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sun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下重视朗读训练已经成了阅读教学的一个“热点”。语文教学追寻“语文味”,朗读是语文细酌如“味”之佳法。因此,面对新的形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朗读”这把剑舞得游刃有余,就不得不对“朗读”——这个众人关注的语文改革的焦点做一番深入的思考了。下面就结合本人有关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小课题研究实施过程,谈谈自己的教学体验。
  一、体会感情——把握朗读基调
  要读好一篇文章,必须先深入阅读,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才能在朗读时以声传情,准确地表情达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须紧扣课文,从字词句入手,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作者的感情变化线索,还要联系实际,阅读时才能把握朗读基调和语气。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一个小女孩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的事情,反映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罪恶,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们的同情。根据该文的内容及中心思想,朗读该文的基调就应该确定为低沉缓慢。朗读时又要根据每擦一根火柴小女孩内心的情感“悲——喜——绝望”的变化适当变换语气、速度和语音,这样才能生动地表现出文章的感情基调。
  二、品味语言——训练朗读技巧
  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读,学生也同时获得了说话的样本和写作的范例。这些技巧都必须在品析词句段、体会感情中掌握。
  1.选择感情浓烈的句段。
  课文中某些句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某方面强烈的思想感情。比如《梅花》一文中“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句话要求学生体悟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思国之情。
  2.选择含义深刻的句段。
  课文中部分句、段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蕴含某方面的哲理,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思考、讨论,才能理解、领悟。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从我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句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在两个极端的爱下努力向前驶去。
  3.选择描写精彩的句段。
  课文诸如运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或者具有总起、过渡等作用的句段,都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方法的好素材。如 朱自清先生的《匆匆》,这篇优美的散文,是一篇很好的朗读素材,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并珍惜时间的可贵,从现在做起,把握好今天,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三、想象情境——激发学生内心情感
  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表示的,正所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朗读可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实现的。众所周知,想象是树立形象感的核心,是激发情感的关键。学生朗读时,不仅要以语感出发,而且还要始终伴随对具体形象的感知、联想、想象。由想象开启的生活图景,比语言文字打开的天地更广阔,更具有形象感,因此也就能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德国戏剧家席勒指出:“想象越生动活泼,也就更多引起心灵的活动,激起的情感也就更强烈。”
  如教学《伯牙绝弦》一课,可以抓住“善哉!巍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引导学生想象琴声巍峨泰山、洋洋江河的场面,进而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炊烟袅袅、春雨潇潇、云雾蒙蒙、明月皎皎……”等一些叠词,并指导学生将这些词代入句子中朗读,指名读,其他学生闭上眼想象,如此一来,学生通过想象不仅再现了语言文字可描绘的情景,更给他们留下想象的空白,产生了真情实感,大大提高了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扮演角色——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新課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教师的范读和录音范带。小学生模仿力和记忆力是非常强的,在他们听的过程中,会在头脑里形成一个朗读的“模式”,从而更好地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学会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语言表达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当学生听过示范朗读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齐读、个别读、分组读、自由度、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朗读方式的尝试。
  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只要我们敢于大胆去引导学生去朗读,在朗读中去感知所写的人和事,从而有效地对课文进行分析、理解、揣摩,在朗读中积累知识,在朗读中把握线索、情感,那么,学生就能够去进一步感知课文,进而达到教学之目的。
其他文献
一、教学活动礼仪融入法  一是增加礼仪内容。丰富的知识经验是影响幼儿文明行为形成的因素之一。增加教学内容的礼仪材料,是最直接的教学活动礼仪融入。如:在音乐活动“我爱我家”增加居家礼仪内容,激发孩子在家做“好孩子”的愿望,懂得尊敬父母,听从父母正确的教诲,关心体贴父母,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二是挖掘礼仪教育因素。有的教育活动除了明显的礼仪教育材料外,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礼仪因素,如中班体育活动“
期刊
【内容摘要】图示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幼儿老师的教学成效。因此,被各幼儿园所采用。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图示教学法作为一个教学方式,应该注意在什么样的场合使用,既能达到提高教学目的,又能使幼儿愉快学习非常重要。本文结合有关理论,首先论述了图示教学的概念和重要性,其次分析了图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三论述了幼儿园图示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第四通过案例形式作了分析。  【关键词】图示教学 幼儿园教学
期刊
【摘 要】创设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寻找快乐、体验快乐、获得快乐的同时审美能力与想象力得以发展。  【关键词】开放 和谐 交流 生动 自由  美术课堂中“采取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
期刊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资源的利用非常普遍,将网络资源利用于小学作文教学,是我想探讨的话题。如果不从学拼音,学生字起就训练说完整的一句话,完整的一段话,并有规律地训练学生写话,到了三年级,要学生写出一篇作文来,是很难的一件事。  1、充分利用网络中的相关题材的图片,视屏等。  习作来源于生活,习作就是生活的不同程度的记录和加工。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因为班级人数特多,年龄小,想组织学生到课外生活的大课堂
期刊
一、积累  1、读万卷书,升华内在素养  课标把写文章叫做习作,我想应该有习得写作技巧之意吧,既然是习得,那就应该多向别人学习才会得到习作的方法和技巧。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往今来,多少人在用心地诵读着生活这本绚丽多彩的大书,他们或将生活吟成诗,写成词,谱成曲,或将生活进行提炼编成小说,演成戏剧。于是,历史上有了《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四大名著。当今,让人推崇备至
期刊
练习、作业、试题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训练学生解题应变能力,拓展扩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精选巧解一些开放型试题是提高各种能力是学生备考应考的必须条件,精心编制,以便真正收到以练促教,以练促学,以练明理导行的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发现和探究问题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多向互动。  一、关于新课标下作业的设计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
期刊
目前学生写作空谈的现象非常严重,立意平凡,缺乏意蕴,语言苍白无力,导致作文内容空洞贫乏,语言干瘪,得分很低。学生写作,每每苦于无物可写,勉强写了,也是一些虚假的套话;就算是有物可写,也只是材料的堆积,泛泛而谈;在加上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作文分数往往不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很好的运用材料。在这里简要的谈谈初中生写作怎样运用材料,避免“内容空洞,叙事干瘪”,写出内容丰富,立意高,主题深刻的高分作文
期刊
一、引导式教学  初中学生好奇心很强,求知欲也高,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本身对学生就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内容不乏枯燥的概念和原理。所以老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符合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所学内容进行探索、分析、研究,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初中第一节课“认识计算机”的教学中,我先没有向学生讲解大量的理論知识,比如什么硬件、软件等等,而是先和
期刊
【内容摘要】互联网+,核心是融合,关键是思维、理念和模式上的互联网化。“互联网+教育”,必然会使传统教育模式发生重大改变,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的传统教育形式将被颠覆,互联网成为教育新的载体,传统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将被突破,产生新型学习生态环境,包括“移动学习”“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教师面对教育的重大变革,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就必须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努力开拓多样化互联
期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多媒体欣赏了解松树的构造及组成部分,能够掌握国画干笔中锋勾勒及墨色的变化,提高学生绘画能力和鉴赏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照片和国画松树的对比,了解国画松树的表现方法,并通过教师演示,掌握松树的绘画方法及绘画步骤;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国画中的松树,探索用水墨自由表现松树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通过学画松树,感受并学习松树身上所体现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