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中职院校;航空服务;职业素养
1 培养中职航空服务人员职业素养的意义
市场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人才的培养,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高速发展,对相关服务人员的培养越来越渴求。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在我国航空事业的高速发展下存在的弊病,中职航空服务教育体制的改革相对脱节,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具体岗位上无法很好的适应实践,难以实现其应有的社会价值,这样学校的培养就变得没有意义。
中职学校作为培养航空服务学生的专业院校,其对航空服务业的发展是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从本质上来说,首先他是属于服务业的一种,第二属性才是航空,又由于航空服务的环境与一般服务业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人才培养方面要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再与一定的理论培训相结合,可以为社会输出拥有相关理论知识的实践性人才,所以,总体上来说,中职学校航空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符合基础航空服务的需求。
2 存在的问题
中职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与普通高校相关专业的定位不同,在培养方法的制定上也应该明确自身定位,但是实际情况上这种偏差是普遍存在的:
2.1 教学侧重点偏差
中职航空院校在人才的方式上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方面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大多数中职院校却习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占据的比重较少,与实际就业脱节严重。
2.2 师资配置不合理
用于实际教学的专业教材相对短缺,高等学校的教材又不适用于中职院校,大多数学校使用的都是学校自制教材,而且相关教材和教学方案的研发教师人员相对短缺,师资的不足也影响着人才的培养效率。
2.3 教师专业度不足
由于中职航空服务专业发展年限较短,各个学校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形成相应的教师资源和教学资源储备,在部分航空核心专业课程上聘用专门的教师,而在其他课程的选择上则通常由相近专业的教师代岗,由于顶岗教师专业知识的欠缺,导致整体教学质量不佳。
2.4 教学资源脱节
部分学校由于教学资源的短缺,人才培养的场所只能定位在学校和教室里,缺乏相关方面的实践机会,这点对于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而言弊端尤为明显,实际的工作场所是在高空环境,仅仅在教室中进行模拟教学是无法达到提高实际专业技能的目的的。
3 优化职业素养的策略
3.1 明确市场导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中职院校要想培养出适用于市场需求的合格服务人员,就必须切实的扭转教学目标,明确毕业生输出的市场定位,即为航空服务基础事业提供参与服务的基层人员,再进一步制定教学方案,而不是以高等职业学院的教学目标作为自己的定位,又没有相应的教学资源匹配,往往会一无所获,根据市场导向的航空人员培养应该具备以下素质。
专业知识:了解航空的基本知识,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应用礼仪、心理知识以及基本的外语沟通应用知识。专业技能:熟悉和参透涉及航空服务的各岗位的服务技巧、沟通技巧以及其他专业技能。服务态度: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热爱工作岗位、积极协作以及团结合作的服务意识。
3.2 完善相关的课程体系
在实际教学中,中职院校还应该对整体课程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完善。具体操作方面,可以对高等教学机构的相关专业教学经验作为参考,但仅仅是参考,切忌照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市场需求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本校人才培养方向进行准确定位。出于本专业与普通服务业的不同之处,还应该积极的与航空企业争取交流机会,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对教学进行整改,制定严谨的教学标准,科学合理安排课程组合比重及时间。最后,还应该将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引入毕业考试,以此来提高中职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满足院校本身标准的同时也达到了市场的要求。
3.3 提高教师综合素養
对教师结构进行调整,建设系统完善、专业素养达标的师资队伍,以此作为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一方面,学校要对相关教师的招聘环节严格把控,提高本专业教师的薪资待遇来吸引具有专业素质的教师,同时还可以聘用一些具有实际服务经验的人员进行授课。另一方面,定期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航空事业的高速发展决定了相关技术的更新速度也会非常快,对教师进行相关先进技术的培训,并让其深入到实践中去感受,不断的充电来丰富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以此作为学生执业素养提高的必要准备。
4 总结
中职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直接影响到我国航空服务的实际发展水平,完善相关教育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素养,才能更好的让毕业生适应于市场的实际要求,再有市场促进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形成良性循环,切实推动我国航空事业的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晓燕.高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05).
[2] 付晖.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工学结合-关于我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思考[J].科技风,2014(05)
[3] 姚虹华等.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整体开发[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
(作者单位:濠江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汕头市礐光职业技术学校)
1 培养中职航空服务人员职业素养的意义
市场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人才的培养,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高速发展,对相关服务人员的培养越来越渴求。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在我国航空事业的高速发展下存在的弊病,中职航空服务教育体制的改革相对脱节,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具体岗位上无法很好的适应实践,难以实现其应有的社会价值,这样学校的培养就变得没有意义。
中职学校作为培养航空服务学生的专业院校,其对航空服务业的发展是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从本质上来说,首先他是属于服务业的一种,第二属性才是航空,又由于航空服务的环境与一般服务业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人才培养方面要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再与一定的理论培训相结合,可以为社会输出拥有相关理论知识的实践性人才,所以,总体上来说,中职学校航空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符合基础航空服务的需求。
2 存在的问题
中职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与普通高校相关专业的定位不同,在培养方法的制定上也应该明确自身定位,但是实际情况上这种偏差是普遍存在的:
2.1 教学侧重点偏差
中职航空院校在人才的方式上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方面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大多数中职院校却习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占据的比重较少,与实际就业脱节严重。
2.2 师资配置不合理
用于实际教学的专业教材相对短缺,高等学校的教材又不适用于中职院校,大多数学校使用的都是学校自制教材,而且相关教材和教学方案的研发教师人员相对短缺,师资的不足也影响着人才的培养效率。
2.3 教师专业度不足
由于中职航空服务专业发展年限较短,各个学校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形成相应的教师资源和教学资源储备,在部分航空核心专业课程上聘用专门的教师,而在其他课程的选择上则通常由相近专业的教师代岗,由于顶岗教师专业知识的欠缺,导致整体教学质量不佳。
2.4 教学资源脱节
部分学校由于教学资源的短缺,人才培养的场所只能定位在学校和教室里,缺乏相关方面的实践机会,这点对于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而言弊端尤为明显,实际的工作场所是在高空环境,仅仅在教室中进行模拟教学是无法达到提高实际专业技能的目的的。
3 优化职业素养的策略
3.1 明确市场导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中职院校要想培养出适用于市场需求的合格服务人员,就必须切实的扭转教学目标,明确毕业生输出的市场定位,即为航空服务基础事业提供参与服务的基层人员,再进一步制定教学方案,而不是以高等职业学院的教学目标作为自己的定位,又没有相应的教学资源匹配,往往会一无所获,根据市场导向的航空人员培养应该具备以下素质。
专业知识:了解航空的基本知识,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应用礼仪、心理知识以及基本的外语沟通应用知识。专业技能:熟悉和参透涉及航空服务的各岗位的服务技巧、沟通技巧以及其他专业技能。服务态度: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热爱工作岗位、积极协作以及团结合作的服务意识。
3.2 完善相关的课程体系
在实际教学中,中职院校还应该对整体课程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完善。具体操作方面,可以对高等教学机构的相关专业教学经验作为参考,但仅仅是参考,切忌照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市场需求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本校人才培养方向进行准确定位。出于本专业与普通服务业的不同之处,还应该积极的与航空企业争取交流机会,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对教学进行整改,制定严谨的教学标准,科学合理安排课程组合比重及时间。最后,还应该将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引入毕业考试,以此来提高中职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满足院校本身标准的同时也达到了市场的要求。
3.3 提高教师综合素養
对教师结构进行调整,建设系统完善、专业素养达标的师资队伍,以此作为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一方面,学校要对相关教师的招聘环节严格把控,提高本专业教师的薪资待遇来吸引具有专业素质的教师,同时还可以聘用一些具有实际服务经验的人员进行授课。另一方面,定期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航空事业的高速发展决定了相关技术的更新速度也会非常快,对教师进行相关先进技术的培训,并让其深入到实践中去感受,不断的充电来丰富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以此作为学生执业素养提高的必要准备。
4 总结
中职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直接影响到我国航空服务的实际发展水平,完善相关教育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素养,才能更好的让毕业生适应于市场的实际要求,再有市场促进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形成良性循环,切实推动我国航空事业的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晓燕.高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05).
[2] 付晖.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工学结合-关于我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思考[J].科技风,2014(05)
[3] 姚虹华等.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整体开发[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
(作者单位:濠江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汕头市礐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