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在高职舞蹈教育专业中应用探讨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论述教育戏剧在高职舞蹈教育专业中应用,提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准确定位课程目标、以课堂为实践阵地调整优化课程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等措施,基于“三教”改革的视阈,思考教育戏剧在提高教师队伍改革成效、丰富教材编写体系、助推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高职舞蹈教育专业 教育戏剧 课程体系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7-0168-03
  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简称DIE),即在普通教育过程中,将戏剧元素和方法应用在教学科目与教育目标中,让学生在情景设置、角色扮演、即兴表演、主题深化、意义探讨等环节中,通过共同创造的戏剧活动达到学习目标和教育目的。简言之,教育戏剧是把戏剧的技巧运用在课堂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重视过程且强调学生参与体验与创造性的综合性教育活动。近年来,教育戏剧在教育界得到了广泛肯定,为推动高职院校课堂教法改革起到重要作用。
  当前,高职院校舞蹈教育专业学生生源可选性少,整体素养偏低,社会就业较困难,舞蹈教育专业如何与社会需求对接,教学过程如何与生产过程对接,一直是困扰着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问题。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于教育戏剧的实践研究,探索教育戏剧在高职舞蹈教育专业中的应用,以促进高职舞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
  一、教育戏剧在高职舞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融入与创新
  教育戏剧要有机融入高职舞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两个关键步骤工作必须抓牢。一是剖析现有课程体系,对舞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判,以保证课程目标的逻辑性及整体性;二是激发新课程对已有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补充与创新,体现课程的创新性。
  (一)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准确定位课程目标。近年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舞蹈教育专业开设教育戏剧课程,定位为专业选修课,与其他课程进行合作与渗透。作为舞蹈课程体系中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教育戏剧课程已逐步与舞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面向幼儿艺术教育工作岗位,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教育表达和教学能力。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舞蹈教育的职业性和师范性,决定了教育戏剧课程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法要与舞蹈教师这一职业工作任务相适应,要与原有课程体系相融合。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以职业能力为导向,通过就业市场数据反馈,在舞蹈教育专业职业能力构成中,学生较弱的三大核心职业能力分别是组织舞蹈课堂教学能力、舞蹈剧目排练能力和舞蹈编导创作能力。据此,教育戏剧课程以解决提升舞蹈教师的“教、练、编”三大核心职业能力为课程目标,在教学中通过教育戏剧体验学习的教学方式,设计丰富多样的戏剧游戏课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进而提高学生沟通与表达能力,打通教与学之间的心理互动桥梁,实现教与学的有效沟通,全面提升学生课堂教学能力。
  其次,在教育戏剧课程核心环节,即教育戏剧技巧与元素的教学运用中,教师主要采取合作探究法,教授学生学习戏剧教学的流程、设计方法、简易编剧法,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充分挖掘自身舞蹈技能,进一步释放肢体,提高舞蹈表现力和创造力,达成以应用戏剧教学法改进舞蹈教学法,实现学生舞蹈剧目排练和舞蹈创作编导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实现戏剧为教育服务,并使之成为教学课堂辅助的重要工具。这一课程的准确定位,最终培养了高素质技能型舞蹈教育人才,实现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提升。
  (二)以课堂为实践阵地,调整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教育戏剧课程以课堂为实践阵地,紧紧围绕舞蹈教师“教、练、编”三大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对课程内容实施进行调整与优化。教育戏剧课程作为舞蹈教育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总学时3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6学时、实践学时24学时。课程内容分为三大模块:第一模块是戏剧游戏;第二模块是教育戏剧技巧及其应用;第三模块是儿童剧场实务。分别采用讲授、示范、体验、合作等方式进行,考核方式为随堂展示与笔录习作结合,强调过程性评价与考核。
  在教育戏剧课程的“三大模块”教学内容中,结合舞蹈教育专业特点,课程侧重开发肢体类、语言类等戏剧教学活动,通过即兴表演、情景画面定格、角色扮演等技巧,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鼓励学生肢体语言表达,增加肢体语汇,发挥肢体表现力的优势,提高学生舞蹈教学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艺术素养。
  教育戏剧课程创新地运用体验式的互动教学法,侧重在实践教学,学生在学习中能掌握肢体类、语言沟通类、想象类、感官类、扮演类等五种类型戏剧游戏的组织与开展,能自如地操作戏剧教学流程,规范地进行戏剧活动设计,有效地进行教育剧场排练和戏剧展示活动等内容,增强学生教学能力。教育戏剧作为教学法的桥梁,也解决了长期以来传统舞蹈專业技能课堂中,学生缺乏兴趣、学习方式枯燥单一、缺乏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力培养问题,教育戏剧不仅创新了课堂教学方式,还优化了舞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二、教育戏剧在高职舞蹈教育专业中应用的成效
  在高职舞蹈教育专业中融入戏剧教育的元素,对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实现了教与学的并轨提质,也深化了高职教育对社会服务的支持。
  (一)提升舞蹈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在实施教育戏剧课程中,首先,通过戏剧元素的融入,学生在课堂上即兴表演、情景画面定格、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其歌唱、表演等艺术综合能力的提升。其次,通过体验合作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师生间平等对话,互动良好,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轻松地掌握戏剧教学方法。最后,教师始终关注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课堂中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语言表达、沟通、表现、想象与创造力,提升学生教学能力,增强其职业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戏剧元素的融入让学生在艺术表达方式的丰富度、学习动机及协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二)授课教师专业素养实现提质。教育戏剧课程的实践,明显改善了师资质量。首先,拓宽教师教学知识视野。舞蹈教师向来注重专业技能传授,但在技能教授以外的教学法知之甚少,教育戏剧的互动体验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提高戏剧相关的艺术理论、技能知识外,还深入幼儿园、小学、社会各艺术培训机构了解其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和工作对象,根据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等,设计出更符合学生、更实效的戏剧教学方案。其次,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教师学习教育戏剧这一教学手段后,不仅可以创新旧课堂,还可以在体验课堂中与学生共成长,提高自身的创造力、想象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而且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教师的教学热情进一步得以激发,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
  (三)提升师生对社会服务的辐射效用。教育戏剧课程实施,不但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很好地服务和回馈社会,而且在对教育戏剧师资培养上,更是起到了较好的辐射效用。例如,教育戏剧课程开发团队成员从开展教育戏剧研究至今,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内蒙古等地举办高端学术论坛、富有特色的教育戏剧工作坊上百场;在幼儿教师国家培训项目和广西区级培训项目中开设特色培训课程,培训辐射人数达几千人次;除此之外,团队经常深入各大幼儿园、社会培训机构开展教育戏剧课程与各学科相结合的课程开发与研究,师资培养效果显著。
  三、基于“三教”改革的教育戏剧在高职舞蹈教育专业中应用的思考
  2019年4月召开的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强调,各地各职业院校要认真落实职教改革方案,加大教师、教材、教法(简称“三教”)改革力度。如今职业教育在教师、教材、教法上还存在亟待完善的环节,这些薄弱环节成为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而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成为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戏剧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具有积极作用。
  (一)提高教师队伍改革成效。2019年1月,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教师是改革的主体,是改革的关键。教育戏剧不仅能拓宽教师教学知识视野,还能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因此,要以教育戏剧课程开设为基点,为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撑点。首先,引导舞蹈教师拓宽原有的研究方向,不再局限于舞蹈,而是拓展到教育戏剧和教学法等研究中,拓展到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对比研究中,从而促进教师科研“量”的提升。其次,教师有了新的科研方向,将会推进和培育戏剧科研团队的形成与产生,为增强戏剧科研的人力资源打下基础。人是科研的第一生产力,上述做法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科研成果的质量,促进教师科研“质”的提升,提高教师队伍改革成效。
  (二)丰富教材编写体系。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都需通过教材的编写来体现。因此,需要编写出合适舞蹈教育专业的教育戏剧教材。按照课程目标,编写戏剧教材,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戏剧学习规律,整体上应涵盖教育戏剧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创造性教育戏剧的内容;从思路上,从对教育戏剧的基本认识到教育戏剧的基本运用以及创造性应用。针对舞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生肢体的优势,侧重戏剧游戏环节,在戏剧技巧运用上,加入更多身体表演的活动案例,注重创造性教育戏剧肢体的开发与运用,能为学生日后所用,真正实现教材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一体化的统一。
  (三)助推教学方法改革。首先,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教育戏剧课程教学中建立了师生互动体验式的课堂模式,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学生一起参与,学生是体验者,实现与真实工作环境的对接,是有效的任务式教学模式。其次,教育戏剧的互动体验式教学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全程主动参与,不重结果,而是关注过程,使教学课堂高效且科学连贯,促使课程目标的实现。最后,教育戏剧课程强调教师运用戏剧元素,点拨与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意愿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收的方式,建立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成果,在学生知识能力发展同时,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也获得了有效提高。今后,通过激发教育戏剧课程在社会服务中的潜力,加强与幼儿园、小学、社会各艺术教育培训机构联系,积极深入一线调研与指导,及时掌握一线教师诉求,不断地优化和完善教育戏剧的课程内容,更好地实现为舞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为社会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服务,推动高职高专舞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嬰宁.教育性戏剧——在中国[J].艺术评论,2013(9).
  [2]刘锋.高职高专艺术类专业“德艺树人 演展促学”的改革探索——以广西幼专为例[J].高教论坛,2018(2).
  [3]贾红分.论“创作性戏剧”对高校戏剧教学实践及人才培养的启示[J].当代戏剧,2019(3).
  [4]周建松,陈正江.高职院校“三教”改革:背景、内涵与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9(9).
  [5]涂远娜.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舞蹈技能培养与舞台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4).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民族地区少儿创意戏剧表演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2019KY1183)
  【作者简介】林柯辰(1983— ),女,汉族,广西贵港人,在职研究生,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责编 黎 原)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凸显民族特色的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新模式,提出在“三全育人”中注重凸显民族特色,努力实现“三全育人”与民族文化的“三大融合”,即思政教育与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专业课与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素养教育与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大力实施“两大育人工程”,即“铸魂工程”和民族文化进校园环境工程。  【关键词】民族地区 高职院校 三全育人 民族特色 人才培养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具有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探讨职业教育集团如何从结合地方行业发展特点挖掘办学特色,整合和有效利用校、政、行、企资源,通过集团订单式培育提升人才输出质量,校、政、行、企联动打造地方职教品牌等方面推进地方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区域特色 职业教育 集团化办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7-0097-02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广西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背景,阐述广西外国语学院开展教育国际化的阶段性成果,针对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模式比较单一、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有待提升、学生的国际交流机会需要增加等问题,提出促进广西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对策:顺应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继续深化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建设;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培育高水平国际化的教师队伍;主动创造条件推动学生出国交流,大力开拓国际教育市场。  【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含义及理论依据,针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存在的质量主体质量意识薄弱、诊改目标不明确、缺乏外部监督与评价机制等问题,提出改革措施:转变传统职业教育理念,明确办学质量责任主体;构建多主体的诊改运行机制,将质量监控落实到教学中;构建全面的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常态化监控与阶段性复核相结合的特色诊改体系。  【关键词】教学诊改 高职院校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改革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高职语文教学存在的课程定位不清晰、缺乏质量标准,语文教学不受重视,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参与度低、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分析基于ISO 9000标准的语文课堂教学标准,并提出树立诊改意识、制定高职语文标准、设定诊断质控点、强化过程监控考核、完善诊断改进制度、不断改进教学方式等基于质量标准的语文课堂教学诊改策略,以提高高职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 语文 课堂教学 诊改策略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体验汉语·留学篇》为例,分析短期汉语零起点口语教材练习的设置理念,阐述练习在教材中的整体安排,从词语和句子练习、会话练习、综合练习等类别论述练习题型的设置,提出交际性练习的设计包括连贯一体的练习设置方式、实用有趣的练习内容设计、多元丰富的练习参与方式。  【关键词】短期汉语教材 口语教材 练习设置 零起点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视角,阐述财经商贸类高职院校教师面临的新发展目标、新育人理念、多元化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挑战,分析高职院校教师能力构成因素的特点,提出教师能力提升路径:调整心态,培养优良师德;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储备;走进企业,自觉培养“双师型”素养。  【关键词】财经商贸类高职院校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教师能力 构成因素 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突出特点,论述会计真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校企共建现代学徒制会计真账实践基地;强化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组织保障;建立校企协同招生与招工一体化的工作机制;校企共商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培优班的教学管理与学徒管理制度;推行“定期检查、及时反馈”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构建学生学业“四主体项目化”的评价体系。  【关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新能源先进材料课程理论知识难度大、校内实训设备配套不完善、校企合作力度不足等问题,提出在该课程中实施基于产教融合模式的创新创业型项目化教学改革,论述以创新创业型教改项目为主线,准确定位课程,强化校企合作设置教学内容,以“交通工具常用铅蓄电池组装与性能检修”项目为例,阐述项目任务划分与考核,有效提高新能源材料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适应职业教育对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需求。  【关键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高职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实践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目标、课程实践与理论相脱离及各实践环节缺乏衔接和融合、校企合作有待加强等问题,提出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议:完善硬件设施,推进情境教学和实境教学;编写活页式教材,助力实践型课程改革;引陪并重、专兼结合,提升教师团队实践能力;互助共赢,理顺校企合作关系。  【关键词】电厂热能动力装置 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