长江的磅礴气势。有时我又会把漫画带到课堂。例如:在学习《我国的自然资源》时,我收集了几幅有关资源的漫画,让学生分析其含义和原因。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非常热烈,有几位同学还即兴创作了几幅漫画。通过这一奇特的形式,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既培养了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果。
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作学习是发挥学生集体智慧,让学共同参与,交流信息,互相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群体的功能,给学生较多的讨论分析时间,变学习过程为探究过程。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分工合作。有的动手操作,有的动脑思考,有的动笔记录,有的动口表述,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方法,一方面使学生在知识上取长补短,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海陆的变迁》时,我设置情境,让学生来当预言家。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预言地中海、红海、喜马拉雅山会如何变化。活动形式为分组讨论。我在巡视时发现,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有的查看地图,有的记录,出现不同意见时会争论,有一个小组最后举手表决才达成一致意见。看着这样的场面,我知道这节课的教学是成功的,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快乐地收获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3、立足直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地理教学较其他学科最大的优势是它有丰富多彩的直观实物、模型和地图,这一优势在课堂教学中能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如: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山体部位时,学生通过观察模型,对理解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点起了很大的作用。
随着现代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多媒体课件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形象,从而加强学生的感知过程,促进认识深化,加深理解。例如:在学习《海陆的变迁》时,我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演示了地壳运动时地层的断裂和隆起的过程,地壳运动时地震的场景,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过程等。于是非常抽象难懂的一节课变得形象和直观。
4、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要在教学中寓情感目标于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中。在地理教学中,通过了解我国基本国情,使学生从小树立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在学习一些科学家的事迹时,教育学生要学习科学家的善于观察、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并把这些精神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除此之外,还要在学习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所以我和同学们收集了大量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小窍门,让同学们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垃圾要分类处理,尽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等。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每个月都会评选出“环境资源小标兵”。
三、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极大地增加了课堂地理教学的开放性,有利于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课外实践活动中。例如:在学习了八年级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之后,我组织学生编辑了一期以表现祖国灿烂文化和壮美河山为主题的手抄报,并且在学校展廊进行了展出。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了“宝岛在我心中”的专题演讲。这些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我又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开展“保护环境, 绿化校园”活动,学生在植树种花,消灭“白色污染”等活动中既培养了劳动的习惯,又对他们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总之,初中地理的创新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但是只要全体地理教师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它必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专业生活,也必将引领中国教育走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