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需要进一步发挥高职院校实践性、应用性人才培养的优势。当前,创新创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高职院校应该关注内涵建设,积极探索和推动相应机制的建设。
关键词:融合;生产项目;专业课程;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一、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就目前各大高职高专院校有关创新创业课程的设计安排来说,大多数以必修或者选修的模式归结到课程体系中,另外也不乏校内学生自主创建的有关创业创新的协会或者组织等,这些协会组织通常通过举办比赛等相关活动来培养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再者,校外也有专门的培训机构,设置了专门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发现,国内已经初步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且有了一定的规模,为高职高专学生创业提供了较好的平台。但是国内高职高专院校在这方面做得還不够好,有诸多不足之处,就像高职高专院校在这方面的教育主要还是集中在实际操作和技能的培训上,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却是忽视了当今社会相对重视的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育,这是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在专业理论与技能培养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之间权衡的脱节之处,导致了诸多高职高专学生只空有一套理论却不能实践运用的现状。近年来虽有些高职高专院校在实践环节也开始重视起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但是究其根本还是远远不够的,不没能取得较大的突破。高职高专院校一般都是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或者设置实践教学等来强化该能力的,并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依旧还是实验、实习等老一套方法,课程时间设计也就在一两个学期,然而对于这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本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当贯穿大学期间才是。
二、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
1、校园内的社会实践领域
(1)借助学生会、班干部、社团等实践平台着重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适应能力。用人单位需要学生能更快适应高强度的工作与复杂的人际合作方式,这使得很多毕业生“水土不服”。高校可以借助学生会,班干部的竞选、工作,社团的锻炼,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2)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技能比赛、专业社团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职场专业技术能力。以我校各学院为例,近年来开展的“建模大赛”、“CAD”等比赛,创建的专业社团如“炼钢协会”等,这些专业的比赛与社团能帮助大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灵活应用于生产实际中去。这就拓宽了学生的择业空间,适应了职业发展的要求。
(3)鼓励学生在校园内“微创业”,增强大学生的就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我校团委主办的创业孵化园、“跳蚤市场”等活动,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各院系还开展各种“微创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加强了学生的社交能力,既培养了独立工作能力也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锻炼毅力,培养品格,为其日后的就业创业、服务社会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
2、融合生产项目与专业课程实践
(1)鼓励支持学生走访企业,并写出调研书和报告,提升就业能力。学生更多的是从教师的讲授中、“走马观花”的实习中了解企业,对企业的真实情况、个人与企业间的供需差距并没有透彻真实的感悟。而让学生在假期亲自走访企业,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领导直接对话,对学生日后的职业选择、求职能力的提高能起到最直接的效果。2015年8月我院9名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走访鞍钢、凌钢等企业,受益颇丰。正如他们在调研书面报告中提到:“此次社会实践,扩大了我们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了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树立了信心。”
(2)鼓励支持学生“勤工俭学”、“企业挂职锻炼”等实践方式,提高就业创业能力。高校要出面与企业联系,积极争取学生到企业合适的岗位上学习和体验就业创业,按企业员工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学生参加实践过程,企业视学生的表现与业绩给予一定的补助。把企业作为大学生的“实践课堂”,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一个实践平台,能使他们提前接触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丰富阅历、磨练自己。
3、搭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
要想使创新创业课堂教学知识高效应用于实践,必须建立校企互通的校企合作平台。这一平台是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激情、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保障。实践教学是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提升的重要措施。实践教学包括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两部分。社会实践是通过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参与实践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对于提高大学生社会认知能力、运用知识能力具体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专业实践则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形成以“运用---拓展---专业训练实战”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4、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竞赛体系
以项目和社团为载体,以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为目的,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创业教育讲座,建立科学完善的国家级、省级、校级创新创业竞赛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等,进而形成了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的“专业+竞赛+活动+实践”的创新创业竞赛体系,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结束语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高职高专院校持续扩招和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诸多社会问题就伴随着高职高专学生的数量的增加而出现,各高职高专院校应当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下功夫,将理论性教学和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机融合,融生产项目与专业课程于一体,构建完备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体系,这样才能有效地充实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创业的后备力量,为国家输送技术创新型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朱庆竖.产教融合的园林苗木生产技术课程设计与实践[J].科技风,2019(24):20-21.
[2]徐海丽.产教融合背景下“化工生产工艺”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J].职教通讯,2018(14):41-46.
[3]李玲玲.“专业课程与生产实践全面融合”教学模式下的微生物制药技术课程设计[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08):164-165.
[4]李玥.基于产教融合的化工产品生产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16,42(12):91-92.
关键词:融合;生产项目;专业课程;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一、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就目前各大高职高专院校有关创新创业课程的设计安排来说,大多数以必修或者选修的模式归结到课程体系中,另外也不乏校内学生自主创建的有关创业创新的协会或者组织等,这些协会组织通常通过举办比赛等相关活动来培养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再者,校外也有专门的培训机构,设置了专门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发现,国内已经初步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且有了一定的规模,为高职高专学生创业提供了较好的平台。但是国内高职高专院校在这方面做得還不够好,有诸多不足之处,就像高职高专院校在这方面的教育主要还是集中在实际操作和技能的培训上,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却是忽视了当今社会相对重视的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育,这是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在专业理论与技能培养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之间权衡的脱节之处,导致了诸多高职高专学生只空有一套理论却不能实践运用的现状。近年来虽有些高职高专院校在实践环节也开始重视起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但是究其根本还是远远不够的,不没能取得较大的突破。高职高专院校一般都是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或者设置实践教学等来强化该能力的,并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依旧还是实验、实习等老一套方法,课程时间设计也就在一两个学期,然而对于这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本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当贯穿大学期间才是。
二、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
1、校园内的社会实践领域
(1)借助学生会、班干部、社团等实践平台着重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适应能力。用人单位需要学生能更快适应高强度的工作与复杂的人际合作方式,这使得很多毕业生“水土不服”。高校可以借助学生会,班干部的竞选、工作,社团的锻炼,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2)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技能比赛、专业社团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职场专业技术能力。以我校各学院为例,近年来开展的“建模大赛”、“CAD”等比赛,创建的专业社团如“炼钢协会”等,这些专业的比赛与社团能帮助大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灵活应用于生产实际中去。这就拓宽了学生的择业空间,适应了职业发展的要求。
(3)鼓励学生在校园内“微创业”,增强大学生的就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我校团委主办的创业孵化园、“跳蚤市场”等活动,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各院系还开展各种“微创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加强了学生的社交能力,既培养了独立工作能力也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锻炼毅力,培养品格,为其日后的就业创业、服务社会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
2、融合生产项目与专业课程实践
(1)鼓励支持学生走访企业,并写出调研书和报告,提升就业能力。学生更多的是从教师的讲授中、“走马观花”的实习中了解企业,对企业的真实情况、个人与企业间的供需差距并没有透彻真实的感悟。而让学生在假期亲自走访企业,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领导直接对话,对学生日后的职业选择、求职能力的提高能起到最直接的效果。2015年8月我院9名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走访鞍钢、凌钢等企业,受益颇丰。正如他们在调研书面报告中提到:“此次社会实践,扩大了我们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了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树立了信心。”
(2)鼓励支持学生“勤工俭学”、“企业挂职锻炼”等实践方式,提高就业创业能力。高校要出面与企业联系,积极争取学生到企业合适的岗位上学习和体验就业创业,按企业员工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学生参加实践过程,企业视学生的表现与业绩给予一定的补助。把企业作为大学生的“实践课堂”,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一个实践平台,能使他们提前接触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丰富阅历、磨练自己。
3、搭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
要想使创新创业课堂教学知识高效应用于实践,必须建立校企互通的校企合作平台。这一平台是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激情、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保障。实践教学是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提升的重要措施。实践教学包括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两部分。社会实践是通过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参与实践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对于提高大学生社会认知能力、运用知识能力具体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专业实践则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形成以“运用---拓展---专业训练实战”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4、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竞赛体系
以项目和社团为载体,以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为目的,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创业教育讲座,建立科学完善的国家级、省级、校级创新创业竞赛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等,进而形成了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的“专业+竞赛+活动+实践”的创新创业竞赛体系,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结束语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高职高专院校持续扩招和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诸多社会问题就伴随着高职高专学生的数量的增加而出现,各高职高专院校应当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下功夫,将理论性教学和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机融合,融生产项目与专业课程于一体,构建完备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体系,这样才能有效地充实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创业的后备力量,为国家输送技术创新型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朱庆竖.产教融合的园林苗木生产技术课程设计与实践[J].科技风,2019(24):20-21.
[2]徐海丽.产教融合背景下“化工生产工艺”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J].职教通讯,2018(14):41-46.
[3]李玲玲.“专业课程与生产实践全面融合”教学模式下的微生物制药技术课程设计[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08):164-165.
[4]李玥.基于产教融合的化工产品生产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16,42(12):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