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自身实践以及对已建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的观察与研究,结合工作中对城市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设计与BRT站台结合设计时存在的问题,从建设条件、投资控制、维护管理、交通疏导等方面进行分析, 提出在实际工程中如何选择作为车辆与行人立体交叉的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人行天桥;地下通道;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 U29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乌鲁木齐城市交通日趋发达,人行过街需求与车辆通行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提高城市路网的通行能力、又能确保行人安全方便的过街,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修建人行天桥或者地下通道,形成立体过街,从而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车辆通行及人行过街双向需求且互相影响最小的方案。人行天桥或者地下通道的建设能够对提高车辆运行速度、实现人车分流、改善交通拥挤状况,提高城市居民步行质量等有良好交通和社会效益。BRT快速公交的建设又是解决人行公共交通的较好的方案,然而如何将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设计与BRT站台设计相结合,从而充分利用好这三大解决行人通行的方案,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将是广大设计人员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文结合笔者参与完成的一些天桥和地下通道的设计,对设计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
一、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建设的选址
城市人行天桥大多在大型商场附近或者其它交通流量集中的地区,这样肯定会遇到用地紧张问题,而天桥的净空要求以及梯道落地处的地形地物决定着梯道的长度和梯道落地的位置,最终决定天桥整体位置【1-2】。影响天桥的楼梯设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一步台阶的高度和宽度;第二个是楼梯的宽度。根据《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踏步的高宽关系按 2R+T=0.6m 的关系式计算……”梯道坡度不得大于1:2……手推自行车及童车的坡道坡度不宜大于 1:4”,以及天桥净空大于5m的要求,天桥单个梯道的长度如果考虑人、车混行的话基本要达到 20m 以上,两边合起来就有 40m 以上了,由于城市中心的土地的紧张局势很难有这么大的空间范围。个人认为在用地紧张的地区人车混行的楼梯可以考虑适当1:3斜坡,这样就可以使得整个梯道缩短至少5米以上,很好的解决了用地紧张的问题。在乌鲁木齐南湖北路BRT7号线宏怡花园站人行桥的方案设计中由于用地限制就采用了这一坡度。人行天桥的或者地下通道的选址与BRT站台的结合很重要,它也是解决人行过街和乘客换乘的关键。BRT站台一般会设置在交叉口等行人过街需求较大的地方,通过线路换乘;尽量减小交叉口的用地。一般天桥的选址应优先考虑满足交通需要和行人的便利。但是,对于城市中心区,由于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的限制,以及地下管线等的影响,通常桥址的确定一般很难达到理想状态,只能在结构设计和实际地形上找到折中点。
结构分析
在选择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结构体系时, 应对工程性质、环境特征、结构功能、造型需要、施工条件、技术力量、投资可能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于在旧城区由于道路交通量通常较大,故在施工时不允许占用过多的桥下路面,也不容许施工时间太长。那么结构设计时就必须考虑方便,快捷的施工方式。一般采用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或钢结构箱梁。由于钢结构箱梁有重量轻,造型多,施工时间最短的优势,目前的人行天桥设计大量采用了钢结构箱梁。采用大跨度钢结构还可以根据当前情况采用异型板,一般而言施工和安装是不受限制的而且最大的优点是不会造成道路交通的中断,而且天桥的建设周期一般都比较短。地下人行通道设计,主要考虑地下基础情况以及出口的位置等因素。通道地基处理不仅要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处理措施,如地下水位和考虑挖基坑防护、地下水对地表沉陷的负面影响【3~4】。因此地下人行通道设计应综合考虑管道工程,市政公共设施和周边环境的情况,以及项目投资和维护条件等因素,根据水文和地质数据,以结构安全为原则确定结构防水处理方案。
二、人行天桥与地道的对比分析
(一)心理作用。行人使用地下通道的思想阻力远小于天桥。天桥高差大,上下桥比较费力,特别是老弱病残的人更加困难;行人通过人行天桥在第一感觉上会有畏难心理,觉得攀登天桥会比较劳累。通常城市人行天桥的高差较大、梯道长度也会比较长。人行地下通道相对而言高差较小,容易行走;通道的雨篷可以遮挡炎热的太阳,行走起来比较凉爽舒适,通道内还可以避免雷雨,先下后上给人感觉上会轻松很多【5】。
(二)气候。天桥一般没有遮盖,暴露在夏季和寒冷的冬天,特别是北方的冬天,经常与冰雪冻天桥的台阶上,容易滑倒。在隧道里,夏天不热,冬天没有雪,无论老人和小孩都可以顺利通过。
(三)经济状况。一般来说,人行通道高于人行天桥成本20% ~ 40%地下通道在建造过程中要考虑很多地下管线的迁移费用,以及地基处理,基坑防护等费用,而且地下通道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考虑排水,照明以及使用时的维护管理等。因此很多立体过街的形式中选择了人行天桥。
(四)景观条件。地形相对空旷,建筑较少的地方建造人行天桥,如果天桥的造型和颜色与环境协调,可以起到点缀和美化环境,在相对狭窄的街道,两边的建筑密集建设桥梁将会影响视野,使街道建筑显得更加拥挤,这种情况下修建地下通道是影响较小的方案。
(五)建设。地下通道的施工,会破坏现状路面,中断交通,对道路交通造成很大的影响。由于地下管线,如复杂的地质水文导致施工困难;但人行地道与架空电缆可以避免干扰。人行天桥施工可以在晚上进行,只需要2 ~ 4 h,大大的减少了对交通的影响;人行天桥对地下管网的建设影响较小,架空电缆,有时需要迁移杆或者提升电缆。
三、工程實例
(一)BRT(104团中学站)地下通道,BRT(104团中学站)附近有104团中学及西山医院等人流量聚集的场所,行人过街的需求量比较大,此处西山路与克拉玛依西路均为主干道,行人平面过街或者进行BRT换乘很不安全,而且行人平面过街会影响到整个道路的通行能力,因此在BRT(104团中学站)东侧——即西山路与克拉玛依西路交叉口,设置一座地下通道,既方便行人过街也可解决行人换乘BRT的问题。此处受西山高架的影响,修建人行天桥净空不足,此处高架桥底面距离地面约8.1米,若要保证天桥净空5米,而主桥结构为1.35米。天桥顶面距离高架桥顶面只有1.6米左右的距离不满足人的通行。故在此处设置地下。
(二)王家梁住宅小区附近BRT(煤矿站)附近有王家梁住宅小区和自建住宅区等人流量聚集的场所为方便行人在BRT(煤矿站)进行换乘,进行了立体过街设计。此处较为开阔,附近有大型的住宅小区以及大型的公交车场,此处现状车流量较大。为了避免地下通道施工,造成地面交通,交通相对很大的影响;为了避免地下管线和复杂的地质水文导致施工困难;这里建议建立一个人行天桥。
四、结语
总之,在实际工程设计、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不能一概而论,而高投资的地下通道可能会受到许多不确定的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对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多重限制,但在当前条件特别是影响城市景观和没有意识的人过马路(安全、平稳、舒适),投资较少的人行天桥就行不通了。作者认为在人行天桥、地下通道与BRT站台结合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分析其利弊,尽量在满足人们通行需求的基础上选择弊端最小的设计方案。正确的理解和应用各种原则的适用性。在经济、美观的条件下使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方面的功能、结构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
【参考文献】
[1] 翟国强, 张玉坤. 当代国内人行天桥建设的几个趋向[J]. 建筑学报 2005(2)
[2] 曹薇. 城市人行天桥设计新概念[J]. 中国科技信息,2005(17)
[3] 黄俊,杨小丽.武汉市常青路地下人行通道超浅埋暗挖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05 (2)
[4] 地基处理新技术[M].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5] 单晓芳浅谈景观人行天桥的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6(5):72-74
【作者简介】
[1] 郑新波(1987-)男,新疆阿克苏,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
[2] 黄筑强,(1986—),男,湖南新邵,硕士研究生,广西玉林市公路管理处科员。
关键词::人行天桥;地下通道;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 U29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乌鲁木齐城市交通日趋发达,人行过街需求与车辆通行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提高城市路网的通行能力、又能确保行人安全方便的过街,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修建人行天桥或者地下通道,形成立体过街,从而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车辆通行及人行过街双向需求且互相影响最小的方案。人行天桥或者地下通道的建设能够对提高车辆运行速度、实现人车分流、改善交通拥挤状况,提高城市居民步行质量等有良好交通和社会效益。BRT快速公交的建设又是解决人行公共交通的较好的方案,然而如何将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设计与BRT站台设计相结合,从而充分利用好这三大解决行人通行的方案,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将是广大设计人员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文结合笔者参与完成的一些天桥和地下通道的设计,对设计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
一、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建设的选址
城市人行天桥大多在大型商场附近或者其它交通流量集中的地区,这样肯定会遇到用地紧张问题,而天桥的净空要求以及梯道落地处的地形地物决定着梯道的长度和梯道落地的位置,最终决定天桥整体位置【1-2】。影响天桥的楼梯设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一步台阶的高度和宽度;第二个是楼梯的宽度。根据《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踏步的高宽关系按 2R+T=0.6m 的关系式计算……”梯道坡度不得大于1:2……手推自行车及童车的坡道坡度不宜大于 1:4”,以及天桥净空大于5m的要求,天桥单个梯道的长度如果考虑人、车混行的话基本要达到 20m 以上,两边合起来就有 40m 以上了,由于城市中心的土地的紧张局势很难有这么大的空间范围。个人认为在用地紧张的地区人车混行的楼梯可以考虑适当1:3斜坡,这样就可以使得整个梯道缩短至少5米以上,很好的解决了用地紧张的问题。在乌鲁木齐南湖北路BRT7号线宏怡花园站人行桥的方案设计中由于用地限制就采用了这一坡度。人行天桥的或者地下通道的选址与BRT站台的结合很重要,它也是解决人行过街和乘客换乘的关键。BRT站台一般会设置在交叉口等行人过街需求较大的地方,通过线路换乘;尽量减小交叉口的用地。一般天桥的选址应优先考虑满足交通需要和行人的便利。但是,对于城市中心区,由于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的限制,以及地下管线等的影响,通常桥址的确定一般很难达到理想状态,只能在结构设计和实际地形上找到折中点。
结构分析
在选择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结构体系时, 应对工程性质、环境特征、结构功能、造型需要、施工条件、技术力量、投资可能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于在旧城区由于道路交通量通常较大,故在施工时不允许占用过多的桥下路面,也不容许施工时间太长。那么结构设计时就必须考虑方便,快捷的施工方式。一般采用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或钢结构箱梁。由于钢结构箱梁有重量轻,造型多,施工时间最短的优势,目前的人行天桥设计大量采用了钢结构箱梁。采用大跨度钢结构还可以根据当前情况采用异型板,一般而言施工和安装是不受限制的而且最大的优点是不会造成道路交通的中断,而且天桥的建设周期一般都比较短。地下人行通道设计,主要考虑地下基础情况以及出口的位置等因素。通道地基处理不仅要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处理措施,如地下水位和考虑挖基坑防护、地下水对地表沉陷的负面影响【3~4】。因此地下人行通道设计应综合考虑管道工程,市政公共设施和周边环境的情况,以及项目投资和维护条件等因素,根据水文和地质数据,以结构安全为原则确定结构防水处理方案。
二、人行天桥与地道的对比分析
(一)心理作用。行人使用地下通道的思想阻力远小于天桥。天桥高差大,上下桥比较费力,特别是老弱病残的人更加困难;行人通过人行天桥在第一感觉上会有畏难心理,觉得攀登天桥会比较劳累。通常城市人行天桥的高差较大、梯道长度也会比较长。人行地下通道相对而言高差较小,容易行走;通道的雨篷可以遮挡炎热的太阳,行走起来比较凉爽舒适,通道内还可以避免雷雨,先下后上给人感觉上会轻松很多【5】。
(二)气候。天桥一般没有遮盖,暴露在夏季和寒冷的冬天,特别是北方的冬天,经常与冰雪冻天桥的台阶上,容易滑倒。在隧道里,夏天不热,冬天没有雪,无论老人和小孩都可以顺利通过。
(三)经济状况。一般来说,人行通道高于人行天桥成本20% ~ 40%地下通道在建造过程中要考虑很多地下管线的迁移费用,以及地基处理,基坑防护等费用,而且地下通道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考虑排水,照明以及使用时的维护管理等。因此很多立体过街的形式中选择了人行天桥。
(四)景观条件。地形相对空旷,建筑较少的地方建造人行天桥,如果天桥的造型和颜色与环境协调,可以起到点缀和美化环境,在相对狭窄的街道,两边的建筑密集建设桥梁将会影响视野,使街道建筑显得更加拥挤,这种情况下修建地下通道是影响较小的方案。
(五)建设。地下通道的施工,会破坏现状路面,中断交通,对道路交通造成很大的影响。由于地下管线,如复杂的地质水文导致施工困难;但人行地道与架空电缆可以避免干扰。人行天桥施工可以在晚上进行,只需要2 ~ 4 h,大大的减少了对交通的影响;人行天桥对地下管网的建设影响较小,架空电缆,有时需要迁移杆或者提升电缆。
三、工程實例
(一)BRT(104团中学站)地下通道,BRT(104团中学站)附近有104团中学及西山医院等人流量聚集的场所,行人过街的需求量比较大,此处西山路与克拉玛依西路均为主干道,行人平面过街或者进行BRT换乘很不安全,而且行人平面过街会影响到整个道路的通行能力,因此在BRT(104团中学站)东侧——即西山路与克拉玛依西路交叉口,设置一座地下通道,既方便行人过街也可解决行人换乘BRT的问题。此处受西山高架的影响,修建人行天桥净空不足,此处高架桥底面距离地面约8.1米,若要保证天桥净空5米,而主桥结构为1.35米。天桥顶面距离高架桥顶面只有1.6米左右的距离不满足人的通行。故在此处设置地下。
(二)王家梁住宅小区附近BRT(煤矿站)附近有王家梁住宅小区和自建住宅区等人流量聚集的场所为方便行人在BRT(煤矿站)进行换乘,进行了立体过街设计。此处较为开阔,附近有大型的住宅小区以及大型的公交车场,此处现状车流量较大。为了避免地下通道施工,造成地面交通,交通相对很大的影响;为了避免地下管线和复杂的地质水文导致施工困难;这里建议建立一个人行天桥。
四、结语
总之,在实际工程设计、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不能一概而论,而高投资的地下通道可能会受到许多不确定的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对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多重限制,但在当前条件特别是影响城市景观和没有意识的人过马路(安全、平稳、舒适),投资较少的人行天桥就行不通了。作者认为在人行天桥、地下通道与BRT站台结合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分析其利弊,尽量在满足人们通行需求的基础上选择弊端最小的设计方案。正确的理解和应用各种原则的适用性。在经济、美观的条件下使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方面的功能、结构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
【参考文献】
[1] 翟国强, 张玉坤. 当代国内人行天桥建设的几个趋向[J]. 建筑学报 2005(2)
[2] 曹薇. 城市人行天桥设计新概念[J]. 中国科技信息,2005(17)
[3] 黄俊,杨小丽.武汉市常青路地下人行通道超浅埋暗挖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05 (2)
[4] 地基处理新技术[M].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5] 单晓芳浅谈景观人行天桥的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6(5):72-74
【作者简介】
[1] 郑新波(1987-)男,新疆阿克苏,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
[2] 黄筑强,(1986—),男,湖南新邵,硕士研究生,广西玉林市公路管理处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