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东外史》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东外史》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是必须要研究的问题。一是厘清作品中所写留学运动的规模与历史真实的关系,即小说中所写的留学规模是否符合历史史实;二是厘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中留学人物的关系,即通过对小说中主要人物留日生活的解读,明晰人物形象,进而分析出这些人物形象与历史中留学人物之间的关系。
  一、小说中留学规模与历史真实的关系
  《留东外史》开篇指出:“原来我国的人,现在日本的,虽有一万多,然除了公使馆各职员,及各省经理员外,大约可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公费或自费在这里实心求学的;第二种是将着资本在这里经商的;第三种是使着国家公费,在这里也不经商,也不求学,专一讲嫖经,读食谱的;第四种是二次革命失败,亡命来的。”作者在小说中指出的四种类型及留日人数,是符合历史实际的,当时在日本的中国人很多。第一种即在日本“实心求学的”留学生,包括留日学生中的公费生和自费生,如汪精卫、吴稚晖、秋瑾、沈钧儒、陈独秀、李大钊、刘师培等,这是多数。第二种,“将着资本在这里经商的”应该是指华侨和广东、福建沿海从事中日贸易的人,不应该视为留学生。在这里,作者没有把在日本的不同中国人区分开来,这也是可以理解的。第三种,即留日学生中的消极分子。应该承认,在上万个留日青年中,层次不同的人都是客观存在的。这类人是作者责难的主要对象,但他们不是留日学生中的多数,更不是主流。但由于作者恨其不争,所以书中所描画的大多是这类人物。对此,人们在阅读分析此部作品时必须高度注意,严格区别,不能把这类留学生作为留日学生的主流,遮蔽留日学生和整个留学生群体的爱国主义主流。第四种,“二次革命”后亡命日本的,是指黄兴、李根源、李烈钧、章士钊、廖仲恺、王柏龄、林伯渠等人,他们当时都是同盟会中反清革命的激烈分子。这也是真实的。
  由上可见,《留东外史》所写实际上远不止留日学生,向恺然是把他自己当时在日本所见到的多色中国人都收之于笔下,并把他所见所闻的不良人之不良言行记于心、形于笔,予以批评谴责,而真正的广大留日学生之正面形象并不是他书写的重心。他之出发点是重在批评谴责,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特点。这是必须指出的。因此,以往关于此书是“嫖经”之类的说法,是对该书之误解、误读。
  据此推算,那时到日本留学的人应是主体,包括公费留日学生和自费留日学生,应该占了书中所谓“一万多中国人”的大多数。从留学规模来看,这个数量的留日学生已经算得上是规模较大的留学生群体。
  2012年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中指出:“1912年中华民国刚刚建立,留学生在政界、实业界和教育界的地位举足轻重。同时,受新文化运动的推动,1914年掀起了第二次留日高潮,仅1914年留日学生就达到5000多人。”《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是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编写的国际人才蓝皮书,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这些是纯粹的留日人数,而《留东外史》所写除了留日学生外,还有其他人等。因此,《留东外史》中关于1914年留学人数的记述,与中国留学史所描述是相近的。所以《留东外史》所描述的留学规模符合一定的历史真实。
  二、小说中人物形象与历史中留学人物的关系
  在《留东外史》中,作者在开头便点明他所要描写的对象,如上面所引,主要是以后两种人物为生活原型,揭露和讽刺那些在动荡不安的时局下玩乐的部分留学生和其他在日中国人之众生相。小说中出现最多的是妓院、酒馆、旅馆等,书中人物也基本在这些地方出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也围绕着吊膀子、与日本人较量等活动重复进行,学校在小说中处于缺失的状态。向恺然写作《留东外史》的态度是“绌善而崇恶”,他在小说中将在日中国留学生和亡命客的各种复杂形态全无保留地揭露出来,写出了中国近代留学史上另一种留学生形象。
  (一)从日常生活分析留学生形象与历史中留学人物的关系
  在《留东外史》中,留学生等在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有两种主要模式,第一即是吊膀子、赌博、游玩。留学生大多是青少年,他们身处异国他乡,生理和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压抑和苦闷。他们吊日本女性的膀子含有一种报复的心理,他们的颓废可以说是对日本一种幼稚的反击,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激烈爱国情怀,在小说中一览无余。小说中的留学生以激烈甚至是偏颇的实际行动维护了国家的自尊心,方式可能会显得偏激,但也算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宣泄,是暴风雨式的闪击,与“西崽型”等其他类型留学生相比,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气度和魄力还是值得肯定的。
  留日学生还有一项比较重要的活动就是比武,并且总是以胜利而告终。黄文汉是“流氓+英雄”的典型,但偏偏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有侠肝义胆,面对日本人的挑衅,他能够维护国家的尊严。作者在书中一再地让黄文汉以中国功夫战胜日本人和西方人,象征着国家文化的优越和胜利。而黄文汉好酒嗜色等行为也因在和日本人的对抗中减弱了道德谴责的意味。黄文汉并非一个个体,而是代表了一种留学生,他对抗日本人的胜利,寄予了作者希望颠覆中国战败国地位(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的愿望。作者笔下的留日学生,既有放荡的一面,又有正直的一面,这也显示出作者的矛盾心态,一方面谴责留日学生的道德堕落,另一方面又极力贬低日本,无形中削弱了对留学生的谴责意味。书中还有很多类似黄文汉这样的报国英雄如霍元甲、萧熙寿等,作者在这些人身上寄托了强烈的愿望,也体现了其尚武精神。“武术救国”是作者一直坚持的思想。这与当时中国的对日观念有关,“日本传统文化中的尚武精神的強大力量和救亡祖国的急切心情,使留日学生将明治维新简单地归功于日本武士暴力推翻幕府而使维新迅速成功”,中国武术理所当然地成为留日学生心中的救国良方。
  (二)从政治活动分析小说中与历史上留学人物的关系
  日本学者实藤惠秀曾指出:“中国人留学日本史,一方面是近代中国的文化史,另一方面又是近代中国的政治史。”小说中留日学生时常关注国内动态,参加组织集会,发表演说。例如,在东京神田的教育会馆召开抗议暗杀宋教仁的集会。此外,留日学生非常拥戴当时一些反清革命的人物,并邀请他们到日本演讲,同时热烈响应他们的革命号召。
  吴大銮刺杀袁世凯走狗蒋四立也是小说中重要的故事情节,作者以黄文汉的视角着重赞扬吴大銮,这与其政治观念不无关系。作者是承认中华民国的,如他在写黄文汉驳斥日本军人中村清八时,首先承认的就是中华民国。吴大銮的人物原型即汪精卫。1910年1月,汪精卫与黄复生等人在北京暗中策划,准备刺杀摄政王载沣,事情败露后被捕。在监狱中,他下定决心以死明志,并赋诗“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被当时人广泛传诵。只可惜,他最终沦为汉奸。
  各样的政治参与方式都表明了留日学生的爱国情怀,可能其中不乏因个人利益而浑水摸鱼的。但总的来说,当时大部分的留日学生都是怀着爱国热情寻求救国良方。
  向恺然的《留东外史》是一部奇书,但是它至今还被误读,必须正本清源:首先,该书是一部以民国初年留日学生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但书中所写并不都是留日学生,还包括当时在日的多种类型的中国人。第二,作者所描写、批评的,不是留日学生和其他在日中国人的主流,而是少数消极颓废的留日学生和其他中国人的病态反映。作者的态度是恨其不争,意在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少数颓废的中国人振作起来,认真学习以务正业,爱国报国。第三,作者的艺术书写是成功的,他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首次把留学生活写入小说中,而且表达了谴责的态度,《留东外史》是一部有价值的开创了新的留学生题材和章回体体裁的“留学生小说”。第四,由于作者愤激的心情所致,《留东外史》的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之间有一定的不和谐,留日学生一心向学的主流和爱国主义本质,他是清楚的,在总结四种人物类型时也注意到了。但是,作者的写作重心太过偏重于对少数留日学生和中国人颓废行为的批评,而对留日学生的主流和爱国本质太过忽略,造成一些误读和误解。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如果说那是远方  又似乎仅仅是梦境  如果说那是荒诞的梦  为何时时撕扯着内心的伤痛  我想騎一匹高头大马  驰骋在远方辽阔的大草原  不顾一切  横冲直闯  蓦然又发觉  自己渐渐地没入深深的泥潭  看着一朵鲜艳的玫瑰花渐渐枯萎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  作者简介:邹炽导(1983-),男,广东梅州人,博士,现任广东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主任科员。
期刊
江南水乡 终于飘雪  漫天的红尘飞雪  铺成一幅瑰丽动人的绢花  洋洋洒洒 带着美丽的牵挂  是在浅唱低吟一首深冬的情歌吗?  晶莹剔透的雪花漫舞于小桥流水间  在风里挣扎 寒冷里冲刺  舞动着曼妙身姿  种了一窗的微笑  经过江南水乡的润色  素洁得令人心疼  纷纷扬扬  优雅从容  伴着粉墙黛瓦  惊艳开场  淡然落定  远山近湖最后一片雪花  飘落湖面,乌镇已无法拒绝素鹅银纱  回首梦里水乡
期刊
夜色,天空一片暗红,好似某个遥远的地方燃起熊熊大火。近处暗红锐减,逐渐融成了浓的黑,稀疏的几颗星与明月显现出来。月光亮度刚刚好,使黑暗处的分界线神秘,却又恰好照亮正在行走的满怀期待的二人前方的路。  那是X博士与他的学生Z,此刻他们将看到顶尖科技的结晶——绝美无比的艺术品。  眼前是一株茶树,看似普通,却被严加看守,只有特殊人员才能进入,经过层层严密认证后,只有X博士才能零距离接触这株茶树。X博士
期刊
致敬一株野草  最大程度地弯下身子  去致敬一株生长在路边的  石缝间的野草  谁都无法体会它的磨难  在寂静的冬季所经历的一切  它的叶子是冰凉的  它的叶子是嫩绿的  它那弱小的身躯  穿过地狱无尽的黑暗  来到人间  看看三月温和而无私的阳光  看看匆忙的自大而悲戚的行人  它应该有更大目的  在北方大雪来临之前  完成它的使命  佚名碑  走着走着 便停了  困了、累了、倦了  知足了、无
期刊
文学家元好问生活于金元交替的动乱时代,但是一生著作颇多,影响甚广。他的“丧乱诗”重现金末元初时局的动荡局面;他的诗论词论融会贯通,令后人对诗词有更深的认识;他的文采飞扬,直指本心,让人看到文字不一样的美。而这些好的作品,都源于他的生活与经历。元好问一生诗、词、文及作品集甚多,其中贯穿他整个生命线的,当属他的诗。本文以元好问的文学活动为主线,以他的诗为落脚点,阐述他的文学活动及其诗歌生成的关系,以期
期刊
《警察与赞美诗》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希望进监狱得以度过严冬。为此,他故意犯罪,几次惹是生非却都没有达到目的,后来他受到感化想要改邪归正时,警察却逮捕了他,将他送进监狱。《糕点店的盗窃案》是意大利当代最富特色的作家卡尔维诺的早期作品。小说描写了盗窃犯夜晚摸进一家糕点店,本为偷钱,却被美味的糕点所吸引,狂吃一通,又想起带一些给女朋友,因而被警察堵在
期刊
吴梦起的童话作品成功运用小说与童话相结合的结构法,改变了传统童话的幻想单线条结构,将之转变为幻想与现实的双线结构,极大推进了中国童话的发展。他的作品既具有耐人寻味的深厚意蕴,又贴近儿童的心灵,所以被他们愉快地接受。  吴梦起的童话植根于中国现实社会的土壤,贴近儿童的生活天地,将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完美地融合,充满人生智慧的故事给孩子们的心灵成长带来有益的启示。那些迷人的幻想和寓言式的人生哲理洋溢着浓
期刊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长庚。提及李白,国人可谓无人不晓。李白为盛唐时期的一名伟大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诗侠。李白存世的诗作多达千篇,其中不乏很多关于自我形象描述的诗歌。正因如此,很多学者通过李白诗歌研究其具体形象。李白为我国诗坛的一颗巨星,这一点毋庸置疑。李白诗歌常常给人带来丰富的精神愉悦及审美感受,并带来一些哲理思辨。从李白诗歌中,人们时常能够听到其奋力拼搏、不甘流俗的
期刊
日本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鲜明的文学审美意识,这些审美意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被传递到不同的国家,对不同国家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日本战后经济发展迅速、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突飞猛进,其文化已经形成独有的审美意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病态审美意识。异常事件、自然灾难、生灵死亡,都备受日本国民尊重,生命就像樱花一样,谢了还会再开放,是生存的另一种延续,所以人们在日本文学中总能感受到浓烈的病态
期刊
中国纪录片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阶段:政治化纪录片时期(1958-1977)、人文化纪录片时期(1978-1992)、平民化纪录片时期(1993-1998)、社会化纪录片时期(1999年迄今)。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叙事方式和纪录片风格,而本文从叙事方式的角度出发,探析纪录片在“社会化纪录片”时期的发展方向,以给予纪录片工作者新的视野,对纪录片进行创新和突破。  目前,纪录片叙事方式的探索主要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