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传承创新

来源 :高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a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文化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中学的关键课程,必须对此加大关注力度。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此时的思想稚嫩,三观尚未形成,因此必须在此阶段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通过经典诵读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和能力,使国学经典能够发扬传承。基于此,本文对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传承创新进行探讨,并分析了课程的含义与界定,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经典诵读;中学语文;传承创新;教学策略
  引言:国学经典汲取了千百年的知识精华和养分,将诵读经典国学融进中学语文教学活动,既可以有效的传承民族精神,提高中学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欲望,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学生更好的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这对于我国文化发展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将国学经典有效的融入语文教学内容中,整合国学经典诵读,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中学语文经典诵读课程含义与界定
  为了更好地对中学语文经典诵读进行探索,必须正确理解经典诵读课程的内涵及界定,具体如下。
  (一)经典诵读的含义
  “经典”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最重要的、有指导作用的权威著作”,因此可以将经典视为民族文化的标志,其所表达的内容与思考,关系着我国的文化建设,必须对此加强关注。“经典”是世界共同的文化精品,还包括国外优秀经典作品,因此经典诵读必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不仅需要深入中华文化经典,还应在“世界”基础上丰富自身文化底蕴。而“诵读”则指的是“口诵心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思考并且通过声音、音调、节奏表达出文本所蕴含的情感,通过是反复朗读自然成诵,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本文“经典诵读”以国学经典为主体,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与把握文本感情基调,使学生能够感受世界优秀文化的魅力,以此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1]。
  (二)中學语文经典诵读课程界定
  新课程改革提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突破传统的课程计划框架,从实际情况及需求出发,突显学校特色的个性化学校课程。当下的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的培养,而中学语文经典诵读不仅适应了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与理念,以此启发智慧,陶冶情操,且可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在此基础上丰富课程开发的理论建设,使经典作品中蕴含人文、历史、科学等知识点能够被开发应用,传承我国文化精神。经典诵读课程需要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旨在使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感受经典的魅力,创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需要,运用诵读方法与手段,丰厚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经典诵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
  (一)传承我国历史文化
  历史是人们所经历过的事情,体现了我国的文化知识传承,可以将诵读称之为古人所留下的真谛,也可以说“经典”是哲学思想的感悟,而“诵读”则是将这些知识在陆陆续续传承给后代,将人生经历进行记录,使我国传统文化步步传承。文学历史与中学语文教学相结合,能够更好的传承我国文化,因此需要中学教师对此加大关注力度,在进行经典诵读教学时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怕”,让学生能够清楚什么是不对的,什么是正确的,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以此做到发扬传承。同时,在实践教学中也需要摆正学生的价值观,让学生知道古人的教训,引以为戒,使语文知识与现实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文化思想认知,树立正确三观。
  (二)传承我国语言文化
  国学中蕴含了大量的语言知识,包含诗词诗词歌赋、音韵和谐等,同时也囊括了各类哲理性观点,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古语和文言文的相关知识,且有助于让学生在国学世界中了解和吸收更加丰富的知识内涵。例如中学语文教学中包含大量的国学内容,《论语》便是其具有代表性的国学经典作品之一,有效进行诵读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理解能力,挖掘孔子对于修身养性的哲理般的观点,使得学生的知识边界得到不断拓展,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在对国学经典的诵读中,可以使学生通过作品了解不同时代的社会面貌等,理解文言文字词的表达含义,增加学生对于国学经典诵读的质量,感知千百年前的生活图景,使学生的知识视野变得更加辽阔,帮助学生搭建起了一座通往历史长河另一端的桥梁,不断提高文学素养[2]。
  三、经典诵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
  (一)以经典诵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基于此课程建设管理应创新模式,以经典诵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学校需要依据本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发相关课程,从而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丰富课程开发的理论建设。同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将国学和中学语文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国学经典故事,在学习国学历史的同时提升自我,更新学生的文化认知及自身阅历,提高中语文教学质量,为国家发展带来培养高素质人才。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提高自己的思维领域,通过国学经典阅读来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深入了解国学经典的重要性[3]。
  (二)以经典诵读激发学生情感意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中学语文经典诵读课程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可以启发智慧,丰富情感,使语文教学转变为“精神教学”,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以此贯穿中学语文教育。因此,国学经典诵读的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使学生能够与先哲们的优秀思想内涵进行交流,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进一步感受国学经典诵读的魅力,让学生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不断提升,在对国学经典的反复诵读中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道德修养。同时,一些国学经典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精神也影响着学生正确人生三观的树立,教师需要对此加强关注。   四、经典诵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一)编制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教材编写与建议,选择与编排充分考虑经典诵读课程与语文课程之间的关系,将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补充,与语文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保持整体性。同时,应该给学生的内心反思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整合与文本相关的学习资源,教材文本内容由浅入深,编排上都要有一定的“序”,从而推动了学生的心理成长与发展[4]。
  (二)延伸经典诵读教学情景
  教师要建立情景教学模式,认真的分析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情景教学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入教学情景中,教师需要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感受国学经典诵读的魅力,教师可以将国学经典诵读的来源详细的介绍给学生,并对拓展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国学经典诵读的环境,以此将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和国学经典诵读有效整合。例如,教师在带着学生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节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国学诵读活动中,将课堂提问的方式转变为国学经典提问,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学生对语文知识以及国学经典深入的进行思考,从而一定的程度上掌握国学思想,该模式对于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三)经典诵读结合语文教学
  语文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对文章进行解读,促进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中学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的唐诗、宋词和文言文等内容,可以通过研读教材中的国学经典,将国学经典诵读与中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不断提高学生对于国学文化的认可度和喜爱度。如教师在讲解《泊秦淮》一诗时,教师将国学经典与语文教学进行结合,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效果,让学生对该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进行详细了解,接着再让学生初步阅读该诗,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对全文的了解与结合,学生能够更深层次的对此进行理解[5]。
  (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应引导学生去体悟作者所抒发的情感。例如在《次北固山下》这一课的教学中,需要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了解作者在北固山所想所看的事物,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时进行研究,思考如何抒发情感,思考本节课诗篇的核心内涵是什么,通过经典诵读传递感情,使学生对历史故事更加关注。同时,需要以国学经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单单要理解故事所发生的情况,还需要对诗歌朗诵进行背诵,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以背诵为最终目的,需要对国学经典进行感情表达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合理将所学经典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以此拓寬学生的知识面。
  结束语
  国学经典依以其独有的文化特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其不仅可以有效提升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且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因此每一名语文教师都应高度尊重和重视国学经典的教化作用,以此激发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热爱之情,进而提高中学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魏德静.如何激发学生经典诵读的兴趣[J].中外交流,2019,26(27):166-167.
  [2]杨灵智.浅谈国学经典诵读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外交流,2019,26(38):279.
  [3]高芳华.开展经典诵读教学与实践提升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4):140-141.
  [4]吴宜康.放大经典文言文教学中诵读的张力——以《孙权劝学》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之友,2019,38(1):43-45.
  [5]罗筱娟.熟颂于口濡染于心——经典诵读与普通话教学有效结合[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21(2):113-116.
其他文献
摘 要:“体验式”教学是近年来广受师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适应了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需要,因此在高中各个学科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高中物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如果不是学生在课堂当中的参与性,那么,既难以使学生对这门学科引起兴趣,又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导致物理教学效率低下。本文围绕高中物理教学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的意义以及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
期刊
摘 要:现代化素质教育的发展也在促使着课程教学的形式发生着与时俱进的变化,辩论式情境教学策略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高中政治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文章围绕辩论式情境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首先阐述了辩论式情境教学的基本原则,并以教学实践为对象具体分析了其在高中政治中的应用策略,主要包含设置趣味性辩题、优化辩论引导和辩论过程、合理设置辩论小组以及教师评价几个部分,旨在分享教学经验,以期对高中
期刊
摘 要:在“立德育人”的基本任务指导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新课程标准应运而生。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要注重综合性和活动性。议题式教学是实施活动课程的有效途径,是改进教学方法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关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研究中的教学问题。  关键词:议题教学;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  近年来,议题式教学法突然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逐步发展起来,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也越来越高。高中阶段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学习阶段之一,学生都面临着高考带来的巨大压力,所以高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物理这门学科在高考中占据着一定的分数比重,学生要想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就一定要重视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同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认真对待对这门学科的教学工作,利用分层教学
期刊
摘 要:探究性的学习形式,通过学生自主命题,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在这种探究学习的方式下,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由被动接受试题所考察的知识与技能转向主动探究命题规律并进行自主命题。针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及备考中存在课堂教学方式固化,学生缺乏主动性,师生对高考命题特点把握不到位等实际问题,改进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增强语篇意识,掌握命题特点。  关键词:高考;探究性学习;学生自主命题;阅读教
期刊
摘 要:生命观念是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基于生命观念的思维导图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生物核心素养的综合性、发展性和终身性。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关注生命的整体性;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体现出生命是不断发展的特点;并将这种核心素养发展成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记忆性学习到思维性学习,利用基于生命观的思维导图提高生物复习课效率的保证。  关键词:生命观;思维导图;生物核心素养  一、生命观
期刊
摘 要:教学应该满足时代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前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在的社会环境了。教学也应该不断创新,所以新课程改革就全面推行,主要还是全面发展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这样才能使他们适应以后的社会生活。新课程理念不仅要在教学方面有所提升,作业作为教学的一部分也应该得到重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作业,不能还停留在之前的水平,这样不利于学习者的发展。历史作业设计也成了教学的重点,既要符
期刊
摘 要:任务驱动法是当下非常受教师欢迎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开展课堂探究。因此,本篇文章将会从合作学习、物理实验、多媒体技术和分层教学四方面展开论述,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任务驱动;高中物理;课堂探究;深入学习  在现代化的高中物理教学下,多元化和开放化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满足了对传统物理实验工作的调整需求
期刊
摘 要:在“互联网+教育”以及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大数据的有效采集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在此,本文就以大数据为支撑,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对高中化学的精准教学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旨在提升化学教学的效率,为最终的教学效果提供保障。  关键词:大数据;高中化学;精准教学  大数据,是一种基于现代科学的智能时代的产物,其主要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从而实现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目的。从教
期刊
摘 要:英语考试中阅读题部分占据的分值比例高且难度在逐年增加,因此阅读课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传统阅读教学的模式导致了学习者阅读水平提高缓慢,挫伤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进行英语阅读,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我们将探究“导学导思、学思结合、以思促学”的深层阅读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