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视对戏曲艺术的提升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060750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戏曲与影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看似毫无交集,但是当这两种艺术形式产生碰撞时,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呢?影视对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一方面,有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是影视文化丰富其内涵,向传统文化汲取营养的重要手段。在人们的众说纷纭中,戏曲与影视的结合已经开始,并且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与认可,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着,本文通过对晋剧《傅山进京》的解读,探讨了影视制作对戏曲艺术的提升。
  关键词:戏曲;影视制作;联姻;提升
  中图分类号:J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10-0089-02
  一、引 言
  文化艺术的繁荣,离不开载体与媒体的推动,戏曲艺术亦如此。戏曲艺术经历了剧场、唱片、胶片时代,如今,影视对戏曲艺术的承载,赋予了古老的艺术形式以活力,尤其是进入了包括音像制品在内的多媒体电子时代,从传播媒介到接受方式,从创作模式到制作手段,戏曲与影视就这样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开始结合并发展前进着。
  戏曲与影视的结合是一种双向的选择,会产生双赢的结果。对于影视来说,对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一方面,有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从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说,是影视文化丰富其内涵,向传统文化汲取艺术营养的重要手段。
  目前,戏曲与影视的结合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所谓新课题,必然伴随一些来自各个不同角度和立场的声音,有待于在理论探索与实践中去解决。表面看,这种结合是一种传播途径的变化,是由舞台转为电视的传播途径,事实上,这种转变带来的深层次的问题,比如电视化的原则对戏曲艺术的完整性与独立性的影响与制约等等[1]。笔者学术有限,本文仅从影视制作手段这一方面,对晋剧《傅山进京》做简单解读。
  二、介绍晋剧《傅山进京》
  晋剧《傅山进京》是山西省全力推出的一部舞台精品。首度晋京即以高度的艺术性和突出的学术性,获得中国戏曲界最高的学术性奖——“中国戏曲学会奖”,是该奖设立20年以来首次获得此奖的北方戏。《傅山进京》这部剧可以说是戏曲与影视结合的典型案例之一,在赏析《傅山进京》后,我领悟到戏曲与影视结合的真正意义,也可以说这部剧为我理解影视与戏曲的联姻打开了一扇门。
  晋剧《傅山进京》为我们讲述的是清初的一段故事。年轻的康熙大帝为笼络人心,令各地官员荐举“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上京应博学宏词科。作为享誉学林的一代宗师,年过古稀的傅山也在被荐之列,但他坚辞不就。地方官强行将其以篮舆抬往北京。面对清王朝满汉大员多次劝诱,傅山不为所动,并怀必死的信念大闹午门,坚决不向康熙皇帝叩头。康熙无奈之下,赐他“内阁中书”头衔,放其回乡养老。
  三、分析晋剧《傅山进京》
  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后期编辑是非常重要的一道工作程序。影视剪辑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创作部门,有其特殊的艺术基础、文学基础和生产基础。剪辑师会根据编导或者导演的创作构思,运用蒙太奇剪辑技巧,对前期拍摄到的镜头以及其它素材进行取舍、衔接,使得整部作品画面流畅、声音生动、结构清晰、节奏明快,并且在深化主体、突出人物性格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2]。几乎所有的艺术手段都能够在影视艺术中得到运用,它也是最受群众喜爱,最容易被群众接受的综合艺术。
  拿电视节目来说,类型不同,所采用的后期编辑方式也相应不同。电影制作也是同样。在90分钟的时间里,展示故事的精髓,表述故事的主题。因此,在戏曲与电视的结合中,不论是整出的大戏、连台本戏,还是折子戏、小戏,都必须通过前期的拍摄与后期的精心编辑,才能最终展现于荧屏。
  在晋剧《傅山进京》中,影视制作手段打破了观众以往观看舞台戏曲表演的局限性,我运用电视节目制作相关知识对晋剧《傅山进京》做简单的分析。
  (一)晋剧《傅山进京》中的转场很显然是制作者费了心思的,也显示出影视与戏曲结合的优势
  第一,晋剧《傅山进京》中,制作者运用了声音转场。比如,在傅山答应进京之后,画外音“爷爷”先入,非常自然地转入下一场戏——送别。还有,台词“殿试,要教傅山拜尊前”,是在提示观众,接下来要上演殿试这场戏。
  第二,这部剧的制作者运用灯光转场,起到了很自然的效果。冯某在得到皇上的指令“急召傅山进宫为太皇太后诊治”后,有一段他的读白。曾与傅山识一面,道不同不相与谋,怕傅山进宫后添乱,此时,灯光只打在冯某身上,周围漆黑,这时,灯光告诉观众,主角是谁。让傅山明日谢恩,灯光由暗渐亮。“志定何须叹孤单”,灯光的变化,随傅山情绪起伏。午门前,傅山道出不肯下跪的缘由,四十年前曾在此为袁大人泣血鸣冤。傅山不肯谢恩,这时灯光又起了转场的作用,只有傅山、皇上身上有灯光。这一段落,显示出灯光在场景转换中的作用。
  (二)编辑技巧在剧情场次裁剪时的应用
  在拍摄剧目时,难免会因为一些原因导致不足和失误。比如,由于演出场地与演出时间的制约,以及演职人员临场发挥的水平、制作团队中各工种之间的配合默契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的原因确实是不可预测的。因此,就需要制作者在剧目拍摄结束后,通过后期编辑来解决。对场次进行裁剪,使得剧情得到准确呈现;对声音进行编辑,比如适当增减锣鼓点,合理地精心地剪辑道白,裁剪人物动作,制作片头、片尾及字幕美化处理等等。
  传统的舞台戏曲表演中,演员上下场时,要通过拉合内幕来完成。比如演员下场后,为了摆放桌椅等道具,就会拉上内幕,也就是我们常说偶的二道幕,此时演奏队会不停地敲击锣鼓。等道具都摆放完毕后,才会拉开内幕,接着演员上场开始表演。这段时间,对于台下的观众来说,显得有些长,尽管是短短的几分钟。更何况,就剧目的主线来说,会使得剧情结构松散。而我们看到,在晋剧《傅山进京》中,剪辑师运用了大量的编辑技巧,对剧情、场次进行裁剪。比如把多余的场次裁剪掉了,在场次衔接不自然流畅时,运用了叠化和先隐黑再渐显的编辑技巧,起到了很好的转场和过渡的作用。   (三)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包装技术在戏曲中的应用
  电视节目制作的包装环节,主要集中在片头片尾的制作,节目中对字幕的处理等方面。传统的戏曲舞台表演,拉开大幕表示演出开始,直至关上大幕,才算演出结束。而要制作成电视戏曲,就必须在后期编辑,制作片头和片尾,对拍摄好的剧目进行美化和包装。在片头上打上剧目名称,片子里面有唱词字幕,片尾要有演职人员的名字。这就需要制作者在进行后期编辑时,设计片头片尾如何包装,适当选择字幕的字体、字型、颜色和位置。
  影视艺术语言既包括蒙太奇的表述方式,即对时间与空间的重组产生的时空跳跃,镜头组接产生的多种意义,也包括景别的搭配组合、镜头如何运动、声画的关系处理、色彩光效的运用、如何设计构图、是否运用特技等一系列技巧和手段的考虑,同时还包括在客观再现与主观表现、纪实与造型之间的选择[3]。
  戏曲与影视的结合,实质上利用影视这种具有现代科技手段的媒介再现民族传统艺术,不仅需要影视工作者在二度创作中费尽心机,更要不断地探索结合的深度。如何对戏曲进行包装和制作,不是简单的再现,而是为戏曲艺术表现的一种开拓和延伸的创作方式,包含了影视创作者的美学观念、风格追求,同时又要保留戏曲艺术的完整性,这是一个难题,同时也是影视与戏曲工作者须长期探索的课题。
  四、结 论
  相比在剧场里欣赏戏曲,只能看舞台上的平面全景,电视欣赏的艺术感染力更强。作为家庭中客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电视节目提供给大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的精神生活。甚至有人说,足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观赏戏曲亦如此。在电视中看戏,不但有舞台艺术的保留,而且在更大的范围内拓宽了舞台,有了一定的空间背景、环境氛围,再加上灯光、字幕、电视特技处理,使得很多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戏曲,促使戏曲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与大众文化的接轨,提升了戏曲文化精髓在当今社会的地位,更加发挥出了它最朴实最耐人寻味的教育意义,在广大老百姓中不断地弘扬与传承。
  本文通过对晋剧《傅山进京》的欣赏,做了一些浅显的分析。我认为,戏曲舞台的视野被拓宽了,弥补了之前戏曲舞台的局限性。影视创作中的视听语言符号,被运用到戏曲舞台中,赋予了戏曲舞台更加丰富的视听效果,升华了演员们的表演,改变了戏曲观众的收看环境和收看习惯,使得现代观众更容易理解剧目本身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电视镜头中,呈现除了戏曲舞台不能完全展现的空间和景观,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收视习惯,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因此,无论是戏曲,还是影视,对于彼此来说都是一次机遇,影视艺术要发展,要延伸领域,传统的戏曲艺术要走出困境,要赢得更多的观众,要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与继承,结合必然是一次全新的创造性尝试。
  参考文献:
  [1] 杨燕.中国电视戏曲研究[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2] 傅正义.电影电视剪辑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
  [3] 李稚田.影视语言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从Facebook在全球社交网站中的受欢迎程度可看出,新媒体技术支撑下的“虚拟网络平台”在跨文化传播领域发挥的作用已是显而易见,随之而来的各民族、各种族、各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文化碰撞、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也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Facebook上跨文化传播关系的建立过程、运行原理的分析,归纳出Facebook上的跨文化传播的特点,总结出Facebook在跨文化传播互
期刊
摘 要:欠发达地区农村信息传播一直以来都是信息传播扩展广度的一个瓶颈,文章从陕南农村传播现状入手,分析了农村信息传播困难的原因,并从政府宏观调控、媒体自身、农村信息传播环境等方面探讨了解决息传播缺位的对策。  关键词:陕南农村;信息传播;缺位;思考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10-0062-02  近来随着农村信息化工程的推进,农村的信息传播较
期刊
摘 要:民生新闻节目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已经走出一条让大众较为认可的道路,在节目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陕西电视台的民生新闻为案例总结了这些问题,重点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民生新闻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误区;陕西电视台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10-0054-02 
期刊
摘 要:都市报作为覆盖面最广、接触频率最多,最具可读性和欣赏性的报纸种类,在推动市民对于事件的认知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相比大量文献中对于新闻报道如何建构读者认知的研究,关于评论如何推动市民理性认知的研究还比较少,具有研究价值。而以评论闻名的《南方都市报》,作为都市报中的领头羊,以它的评论为研究对象,看其理性引导的过程,对其他的报纸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南都评论版;地震;理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媒介融合,三网合一,听众细分化决定了广播频率的专业化,广播的专业特色决定了频率品牌的特色。陕西交通广播在两台合并的大背景下,在媒介发展的新阶段,蓄力突破,全新改版,陕西交通广播人也已认识到,突破思维,精准定位,整体运营,全方位整合才是王道,交通广播的“大广播、大交通、大产业”全新运营模式已悄然启动,迸发出全新的能量,迎接崭新交通广播格局的到来。  关键词:合并;融合;精准定位;组织革新;创
期刊
摘 要:在广电格局大调整,尤其受到省级广电“上星”、“落地”的双重挤压的背景下,城市群发展和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为城市广播电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核心城市的广电媒体,应充分利用核心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和扩散作用,在城市群设施同城化、市场一体化、功能一体化和利益协同化的进程中,打破既有的行政隶属空间,有效进行资源整合、价值重构和跨媒体传播,从而增强核心城市广电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城市群;广
期刊
摘 要:当今时代,电影和电视剧已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二者由于其特殊的、有效的传播效果,已成为宗教传播的重要媒介形式。本文将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作为思想指导,以宗教与影视作品的结合为研究主体,讨论以下三部分内容:首先,综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几个重要观点。第二,作为全文的重点部分,将讨论宗教与影视作品的融合与冲突的问题。最后,从影视作品的创作者和影视作品的欣赏者两个不同的角度指出,正确对
期刊
摘 要:《谍影重重》三部曲作为近十年中最成功的系列影片之一,已然成为好莱坞动作片的新经典。影片除了不落窠臼的人物塑造、碎片化的动作剪辑、纪实风格的拍摄手法等方面为人所称道之外,故事内部蕴含的有关“主体性”的文化课题也为理解本系列电影、理解当代文化提供了别样的维度。本文便以主体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对该系列电影进行一种福柯式的解读,试图发掘出电影在表层叙事下隐含的对当代人类主体困境的隐喻。  关键词:谍
期刊
摘 要:本研究通过个例(新浪微博“billgates”账号),展现出个人微博产生的外交效果,发现名人微博有制造议题、引导舆论、构建形象等优势。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将微博中人与人的关系量化,使用专业软件Ucinet和Rost进行数据分析,体现微博网络传播时形成小圈子,普通人置于圈外“围观”——即“小圈子”和“弱关系”的缺点。此研究有着理论意义和实证意义。理论意义在于,就名人进行公共外交的优缺点进行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悦己SELF》两部微电影宣传片的解读来分析微电影中以及《悦己SELF》杂志做为代表性的女性媒介所传播的女性观念与性别文化,以此来探寻女性媒介的发展,建构女性的话语权争取更大的话语空间。  关键词:女性媒介;镜像;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Z2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10-0087-02  一、女性意识与女性媒介的产生  (一)现代女性意识之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