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阳三怪”王尚辰诗轴赏析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8899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引
  王尚辰为晚清合肥诗坛耆硕,与徐子苓、朱默存有“庐阳三怪”之目,又是淮军名将、吴保初之父吴长庆挚友。王尚辰书法学颜鲁公,有功力,与何绍基、张裕钊相切劘。王尚辰诗集时有所见,其书法真迹难得一见。在庐江县见到王尚辰《嘉平朔日赴庐江送吴小轩葬》这件诗轴大卷,很是惊喜。细细品读全轴共存诗22首,多涉及淮军名将吴长庆家世、功业及作者与庐江吴氏三代交游。尤其诗中叙及庐江吴氏三代人在晚清四十年不同寻常的经历,中国近代史的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淮军成立与分防、中俄“伊犁事件”、朝鲜“壬午兵变”和朝鲜“甲申事件”等多有涉猎,风云激荡,时局屡变,家国情怀,溢于言表。而王尚辰与庐江吴氏三代的情谊更是真挚而深沉,感人至深而又让人唏嘘。遂不揣浅陋,作一赏析。
  王尚辰(1826-1902),字伯垣,一字北垣,号谦斋,别号五峰、木鸡老人、遗园老人,安徽合肥人,同治贡生,官至翰林院典籍(晋五品官衔)。著有《谦斋诗集》三集,另有《遗园诗余》一卷。王尚辰为合肥名流,与清末四公子吴保初三世交好。新发现的王尚辰《嘉平朔日赴庐江送吴小轩葬》诗轴为王尚辰书法难得一见的巨制佳作,保存130多年,实属不易。
  王尚辰在《嘉平朔日赴庐江送吴小轩葬》22首诗轴后有一跋文,叙及此件书法诗卷的写作背景。跋文如次:
  甲申嘉平朔日,冒雪赴庐江送小轩葬。仲夷二世讲弱冠有志趣,屡索余诗,因录四十年来凡与太仆暨武壮往还之什以应之。溯颜向之心期,交深同气;慨纪群之世谊,泣下沾膺。惟愿谨守楹书,恪遵庭诰,庶免银根之诮,克承堂构之艰。鄙人南睇圣山,窃喜故人之有贤子孙也。谦斋王尚辰志。
  由此可知,此诗轴是王尚辰应吴保初索请而书写,多数是辑录王尚辰与吴保初祖父吴廷香、父亲吴长庆40年间酬唱的诗作。吴保初(1869-1913),字彦复,号君遂,晚号瘿公、瘿庐,因家有北山楼,故又称为北山先生,安徽庐江人。其父吴长庆为淮军将领、广东水师提督,曾率庆军六营戡定朝鲜“壬午兵变”而为世所重。光绪十年(1884),吴长庆病重,16岁吴保初渡海省亲“刲膺肉以疗”。而吴长庆终于不起,病逝金州营次,谥号“武壮”。李鸿章闻其事,奏表吴保初孝行,朝旨褒许“孝子”。荫补主事,服满入都,分兵部学习。拜礼部侍郎宝廷为师,受清流派影响甚大。光绪二十一年(1895),补授刑部山东司主事。后来与谭嗣同、陈三立、丁惠康,在当时以名公之子而胸怀大志,卓尔不群,锐意革新,志趣相投,且兼擅诗文,时人称为“清末四公子”。“仲夷”未及见,盖吴保初又一名号也。该诗轴作于“甲申嘉平朔日”,即光绪十年(1884)十二月一日,是在冒雪赴庐江参加好友吴长庆的葬礼之后而书写的。其中,18首为旧作,前2首写与吴兰轩(吴廷香,吴长庆之父)的,另16首是写与吴长庆的,最后4首为参加吴长庆葬礼之作。特殊的时代背景,沧桑巨变,老友新亡,恍如隔世。诗人感慨万千,挥泪成此鸿篇巨制。
  滚滚洪涛万里风,浮图雄镇海门东。
  [小孤山,元人立铁柱于上,题曰:“海门第一关”]
  朅来吊古伤春意,都在荒烟落照中。
  绝顶纵观天堑险,关心何日楚氛空。
  书生筹国非逾分,廊庙江湖愿本同。
  [壬子暮春,与吴兰轩年丈登迎江寺塔书怀]
  此诗名按《谦斋诗集》为《与吴兰轩年丈登迎江寺塔书怀》。“壬子暮春”,指咸丰二年(1852)三月,“吴兰轩”,即吴长庆父亲吴廷香。吴廷香(1806-1854),谱名吴良臣,字奉璋,号兰轩,后遂以学名行世。塾师。道光二十九年(1849),己酉优贡生。咸丰元年(1851)举孝廉方正。“年丈”,长辈也。吴廷香与王尚辰父亲王育泉是“同年”,指咸丰元年(1851),吴兰轩与王育泉、赵云持同举孝廉方正。三人始结交于咸丰二年(1852)。故王尚辰称吴廷香“年丈”。吴廷香与王育泉父子志趣相投、相见恨晚,吴廷香于咸丰三年(1853)六月为王尚辰《谦斋诗集》作序,吴、王咏无虚日。该诗首句“浮图雄镇海门东”为“与君高唱大江东”,“朅来”为“不徒”,“绝顶纵观天堑险,关心何日楚氛空”为“地接淮徐民力敝,烽传楚粤戍楼空”,“廊庙江湖愿本同”为“后乐先忧愿本同”。《谦斋诗集》中还有一首五言律诗,此卷未录。“迎江寺塔”即安庆迎江寺振风塔。迎江寺为沿江名刹,振风塔矗立寺中。振风塔始建于宋,重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原名“万佛塔”,是长江流域少见的迎江七级浮图。该塔七层八角,内共有168级台阶,每层有石栏环卫。“塔影横江”是一幅晴空月夜美丽奇异的图画,被誉为安庆胜景之一。有“过了安庆不说塔”“万里长江第一塔”的美称。咸丰二年(1852)三月,王尚辰与吴廷香等文友登安庆振风塔,登高赏景,抒怀言志,书生意气,家国情怀。
  愤世无权袖斧柯,谁怜失路易蹉跎。
  存亡两地传闻异,魂梦中宵涕泗多。
  文字交情逾骨肉,艰难足迹阻关河。
  逃名逮遁荒山里,搔手吟风吊女萝。
  [甲寅仲春,避乱龙泉山寄兰轩年丈]
  诗名“甲寅仲春,避乱龙泉山寄兰轩年丈”。甲寅仲春,即咸丰四年(1854)二月,时太平天国运动已经烽烟江淮,庐州一带加强戒严。龙泉山位于现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桥头集镇,海拔281.5米,山腰有龙泉古寺,为江淮名寺。吴廷香来过龙泉山,作《龙泉寺遇雨》:天暝云生水,山深龙喷泉。一瓢留古井,万壑响春田。江国乱无象,乡村望有年。殷勤辨良莠,端赖使君贤。王尚辰避乱龙泉山,心灰意冷,一筹莫展,思念故人,作诗感愤。
  麻鞋布帽走倉皇,入户牵衣泪满眶。
  为说孤儿难徇父,更怜九死忍离乡。
  愤填虎口拳空握,瘦耸鸢肩骨尚强。
  家国茫茫无限恨,期君努力事戎行。
  [乙卯正月四日,小轩自庐江间道来山,述尊甫兰轩年丈死事状]
  诗名“乙卯正月四日,小轩自庐江间道来山,述尊甫兰轩年丈死事状”。乙卯正月四日,指咸丰五年(1855)正月初四,吴长庆从小路间道见到王尚辰后述及父亲吴廷香战死庐江城的惨状。吴廷香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以庐江练首的身份与太平军作战。咸丰四年(1854)九月三十日在与太平军作战时死于庐江县城毛公祠。后追赠四品卿衔,敕建专祠,国史馆立传。吴长庆仓惶悲痛告知老友王尚辰失亲之痛。王尚辰慰勉之余,嘱望有加。   ……
  层峦倒影暮江开,万柳飞花卷雪来。
  对此茫茫拼一醉,如君矫矫出群才。
  [俄仪未定,诏举人才,江督以君应诏。]
  故交渐老难为别,时局多艰更可哀。
  倘有嘉猷须入告,事关军国莫疑猜。
  [庚辰暮春,公宴敌台,送小轩入觐]
  《谦斋诗集》诗名“敌台晓宴送小轩入觐”。“暮江开”《谦斋诗集》为“暮云开”,“江督以君应诏”为“江督以君入告”,“故交渐老”为“客途渐老”,“更可哀”为“相与哀”。王尚辰对吴长庆的才干给予了很高的期许。光绪六年(1880)初,中俄伊犁交涉处于紧张阶段,清廷下令各省加强防备,沿海戒严。吴长庆受到两江总督刘坤一等的举荐,二月二十日,吴长庆升授浙江提督。庚辰暮春三月,庆军等在浦口敌台欢送吴长庆赴京觐见。四月初三日,吴长庆往京陛见,同行者有张謇、杨安震、彭汝沄等。四月十五日,吴长庆登游泰山并在泰山题字。五月初四日(6月11日),吴长庆入宫朝觐。
  毳帐云屯堠火连,玺书南下召防边。
  惊闻白雀弹冰海,愁见苍鹅出狄泉。
  铁甲梦寒三岛月,珠盘约换四夸年。
  风雷会洗鲸鲵穴,弓挂扶桑剑倚天。
  [承闻小轩有帮办山东防务之命,喜赋]
  《谦斋诗集》诗名“承闻小轩有帮办山东防务之命”。“召防边”为“急防边”,“出狄泉”为“起狄泉”,“四夸年”为“四夷年”。光绪六年(1880)二月二十日,吴长庆升授浙江提督。因法国入侵越南,海疆戒严,朝旨命吴长庆帮办山东海防,未赴浙江提督之任。遂率军6营移驻山东登州、黄县一带,余部庆军6营于浦口、下关、吴淞,由曹德庆接统,庆军被一析为二。老友王尚辰得知老友吴长庆升授浙江提督、帮办山东海防的消息,很高兴,赋诗以志。
  风雪苍茫里,星驰白马来。
  抚棺呼不应,无路到泉台。
  记访南塘路,迎门笑语哗。
  [癸酉残冬曾过君家]
  穷冬忘作客,十日醉君家。
  敢负平生约,愁闻武卫歌。
  知君难瞑目,大海正扬波。
  [君薨未数月,高丽复乱。]
  冶父消残照,黄陂冱冻云。
  湖山回首望,中有故人坟。
  最后四首诗是王尚辰赴庐江参加吴长庆葬礼时有感而作。作者未拟诗名,《谦斋诗集》诗名为“嘉平朔日赴庐江送吴小轩葬”。吴长庆于光绪八年(1882)戡定朝鲜“壬午兵变”为世所重。戡定朝鲜“壬午兵变”后,吴长庆率庆军六营留驻朝鲜,加强了大清国对朝鲜的援护。吴长庆于光绪十年(1884)五月十一日(6月4日)率庆军三营由朝鲜乘座商轮回国,驻金州刘家屯。不料,此时,吴长庆已经病重,于是年闰五月二十一日(1884年7月13日)病卒于金州军营。吴长庆病逝后,其灵柩由吴妻王氏,子保德、保初和庆军幕属及吴氏族人如吴长纯、吴长起、吴肄三等护送,渡海辗转数千里魂归故里,于是年底安葬于今安徽省庐江县泥河镇沙岗村吴家山“猛虎跳涧”地。清政府为吴长庆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清廷遣官宣读祭文致祭,有光绪皇帝的《谕赐祭文》和慈禧太后的《归政谕赐祭文》。吴长庆墓方圆数十丈,墓前有四只高丈余的赑屃驮石碑,石碑上刻有光绪皇帝、慈禧太后的《御赐碑文》及朝鲜国王李熙《朝鲜国王祭文》、朝鲜国王世子李純(即后来的纯宗)的《朝鲜国王世子祭文》(朝鲜国王父子的祭文早在吴长庆灵前朝鲜派使臣宣读)。从王尚辰最后三首诗得知:吴长庆的葬礼是在光绪十年(1884)腊月初一举行的,是个下雪天,凭添了几分凄凉。诗人犹记得老友吴长庆的音容笑貌;犹记得同治十二年(1873)在沙湖山吴长庆府邸的旬日欢聚;犹记得吴长庆留驻朝鲜的安边戍疆和病卒军营后朝鲜当年的叛乱。冶父,即庐江境内的冶父山;黄陂,即庐江境内的黄陂湖,皆指吴长庆家乡。回望湖山,送葬故人,感慨万千,悲痛不已。所幸“鄙人南睇圣山,窃喜故人之有贤子孙也。”此为诗人之一大安慰。作者以充沛的笔力和哀伤的感情写下了这幅长卷诗轴。
  这幅长卷诗轴全诗22首,记述了诗人王尚辰与吴长庆家族三代的交游。尤其诗中叙及庐江吴氏三代人在晚清四十年的不同寻常的经历,与中国近代史的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淮军分防、中俄“伊犁事件”、朝鲜“壬午兵变”和朝鲜“甲申事件”多有涉猎,时局屡变,家国情怀,溢于言表。而与庐江吴氏三代人的情谊更是真挚而深沉,感人至深而又让人唏嘘。吴氏子侄在王尚辰塾馆就读过。王尚辰在《谦斋诗集》里还有一首《食刀鱼有感示吴小轩》未录入此卷中。
  这件诗轴更是一件非常难得一见的“庐阳三怪”王尚辰的书法精品。王尚辰书法学颜鲁公,中锋用笔,如锥画沙,结体宽博,端庄圆润。王尚辰不以书法名世,难得见到他的书学主张,在其《谦斋二集》中,有一首长诗《匄书歌呈蝯叟》,是向大书法家何绍基求字并提出了自己的书法主张。王尚辰喜欢何绍基的书法,在何绍基去世后,王尚辰作《题何蝯叟诗草卷子箴才叔同作》,诗中有“偶检鸿泥迹,樽前不忍看。龙蛇势飞动,冰雪语清寒。……”之句,对何绍基给予缅怀、颂扬和追忆。王尚辰在《谦斋诗集》里还有一些与书法有关的诗篇,如:《焦山题壁》《晚过集贤关重访邓山人鹤冢》《题画》《饮大潜山人盘亭》《练潭题壁》《将出游题遗园壁》等。
  王尚辰诗轴在写作过程中大量使用异体字,如:“更”“死”“春”“暮”“去”“歌”“诗”“怀”“却”“花”“飞”“戏”“选”“笑”“徵”“龙”“隐”“眉”“灶”“影”“阴”“史”“冰”“兵”“宴”“赋”“重”“屡”“荒”“以”“斋”等,丰富了文字书写的生动性;而简化草写如:“留”“堪”“啸”“转”“身”“断”“乘”“与”等,更是别有风致,饶有趣味,尽展王尚辰娴熟的笔墨功夫。通篇一气呵成,拙中藏雅,书卷气十足。诗轴印章用印五方:第一页两方:“王霄散史”“遗园”,最后一张用印三方:“辰”“琅琊大道王”“乡贤名宦文苑笃非之子孙”。作者写到最后“湖山回首望,中有故人坟”时,字体增大,悲愤难抑之情流于毫端。
  总而言之,该长卷是王尚辰为合肥乃至安徽留下的一件珍贵的墨宝。
  夏冬波,字静之,安徽庐江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合肥市政协委员,合肥市九三学社社员,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处主任科员、副处长。
  杨壁玉,安徽庐江人,庐江县政协委员、庐江县文物局局长。
  (本文图片由吴悠拍摄)
其他文献
肖家墨,苗族,1987年生于湖南省湘西凤凰县,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结业于国家艺术基金贵州少数民族美术培训班,在读美术学博士生。曾获“湖南省优秀毕业生”“湖南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长沙市“文艺新人”提名奖。现为湖南省画院青年画院画家、长沙简博画院特聘画家、中国民盟盟员、中国文艺志愿者、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用品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油画学会会员、湖南省青年美
期刊
宣莲  春天想宣莲,玉肤露水面。小荷尖尖角,蜻蜓舞翩跹。  夏日想宣莲,姹紫嫣红遍。花苞次第开,壮藕润泥鲜。  秋风想宣莲,采莲云溪边。莲蓬溢香乳,醉倒南浦汉。  冬夜想宣莲,残荷迷雪片。誓保冰洁身,缱绻待来年。  素手欲采莲,浮萍曳枝叶。碧蓬尤阳伞,但疑见许仙。  花无百日好,根深思前贤。未近已闻香,断藕丝还连。  残荷身虽贱,痴心复贞坚。无畏炎寒逼,流芳颂情癫。  莲有痴痴意,夜夜思君甜。白首
期刊
卿安,字若素,号谷山,湖南隆回人。湖南省工笔画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邵阳市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宣和画社社长、职业书画家、书画评论家。2001年毕业于湖南文理学院,2013年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画学唐宋元,书师陈忠康、鲁大东先生。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业已举办五届全国国画公益班、七届长沙市图书馆公益书画班。曾参加展览2013年东莞日报画院四人展、2014年人民日报民生周刊画院个展、山
期刊
赵子牧,1974年生于河南南阳邓州市,别署剑龙、阿龙,字贤丁,号小闲斋主人。师从于著名书法家魏良先生。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理事、东方书法艺术研修院副秘书长、贵州文人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湖南石鼓书画院院士、贵州省河南商会艺术顾问。作品入展全国第八、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入选全国第二届隶书艺术展暨隶书创作论坛、第一届全国硬笔书法家作品展览、西泠印社首届楹联大展。曾在全
期刊
摘要:在20世纪初以来东西文化交流大背景和中国社会转型与变革的现实情境中,考察雷圭元、庞薰琹的艺术实践,重新审视两者的文化选择和价值取向颇具意义。他们作为以实用美术用于救国的先声者、会通中西的思想者、宏阔视野的教育者、知行合一的履行者,对促进中国现代设计教育思想的传播、探索设计产销业前进方向、推进人才培养等诸方面都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价值与启迪意义。  关键词: 雷圭元 庞薰琹
期刊
牛富强,生于山西芮城。先后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油画学会理事、临汾市油画学会副会长。作品曾入展第二届中国静物油画展、上海青年美术大展、“最绘画”第三届中国青年油画作品展、“逐梦·威海”全国风景静物油画作品展、“万象”百位当代艺术家原创作品收藏展、山西省第六届油画艺术展、山西省第四届青年美术作品展、“降临·山西新一代
期刊
姚茂椿在2016年所写的《过年》结尾有:“年过了 再年轻的村落/也会剥离一些往事/我们把可望不可即的想象/弃于年头岁尾 而明年的青草/又会把这一切覆盖/来年 又将重新鲜嫩”,这首诗可为姚茂椿全部诗歌创作做注。“过年”是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它集结着人们忙忙碌碌之余的最大幸福与狂欢。而这首诗是“复调”口吻,还流溢出作者拂拭不去的无奈和悲哀,“年年岁岁‘年’相似”的“轮回”意识、人生又将老去一圈
期刊
颜家龙先生是我的老师,我毕业后留校当了老师,有幸与颜老成了同事。当时他是我们学校的党支部书记,我们住在同一个院子里边,成了前后楼的邻居。那时我会经常到颜老家里小坐,于是他常常给我讲一些他学书法的故事:他的叔父颜昌峣先生是民国时期湖南知名的书法家。他从七岁开始就给叔父磨墨,那时磨墨可不是磨一小缸,一磨就是一大缸,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就这样他守在他叔父身边,一边磨墨一边看着叔父写书法,时间久了耳濡目染,
期刊
钟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台州书画院研究员、黄岩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黄岩青云间书法艺术学校校长。作品参展入选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首届大字展、第三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作品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全国职工书法作品展”、中国·贵州“百里杜鹃”书法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学成果优秀作品展、第三届中国(湘潭)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全国书法作品展、
期刊
刘忠(1893-1979),字性诚,号桃李芬芳楼主人、竞爽校碑楼主人,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黑龙江著名书法家、碑版鉴定家、音乐教育家。  刘忠先生自幼酷好书法,然求师多门,未有所得,后拜张延厚为师,方有所悟。先生在其《学书过程自述》中有云:“我自幼年好弄笔墨,因家贫不得古碑善本而临摹,待到中学当教师时才临《龙门二十品》,但不知用笔,以后遇许多书家,稍得悬肘腕之法,下画日有进境,经先师张伯未翁教学汉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