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础化学课程在高职院校染整技术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对织物前处理中的工作液分析检测、染色过程中的染料量计算和整理后的整理剂残留分析等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本论文从端正教学态度、优化教学内容、整合实验过程和改进考核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基础化学课程怎样与染整技术专业技能结合,对课程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基础化学;专业技能;课程改革
基础化学包括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染料化学等内容,是高职染整技术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原理和方法在纤维化学、前处理、染色、印花、整理、染料助剂、纺织品检测等核心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基础化学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以后从事染整技术专业的工作能力。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部分学生在高中时化学基础较为薄弱,在大学的基础化学课程学习中更是存在畏惧心理,动手操作和计算能力较差。此外,基础化学教材内容与染整技术专业教学脱节,专业的技术性与有限的基础化学课程安排之间矛盾比较突出,导致学生对基础化学的学习不够重视,兴趣不大,存在畏难情绪,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如何在课程教学中一方面把握必需、够用为度,即要保证必要的基本化学知识、基本化学理论和基本化学实验技能,另一方面为专业课作知识铺垫,实现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专业知识相衔接,体现专业特色和职业特色。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端正教学态度,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
在课堂上,由于学生的化学基础参差不齐,整体差异较大,而且学习内容的专业化、深度和广度比以前增加,学习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同时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这对他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久而久之,学生的专业兴趣逐渐降低,学习动力逐渐减弱,导致学习的效果不理想。面对高职学生,我们首先要在思想上做到“不抛弃 不放弃”,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对学生进行归类和分组,实验操作中注重培养基础好的学生带基础差的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积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收集学生对本课程的授课内容、教学方式的意见建议,抓住学生在学习和实验中的主要问题,对症下药,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有针对性进行引导和改进。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及灵活的教学活动过程,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要调整知识点,打破各章节的相对独立性,对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划分与组合。在课程结构上,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知识点进行优化整合。根据学生将来在工作岗位上的需求,对课程知识点进行调整、删减和增补。
在授课过程中围绕染整技术专业课程所需的化学知识展开讲解,将每一章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的实际案例来讲解理论知识。比如讲授电解质一章,金属离子的危害性学生总是感觉不明显,但是运用化学知识对染整中前处理和染色工艺疵病等情况进行详细剖析,会使学生对金属离子的影响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将有色溶液的吸光度作为化学分析的对象来讲授化学基础分析,介绍上染率的概念与计算,为今后染色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双氧水的滴定分析也是重要的实验课程,结合织物的前处理过程,对漂白前后溶液的双氧水含量进行分析,也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理解程度。总之,通过把实际案例与本课程的相关理论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保障教学成果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量越来越大,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的同时,使基础课学时严重不足。因此,为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改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进行“启发式”和“参与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未来专业岗位应该具备的化学基础知识,以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在讲到化学分析时,提出相关专业问题,让学生去查资料,然后在课堂上把自己查到的资料进行汇报,老师再通过多媒体播放资料短片,对有关理论知识作必要讲解,学生们在浓厚的兴趣中完成知识的学习,效果非常理想。同时,现在多媒体技术已经非常流行,音频、视频、网上公开课也很多,但是运用动画、三维效果来展示化学世界还停留在初始阶段,也更加受学生的欢迎,因此在讲授颜色与化学分子式关系时使用这些辅助手段必将加深学生的印象。
实验是基础化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我们将实验项目分成三种类型,一是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类实验;二是应用技能验证型、训练型实验;三是具有创新特点的综合技能训练类实验。对于第一类实验项目,主要强调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操作的规范性、熟练程度,注重基本能力的培养;对于第二类项目,应按照就业岗位的规定和考证的规则来严格要求,进行强化训练。每年4月份学校的技能运动会则是展现这些技能、检验学生水平并考证的最佳方式;第三类实验项目,需要强调基础化学与专业技能的结合,适当融入一些典型的专业检测项目如前处理液在线检测、织物上染率测定等,按照国家标准监测检验方法进行实验,为专业课学习做好铺垫。
在课程的实验中撰写偏向染整方向的实验教程,包括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实验、综合实验和专业实验,做到基础实验与专业实验的衔接。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由理论到应用,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实际水平,对学生掌握扎实的实践技能而成为染整专业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此外,过去实验教学中比较注重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现象的观察,学生一般只是机械地操作,作一些记录,最后完成实验报告了事,实验过程都是教师给学生设计好了的,甚至大多数试剂都是教师实验前给准备好的,学生对实验内容只是被动的接受,几乎没有独立的思考和实践过程,不能真正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所有实验试剂均由学生自己动手配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使学生眼、手、脑并用,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改进考核方式,综合反映学生掌握水平
对于最终的考核方式,采取口试及实际操作的方式考核实验课程。从实验过程的设计到药品仪器的选用,从试剂的配制到试样的测定,以及实验数据、结果的处理分析等均由学生来完成。教师通过对一些相关问题的口头提问和对学生实验操作过程的观察来给出评价。整个考核注重过程,注重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考核结束后,教师对每组表现进行现场点评,对学生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再作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实验技能有更大的提高。
总之,将基础化学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课程改革需要循序渐进,通过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考核等内容不断完善,最终达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武亚明.基础化学教改探讨[J].科技资讯,2010,31:184.
[2]余一明.高职教改课程系统优化与延伸技能初探[J].价值工程,2010,19:169-170.
[3]王琴.试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化改革趋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3:7-11.
[4]韩晓颖,吴昊,刘勇涛等.高职学院环境专业基础化学课程改革的探索[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100-101.
【关键词】基础化学;专业技能;课程改革
基础化学包括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染料化学等内容,是高职染整技术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原理和方法在纤维化学、前处理、染色、印花、整理、染料助剂、纺织品检测等核心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基础化学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以后从事染整技术专业的工作能力。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部分学生在高中时化学基础较为薄弱,在大学的基础化学课程学习中更是存在畏惧心理,动手操作和计算能力较差。此外,基础化学教材内容与染整技术专业教学脱节,专业的技术性与有限的基础化学课程安排之间矛盾比较突出,导致学生对基础化学的学习不够重视,兴趣不大,存在畏难情绪,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如何在课程教学中一方面把握必需、够用为度,即要保证必要的基本化学知识、基本化学理论和基本化学实验技能,另一方面为专业课作知识铺垫,实现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专业知识相衔接,体现专业特色和职业特色。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端正教学态度,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
在课堂上,由于学生的化学基础参差不齐,整体差异较大,而且学习内容的专业化、深度和广度比以前增加,学习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同时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这对他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久而久之,学生的专业兴趣逐渐降低,学习动力逐渐减弱,导致学习的效果不理想。面对高职学生,我们首先要在思想上做到“不抛弃 不放弃”,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对学生进行归类和分组,实验操作中注重培养基础好的学生带基础差的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积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收集学生对本课程的授课内容、教学方式的意见建议,抓住学生在学习和实验中的主要问题,对症下药,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有针对性进行引导和改进。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及灵活的教学活动过程,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要调整知识点,打破各章节的相对独立性,对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划分与组合。在课程结构上,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知识点进行优化整合。根据学生将来在工作岗位上的需求,对课程知识点进行调整、删减和增补。
在授课过程中围绕染整技术专业课程所需的化学知识展开讲解,将每一章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的实际案例来讲解理论知识。比如讲授电解质一章,金属离子的危害性学生总是感觉不明显,但是运用化学知识对染整中前处理和染色工艺疵病等情况进行详细剖析,会使学生对金属离子的影响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将有色溶液的吸光度作为化学分析的对象来讲授化学基础分析,介绍上染率的概念与计算,为今后染色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双氧水的滴定分析也是重要的实验课程,结合织物的前处理过程,对漂白前后溶液的双氧水含量进行分析,也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理解程度。总之,通过把实际案例与本课程的相关理论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保障教学成果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量越来越大,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的同时,使基础课学时严重不足。因此,为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改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进行“启发式”和“参与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未来专业岗位应该具备的化学基础知识,以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在讲到化学分析时,提出相关专业问题,让学生去查资料,然后在课堂上把自己查到的资料进行汇报,老师再通过多媒体播放资料短片,对有关理论知识作必要讲解,学生们在浓厚的兴趣中完成知识的学习,效果非常理想。同时,现在多媒体技术已经非常流行,音频、视频、网上公开课也很多,但是运用动画、三维效果来展示化学世界还停留在初始阶段,也更加受学生的欢迎,因此在讲授颜色与化学分子式关系时使用这些辅助手段必将加深学生的印象。
实验是基础化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我们将实验项目分成三种类型,一是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类实验;二是应用技能验证型、训练型实验;三是具有创新特点的综合技能训练类实验。对于第一类实验项目,主要强调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操作的规范性、熟练程度,注重基本能力的培养;对于第二类项目,应按照就业岗位的规定和考证的规则来严格要求,进行强化训练。每年4月份学校的技能运动会则是展现这些技能、检验学生水平并考证的最佳方式;第三类实验项目,需要强调基础化学与专业技能的结合,适当融入一些典型的专业检测项目如前处理液在线检测、织物上染率测定等,按照国家标准监测检验方法进行实验,为专业课学习做好铺垫。
在课程的实验中撰写偏向染整方向的实验教程,包括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实验、综合实验和专业实验,做到基础实验与专业实验的衔接。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由理论到应用,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实际水平,对学生掌握扎实的实践技能而成为染整专业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此外,过去实验教学中比较注重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现象的观察,学生一般只是机械地操作,作一些记录,最后完成实验报告了事,实验过程都是教师给学生设计好了的,甚至大多数试剂都是教师实验前给准备好的,学生对实验内容只是被动的接受,几乎没有独立的思考和实践过程,不能真正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所有实验试剂均由学生自己动手配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使学生眼、手、脑并用,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改进考核方式,综合反映学生掌握水平
对于最终的考核方式,采取口试及实际操作的方式考核实验课程。从实验过程的设计到药品仪器的选用,从试剂的配制到试样的测定,以及实验数据、结果的处理分析等均由学生来完成。教师通过对一些相关问题的口头提问和对学生实验操作过程的观察来给出评价。整个考核注重过程,注重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考核结束后,教师对每组表现进行现场点评,对学生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再作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实验技能有更大的提高。
总之,将基础化学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课程改革需要循序渐进,通过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考核等内容不断完善,最终达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武亚明.基础化学教改探讨[J].科技资讯,2010,31:184.
[2]余一明.高职教改课程系统优化与延伸技能初探[J].价值工程,2010,19:169-170.
[3]王琴.试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化改革趋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3:7-11.
[4]韩晓颖,吴昊,刘勇涛等.高职学院环境专业基础化学课程改革的探索[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