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个现象一直让教师们感到困惑,即我们并不缺乏对新课程教材的认同与实践,但为什么成长有限?我的答案是:教师只有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中才能创造更有质量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下面,就来谈谈我的真切感受。
一、教学前的反思——边预设边反思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从一个教学活动方案初步形成到真正付诸于实践,我们常常会一次次地否定、修改教学设计,尤其是在公开活动的时候。其实这样一个不断否定、不断修改的过程,就是教师在不断进行教学前反思的过程。它让我们更关注幼儿的经验,更认真地研读教材,更准确地把握活动的目标、重点和难点。
1、教学前的反思侧重于教育活动的目标及价值。教师在精心预设每一个教学活动的时候都要不断思考:开展本次活动对推动幼儿当前有效发展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它包括: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选择这个教材;开展这个活动能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可以选用哪些关键的素材和资源更好地达成活动目标。
2、教学前的反思要关注幼儿的经验。《内蒙古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的基本精神和新教材上一个个素材点,只有在属于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活动中使用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在教学前我们必须对幼儿的经验进行充分地思考:幼儿已经有了哪些经验?适合本班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最具有挑战性的经验是什么?幼儿的经验怎样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展示、梳理提升和迁移运用?
我曾经尝试在两个不同的中班开展同一个数学活动“过生日”。中一班的幼儿正在开展“幼儿园里朋友多”的主题活动,他们很想和朋友一起在幼儿园过生日,并且已经开始相互调查了解,制作交换生日卡片。所以在认知、情感和能力等方面,他们都具备了开展“过生日”活动的经验基础。在交流“谁是X月份出生的朋友,明日个月出生的朋友最多,谁和谁同月过生日”等问题时,幼儿能很快做出反应,并且生成了很多有价值的话题,如“为什么2月29日过生日的朋友在今年的挂历上找不到”“寒暑假里出生的朋友不能在幼儿园过生日”等。
中二班的幼儿也喜欢过生日,不少幼儿也有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日的经验。但是他们对自己具体的出生日期并不是很清楚,更缺乏在挂历上看年、月、日的经验。因此,尽管一开始在回忆和交流过生日的快乐体验时也很热闹,但之后的报生日找朋友,在挂历上圈出自己生日等环节就出现了冷场。教师事先预设的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讨论话题也难以深入展开。 因此,今年非去年,此班非彼班,该幼儿非那幼儿。在开展每一个教学活动前对幼儿的经验多一份了解与思考,活动的质量也就多一份保证。
二、教学中的反思——边教学边反思
教学中的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实际上是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及时主动地根据幼儿的兴趣、热点、生成问题以及学习状况调整活动的方案和教育的策略。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育现场幼儿自发生成的事件或者突发事件,及时进行价值判断,调整预设计划,灵活地反馈应对。如在进行“值日生”的公开主题活动中,原本还是艳阳高照的天气忽然打雷下雨了,幼儿一下子将视线转向窗外。教师当即做出判断:这是个非常不错的教育契机,于是马上让幼儿思考讨论:如果你是值日生,你将怎样记录晴转雷阵雨的天气呢?幼儿顿时回过神,非常有兴趣地讨论起来。
根据幼儿对教师预设问题的反应进行瞬间反思与调整问题是影响教育活动质量的关键。当幼儿对教师的问题不感兴趣、不知所云、答非所问,或者答案总是处于同一层次,同一角度时,活动就会出现“冷场”。这时教师就要即刻反思调整自己的问题,甚至可让幼儿来提出问题,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在“动物照相馆”的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对“近大远小”这一概念非常缺乏经验,就马上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长颈鹿、兔子和小老鼠要拍一张集体照,可是熊猫大叔拍出来的照片总是不能让三个朋友都满意,这是怎么回事?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熊猫大叔吗?这样的问题情境一下子激发了幼儿的问题意识,而幼儿的提问也充分反映出了他们对“拍照”的已有经验,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提升幼儿经验了。
三、教学后的反思——反思付诸于行动
教学后的反思最好在活动结束后进行,这样可以及时把活动中未发现的问题、教育现场生成的问题或者师生间智慧碰撞的火花等记录下来,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1、教学后的反思可注重分析活动效果与预设意图的相近性。教师在活动后可以问自己: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成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哪些环节或哪些问题突破预设,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收获?如果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那么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等。
2、教学后的反思可侧重分析教育现场即时调整或活动后还需调整之处。教师在活动后可以问自己:今天活动中我哪些地方作过调整了?为什么要调整?怎样调整得更好?
如在大班教学活动“我们的秋季运动会”中,第一次分组教学时,幼儿对刘翔夺冠等话题交流得非常热烈,但是对接下来如何设计开展自己的运动会却缺乏经验。当时教师的调整是捕捉幼儿现场交流的热点,如“我们比比谁跳绳跳得多”来重点设计如何开展跳绳比赛,从而让幼儿有话可说,有话会说。第二次的调整是,教师有目的地推出“跳绳排行榜”,进一步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和竞争意识,使教学目的得以较好地实现。
一、教学前的反思——边预设边反思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从一个教学活动方案初步形成到真正付诸于实践,我们常常会一次次地否定、修改教学设计,尤其是在公开活动的时候。其实这样一个不断否定、不断修改的过程,就是教师在不断进行教学前反思的过程。它让我们更关注幼儿的经验,更认真地研读教材,更准确地把握活动的目标、重点和难点。
1、教学前的反思侧重于教育活动的目标及价值。教师在精心预设每一个教学活动的时候都要不断思考:开展本次活动对推动幼儿当前有效发展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它包括: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选择这个教材;开展这个活动能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可以选用哪些关键的素材和资源更好地达成活动目标。
2、教学前的反思要关注幼儿的经验。《内蒙古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的基本精神和新教材上一个个素材点,只有在属于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活动中使用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在教学前我们必须对幼儿的经验进行充分地思考:幼儿已经有了哪些经验?适合本班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最具有挑战性的经验是什么?幼儿的经验怎样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展示、梳理提升和迁移运用?
我曾经尝试在两个不同的中班开展同一个数学活动“过生日”。中一班的幼儿正在开展“幼儿园里朋友多”的主题活动,他们很想和朋友一起在幼儿园过生日,并且已经开始相互调查了解,制作交换生日卡片。所以在认知、情感和能力等方面,他们都具备了开展“过生日”活动的经验基础。在交流“谁是X月份出生的朋友,明日个月出生的朋友最多,谁和谁同月过生日”等问题时,幼儿能很快做出反应,并且生成了很多有价值的话题,如“为什么2月29日过生日的朋友在今年的挂历上找不到”“寒暑假里出生的朋友不能在幼儿园过生日”等。
中二班的幼儿也喜欢过生日,不少幼儿也有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日的经验。但是他们对自己具体的出生日期并不是很清楚,更缺乏在挂历上看年、月、日的经验。因此,尽管一开始在回忆和交流过生日的快乐体验时也很热闹,但之后的报生日找朋友,在挂历上圈出自己生日等环节就出现了冷场。教师事先预设的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讨论话题也难以深入展开。 因此,今年非去年,此班非彼班,该幼儿非那幼儿。在开展每一个教学活动前对幼儿的经验多一份了解与思考,活动的质量也就多一份保证。
二、教学中的反思——边教学边反思
教学中的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实际上是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及时主动地根据幼儿的兴趣、热点、生成问题以及学习状况调整活动的方案和教育的策略。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育现场幼儿自发生成的事件或者突发事件,及时进行价值判断,调整预设计划,灵活地反馈应对。如在进行“值日生”的公开主题活动中,原本还是艳阳高照的天气忽然打雷下雨了,幼儿一下子将视线转向窗外。教师当即做出判断:这是个非常不错的教育契机,于是马上让幼儿思考讨论:如果你是值日生,你将怎样记录晴转雷阵雨的天气呢?幼儿顿时回过神,非常有兴趣地讨论起来。
根据幼儿对教师预设问题的反应进行瞬间反思与调整问题是影响教育活动质量的关键。当幼儿对教师的问题不感兴趣、不知所云、答非所问,或者答案总是处于同一层次,同一角度时,活动就会出现“冷场”。这时教师就要即刻反思调整自己的问题,甚至可让幼儿来提出问题,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在“动物照相馆”的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对“近大远小”这一概念非常缺乏经验,就马上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长颈鹿、兔子和小老鼠要拍一张集体照,可是熊猫大叔拍出来的照片总是不能让三个朋友都满意,这是怎么回事?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熊猫大叔吗?这样的问题情境一下子激发了幼儿的问题意识,而幼儿的提问也充分反映出了他们对“拍照”的已有经验,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提升幼儿经验了。
三、教学后的反思——反思付诸于行动
教学后的反思最好在活动结束后进行,这样可以及时把活动中未发现的问题、教育现场生成的问题或者师生间智慧碰撞的火花等记录下来,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1、教学后的反思可注重分析活动效果与预设意图的相近性。教师在活动后可以问自己: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成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哪些环节或哪些问题突破预设,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收获?如果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那么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等。
2、教学后的反思可侧重分析教育现场即时调整或活动后还需调整之处。教师在活动后可以问自己:今天活动中我哪些地方作过调整了?为什么要调整?怎样调整得更好?
如在大班教学活动“我们的秋季运动会”中,第一次分组教学时,幼儿对刘翔夺冠等话题交流得非常热烈,但是对接下来如何设计开展自己的运动会却缺乏经验。当时教师的调整是捕捉幼儿现场交流的热点,如“我们比比谁跳绳跳得多”来重点设计如何开展跳绳比赛,从而让幼儿有话可说,有话会说。第二次的调整是,教师有目的地推出“跳绳排行榜”,进一步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和竞争意识,使教学目的得以较好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