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大产业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unkenL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痴呆,医学上称为“阿尔茨海默病”,以德国神经病理学家阿尔茨海默的名字命名,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退化,日常生活能力减退,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

无尊严的病症


  不少人将其误以为是老年健忘症,相比起来,老年健忘是良性的部分遗忘,源于生理退行性改变,是衰老的必然结果;老年痴呆则是渐进性的全部遗忘,是病理性改变,属脑器质性疾病,引起智能减退。这种顽疾起病隐匿,病程缓慢进行,从轻度记忆与认知障碍到最后的植物人状态,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平均生存周期在5年到6年,一旦患上,永无逆转可能,就好像大脑突然被“倒计时”。即便人脑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彼此通讯形成100万亿个突触,一旦自毁装置启动,就挡不住脑细胞逐渐死亡。
  阿尔茨海默病表象上的高危因素,一是看年龄,65岁以上的发病率是5%,之后每增加一岁就增加一个百分点,到85岁以上高达40%;二是看遗传,有家族史的发病率比常人多3.4倍。科学家已查出四种基因变异或与此病的遗传和发病风险相关,迄今尚未找到确切的发病机理。药物治疗也一筹莫展,FDA批准的仅有的四种治疗药物,无一能真正改善病情。一旦患病超过18个月,用不用药,没有差别。
  从美国第40任总统里根到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再到《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他们的人生充满辉煌,步入老年之后,也没能逃脱阿尔茨海默病的折磨,犹如脑海里有块橡皮擦,不断擦掉记忆,终在长期折磨后,带走空荡的躯壳。
  不单病人在失去自我中毫无尊严、充满绝望,就是家人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最爱之人“灵魂”慢慢消失,却无能为力。

脑研究待突破


  阿尔茨海默病已成老龄社会的定时炸弹,尤其在科学无法解释之下,其不单被误解为年老体衰的正常现象,更被曲解成心理疾病,以致病人患病不自知、更得不到有效的專业护理。
  全球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类型的痴呆患者,仅有22%接受过诊断。在中国,这个比例更低,有49%的病例被误认为是自然老化现象,仅21%的患者得到规范诊断,得到正确治疗的仅占2%。
  面对这样一个庞大而隐蔽的群体,市场越不完善,需求越大,其产业化前景越可观。据统计,2015年全球护理老年痴呆患者的费用,高达8180亿美元,到2030年,将高达10万亿美元。甚至有专家预估,全球每天因痴呆导致的社会花费约为604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09%,若以此当作一国,将是世界第21大经济体。
  从2005年瑞士科学家启动“蓝脑计划”到2013年美国宣布“脑计划”路线图,欧盟将“人脑工程”列入“未来新兴技术旗舰项目”,各国纷纷在脑科学“烧钱”的战场上狂奔,以求破解意识与思维之谜,进而防治阿尔茨海默症等大脑疾病并开发大脑潜能。
  伴随人工智能成为未来的基础设施,脑科学的新知将奠定新时代的根基。从当下看,脑研究技术至少有五大前沿:
  一是思维绘制,美国SXSW大会上就有专家宣布,通过人造海马体,完成记忆短期向长期储存的转换,尽管停留于动物实验,一旦完成对人脑思维的备份,未来人类记忆岂非能像计算机数据一样,上传下载。
  二是类脑计算机,以模拟生物神经元及神经突触的信息处理功能,进而像大脑一样思考、处理信息,甚至包括“灵感涌现”等高级智能,并将借助大脑芯片、新型忆阻器等“梦想成真”。
  三是患者脑修复,前提是破解大脑的“黑匣子”,才能对症下药。届时,从脑电波刺激到脑细胞重组,未来老年痴呆或能逆转,甚至大脑都能被重塑。
  四是大脑接口,伴随机器越来越智能(模拟大脑运作),未来人工智能下一步就将提供脑机互联,只要用脑电波就能控制计算机甚至是物联网上的每一个智能物体。
  五是自动化脑测试,不单扫描大脑就能检测智商、情商等,还能基于脑部详细图谱提升功能、复写记忆,未来或许老年痴呆根本不需要药物,只要植入一个芯片就可以逐渐治愈了。
  每个人都会老去,怎样让老人即便生病,也能有尊严地生活,是老年社会需迫切考量的。

护脑三招


  当下可以做的是养老产业的专业化细分,比如在养老院设置阿尔茨海默病专科,在家政服务中提供老年痴呆的专业护理,就此进行教育培训等。人类与阿尔茨海默病的抗争是一场持久战,不单需要工匠精神,在精益求精中为患者提供质量到位的产品,更需要人文关怀,阿尔茨海默病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会得此病,一个心中对爱情憧憬、拥有幸福的婚姻情感与家庭关系者,才是老年痴呆的真正绝缘体。
  对于阿尔茨海默病产业化的根本问题,哈佛医学院教授认为,不是知识问题,而是财政问题,即研究经费不足。其实,脑科学的突破、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等,都需要资本的“飞蛾扑火”。即便攻克这一绝症,若无盈利模式,又岂能将此做成一个大产业?这是资本金融问题,进而是商业模式的问题。
  说到底,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为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大脑喜欢三个字:一是水,因为大脑75%是水,多喝水才能更好地用脑;二是动,鉴于脑血管总长达16公里,保持血管弹性需加强训练,才能减缓大脑老化。三是笑,大脑喜欢开玩笑,因为心情越好,学习效率越高。平常多喝水、多运动、笑口常开,让老年痴呆远离你吧。
  (摘自《中国经济2018》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图/刘刚)
其他文献
俗话说:“每天睡得好,八十不见老。”有人曾把历代高僧的寿命与历代皇帝的寿命相比较,发现生活清苦的高僧平均寿命高于皇帝。《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说明精神的安定與和谐,在抵抗疾病和延年益寿方面有重要作用。  僧人过的是晨钟暮鼓的生活,睡眠时间并不长。即使在冬天,早上也基本不会超过6点钟起床,春、夏、秋季一般在5点之前起床。对养生而言,早起有利于人体新陈代谢。此外,
期刊
人上年纪,身体各方面的器官就衰退了。一般的毛病我不怕,就怕患上老年痴呆’症。儿子请教当医生的朋友,传给我一套“舌头操”,说特别适合老年人在家里练习,对预防老年痴呆症挺管用的,还有助于减肥、降血压。  我就每天按照要领练起来。老伴见我对着镜子吐舌头,以为我精神有毛病,当我告诉她这是在做舌头操锻炼大脑后,她也跟着我一起练习起来。我们經过实践,又改进方法,即不一定在镜子前做,做的次数也进行适当调整。  
期刊
一天晚上,老妈跳完广场舞回来,忽然声音低沉地对我说:“女儿呀,与我一起跳舞的王阿姨昨天走了。听说长了一个囊肿,后来转化成恶性肿瘤。”  我也没太在意老妈有什么异样。没想到的是,这天老妈彻夜未眠,独自在被窝里一个劲儿地从上至下反反复复摸个不停,还说脖颈处好像有个肿块。眼见老妈这种状态,翌日就陪她去看医生。经检查,甲状腺左侧叶内果真有微小囊肿;再进一步检查,明确是良性的,后经微创手术很快康复了。  这
期刊
市中心某家颇负盛名的肝胆肠胃科诊所。  “这是我前几个月,在另一家医院接受手术的资料。开完刀后,虽然有改善,偶尔仍有断断续续的腹痛。”病人拿着复印的资料,交给诊所医生。  医生推了推眼镜,仔细看着手中的文字报告,说:“手术前的诊断与最后的病理报告,确定都是阑尾炎,治疗的过程基本上没有问题,就如他们所说,术后偶有疼痛,也是正常的。”  看完病人所做的CT影像,他语气稍微停顿一下:“帮你开刀的医生怎么
期刊
早晨起来跑跑步,晚上睡前用热水泡泡脚,都能起到良好的养阳作用。  早上正是阳气生发的时候,此时跑步,可以助益阳气的生发。体质孱弱、阳气不足的人,每天早起跑一跑,长期坚持下来,会觉得通体舒服,体质也会变得强壮起来,这就是通过跑步使阳气得到养护的原因。不喜欢跑步的人也可以散散步,一样能起到助益阳气生发的效果。  不管是跑步还是散步,都不用太快,也不用太远,只要觉得微微出汗即可。  有道是“寒从脚底生”
期刊
我接诊了一位78岁的女患者,她是来治疗糖尿病的。我问她:“患病多长时间了?”她说:“好几年了。”我又问她:“5年,7年,还是10年?”她皱着眉头,看上去真想不起来。患者病史模糊  我换个话题问她:“现在有什么不舒服吗?”她说:“最近经常觉得没力气,有时候肚子饿得慌,总想吃东西。”  她的回答给我最直接的感觉是,她可能出现低血糖了。我继续问:“最近是吃药,还是打针?”她说:“不打针,只吃药。”我明白
期刊
我经常碰到病人说:“程医生,请给我开最好的检查单,贵不要紧,就要最高档的那个。”  其实,医学检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价格不同,并不代表检查精度有高低之别。因为,不同的检查手段目的不同。  拿心脏打个比方。心脏是一个不停搏动的空腔器官,就像一栋小房子,左右心室和心房是四间房间;房间的墙壁分别是心房肌和心室壁;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依次是四扇房门;控制心脏有规律跳动的心脏传导系统,仿佛是埋
期刊
西班牙中部有一个村庄叫德列韦斯,环境优美,生活惬意,但人口衰退问题让人担忧。上世纪70年代,村里有超过1200名居民,现在只剩390人,年轻人大多搬到城市,村里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德列韦斯村村长佩德罗·林孔说:“很多人并不想搬走,但是村里没有产业、没有工作,如果政府能帮助我们发展交通、招商引资,我相信这里的人口会很快回升的。”  乡村有烦恼,就要积极寻找解决方案,这一点,放眼世界都一样。让农业现代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