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13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weiw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2000~2006年行食管癌手术患者916例,其中13例术后并发胃排空障碍(1.41%),男9例,女4例;年龄42~71岁,平均53岁。其中三切口颈部吻合8例,二切口手术颈部吻合2例,二切口手术胸膜顶吻合1例,左胸切口弓上吻合2例。患者中属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1例,发生于手术后7~12天,主要症状为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胃肠减压后症状缓解,夹闭胃管24小时后症状重新出现。每日胃引流量360~900ml,平均560ml。X线钡餐检查示胃蠕动波消失,钡剂在幽门处阻断,5例可有少量排空,3例24小时后有少量钡剂排空,1例可疑机械性胃排空障碍。7例行胃检查示胃蠕动波消失或轻微蠕动。
  11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从发生到治愈时间6~22天。机械性胃排空障碍2例,均为男性,其中三切口1例,弓上吻合1例。1例发生于手术后4天,另1例发生手术后5天,主要症状及表现与功能性基本相同。每日胃液引流量700~1400ml,平均800ml。X线钡餐检查示,1例在膈肌裂孔处阻断,另1例在幽门处阻断。2例均行手术剖腹检查,发现1例是胃在幽门处扭转360°,另1例在膈肌裂孔粘连仅容1指通过。根据不同情况,给予360°扭转者行胃肠吻合术,另1例行粘连松解处理。2例患者均在术后得以缓解。
  
  讨 论
  
  胃排空障碍是食管癌切除术后一种少见的并发症,本组患者经胃肠减压、幽门等处理,全部获得临床治愈。
  诊断:食管癌切除术后,由于双侧迷走神经被切断,可出现暂时性胃张力减低,胃蠕动缓慢或消失,多在术后3~5天内缓解[1]。若3~5天后仍然或重新出现胃极度扩张,胃液大量潴留,患者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胃管减压后症状消失,夹闭胃管后症状重新出现,则应考虑胃排空障碍的可能,可行X线钡餐检查,若钡剂24小时滞留胃内或仅有少量通过,则可确诊为术后胃排空障碍。一旦确诊,就应辨别是功能性还是机械性的,这是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处理的关键,误诊会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鉴别诊断:①临床表现:机械性发病较早,多在术后9天内,症状较重,胃液引流量多。而功能性者发病可早可晚,多在术后9天后,症状较轻,胃液引流量较少。②钡餐检查示:机械性胃排空障碍,钡剂通过阻断,功能性者看不到胃蠕动波或24小时后有少许钡剂通过。③必要时行胃镜检查,患者如一般情况尚好,估计吻合可耐受胃镜时,若胃镜下找不到幽门,或找到幽门后胃镜无法通过或勉强通过,但阻力很大,以及有较强的胃蠕动波,则基本考虑为机械性的。但对年老体弱者,胃镜检查应慎重。
  治疗:当确诊为胃排空障碍后,无论是功能性的还是机械性的,均应首先给予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要注意防止呕吐物误吸,特别是夜间患者仰卧时。对于机械性的,在患者一般情况允许时,应尽早手术,解除梗阻因素;而功能性者一般采用保守治疗即可治愈。
  原因及预防: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由于胃的位置改变,手术中牵拉,挤压及迷走神经切断等综合因素所致。对于机械性胃排空障碍,结合文献[2,3]及本组资料,主要原因:胃在幽门处扭转、胃过度上提将幽门拉扁、膈肌裂孔狭窄,或膈胃固定过紧等,这些原因均与手术操作有关。故在手术中应仔细,游离胃要充分,吻合前仔细观察胃是否扭转,吻合时既保证吻合口无张力,又避免胃的过度上提等,这样可大大降低机械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冯先富.食管癌术后并发早期胃梗阻4例报告.中华外科杂志,1983,21:53-54.
  2 张庆河,周爱莱,冯先富.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早期幽门梗阻10例.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2,8:270-271.3 薛祥禄,董宗俊,许庆生.经右胸食管切除术后胃疝所致胃排空障碍.中华外科杂志,1996,34:435.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50例急危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氧疗、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无创及有创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50例患者缓解38例(76%);病情平稳、症状明显好转11例(22%);1例死亡(2%)。结论:急危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氧疗、茶碱、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无创及有创机械通气等综合性早期治疗,疗效确切,抢救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期刊
摘 要 目的:了解近1年来肾内科诊治的急性肾功衰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9月1日~2007年8月31日行透析治疗的急性肾功衰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肾衰患者36例,治疗后生存22例(61.1%),其中痊愈16例,好转6例,死亡14 例。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年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老年合并感染者预后差,死亡率高,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者死亡率明显升高。结论:老年
期刊
摘 要 目的:研究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病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手术治疗,术后均进行化疗。结果:生存8年者1例,2~4年者3例,6个月者1例。结论: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是提高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病(NHL)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 非霍奇金病 手术治疗    资料与方法    1999~2007年收治胃肠道NHL病人5例,男4例,女1例;年龄18~50岁,平均36岁。均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NH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7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用尼可地尔治疗12周,以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评价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12周后,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及次数明显减少(P>0.05),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和心房收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E/A)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2型糖尿病(T2DM)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采取自身前后对照方法,患者口服厄贝沙坦,持续治疗6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结果:服用厄贝沙坦治疗后6周,降压总有效率72.9%,对患者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厄贝沙坦对 T2DM有较好降压疗效和肾脏保护作用。  关键词 厄贝沙坦 糖尿病 高血压    资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急性弥漫性脑肿胀,对其死亡率及生存质量的比较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大骨瓣减压手术较常规减压手术治疗急性弥漫性脑肿胀优势明显(P<0.01)。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关键词 常规减压手术 大骨瓣减压手术 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标准去骨瓣减压组和标准大骨
期刊
关键词 PiLon骨折治疗 骨折骨固定术    资料与方法    1999~2006年收治PiLon骨折病人42例,男33例,女9例;年龄18~56岁,平均34岁;左侧13例,右侧29例;高处坠落伤11例,交通伤25例,砸伤6例;开放性骨折6例,闭合性骨折36例;根据Ruedi和AIIgower[1]分类方法,Ⅰ型(累及关节面但无移位的壁裂骨折)7例,Ⅱ型(累及关节面并有移位的劈裂骨折)22例
期刊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骨质疏松性骶骨隐性骨折患者19例,男1例,女18例;年龄55~85岁,平均72岁;就诊时间2~30天。5例曾诊断骨质疏松症,11例有恶性肿瘤病史,其中9例接受盆腔脏器放疗,4例因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不规则服用类固醇激素病史。19例患者均表现为无明确外伤史的腰骶部或(和)腹股沟区疼痛,疼痛放射至大腿,未超过膝关节,无夜间痛,腰部活动受限,行走困难。查体:腰骶部及骶髂关节处压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和认识克氏针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998~2006年收治全身各部位骨折患者76例,施以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进行回顾、总结、分析。结果:本组76例骨折病例均获愈合,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只要适应证选择得当,克氏针内固定是临床治疗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关键词 骨折 克氏针 内固定    资料及方法    1998~2006年收治不适宜钢板或其他固定方法治疗的全身各部位骨
期刊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胆囊十二指肠内瘘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胆囊结石胆囊十二指肠内瘘患者3例,男1例,女2例;年龄45~72岁;病程8个月~6年。临床表现不一,均有上腹部不适,其中发热1例、右上腹间歇性胀痛伴右肩背部放射痛2例。3例中有1例莫菲征(+)。WBC均>10.0×109/L,N>0.70。  诊断:胆囊结石胆囊十二指肠内瘘术前诊断往往比较困难,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