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效地促进学生对问题的发现、思考和解决,在不断探索将数学能力与思维能力有机结合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优良的学科素养.本文结合高中数学教学,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
创造性思维的建立使学生勇敢面对问题,细致全面地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结合自己的原有认知大胆质疑、敢于创新,在帮助学生简便迅速解决问题的同时,掌握了蕴含其中的数学规律,领悟了其中的高中数学思想,全面的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思维、猜想思维、质疑思维和辩证思维,实现了对自我的突破和创新.
一、目光锐利细致发现,提高观察思维
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是学生思维激发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在对数学现象的观察中,不自觉就会调动原有的认知进行分析,针对自己的思维能力提出质疑,促进更深层次的观察,更深层次的分析,逐步地去除掉多余无用的信息,抓住问题的核心,利用敏锐细致的观察发现简便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比如有这样一道高考模拟题:试求lgtg1°lgtg2°……lgtg89°的值.学生对试题的第一印象,是逐一地从lgtg1°lgtg2°……进行计算直到lgtg89°,很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巨大的工程,长时间计算消磨了学生斗志,使学生变得乏味枯燥.看到学生个个眉头紧锁的样子,教师就可以倡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提出“简便方法”的想法,再次的观察使学生发现了lgtg45°=0,从而一下子打破了原来的思维模式,发现了式子中蕴含的简便方法,通过学生的积极探索,建立了新的解题思路,顺利实现了问题的解决.一个简单发现将学生从繁琐的计算中解放出来,使学生体会到用心观察带来的愉悦,从而再遇到其他问题时,也会细致观察分析,努力查看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尝试使用简便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开放绽放想象翅膀,激励猜想思维
想象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飞跃,使学生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大胆地作出猜想,顺利实現问题的解决.大胆的想象为学生思维开辟了几条不同的道路,学生就可以结合“假设法”进行严密细致的验证,在不断地推导中完善自己的思维,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学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等差数列a1、a2、a3……an进行观察,学生充分结合等差数列的定义,列出了等差数列中的相关关系式:因为a2-a1=d,则有a2=a1 d。因为a3-a2=d,则有a3=a2 d=a1 2d.因为a4-a3=d.则有a4=a3 d=a1 3d……学生对自己列出的式子进行观察,从开始的第一项、第二项,逐渐地延伸到了第n项,惊奇地发现了其中隐藏的规律,由局部逐步推到了整个过程,由特殊演变到一般,从而经过自己的类比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了猜想:an=a1 (n-1)d,随后学生利用假设法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验证,学生的猜想得到了肯定,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可见,猜想并不是学生的胡思乱想,而是结合学生对等差数列的认识,逐步的对其进行演变,以不同形式将知识展示出来,在不断地观察思考中获取其中的数学规律,大胆假设层层推进,为学生的思维开辟一条创新的道路,使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得到极大地发展和提高.
三、尊重个性忠实自己,培养质疑思维
质疑是对自己思维的尊重,是对常规的挑战,是创造性思维激发的关键,学生对问题的质疑,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不断地创新解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比如在学习“双曲线的定义”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对椭圆定义、性质的学习,回顾定义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利用多媒体对双曲线进行模拟,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中总结双曲线的定义,同时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将自己的定义与教材上双曲线的定义作对比,讨论是否认同教材上的定义,有没有需要改正和修复的地方?有的学生提出书上的定义不全面、不精确,提出了这样的质疑:定义中的常数应该是“正常数”.这一质疑引发了学生的讨论,再次对教材上的定义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如果没有那个“正”字的话,双曲线就有可能是直线,这一结论使得学生非常的兴奋,当我点头表示认可时,学生们更是激动地鼓起掌来.可见,学生对权威的质疑,不仅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概念,还给了学生无穷的动力,学生们都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不同看法,不再轻信盲从,遇到问题总要认真的思考细致的分析,直到利用自己的思维将其理解推理的非常透彻清晰,切实的提高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四、严密思维强壮大脑,养成辩证思维
数学定理和公式需要吃透概念深挖掘,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学会灵活运用,利用严密辩证思维将多个知识点相结合,使之在解决问题中形成合力,共同对难点进行剖析,迅速地对问题进行归纳分类,探索出相应的解决规律,使学生的辩证思维得到发挥和提升.
总之,只要教师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使用机智灵活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大胆质疑,使之主动进行观察、猜想和辩证,就能挖掘学生内在的强劲动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易铁林.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6.
[2]陈增保.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1.10.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
创造性思维的建立使学生勇敢面对问题,细致全面地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结合自己的原有认知大胆质疑、敢于创新,在帮助学生简便迅速解决问题的同时,掌握了蕴含其中的数学规律,领悟了其中的高中数学思想,全面的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思维、猜想思维、质疑思维和辩证思维,实现了对自我的突破和创新.
一、目光锐利细致发现,提高观察思维
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是学生思维激发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在对数学现象的观察中,不自觉就会调动原有的认知进行分析,针对自己的思维能力提出质疑,促进更深层次的观察,更深层次的分析,逐步地去除掉多余无用的信息,抓住问题的核心,利用敏锐细致的观察发现简便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比如有这样一道高考模拟题:试求lgtg1°lgtg2°……lgtg89°的值.学生对试题的第一印象,是逐一地从lgtg1°lgtg2°……进行计算直到lgtg89°,很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巨大的工程,长时间计算消磨了学生斗志,使学生变得乏味枯燥.看到学生个个眉头紧锁的样子,教师就可以倡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提出“简便方法”的想法,再次的观察使学生发现了lgtg45°=0,从而一下子打破了原来的思维模式,发现了式子中蕴含的简便方法,通过学生的积极探索,建立了新的解题思路,顺利实现了问题的解决.一个简单发现将学生从繁琐的计算中解放出来,使学生体会到用心观察带来的愉悦,从而再遇到其他问题时,也会细致观察分析,努力查看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尝试使用简便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开放绽放想象翅膀,激励猜想思维
想象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飞跃,使学生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大胆地作出猜想,顺利实現问题的解决.大胆的想象为学生思维开辟了几条不同的道路,学生就可以结合“假设法”进行严密细致的验证,在不断地推导中完善自己的思维,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学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等差数列a1、a2、a3……an进行观察,学生充分结合等差数列的定义,列出了等差数列中的相关关系式:因为a2-a1=d,则有a2=a1 d。因为a3-a2=d,则有a3=a2 d=a1 2d.因为a4-a3=d.则有a4=a3 d=a1 3d……学生对自己列出的式子进行观察,从开始的第一项、第二项,逐渐地延伸到了第n项,惊奇地发现了其中隐藏的规律,由局部逐步推到了整个过程,由特殊演变到一般,从而经过自己的类比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了猜想:an=a1 (n-1)d,随后学生利用假设法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验证,学生的猜想得到了肯定,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可见,猜想并不是学生的胡思乱想,而是结合学生对等差数列的认识,逐步的对其进行演变,以不同形式将知识展示出来,在不断地观察思考中获取其中的数学规律,大胆假设层层推进,为学生的思维开辟一条创新的道路,使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得到极大地发展和提高.
三、尊重个性忠实自己,培养质疑思维
质疑是对自己思维的尊重,是对常规的挑战,是创造性思维激发的关键,学生对问题的质疑,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不断地创新解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比如在学习“双曲线的定义”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对椭圆定义、性质的学习,回顾定义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利用多媒体对双曲线进行模拟,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中总结双曲线的定义,同时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将自己的定义与教材上双曲线的定义作对比,讨论是否认同教材上的定义,有没有需要改正和修复的地方?有的学生提出书上的定义不全面、不精确,提出了这样的质疑:定义中的常数应该是“正常数”.这一质疑引发了学生的讨论,再次对教材上的定义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如果没有那个“正”字的话,双曲线就有可能是直线,这一结论使得学生非常的兴奋,当我点头表示认可时,学生们更是激动地鼓起掌来.可见,学生对权威的质疑,不仅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概念,还给了学生无穷的动力,学生们都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不同看法,不再轻信盲从,遇到问题总要认真的思考细致的分析,直到利用自己的思维将其理解推理的非常透彻清晰,切实的提高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四、严密思维强壮大脑,养成辩证思维
数学定理和公式需要吃透概念深挖掘,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学会灵活运用,利用严密辩证思维将多个知识点相结合,使之在解决问题中形成合力,共同对难点进行剖析,迅速地对问题进行归纳分类,探索出相应的解决规律,使学生的辩证思维得到发挥和提升.
总之,只要教师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使用机智灵活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大胆质疑,使之主动进行观察、猜想和辩证,就能挖掘学生内在的强劲动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易铁林.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6.
[2]陈增保.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