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课文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q9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刘勰在《文心雕龙》里也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也有人调侃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文是情感的舞蹈。《梅花魂》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思乡之情”主题中的一篇课文,作为选作“思乡之情”的范文,文本在表达情感方面尤为突出和意味深长。文本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因此,解读这类文本时就应该把理解、体悟文本的情感作为抓手,以此进行组织和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
  一、基于学习者的思维,填补文本的空白
  学习者等同于一般的读者,又区别于一般的读者。一般的读者阅读文本可以自由选择我想接受和我能接受的信心。而作为学习者的学生阅读作品无论意愿和能力如何,教师都有义务领着学生深入文本、体会文本,在文本的学习中学有所获。所以,结合学习者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发现学生无法深入理解文本时,教师就要为学生搭建阶梯、提供引领,让学生到达知识的彼岸。
  所以,在解读文本时,首先要站在学习者的维度,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情况,明确学生解读文本时能理解哪些内容,清楚学生体悟文本的情感还缺失了哪些重要密码。以此进行适度的填补,引领学生在课堂上顺利破解文本的情感密码,高效体悟文本蕴含的深刻感情。
  二、基于课文的思维,关注表达的序列
  文本的呈现形式是直线性的序列语言。不同的文本以不同的组合方式,逐句呈现时间和空间内容,把事件叙述清楚,传递出作者的情感与思想信息。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跟随文本的特定语词序列和段落排列,破解文本在表达情感的构思之巧妙、结构之精巧。着力去训练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找规律,学会归纳总结,学会建立知识架构,从而使学生真正实现有效学习、高效学习。
  《梅花魂》文本内容比较长,纵观整个文本,总共选取了与外祖父相关的五件事,从这五件事的细节中让学生去体会外祖父的深刻思乡之情。而《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高年级的教学,要求对文本有整体的把握,要学会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体悟文本的情感。很多教师在文本解读时通常会想当然地以为概括主要内容这个问题很简单,主要内容知道了,也就能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也就很简单地问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或者直接问课文主要写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其实,这些笼统的问题对于刚从中年级跨入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有难度的,因此回答时也通常空泛而不着边际。
  整体把握、整体感知,是语文教学一直倡导的教学观,离开整体,对文本的理解就会有失偏颇,教学时就无异于缘木求鱼,教学就会陷入低效甚至无效。而且《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年级的教学要加强对篇的把握,对整体的理解。所以对文本本身的解读一定要从整体入手,关注构思、顺序、表达、写法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基于作者的思维,凸显关键词句的张力
  《梅花魂》的作者陈慧瑛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一是因为他的外祖父十分渴望回到祖国却一直未能如愿,为纪念这种深刻的乡情;二是因为作者希望我们能像梅花一样,有骨气,有灵魂,有品格,不怕困难。通过解读文本,笔者发现了散落在文本磁场内的“磁极”——文本的13段。这一段文字虽然不多,但作者颇具匠心地运用了对比、排比、反复、比喻、关联词等多种表现手法,作者希望通过这一段对梅花和中华民族的描写,来凸显外祖父的情感和表达自己的希望。
  在文本的进一步解读中,笔者发现在这个重点段落里,最关键的词句是 “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这个句子是磁极中“磁极”。梅花是国花,梅花精神即如中华民族之精神,所以对于“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这两个句子之理解,就有了“中华民族愈历经磨难,愈受到欺凌,愈顶天立地,愈不肯低头折节”的有高度的创意解读。
  因此,文本解读最忌讳缺乏涵泳的肤浅比较,更忌讳唯教学参考至上的缺乏思考的照搬照抄。文本解读必须站在学习者的角度,以文本为媒介,寻求作者先于文本的写作意图,揣摩文本的构思巧妙处、情感凸显处、语言精妙处做深度的解读,去仔细揣摩和玩味。这样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才能根据文本,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特点,为学生设定最短路线,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实现无限的发展。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历来是很多语文教师头疼的问题,学生也大多讨厌写作文。可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越来越成为了考查的重点。直言不讳地说,写作表达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已经不得不让教师对作文教学进行慎重的审视了。但现今没有现成的教材,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可以模仿。作文教学该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呢?其实,长期以来,人们忽略了一个最有效的资源,那就是“课文”作为例子在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期刊
“探究学习”是《科学》课的重要教学方法,也是全面关注每位学生、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第斯多惠曾说过,要给予儿童真知,更要引导他们主动寻求真知。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但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真正理解探究的内涵,往往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实际效果。如何才能摆脱错误观念的干扰,摆脱形式主义的束缚,促进有效的探究学习呢?  一、不搞“形
期刊
儿时以为书法就是练字。妈妈是语文教师,从小便耳濡目染,从一上学开始就训练起,什么点横撇捺规范写法,什么坐姿要正,脖子要直,头不能歪,眼要集中等等。每每唠叨,开始有点烦人,时间长了就习惯不再乎了,感到练字挺好玩的,慢慢地也喜欢去看别人的字,看同学写的,老师写的,后来妈妈给了我一些字帖,于此,开始与书法有了缘分。后来妈妈为了培养我的爱好,我又去学习了国画,虽然国画只是略学了点皮毛,但却也是培养我对艺术
期刊
古人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良好语感和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同时也非常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视语文的朗读教育是十分有益的事情。  一、精心备好朗读,进行整体性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只有少数的教师能够在备课中设计朗读方案,很多教师在备课中根本不备朗读指导的环节。教师对课文的朗读处理心中无数,必然导致朗读指导的盲目
期刊
滚滚红尘中,正是那淡淡的书香打开心灵的枷锁,净化蒙尘的心灵,拓展生命的长度,提升生命的质量。纵然没有宝马别墅却淡定从容,纵然没有高官厚禄却优雅高贵,纵然一贫如洗骨子里却繁华无比,这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心灵美容!这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智慧美容!  古人云,布衣暖,菜根香,还是读书滋味长。书是心灵的钙片,书是人生的良师益友。著名思想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成才。”作家林语堂更
期刊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典诗歌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星,而形象则是古典诗歌作品中最基本、最关键的要素。读陶潜的“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可见其鄙弃官场、归隐田园之志向;读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知诗仙之自信与狂放;读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知子美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热肠。形象对于古典诗歌情感的把握以及对古典诗歌艺术魅力的体现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  高考
期刊
我们心目中的新课堂应是多维的。它洋溢着时代气息,体现着 “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这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对语文教学的全新认识。  采用多维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做到:  一、善于建立与学生平等的亦师亦友的关系,保护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教师不再是教师爷,而是教学相长。相信并欣赏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保护学生显露出来的创造意识,做到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驱使、诱导学生认真观察世界,注
期刊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很多学生害怕写作,甚至不会写作。轻者是表达不流畅、缺乏新意、内容枯燥等,重者则是文不对题、词句表达不清、错字连篇、不知所云。究其原因,还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教师转变理念是关键。改进作文教学的策略,从而解放学生,让学生观察生活,让学生习作从真实生活入手。  “生活的充实是没有止境的”,中考作文的命题也体现
期刊
本期开学以来,一个“任务驱动型作文”把语文办公室的老师们虐了千百遍。据“不权威人士”透露:今年高考全国卷有可能继续考此类型作文。  我突然想起了辩论赛。一个辩题,正反双方,驳斥对方观点,证明本方立场。这不正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吗?于是,我决定在自己所教的两个班搞一场辩论赛,既让他们锻炼下口才,又能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有帮助。  为了让学生对辩论赛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我提前在网上下载了2001年新加坡国
期刊
目前几乎所有的初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都采用先“词句串讲”后“内容分析”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词句串讲时“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但事实上,这种看似切实、有效的“串讲加分析”的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却被异化成了令学生头痛的紧箍咒。中学生往往谈文言文色变,对学习文言文不感兴趣,认为文言文在日常生活中无用武之地,文言文成为了教学的一大难题。大道理讲了不少,可就是没多大的成效,因为仅凭道理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