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灌输性与启发性碰撞,激起政治课堂的浪花

来源 :高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51208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仅仅为了追求考试成绩,往往采用片面的灌输性教学方式,简单地灌输知识,忽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和启发性教学,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有效提升,更谈不上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对接新高考改革要求,推动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老师应主动把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融入到平时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坚持“灌输性为启发性奠定基础、启发性为灌输性激发热情、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原则,从而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任务得以有效落实。
  关键词:灌输性;启发性;政治课堂;教学策略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核心,告诉我们“为什么考”;通过确立“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明确考查的内容,告诉我们“考什么”;通过确立“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翼明确考查的要求,告诉我们“怎么考”。“一核四层四翼”成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指挥棒,指引着我们老师要不断地思考:应该如何更加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应该如何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当前,政治老师面临的问题就是:教师应该怎么教,学生要怎么学,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得更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堂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他还具体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本文中,笔者以人教版高中政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节课的教学实例,谈谈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实现“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一些体会。
  一、为“启”而“输”:灌输性为启发性奠定基础
  习总书记强调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高中这一阶段,学生正在智力不断成长发育,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尚未定型,存在着许多变化发展的潜能,可塑性很强,但也容易受一些错误的思想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平时讲课的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理论文化知识的灌输,从而让学生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帮助学生更好树立正确的方向,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在第一次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节课进行课堂教学与教法设计时,我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看书——教师讲解——学生记录——习题巩固”的课堂呈现方式,教学设计上侧重让学生明确本课的主要知识:如中国梦是什么?中国梦的本质、内涵、特点是什么?要怎样实现中国梦?然后要求学生课后背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是,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是以灌输性教学为主,却忽略了启发性教学的运用。
  灌输性教学方法虽然具有传播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但是,简单粗暴的灌输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比如,枯燥无味的填鸭式灌输,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对于复杂的难点也不易突破。而在经过认真主动的学习了习总书记的讲话后,我进一步明确了:灌输性应为启发性奠定知识基础,同时也要注意,课堂的灌输性也往往带有正面性和技巧性。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保证其灌输知识内容的正面性,所以,灌输性教学为启发性教学奠定了知识基础,只有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之后,启发式教学才能更好地开展和实施。
  二、为“输”而“启”:启发性为灌输性激发热情
  启发性教学方法,一般是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启迪、引导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按照正确的思路认识问题,帮助学生排除学习中的障碍。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另辟他径去寻找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很善于引导学生,因材施教,他的学生颜回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可见颜回对孔子的教学方法很是赞赏,评价颇高。孔子所谓的“循循善诱”,更加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这样的诱导能够更好调动学生为学谋道、求仁、向善的积极性。这种“循循善诱”的方法对于今天我们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而言,同样具有很好的启发和引导作用。
  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具有学习的能力,学生之间肯定存在差异,但不存在根本上的好与差,教师要允许和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信任每一位学生,放权给他们,同时要利用好各种差异,因异而教,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高中学生正值青春期,争强好胜、勇于表现的特点十分明显,他们内心同样也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因此,启发性为灌输性激发热情,注重课堂的启发性,选择合适的方式,寻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可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师生之间课堂的良性互动,将会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第一次进行教学设计时,过分注重课堂的灌输性,忽视了学生对课堂趣味性的内在追求,以至于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不高,可见,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单纯进行知识的灌输,不仅时间花费较多,而且效果平平。习总书记曾强调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探索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在进行教学反思后,我在第二次进行教学设计时,及时调整和改变教学方式:
  首先在课前,我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特点等基础知识”以课前阅读卡片的形式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有目的地预习,并提前做好基础知识准备,节约课堂时间,以便将课堂重心放在如何实现中国梦的措施上。
  其次,为突破“如何实现中国梦”这一教学重点及难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课堂活动,目的在于利用课堂的启发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活动一:“梦想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夢想,并思考自己的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关系,引导学生主动理解、认同:通过个人奋斗,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助力中国梦的实现。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   活动二:播放纪录片《出征武汉,支援抗疫》,让全班学生齐声朗诵:“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众惶恐,举国防,皆闭户。南山镇守江南都,率白衣郎中数万抗之,且九州一心。”通过朗诵,让学生切身体会、感悟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教师引出并解释“斗争精神”,体现灌输性的高效性。启发学生思考,实现中国梦,必须进行伟大的斗争。通过课堂活动,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的冲击,感受人民群众在这场抗疫大战中的主体作用,感恩钟南山院士及中国共产党在这场防控疫情阻击战中,对祖国的担当和对人民的关爱。从而启发学生得出结论: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这一主体,同时也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随后,在师生“对话式”的课堂交流中,让学生明白:中国梦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实现中国梦的途径也是具体的。教师紧接着又引导学生思考: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活动三:设计探究问题:党如何才能更好的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让学生阅读课文并进行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一同分析得出:一要进行党的建设;二要保持党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纯洁性;三要提高党的领导能力、执政能力和战斗能力等。从而将这些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而使学生思想得到升华,积极主动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梦的实现,是具体的,更是现实的。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通过师生互动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并得出结论: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积极投身到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工程的实践中。
  由此可见,我在通过对第一次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后,及时调整和改变了单纯的灌输性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了三个课堂活动,这样既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又很好的实现了本节课预期的教学目标,更容易让学生掌握好本课知识内容,这正充分说明了课堂教学中启发性可以为灌输性激发热情。
  三、“输”“启”结合: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
  在平时的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若是过多的课堂活动,繁杂的互动形式,往往会占据并企图掩盖思想政治课的授课意图和实际目的。这样一堂思想政治课,看似内容丰富多彩,师生其乐融融,实则本末倒置,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要的知识点,正确的价值观念,必须体现灌输性。但是,如果课堂教学中仅仅体现灌输性,没有启发性,容易让学生被动、被迫的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而如果仅仅体现启发性,没有灌输性,也会偏离教学任务,无法确保知识点的掌握和情感的升华,不利于科学精神、政治认同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教师不仅要将正确的思想观念灌注、传输给学生,让学生强化记忆,逐渐形成惯性,而且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注重启发性教学方式的应用,加强师生的交流与互动。在政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设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场景,构建互动合作的灵动课堂。”因此在课堂的最后环节,通过全班齐唱《我们都是追梦人》,让学生迸发出青春与激情,唱响学生奋斗的方向,唱出对中国梦的追求以及为实现中国梦而付出努力的决心和信念。所以,在平时政治课堂教学时,教师必须明确:灌输性为启发性奠定基础,启发性为灌输性激发热情,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
  总之,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对接新高考改革要求,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老师应主动把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融入到平时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坚持“灌输性为启发性奠定基础、启发性为灌输性激发热情、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原则,从而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任务得以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19(11).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学习出版社,北京,2018(5).
  [3]田占峰.创多维场景育时代新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9):44-45.
  [4]習近平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外文出版社,北京,2020(6).
  作者简介:秦淑燕,女,福建漳州人,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生命观念是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基于生命观念的思维导图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生物核心素养的综合性、发展性和终身性。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关注生命的整体性;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体现出生命是不断发展的特点;并将这种核心素养发展成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记忆性学习到思维性学习,利用基于生命观的思维导图提高生物复习课效率的保证。  关键词:生命观;思维导图;生物核心素养  一、生命观
期刊
摘 要:教学应该满足时代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前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在的社会环境了。教学也应该不断创新,所以新课程改革就全面推行,主要还是全面发展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这样才能使他们适应以后的社会生活。新课程理念不仅要在教学方面有所提升,作业作为教学的一部分也应该得到重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作业,不能还停留在之前的水平,这样不利于学习者的发展。历史作业设计也成了教学的重点,既要符
期刊
摘 要:任务驱动法是当下非常受教师欢迎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开展课堂探究。因此,本篇文章将会从合作学习、物理实验、多媒体技术和分层教学四方面展开论述,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任务驱动;高中物理;课堂探究;深入学习  在现代化的高中物理教学下,多元化和开放化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满足了对传统物理实验工作的调整需求
期刊
摘 要:在“互联网+教育”以及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大数据的有效采集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在此,本文就以大数据为支撑,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对高中化学的精准教学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旨在提升化学教学的效率,为最终的教学效果提供保障。  关键词:大数据;高中化学;精准教学  大数据,是一种基于现代科学的智能时代的产物,其主要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从而实现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目的。从教
期刊
摘 要:英语考试中阅读题部分占据的分值比例高且难度在逐年增加,因此阅读课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传统阅读教学的模式导致了学习者阅读水平提高缓慢,挫伤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进行英语阅读,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我们将探究“导学导思、学思结合、以思促学”的深层阅读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课堂
期刊
摘 要:语文是文化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中学的关键课程,必须对此加大关注力度。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此时的思想稚嫩,三观尚未形成,因此必须在此阶段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通过经典诵读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和能力,使国学经典能够发扬传承。基于此,本文对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传承创新进行探讨,并分析了课程的含义与界定,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经典诵读;中学
期刊
摘 要:高中語文课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三大主科目之一,其中进行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进行好的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有益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国作为文化教育大国,进行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本文以高中语文主题阅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探索为题,进行以下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
期刊
摘 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目前高中物理教学的热门研究内容之一,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用思维导图来提高审题和做题的能力,是高中物理老师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高中物理的学习难度比较大,高三又是处于升学的关键时期,教学的压力更大。因此有必要借助思维导图来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对高三物理复习课中,以知识为线索绘制的思维导图展开研究,以期提高高三
期刊
摘 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教学受到了国内外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是当今数学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目前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现状,提出了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实施策略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问题解决教学;实施策略;学习兴趣;学习能力  引言:问题解决教学的实施是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中的实践落实,有利于过程性目标的完成。新课改后加强了新型教学模式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注重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英语写作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逐步由命题作文开始向读后续写的方式转变,可以说阅读后续写文章是一种新的学习英语的方式,也可以称之为新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将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那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有什么作用,教师该如何更有效地开展读后续写教学呢?本文做了一些分析,仅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背景;高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