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低段孩子有着鲜活的思维,想象力极其丰富,在日常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充分保护孩子的天性,善于捕捉孩子的创造力。笔者从音乐教学的基本要素节奏入手,通过激发儿童不同形式的节奏编创,发展儿童对音乐节奏创造的潜能。在节奏创编教学过程中由简入丰、层层递进的教学方式:由简笔绘画创编单一的横向节奏,到声势叠加创编多重的纵向节奏,再到民族乐器融合丰富节奏等循序渐进的节奏创编教学方式,从低段儿童的直观视觉、听觉出发,增强儿童音乐的节奏感,发展儿童对节奏的创造潜能。
【关键词】创编;节奏;简笔画;声势;打击乐器”
引言
随着我国对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把培养儿童创新思维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巴伦斯青少年教育研究学会发现,儿童在6-8岁期间眼、耳、大脑互相配合迅速发育,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关键期,主张学校教育要尽可能的保护孩子的天性,给予儿童创造探索的机会,激发儿童沟通、表达、动手、观察的能力。音乐新课标实施以来,各类展示课屡见不鲜,通过精心磨炼打造的优质课,在关注孩子的创新上有所突破,但如何保护、发展儿童对节奏创新潜能,使音乐课堂的创造潜能走向真正的常态化,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关注。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和灵魂,笔者通过对本校6-8岁的352名儿童的问卷及观摩一线音乐教师的常态课中发现,教师对关注儿童节奏教学方面关注很少,学生很难正确、流畅地读出一条完整的节奏;即使模仿,也缺乏流动感,更不用提让学生即兴创编。节奏创编是需要学生即时作出音乐判断的一种创造性行为。它既是促进音乐思维发展的必要手段,也是验证音乐思维水平的方法之一。如果一个学生学习了音乐,却没有能力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节奏感,那就像一个人只会读别人的文章,自己却不能写作文一样。
结合问卷调查,分析其原因:一是教师在关注低段孩子的兴趣方面不多,学生对于学习节奏的兴趣不浓,导致在常态课中学生对横向的音值组合规律感不足。二是教学设计规划不足,节奏教学效率不高。往往是今天讲一个知识点,下节课又讲一个新知识点,没有一套循序渐进的节奏创编教学体系。导致学生对把握节奏组合的律动感不足。三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教育下,教师对于传统器乐文化的用于节奏教学渗透较少,平时经常看到很多孩子追星、刷抖音、唱神曲,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低段孩子可以结合简单的民族打击乐器创编融合节奏,可以增强孩子对民族的自豪感,培养孩子初步对于多声部节奏的律动感。在低年龄段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往往占主导,孩子在填鸭式的机械教育下变得不敢发声,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借助民族打击乐器丰富节奏,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笔者作为一名一线音乐教师,希望借此文可以为处于音乐节奏教学困惑中的一线音乐教师积累创新的研究素材,同时保护我们儿童创造力的天性。为了解决这一困难,笔者的做法就是从最基础的节奏抓起创编节奏,来提高低段学生创编节奏的学习力。具体尝试如下:
1.简笔绘画创编单一的横向节奏,建立稳定均衡的节拍感
低段儿童年龄特征是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可以通过简笔画如改变线条粗细、图形大小创编节奏图把握音值组合规律。在音乐教学中,采用法国契夫的节奏读法,使每个节奏时值都具有“符号化”,有利于学生区分不同的节奏型,更好的掌握单一的横向节奏。
1.1改变图形的大小、形状,掌握歌曲基础节奏
笔者发现低段刚入学的孩子,普遍对绘画比较感兴趣。结合在传统的节奏教学中,一般采用 “哒”“titi”等节奏读法来学习节奏,学生会产生疲倦感,学习效率低,读的方式音值的组合规律也很难发现。学生可以通过绘画,选择自己喜欢的简笔图形如“ ”等,通过改变图形形状的大小,使歌曲的节奏符号化,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歌曲重点节奏的音值组合规律。
例如,人民音乐出版社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歌曲《其多列》第二、第三两个乐句重复两次“ ”节奏,是全曲的重点。乐句的节奏由六个八分音符和一个二分音符组成,再加上复杂的歌词,一字一音速度又较快,学生很难掌握这一句节奏,很容易唱成两个四分音符组成的一拍。这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图形变换大小,如将四分音符一拍画作大圆“ ”,八分音符时值半拍,要短一些,画作小圆“ ”等方式。两句重点的节奏用符号来代替,如“ ”,学生通过改变图形大小的视觉刺激掌握节奏,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潜能。在教学中,通过简笔画改变图形的大小能够帮助学生把握音值组合规律,降低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2改变线条的颜色、长短,强化歌曲难点节奏
低段儿童对色彩的偏爱尤为突出,常常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穿着、课堂中的语言、绘画中的涂色等方式显现出来。通过学生对颜色的喜好,运用简单的绘画如改变简单的线条颜色、长短等孩子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难点节奏,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有助于学生掌握难点,提升学习节奏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春天举行音乐会》一课中的难点节奏“”时,可以让学生聆听音乐后,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画线条,改变线条的粗细来模仿乐句的节奏。如蓝色粗表示八分音符半拍,红色细表示十六分音符四分之一拍等。用创编简笔绘画,模仿出自己内心的节奏图,能直观的展示儿童内心对节奏快慢的体验,把握音值的组合规律,稳定内心的节拍感。
2.声势律动创编叠加的縱向节奏,掌握音值组合的规律感
声势律动是通过身体有节奏,有规律地的运动。它不是直接传授某些知识,而是通过身体的某些动作或反应发出和音乐节奏中非常相似的声音,让音乐的节奏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可以通过创编不同的声音节奏进行判断,找到音值组合的规律,这种做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且可以通过聆听这些音乐,让学生对节奏进行深入了解,从而激发对节奏学习的兴趣,体会节奏之美。
2.1体态律动教学法 律动教学法是教师组织、引导学生用有韵律的动作或姿态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在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学生通过拍手、走、跑、跳等简单体态律动,感受不同音乐节奏的魅力,使同时也使唱、动、演于一身的综合训练成为可能,训练了孩子身体的协调能力。音乐有着不同的风格,欢快而热烈的音乐通常是通过较快的节奏来展现,而忧伤和庄重则是通过较慢的节奏来体现的。
如在讲授《小宝宝睡着了》时,安排学生在教室里自由缓慢的行走,将音乐中蕴含的睡梦意境,稳定、从容的感觉表现出来。再比如,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引导孩子们以坚定、有力的步伐行走,来展现解放军坚忍不拔的精神。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体态律动融入其中,可以培养孩子对不同音乐风格纵向节奏音值组合的律动感。
2.2声势叠加教学法
声势教学法是奥尔夫教学法中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它集动作、节奏、演奏、演唱、朗诵于一体,是 “基础工程”。声势训练很直观,深受学生欢迎。如:拍手、拍腿、跺脚等方式进行节奏练习,这种声势教学法对学生的听辨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节奏感以及对学生进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可以运用在低段常态课的节奏创编教学中。如八种声势让孩子们分组,组合创编节奏。奥尔夫声势教学法使多声部教学变成极简单、极方便的事,以极小的成本获得较高层次的多声部的合说、合唱、合奏的教学效果既培养了即兴创作能力,又掌握了音值组合的规律感。
借助中国民族打击乐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并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孩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热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如果一味传授学生音乐知识与节奏知识,学生很难理解。而借助打击乐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民族打击乐器产生充分探索欲望。因此。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民族打击乐器,展现多重的节奏音效,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使学生认识更多民族乐器,并且有效掌握节奏感,提升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3.1于歌曲体裁中渐入
教师可以从歌曲的体裁入手,以中国民族乐器为载体,来培养学生节奏感。当学生对节奏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再让其加以实践就可以更好地提升音乐节奏教学效果。在低段歌唱教材中,乐曲风格有着不同的体裁分类:如抒情歌曲、舞曲、进行曲等。根据低段学生好动、爱表演的特点,选择适合歌曲风格、体裁的中国民族打击乐器,创编固定型节奏伴奏,展现融合多重音效的节奏流动感,体验乐曲不同的风格,增强孩子们对中国民族乐器的热爱。
比如:在进行欣赏课《玩具兵进行曲》乐曲的演奏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找出适合歌曲伴奏的打击乐器鼓,在八个主题旋律中进行编配表演;在进行抒情歌曲《草原上》表演唱时,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三角铁,编配固定节奏X---,进行表演伴奏。引导学生随音乐进行相互配合。鼓励学生,树立学生自信心,使学生对节奏进行较好的控制,并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
3.2于音响探索中渐入
中国民族打击乐器有着不同音色、长短、音高等,可以让孩子探索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借助打击乐器创编以形成节奏。首先要让学生认识乐器,会正确演奏乐器了解乐器的演奏特点,然后发挥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创造想象力,用各种打击乐器创编节奏,丰富歌曲的音响效果。民族打击乐器创编融合节奏,增强孩子们内心对民族的自豪感。
例如在教学《小雨沙沙》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打击乐器,一些学生用沙锤扮演小雨轻柔的沙沙声, 一些学生用响板扮演种子悄悄的说话声。其余的地方请孩子们用三角铁为歌曲伴奏,刚开始学生学習会存在一定难度,但教师要给予学生肯定的眼神,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乐器,融合民族打击乐器,丰富节奏的律动美。
综上所述,在对小学生开展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的,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守护儿童的天性,保护儿童的创造潜能。本文在对小学低段节奏教学进行认知的过程中,分析了教师采用的节奏创编的教学方法,今后将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丰富教学理念有序施教、有别施教,坚持“学无止境,乐而知之。”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
[2]《中小学音乐教育》总第287期NO.02 2016《音乐的基本要素》
[3]浅析节拍与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新一代:理论版》
[4]汤晶晶.声势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8,38(18):165.
作者简介:傅勤(1982.11-),女,汉族,浙江嘉兴人,本科,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徐嫣智(1989.4-),女,汉族,浙江嘉兴人,本科,中小学二级,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嘉兴经开实验小学 浙江嘉兴 314000
【关键词】创编;节奏;简笔画;声势;打击乐器”
引言
随着我国对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把培养儿童创新思维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巴伦斯青少年教育研究学会发现,儿童在6-8岁期间眼、耳、大脑互相配合迅速发育,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关键期,主张学校教育要尽可能的保护孩子的天性,给予儿童创造探索的机会,激发儿童沟通、表达、动手、观察的能力。音乐新课标实施以来,各类展示课屡见不鲜,通过精心磨炼打造的优质课,在关注孩子的创新上有所突破,但如何保护、发展儿童对节奏创新潜能,使音乐课堂的创造潜能走向真正的常态化,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关注。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和灵魂,笔者通过对本校6-8岁的352名儿童的问卷及观摩一线音乐教师的常态课中发现,教师对关注儿童节奏教学方面关注很少,学生很难正确、流畅地读出一条完整的节奏;即使模仿,也缺乏流动感,更不用提让学生即兴创编。节奏创编是需要学生即时作出音乐判断的一种创造性行为。它既是促进音乐思维发展的必要手段,也是验证音乐思维水平的方法之一。如果一个学生学习了音乐,却没有能力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节奏感,那就像一个人只会读别人的文章,自己却不能写作文一样。
结合问卷调查,分析其原因:一是教师在关注低段孩子的兴趣方面不多,学生对于学习节奏的兴趣不浓,导致在常态课中学生对横向的音值组合规律感不足。二是教学设计规划不足,节奏教学效率不高。往往是今天讲一个知识点,下节课又讲一个新知识点,没有一套循序渐进的节奏创编教学体系。导致学生对把握节奏组合的律动感不足。三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教育下,教师对于传统器乐文化的用于节奏教学渗透较少,平时经常看到很多孩子追星、刷抖音、唱神曲,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低段孩子可以结合简单的民族打击乐器创编融合节奏,可以增强孩子对民族的自豪感,培养孩子初步对于多声部节奏的律动感。在低年龄段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往往占主导,孩子在填鸭式的机械教育下变得不敢发声,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借助民族打击乐器丰富节奏,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笔者作为一名一线音乐教师,希望借此文可以为处于音乐节奏教学困惑中的一线音乐教师积累创新的研究素材,同时保护我们儿童创造力的天性。为了解决这一困难,笔者的做法就是从最基础的节奏抓起创编节奏,来提高低段学生创编节奏的学习力。具体尝试如下:
1.简笔绘画创编单一的横向节奏,建立稳定均衡的节拍感
低段儿童年龄特征是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可以通过简笔画如改变线条粗细、图形大小创编节奏图把握音值组合规律。在音乐教学中,采用法国契夫的节奏读法,使每个节奏时值都具有“符号化”,有利于学生区分不同的节奏型,更好的掌握单一的横向节奏。
1.1改变图形的大小、形状,掌握歌曲基础节奏
笔者发现低段刚入学的孩子,普遍对绘画比较感兴趣。结合在传统的节奏教学中,一般采用 “哒”“titi”等节奏读法来学习节奏,学生会产生疲倦感,学习效率低,读的方式音值的组合规律也很难发现。学生可以通过绘画,选择自己喜欢的简笔图形如“ ”等,通过改变图形形状的大小,使歌曲的节奏符号化,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歌曲重点节奏的音值组合规律。
例如,人民音乐出版社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歌曲《其多列》第二、第三两个乐句重复两次“ ”节奏,是全曲的重点。乐句的节奏由六个八分音符和一个二分音符组成,再加上复杂的歌词,一字一音速度又较快,学生很难掌握这一句节奏,很容易唱成两个四分音符组成的一拍。这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图形变换大小,如将四分音符一拍画作大圆“ ”,八分音符时值半拍,要短一些,画作小圆“ ”等方式。两句重点的节奏用符号来代替,如“ ”,学生通过改变图形大小的视觉刺激掌握节奏,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潜能。在教学中,通过简笔画改变图形的大小能够帮助学生把握音值组合规律,降低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2改变线条的颜色、长短,强化歌曲难点节奏
低段儿童对色彩的偏爱尤为突出,常常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穿着、课堂中的语言、绘画中的涂色等方式显现出来。通过学生对颜色的喜好,运用简单的绘画如改变简单的线条颜色、长短等孩子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难点节奏,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有助于学生掌握难点,提升学习节奏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春天举行音乐会》一课中的难点节奏“”时,可以让学生聆听音乐后,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画线条,改变线条的粗细来模仿乐句的节奏。如蓝色粗表示八分音符半拍,红色细表示十六分音符四分之一拍等。用创编简笔绘画,模仿出自己内心的节奏图,能直观的展示儿童内心对节奏快慢的体验,把握音值的组合规律,稳定内心的节拍感。
2.声势律动创编叠加的縱向节奏,掌握音值组合的规律感
声势律动是通过身体有节奏,有规律地的运动。它不是直接传授某些知识,而是通过身体的某些动作或反应发出和音乐节奏中非常相似的声音,让音乐的节奏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可以通过创编不同的声音节奏进行判断,找到音值组合的规律,这种做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且可以通过聆听这些音乐,让学生对节奏进行深入了解,从而激发对节奏学习的兴趣,体会节奏之美。
2.1体态律动教学法 律动教学法是教师组织、引导学生用有韵律的动作或姿态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在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学生通过拍手、走、跑、跳等简单体态律动,感受不同音乐节奏的魅力,使同时也使唱、动、演于一身的综合训练成为可能,训练了孩子身体的协调能力。音乐有着不同的风格,欢快而热烈的音乐通常是通过较快的节奏来展现,而忧伤和庄重则是通过较慢的节奏来体现的。
如在讲授《小宝宝睡着了》时,安排学生在教室里自由缓慢的行走,将音乐中蕴含的睡梦意境,稳定、从容的感觉表现出来。再比如,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引导孩子们以坚定、有力的步伐行走,来展现解放军坚忍不拔的精神。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体态律动融入其中,可以培养孩子对不同音乐风格纵向节奏音值组合的律动感。
2.2声势叠加教学法
声势教学法是奥尔夫教学法中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它集动作、节奏、演奏、演唱、朗诵于一体,是 “基础工程”。声势训练很直观,深受学生欢迎。如:拍手、拍腿、跺脚等方式进行节奏练习,这种声势教学法对学生的听辨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节奏感以及对学生进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可以运用在低段常态课的节奏创编教学中。如八种声势让孩子们分组,组合创编节奏。奥尔夫声势教学法使多声部教学变成极简单、极方便的事,以极小的成本获得较高层次的多声部的合说、合唱、合奏的教学效果既培养了即兴创作能力,又掌握了音值组合的规律感。
借助中国民族打击乐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并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孩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热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如果一味传授学生音乐知识与节奏知识,学生很难理解。而借助打击乐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民族打击乐器产生充分探索欲望。因此。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民族打击乐器,展现多重的节奏音效,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使学生认识更多民族乐器,并且有效掌握节奏感,提升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3.1于歌曲体裁中渐入
教师可以从歌曲的体裁入手,以中国民族乐器为载体,来培养学生节奏感。当学生对节奏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再让其加以实践就可以更好地提升音乐节奏教学效果。在低段歌唱教材中,乐曲风格有着不同的体裁分类:如抒情歌曲、舞曲、进行曲等。根据低段学生好动、爱表演的特点,选择适合歌曲风格、体裁的中国民族打击乐器,创编固定型节奏伴奏,展现融合多重音效的节奏流动感,体验乐曲不同的风格,增强孩子们对中国民族乐器的热爱。
比如:在进行欣赏课《玩具兵进行曲》乐曲的演奏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找出适合歌曲伴奏的打击乐器鼓,在八个主题旋律中进行编配表演;在进行抒情歌曲《草原上》表演唱时,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三角铁,编配固定节奏X---,进行表演伴奏。引导学生随音乐进行相互配合。鼓励学生,树立学生自信心,使学生对节奏进行较好的控制,并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
3.2于音响探索中渐入
中国民族打击乐器有着不同音色、长短、音高等,可以让孩子探索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借助打击乐器创编以形成节奏。首先要让学生认识乐器,会正确演奏乐器了解乐器的演奏特点,然后发挥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创造想象力,用各种打击乐器创编节奏,丰富歌曲的音响效果。民族打击乐器创编融合节奏,增强孩子们内心对民族的自豪感。
例如在教学《小雨沙沙》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打击乐器,一些学生用沙锤扮演小雨轻柔的沙沙声, 一些学生用响板扮演种子悄悄的说话声。其余的地方请孩子们用三角铁为歌曲伴奏,刚开始学生学習会存在一定难度,但教师要给予学生肯定的眼神,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乐器,融合民族打击乐器,丰富节奏的律动美。
综上所述,在对小学生开展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的,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守护儿童的天性,保护儿童的创造潜能。本文在对小学低段节奏教学进行认知的过程中,分析了教师采用的节奏创编的教学方法,今后将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丰富教学理念有序施教、有别施教,坚持“学无止境,乐而知之。”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
[2]《中小学音乐教育》总第287期NO.02 2016《音乐的基本要素》
[3]浅析节拍与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新一代:理论版》
[4]汤晶晶.声势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8,38(18):165.
作者简介:傅勤(1982.11-),女,汉族,浙江嘉兴人,本科,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徐嫣智(1989.4-),女,汉族,浙江嘉兴人,本科,中小学二级,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嘉兴经开实验小学 浙江嘉兴 3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