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地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anzhe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十几年来以一种固定的模式不断地重复着同一种摄影的工作,所以我一直渴望着某种新的尝试和新的可能:在熟悉中寻找陌生,让影像的表现方式带来更多的自由,脱离已有的摄影认知和感受;忘记过往摄影的经验,让观看带来思考的可能,成为表达自己的一个出口。
  某一天,当踏入这个特殊、冷峻而陌生的空间时,我突感身体在这个空间里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变化,就像自己灵魂被抽离出来,异质空气包围而来的无力感让我忘记了日常。生活的颜色、生活的激情被闭屏,在这个空间里自己,反而获得了一种新的思考、新的观看,自己开始面对自己。恍惚的异动让我变得敏感而冷静,空间、物、人在我眼中互相异化。已经不需要附加太多的言语、太多的表达,只要让自己安静下来,让这个空间安静下来,让置有物安静下来,让影像和意义脱离。这种脱离反而让影像产生新的独立性,影像里空间被压缩和简化,置有物被拆分和框取。我尝试恢复其原始的符号性意义,试图让物与物之间、物与空间之间所产生的复杂性、依存性回归于日常、回归于物的本性。然而,我努力剥离的结果却是无效。这个扁平化空间的重塑和改变无法还原物的本性,已经异化、质变的空间覆盖着一切。模糊的边界、冷静的秩序、固化的模式让我隐入空间的下一层,被掩盖的痕迹在不断显现,被隐藏的关系开始演绎,无法逃避的人性只有直面,复苏被遗忘的过去和将来。
  《新生地》就这样自然而然成为我的一个出口,建构中摆脱了叙事的复杂性,把复杂变为简单,在简单中让物的纯粹性和空间产生粘连。解构和重建之下,影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通,凝聚并结合成一体,让简单的呈现引向秩序和关系的深度和维度,让我们获得新的观看和可能。
  评委点评:
  《新生地》系列,就如同其作者孙凛坦言的,是直面特殊、冷峻、陌生、异化了的空间。这样的題材很难表现,而孙凛做得相当不错。试图摆脱叙事的复杂性,让看似简单的场景自己言说,需要沉着的整体控制力。如何取舍视角,又如何把握分寸,并在此基础上,激发、调动观众的想象,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摄影师的思维意识和执行水平是个考验,孙凛的处理较为得体妥帖。不仅如此,这个题目,也包含着孙凛作为一个摄影记者突破以往经验、开启新的创作路径的努力。
  —姜 纬















其他文献
本系列是基于我的日常生活和想象的作品。  我一直与所居住的城市保持距离。商场、地标建筑和居住的社区,在图像和记忆中重建成了一个不真实的空间。虚拟的城市是基于实际的地方 ,但经由了一个关联的过程转化。随着雾气的消散 ,这些稍稍失衡的图像连接到一些奇怪而有趣的事件。这些图像要求观众重新审视,更进一步地来探索也许有什么事情发生在另外一個维度。  评委点评:  观察细致,拍摄考究。  —缪晓春  一个城市
期刊
《格物致知》系列是我长期以来持续创作的一个艺术项目,其创作灵感来源于摄影。光,是其中的绝对主角,而正负像画面之间的转换,又成为我作品中的逻辑根源。该创作始于2010年,对传统胶片摄影的迷恋造就了我最初的叙事语法,进而在后来形成了“光轨书法”等一系列觀念摄影作品。  光线的运动轨迹,会在底片上留下抽象的点线面,我的基本工作方式是用相机对夜间城市里的各种光线进行田野考古般的巨量采集,在工作室里把底片上
期刊
一年一度的TIPA年会再次回到发源地欧洲,29个世界级的专业、业余以及商业类影像杂志的编辑代表来自亚洲、澳洲、欧洲以及南北美洲,于2018年4月6日聚首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附近小镇卡斯卡伊斯(Cascais),共同投票选出了“2018年度摄影与摄像最佳产品”共40个类别的奖项。除《中国摄影》杂志以及业内所熟知的《Photo District News》、《ProfiFoto》、《Rangefinder
期刊
王婷舒与摄影结缘可以追溯到大学时期。作为一名本科学习外语的女孩,她在其父亲的影响下开始对摄影产生兴趣,起初爱拍些旅游风光片。随着对新闻报道与纪实摄影的日益着迷,王婷舒在报考研究生时毅然决定申请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的新闻与纪实摄影专业,立志将兴趣付诸学业。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考试与筛选,她于2014年如愿前往英国伦敦深造。在学习摄影的过程中,王婷舒发觉摄影渐渐改变了自己看待社会的方式。观念上的转变,加
期刊
路環岛  大年初一早晨,我们一行先去了路环岛。路环位于澳门的南部,这里空气清新,远离喧嚣,还保持着传统的渔民生活。看着宁静又干净的大海和村庄,只有稀少的几名游客擦肩而过,让都市人紧绷的神经一下就放松了下来。随处闲逛的时候,发现了一条名叫“十月初五”的马路,感觉很有意思,这是澳门依然留存着的葡萄牙风情:一边是小巧多彩的民居,一边是静谧的大海。路旁种着一棵接一棵高大峻拔的假菩提,精致的欧式路灯映衬着灰
期刊
列车一路向北。  整整一個白天,从京城至白山黑水间,穿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直到大庆市。天地辽阔起来,白雪覆盖在远处的山峦与土地上,妥帖而怀有敬意,让人心生感动:遂古之初,地老天荒,大自然应该就是这个样子吧!  这开往东北的高铁车厢内,居然也像北京早高峰的地铁车厢一样,除了偶尔的声响外,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心事里,鲜有交流。变与不变,就在眼前。  上午10点,从北京站出发时,客流稀少,这座苏俄
期刊
照例,在每一个年底要盘点去世的摄影人物时,总没能幸运地空白,就在着手写这篇稿的时候,11月26日,大家熟悉的侯波老师突然走了。  2017年离开我们的几位摄影人物,人生经历多有不同,他们生命的长度也有着惊人的差异,从年初的任航,到年底的侯波,他们留给这个世界的时间,竟相差了63年。不论生命的长短,在他们所有的日子里,始终有一台照相机陪在身边。  死亡没有国界,于我们物理距离遥远的国外摄影人,他们的
期刊
“mono”是一个长期拍摄主题。生菌的谷物、发霉的水果、凋零的花瓣、动物的残骸、人体的局部……这些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却时常被我们忽视和厌恶的小东西便是我的拍摄对象。或残存或陨世的生命通过镜头的截取被定格在鲜活的、充满魅力的、独一无二的瞬间。看似消极的事物中实则无处不在的蕴藏着生的讯号。  与传统意义上的微观摄影不同,我更愿意将它们划分为纪实下的观念摄影。使用随身携带的小型相机时刻留意并捕捉身边微不
期刊
1839年以后的人类历史,无可避免的是一场图像取代“肉身”的篡位。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代表的孤独思辨与切实行动,逐步让位于观看的欲望与表演的冲动,个体与外部世界之间通过直接经验和文字转译所建立的古老认知机制,无可挽回地坍塌溃败。摄影史学者玛丽·沃纳·玛利亚(Mary Warner Marien)曾用“摄影就是当今世界”来描述摄影术兴起以后的人类认知,而今天必须更进一步,摄影,或者说图像本身,很
期刊
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著名女摄影家侯波侯于11月26日22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12月7日,中国摄影家协会举行以“不忘初心 投身时代”为主题的侯波同志追思会。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新华社离退休干部局局长骆国骏,侯波的儿子徐建林、儿媳朱清宇,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顾问于健、朱宪民、张桐胜,副主席陈小波、居杨、柳军,分党组成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