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打造过硬的特战小队,特战小队长必须能带兵。按马新庆的理解,就是“特战小队长手下没有带不好的兵”。他不仅让素有“倔牛”之称的士兵脱颖而出,还带着特战小队荣获集体三等功。
2017年,马新庆刚毕业,成为第76集团军某旅特战小队长。“‘小分队打大仗’‘以小制大’是特战小队的作战理念。”如今的马新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种小型化、专家化的编制,使特战小队更加精干、靈敏、快速、高效。
按照构想,未来战场上,特战小队长将带领队员,完成侦察、引导、破袭等任务。如何去训练、如何去带兵、如何去指挥……这是特战小队长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
“超越自己,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在悬崖峭壁上,马新庆手抓12毫米粗的攀登绳,双脚踩在崖壁上,身体几乎绷成90°。这是去年陆军首届特战小队长集训中的攀登课目比武。
爬了不到一半,马新庆就感觉汗水浸湿了全身,体力开始飞快地流失。一不留神,攀登绳开始在他手中打滑。
“我是一名特战小队长,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马新庆咬紧牙关继续向上爬,最终成功翻上山顶。他迅速观察周围,确认没有敌情,便开始辅助后续的队友攀登。
那次集训是对特战小队长单兵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和锤炼。而马新庆的表现,充分证明了他作为特战小队长的实力。
特战小队长必须是团队中的全能选手。然而,成为一名全能特战队员绝非易事。马新庆形容自己军旅这一路,是充满血汗的“自我超越之旅”。
18岁那年,马新庆参军入伍,成为一名炮兵。当兵第三年,他通过特种兵选拔加入了某特种大队。
在新岗位,马新庆全身心地投入特战训练。转岗仅一年多,他就报名参加了全军特种兵大比武,并在伞降渗透课目比武中赢得了3块奖牌,荣立二等功。
当时,马新庆熟练掌握了20多种特战课目,以及12种主战装备,已经算得上单位顶尖的特战队员之一。然而,在2013年的一次“跨越天堑”课目训练中,他从8米高台上摔了下去。受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连最基本的体能训练都难以完成。马新庆的心里也经历了一场艰难斗争。
那年服役期满,马新庆继续留队,并开始努力做康复训练。一年后,他的训练成绩甚至超过受伤前的水平。这一次,他得以顺利提干,进入军校深造。这些都为他成长为一名特战小队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今,带领着一支特战小队,马新庆的单兵能力更加精进。凭着一身硬功夫,2019年10月,他从全军特种部队推荐的近百名特战队员中脱颖而出,执行了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和第九届北京香山论坛安全警卫任务。
“很多时候,我们其实是与自己在战斗。”马新庆说,“超越自己,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特战小队长手下没有带不好的兵”
在日常训练中,特战小队长是天然的组训者。部队调整改革后,马新庆注意到的第一个变化,就是体能训练不再由连队统一组织,而是由特战小队长各自带队组训。
“组训权”在手,马新庆想出了不少新招。他为每名队员量身制订了专属体能训练计划。为了检验体能训练效果、形成激励机制,马新庆每月组织一次“健美比赛”。他们评选出肌肉块最大的“肌肉男”,每个人还与自己前一个月的照片对比,观察肌肉增长情况,修订训练计划。
在小练兵、小比武的过程中,特战小队内部也更加融洽和默契。在实战中,这种默契就是实实在在的战斗力。
“在特战小队中,战术队形指挥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马新庆说。小队成立之初,很多队员都不太懂“队形与运动”,他只能一点一点去教。为了让大家有更直观感受,马新庆将树枝和石子摆在地上进行讲解。树枝代表地形,石子代表队员。
一开始,马新庆通过一边下口令一边纠正的方式,让队员们做基本动作。之后,他将口令换为各种声音,如敲棍子声、吹口哨声。最后阶段的无声训练,队员们会根据旗语、手语等内容,完成战术队形切换,精准执行战术动作。
要打造过硬的特战小队,特战小队长必须能带兵。按马新庆的理解,就是“特战小队长手下没有带不好的兵”。
在团队里,邵明晨因自幼习武,性格粗犷,素有“倔牛”之称。刚来到特战营时,各单位都不愿意接纳邵明晨,但马新庆请求留下他。
马新庆看重邵明晨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只要带得好,这会是一个难得的好兵。”
事实证明了马新庆的判断。按照他制订的专项训练计划,经过一段时间的“魔鬼训练”,邵明晨很快脱颖而出。在上级组织的75公斤级综合格斗比赛中,他仅用25秒就击败了对手。
那一年,马新庆所带的特战小队荣获集体三等功,包括邵明晨在内的2人荣立二等功。
“我永远不会放弃受伤战友”
2018年7月,陆军首次组织特战小队考核比武,马新庆带着这支特战小队代表第76集团军某特战旅参加了考核。
考核场仅有的标识物是导调组插的红旗。作为特战小队的导航员,程宝平的任务是找到每一面红旗,确保路线正确。
考核中,程宝平突然因为体力透支晕倒。一旦他上了救护车,就意味着他退出了比赛。按照考核细则,如果特战小队减员,总成绩扣100分,后续课目分扣20%。那就意味着,马新庆和他的队友们必输无疑。
这种情况下,马新庆有自己的信念:任务要完成,伤员也要救。在所有人焦灼的目光下,马新庆决定原地警戒,进行战场救护。待程宝平意识稍微恢复,队员们将他抬上漂浮器材,一边游泳,一边推着他渡河。上岸后,两名队员架起昏迷的程宝平就往前跑。其余队员带着全队湿透的物资,紧跟在后。
马新庆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把所有人带到终点。在最后一个登机撤离课目中,马新庆在关闭机舱门时用力过猛,不小心夹破了右手3根手指,鲜血直流。直到考核结束,他都没来得及包扎伤口。他忙着和救护人员一起将程宝平抬上救护车。
考核组的评委递来成绩单,马新庆看了一眼:因为拖带着一名伤员,他们考核用时比平时训练慢了不少,最后三个课目的战术分也基本被扣完。
在10多支参赛队中,马新庆和队友们只夺得了第4名。但他觉得值:“作为特战小队长,我永远不会放弃受伤战友。”
特战小队长群体在这场考核比武中的表现,引发了各级深度思考。“敌后行动,通常不方便大事小事请示汇报,小队长拥有相当的自主决断权和临机处置权。”某集训队教官指出,作为全队的战斗核心,特战小队长精通指挥,率兵可“以一当十”。
两年多来,马新庆带队参加了陆军“特战奇兵-2018”考核比武中的特战小队比武课目,组织了旅里两届“魔鬼周”集训,参加了2019年的陆军特战小队长集训……随着自身经验、能力不断提升,他正带领队友们,向顶级特战小队加速迈进。(《解放军报》)
2017年,马新庆刚毕业,成为第76集团军某旅特战小队长。“‘小分队打大仗’‘以小制大’是特战小队的作战理念。”如今的马新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种小型化、专家化的编制,使特战小队更加精干、靈敏、快速、高效。
按照构想,未来战场上,特战小队长将带领队员,完成侦察、引导、破袭等任务。如何去训练、如何去带兵、如何去指挥……这是特战小队长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
“超越自己,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在悬崖峭壁上,马新庆手抓12毫米粗的攀登绳,双脚踩在崖壁上,身体几乎绷成90°。这是去年陆军首届特战小队长集训中的攀登课目比武。
爬了不到一半,马新庆就感觉汗水浸湿了全身,体力开始飞快地流失。一不留神,攀登绳开始在他手中打滑。
“我是一名特战小队长,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马新庆咬紧牙关继续向上爬,最终成功翻上山顶。他迅速观察周围,确认没有敌情,便开始辅助后续的队友攀登。
那次集训是对特战小队长单兵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和锤炼。而马新庆的表现,充分证明了他作为特战小队长的实力。
特战小队长必须是团队中的全能选手。然而,成为一名全能特战队员绝非易事。马新庆形容自己军旅这一路,是充满血汗的“自我超越之旅”。
18岁那年,马新庆参军入伍,成为一名炮兵。当兵第三年,他通过特种兵选拔加入了某特种大队。
在新岗位,马新庆全身心地投入特战训练。转岗仅一年多,他就报名参加了全军特种兵大比武,并在伞降渗透课目比武中赢得了3块奖牌,荣立二等功。
当时,马新庆熟练掌握了20多种特战课目,以及12种主战装备,已经算得上单位顶尖的特战队员之一。然而,在2013年的一次“跨越天堑”课目训练中,他从8米高台上摔了下去。受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连最基本的体能训练都难以完成。马新庆的心里也经历了一场艰难斗争。
那年服役期满,马新庆继续留队,并开始努力做康复训练。一年后,他的训练成绩甚至超过受伤前的水平。这一次,他得以顺利提干,进入军校深造。这些都为他成长为一名特战小队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今,带领着一支特战小队,马新庆的单兵能力更加精进。凭着一身硬功夫,2019年10月,他从全军特种部队推荐的近百名特战队员中脱颖而出,执行了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和第九届北京香山论坛安全警卫任务。
“很多时候,我们其实是与自己在战斗。”马新庆说,“超越自己,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特战小队长手下没有带不好的兵”
在日常训练中,特战小队长是天然的组训者。部队调整改革后,马新庆注意到的第一个变化,就是体能训练不再由连队统一组织,而是由特战小队长各自带队组训。
“组训权”在手,马新庆想出了不少新招。他为每名队员量身制订了专属体能训练计划。为了检验体能训练效果、形成激励机制,马新庆每月组织一次“健美比赛”。他们评选出肌肉块最大的“肌肉男”,每个人还与自己前一个月的照片对比,观察肌肉增长情况,修订训练计划。
在小练兵、小比武的过程中,特战小队内部也更加融洽和默契。在实战中,这种默契就是实实在在的战斗力。
“在特战小队中,战术队形指挥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马新庆说。小队成立之初,很多队员都不太懂“队形与运动”,他只能一点一点去教。为了让大家有更直观感受,马新庆将树枝和石子摆在地上进行讲解。树枝代表地形,石子代表队员。
一开始,马新庆通过一边下口令一边纠正的方式,让队员们做基本动作。之后,他将口令换为各种声音,如敲棍子声、吹口哨声。最后阶段的无声训练,队员们会根据旗语、手语等内容,完成战术队形切换,精准执行战术动作。
要打造过硬的特战小队,特战小队长必须能带兵。按马新庆的理解,就是“特战小队长手下没有带不好的兵”。
在团队里,邵明晨因自幼习武,性格粗犷,素有“倔牛”之称。刚来到特战营时,各单位都不愿意接纳邵明晨,但马新庆请求留下他。
马新庆看重邵明晨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只要带得好,这会是一个难得的好兵。”
事实证明了马新庆的判断。按照他制订的专项训练计划,经过一段时间的“魔鬼训练”,邵明晨很快脱颖而出。在上级组织的75公斤级综合格斗比赛中,他仅用25秒就击败了对手。
那一年,马新庆所带的特战小队荣获集体三等功,包括邵明晨在内的2人荣立二等功。
“我永远不会放弃受伤战友”
2018年7月,陆军首次组织特战小队考核比武,马新庆带着这支特战小队代表第76集团军某特战旅参加了考核。
考核场仅有的标识物是导调组插的红旗。作为特战小队的导航员,程宝平的任务是找到每一面红旗,确保路线正确。
考核中,程宝平突然因为体力透支晕倒。一旦他上了救护车,就意味着他退出了比赛。按照考核细则,如果特战小队减员,总成绩扣100分,后续课目分扣20%。那就意味着,马新庆和他的队友们必输无疑。
这种情况下,马新庆有自己的信念:任务要完成,伤员也要救。在所有人焦灼的目光下,马新庆决定原地警戒,进行战场救护。待程宝平意识稍微恢复,队员们将他抬上漂浮器材,一边游泳,一边推着他渡河。上岸后,两名队员架起昏迷的程宝平就往前跑。其余队员带着全队湿透的物资,紧跟在后。
马新庆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把所有人带到终点。在最后一个登机撤离课目中,马新庆在关闭机舱门时用力过猛,不小心夹破了右手3根手指,鲜血直流。直到考核结束,他都没来得及包扎伤口。他忙着和救护人员一起将程宝平抬上救护车。
考核组的评委递来成绩单,马新庆看了一眼:因为拖带着一名伤员,他们考核用时比平时训练慢了不少,最后三个课目的战术分也基本被扣完。
在10多支参赛队中,马新庆和队友们只夺得了第4名。但他觉得值:“作为特战小队长,我永远不会放弃受伤战友。”
特战小队长群体在这场考核比武中的表现,引发了各级深度思考。“敌后行动,通常不方便大事小事请示汇报,小队长拥有相当的自主决断权和临机处置权。”某集训队教官指出,作为全队的战斗核心,特战小队长精通指挥,率兵可“以一当十”。
两年多来,马新庆带队参加了陆军“特战奇兵-2018”考核比武中的特战小队比武课目,组织了旅里两届“魔鬼周”集训,参加了2019年的陆军特战小队长集训……随着自身经验、能力不断提升,他正带领队友们,向顶级特战小队加速迈进。(《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