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处处是作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涕一笑,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能引起我们的某种感受,都能成为我们写作的契机和源泉。常言道:一滴水也能反射太阳的光辉。一叶勃发而见春,一叶飘落而知秋。只要善于挖掘生活小事中隐含的道理,领悟自然景物中蕴涵的哲理,采用以小见大的技法,就可以反映深刻的文章主题。
一
所谓“以小见大”作文技法,就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用小故事揭示大道理,由小景物延伸出大哲理,用“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由点及面,见微知著。在这类文章中,作者笔下尽管是一些细微平凡的人与事,但于细微处见精神,揭示重大的主题。
(一)小故事,大道理。
如教材中的《剃光头发微》便是运用“以小见大”技法的典范之作。那么作者是从什么小事中引发怎样的大道理呢?作者从理发师拒绝给“乡下佬”剃平头,认为“乡下佬”只配剃光头,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谁只能剃光头这件小事,“以小见大”,阐发了如果剃头者掌握了更大的权,他就会任意使用,耍权弄权,进而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上“有权就耍”的人的深恶痛绝和对纠正不正之风的迫切呼声。
由此可知:在日常生活小事中,只要善于联想和思考,就可以悟出大道理,甚至阐发重大的社会问题。
鲁迅先生的文章《一件小事》,更是运用“以小见大”技法的经典之作。本篇文章写了“我”和车夫两个主要人物十来分钟发生的一件小事,一个场景,情节可谓简单至极:车夫撞到了一个女人,“我”认为没有必要去帮助她,而车夫却扔下了“我”,主动去帮助这位女人。这件小事“以小见大”地揭示了穿长袍的“我”比干苦力的车夫要“渺小”得多,提出了当时知识分子还有弱点,应向劳动人民学习的重大主题。这在“五四”前夕,不能不说是一声振聋发聩的春雷。
生活中其实有无数件小事,只要我们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则每一件小事中都能反映不小的道理,都会有重大的发现。很多的科学发现或发明便是从一些生活小事、小现象中悟出的。例如:毕升从印章的雕刻、烧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哥白尼通过太阳的东升西落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发现了“太阳中心说”。牛顿看见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研究发现了地球的万有引力定律。莱特兄弟从翱翔天空的大鸟,发明了飞机。
(二)小景物,大哲理。
台湾著名作家刘墉先生在他的《处处有文章》一文中讲道:“写文章也一样,由身边的每样东西都可以悟出一番道理、引出许多文章。”他还举例说道:
当看见了一把美工刀他便想到了利用用时间的方法。(在刀片上作了许多刻痕,当前一段钝了的时候,只要沿着刻痕折断,下面那一段就又变得锋利如新了,想到了做事应事先作规划,分阶段办事,来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当看见了订书机他便引申出人生的道理。(由于订书机能把力量集中在两个点上,垂直用力。想到了我们应像钉书钉一样,认清目标,集中全力,不傍徨,不犹疑,奋斗到底,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当看见了“圆规”他便想到了人只有做事要有计划、要有心,先定下你的心,才能画好人生的圆。
诚然,生活中处处有美,处处有文章。生活中的贝壳、珍珠散落在你的脚下,只要做个有心人,就一定能把他们联成一串美丽的项链。
我们学过的几篇散文,也是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从一些小景物中通过丰富的联想而阐发的大哲理。比如:朱自清通过一片小小的荷塘,写出了人生的无奈和生命的渴望;李乐薇通过写小小的一间山中小屋,表达了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川端康成更是通过一朵凌晨四点盛开的海棠花来表达自己的美学观点。
(三)小题材,大主题。
以小见大是记叙文、散文、议论文经常会用到的写法,它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写小的事情,小的题材,来表现大的主题。这种手法,往往借助于具体、平凡的小事小物,或生动地细节描写,加上适当的议论、抒情,来表现人物的本质,或表达深刻的道理,反映文章主题。
2003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喝茶》,就是成功运用“以小见大”作文技法的佳作。
“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具有抽象意味又充满哲理的话题,怎样论证这个道理呢?本文采用“以小见大”之法,成功地将其转化为“喝茶”一件小事,通过老李对两个孙女认识转变的切身感悟,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主题——“感情的亲疏不能代替对事物的正确认知”。
用“小题材”来表现大主题时,同学们还要注意这样两点:(1)小题材必须典型,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要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写作只有从本质上把握住小题材与大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开掘它们所包含的深刻的意蕴。(2)必须联系广阔的社会背景进行开掘。小题材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才能体现出它的典型和概括意义,揭示重大主题。
二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名家名作还是高考佳作,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以小见大”这一技法。那么怎样才能成功运用“以小见大”的技法来反映生活,说明事理,写出好的作文呢?
首先要有独到的眼光,学会细腻观察。察已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见迎春花悄然开放,而知春天到来;见“一枝红杏出墙来”,而知关不住的满园春色。
其次要有开阔的思维,丰富的联想。给你一滴露珠,你要会想象那黎明的清新;给你一颗寒星,你要会想象那夜空的宁静;给你一朵浪花,你要会想象那大海的浩渺。要能够见人之所未见,想人之所未想,一泣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最后要准确处理大和小的关系:既要从大处着眼,一览众山小”,又要从“小”处入手,“一叶而知秋”。处处在写“小”,却处处在表现“大”。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要富于联想,打开思路,不要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米就在身边,只要你时时留心,处处皆文章,不需要你写大主题、大制作、大手笔,只要你挖掘生活,发自真情,从小处出发,小处着笔,自有动人之处。
一
所谓“以小见大”作文技法,就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用小故事揭示大道理,由小景物延伸出大哲理,用“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由点及面,见微知著。在这类文章中,作者笔下尽管是一些细微平凡的人与事,但于细微处见精神,揭示重大的主题。
(一)小故事,大道理。
如教材中的《剃光头发微》便是运用“以小见大”技法的典范之作。那么作者是从什么小事中引发怎样的大道理呢?作者从理发师拒绝给“乡下佬”剃平头,认为“乡下佬”只配剃光头,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谁只能剃光头这件小事,“以小见大”,阐发了如果剃头者掌握了更大的权,他就会任意使用,耍权弄权,进而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上“有权就耍”的人的深恶痛绝和对纠正不正之风的迫切呼声。
由此可知:在日常生活小事中,只要善于联想和思考,就可以悟出大道理,甚至阐发重大的社会问题。
鲁迅先生的文章《一件小事》,更是运用“以小见大”技法的经典之作。本篇文章写了“我”和车夫两个主要人物十来分钟发生的一件小事,一个场景,情节可谓简单至极:车夫撞到了一个女人,“我”认为没有必要去帮助她,而车夫却扔下了“我”,主动去帮助这位女人。这件小事“以小见大”地揭示了穿长袍的“我”比干苦力的车夫要“渺小”得多,提出了当时知识分子还有弱点,应向劳动人民学习的重大主题。这在“五四”前夕,不能不说是一声振聋发聩的春雷。
生活中其实有无数件小事,只要我们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则每一件小事中都能反映不小的道理,都会有重大的发现。很多的科学发现或发明便是从一些生活小事、小现象中悟出的。例如:毕升从印章的雕刻、烧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哥白尼通过太阳的东升西落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发现了“太阳中心说”。牛顿看见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研究发现了地球的万有引力定律。莱特兄弟从翱翔天空的大鸟,发明了飞机。
(二)小景物,大哲理。
台湾著名作家刘墉先生在他的《处处有文章》一文中讲道:“写文章也一样,由身边的每样东西都可以悟出一番道理、引出许多文章。”他还举例说道:
当看见了一把美工刀他便想到了利用用时间的方法。(在刀片上作了许多刻痕,当前一段钝了的时候,只要沿着刻痕折断,下面那一段就又变得锋利如新了,想到了做事应事先作规划,分阶段办事,来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当看见了订书机他便引申出人生的道理。(由于订书机能把力量集中在两个点上,垂直用力。想到了我们应像钉书钉一样,认清目标,集中全力,不傍徨,不犹疑,奋斗到底,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当看见了“圆规”他便想到了人只有做事要有计划、要有心,先定下你的心,才能画好人生的圆。
诚然,生活中处处有美,处处有文章。生活中的贝壳、珍珠散落在你的脚下,只要做个有心人,就一定能把他们联成一串美丽的项链。
我们学过的几篇散文,也是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从一些小景物中通过丰富的联想而阐发的大哲理。比如:朱自清通过一片小小的荷塘,写出了人生的无奈和生命的渴望;李乐薇通过写小小的一间山中小屋,表达了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川端康成更是通过一朵凌晨四点盛开的海棠花来表达自己的美学观点。
(三)小题材,大主题。
以小见大是记叙文、散文、议论文经常会用到的写法,它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写小的事情,小的题材,来表现大的主题。这种手法,往往借助于具体、平凡的小事小物,或生动地细节描写,加上适当的议论、抒情,来表现人物的本质,或表达深刻的道理,反映文章主题。
2003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喝茶》,就是成功运用“以小见大”作文技法的佳作。
“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具有抽象意味又充满哲理的话题,怎样论证这个道理呢?本文采用“以小见大”之法,成功地将其转化为“喝茶”一件小事,通过老李对两个孙女认识转变的切身感悟,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主题——“感情的亲疏不能代替对事物的正确认知”。
用“小题材”来表现大主题时,同学们还要注意这样两点:(1)小题材必须典型,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要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写作只有从本质上把握住小题材与大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开掘它们所包含的深刻的意蕴。(2)必须联系广阔的社会背景进行开掘。小题材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才能体现出它的典型和概括意义,揭示重大主题。
二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名家名作还是高考佳作,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以小见大”这一技法。那么怎样才能成功运用“以小见大”的技法来反映生活,说明事理,写出好的作文呢?
首先要有独到的眼光,学会细腻观察。察已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见迎春花悄然开放,而知春天到来;见“一枝红杏出墙来”,而知关不住的满园春色。
其次要有开阔的思维,丰富的联想。给你一滴露珠,你要会想象那黎明的清新;给你一颗寒星,你要会想象那夜空的宁静;给你一朵浪花,你要会想象那大海的浩渺。要能够见人之所未见,想人之所未想,一泣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最后要准确处理大和小的关系:既要从大处着眼,一览众山小”,又要从“小”处入手,“一叶而知秋”。处处在写“小”,却处处在表现“大”。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要富于联想,打开思路,不要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米就在身边,只要你时时留心,处处皆文章,不需要你写大主题、大制作、大手笔,只要你挖掘生活,发自真情,从小处出发,小处着笔,自有动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