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戏言:“中职师,尴尬师。”不在其中,不知其味,身为中职语文教师的我深有同感。中职语文真的挺难教,学生兴趣不浓,教学效益低,课堂上多讲也不是,少讲也不是。但现实就是如此,难过无益,埋怨也无用。我想我们最需要做的应是积极的思考。
思考之一:“组织教学”这一环节是可有可无的,还是必不可少的?课前该怎样组织教学?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组织教学作为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课前的“组织”环节则应是更为重要的,因为教师能否抓好上课的开头,即在上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对一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为此,教师应做到重视上课开始组织教学这一环节。作为中职语文教师更该如此,因为大部分中职生的语文兴趣似乎都不那么浓厚。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而魏书生老师用的唱歌、诗朗诵、口头作文、气功冥想导引等方法,都是一些大胆的和有益的尝试,对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消除紧张情绪,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也可以借鉴。当然,不能喧宾夺主,以免弄巧成拙。好的课前教学组织环节应当是在达到上面所述目的的前提下的形式多样而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且极为短小的活动片断。
思考点二:教学目标该不该设置?怎样设置?它对课堂教学有何益处?
早在上个世纪,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来华讲学,将其《掌握学习》一书带给中国,给中国曾一度跌入深渊却仍受其影响而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框框里徘徊挣扎的教学领域吹进了一股强劲的东风。而实践也证明: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和掌握学习策略进行的课堂教学实验,确实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地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变化,并且深刻地影响教师教学观念的演变。为数不少的专家、学者、语文界的老前辈都非常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于漪先生曾提出“首先要明确教什么,达到怎样的目的”的主张,并具体阐述说:“每篇课文的教学,每堂课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目的作一番认真的剪裁,要确定重点,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分解疏导。”“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饭要一口一口吃,每篇课文落实一两个教学目的,由一个一个知识点串联成知识链,通过有计划的训练,形成语文能力。”通俗而又浅近的话语,内涵却是丰富的,深刻而又精辟地道出了“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吴心田先生也非常重视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过程中的体现及反馈检查达标情况,他曾把这一点作为“讲课、听课、评课的重要标准”。
作为职高语文教师,更应该把握学生特点和实际,设计出符合职高生接受水平的目标,使其因达到目标而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出学习语文的兴趣。一个出色的教师总是能在教学开始时就向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而有的教师却做不到这一点。其结果必然是:前一种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也很清楚怎样才能实现这些目标。因为胸有成竹,所以也就有可能从容自如,做到事半功倍;而后一种教师的活动则是不着边际、缺乏条理,尽管辛苦忙乱,却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获。当然,这种“教学目标”应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而不是随意的、主观的、脱离实际的。“教学目标”一旦确定,就必须成为一堂课的指针和精髓,而不应是出于一般应付的虚设,整个教学活动必须始终围绕它展开,教学内容的选取增删,教学方法的设计运用,教学环节的处理等都必须始终如一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否则,就与无教学目标的自由式、主观随意性的教学活动无异,因为这都无益于高效益的课堂教学。
思考点三:如何实现课堂教学中“主导”与“主体”的关系的价值?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早已是众所共识、无须探讨的问题了。鉴于职高生的实际,更是无庸置疑。但如何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却一直是教育理论家和教师们孜孜以求的热点话题。吴心田先生就这个问题曾鲜明地提出:“要打破传统的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探索一条以训练为主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并且说:“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课堂上把教师讲析的时间压下来,把学生练的时间提上来。”于漪先生也说过:“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要放手让学生读,让学生说,让学生写,引导他们主动地求知。上课最忌的是教师喋喋不休地讲,学生无事可做,无需动脑筋。处于被动状态的学生,学习潜力受到了抑制,不可能精神振奋地学。”“感人心者,莫先乎其情。教师把课文中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高尚的情操、精彩的语言,带着感情教,带领学生阅读、思考、咀嚼、体会,学生心田得到滋润,主动学语文的劲头就会倍增。”这些精要而透辟的见解和论述,也真正切中了当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要害之处,并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对于中职语文而言,作文是“软肋”,犹需花大力气。本人正致力于“听说读写全方位、化整为零立体化作文教改实验”,有一个想法提出来供各位参考:先将学生习作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数篇印发到学生手中,要求学生们先自行阅读,并提出自读要求,即让他们每人从中挑选出自己认为最成功的一篇并说明理由,理由应是评述性的简练概括的语句;学生自读或小范围讨论,定下自己研读的对象,概括成功点;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概括并板书学生作文中体现出来的写作应当或必须遵循的规律;然后再推敲印发文中是所表现的有关字、词、句、篇及与命题不合等等方面的不足;讨论更正其中的失误并概括失误典型及更正对策;最后教师布置巩固性操练文题。我觉得这样的话,整个课堂学生情绪一定高涨,主动性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作文讲评课教师包办一切、独霸天下、被动应付、消极适应的沉闷局面。
确实,语文课堂教学要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就必须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堂”模式,开辟合乎学生实际、符合教师特长的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堂”模式,正确处理好“讲”和“练”的关系:淡化教师的讲,却不能没有“讲”,而要“精讲”;强调学生的学,却不能是没有教师指导下的自由练习。至于有些教师认为一堂课必须控制在多长的时间内,我看这未免太武断,因为教师水平、学生实际、教学内容都不是千篇一律的。
有人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也许,只要我们多一些思考,多一些积极的尝试,中职语文就会拥有一片灿烂的晴空﹗
(作者单位:415500湖南省澧县职业中专学校)
思考之一:“组织教学”这一环节是可有可无的,还是必不可少的?课前该怎样组织教学?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组织教学作为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课前的“组织”环节则应是更为重要的,因为教师能否抓好上课的开头,即在上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对一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为此,教师应做到重视上课开始组织教学这一环节。作为中职语文教师更该如此,因为大部分中职生的语文兴趣似乎都不那么浓厚。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而魏书生老师用的唱歌、诗朗诵、口头作文、气功冥想导引等方法,都是一些大胆的和有益的尝试,对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消除紧张情绪,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也可以借鉴。当然,不能喧宾夺主,以免弄巧成拙。好的课前教学组织环节应当是在达到上面所述目的的前提下的形式多样而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且极为短小的活动片断。
思考点二:教学目标该不该设置?怎样设置?它对课堂教学有何益处?
早在上个世纪,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来华讲学,将其《掌握学习》一书带给中国,给中国曾一度跌入深渊却仍受其影响而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框框里徘徊挣扎的教学领域吹进了一股强劲的东风。而实践也证明: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和掌握学习策略进行的课堂教学实验,确实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地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变化,并且深刻地影响教师教学观念的演变。为数不少的专家、学者、语文界的老前辈都非常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于漪先生曾提出“首先要明确教什么,达到怎样的目的”的主张,并具体阐述说:“每篇课文的教学,每堂课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目的作一番认真的剪裁,要确定重点,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分解疏导。”“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饭要一口一口吃,每篇课文落实一两个教学目的,由一个一个知识点串联成知识链,通过有计划的训练,形成语文能力。”通俗而又浅近的话语,内涵却是丰富的,深刻而又精辟地道出了“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吴心田先生也非常重视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过程中的体现及反馈检查达标情况,他曾把这一点作为“讲课、听课、评课的重要标准”。
作为职高语文教师,更应该把握学生特点和实际,设计出符合职高生接受水平的目标,使其因达到目标而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出学习语文的兴趣。一个出色的教师总是能在教学开始时就向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而有的教师却做不到这一点。其结果必然是:前一种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也很清楚怎样才能实现这些目标。因为胸有成竹,所以也就有可能从容自如,做到事半功倍;而后一种教师的活动则是不着边际、缺乏条理,尽管辛苦忙乱,却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获。当然,这种“教学目标”应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而不是随意的、主观的、脱离实际的。“教学目标”一旦确定,就必须成为一堂课的指针和精髓,而不应是出于一般应付的虚设,整个教学活动必须始终围绕它展开,教学内容的选取增删,教学方法的设计运用,教学环节的处理等都必须始终如一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否则,就与无教学目标的自由式、主观随意性的教学活动无异,因为这都无益于高效益的课堂教学。
思考点三:如何实现课堂教学中“主导”与“主体”的关系的价值?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早已是众所共识、无须探讨的问题了。鉴于职高生的实际,更是无庸置疑。但如何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却一直是教育理论家和教师们孜孜以求的热点话题。吴心田先生就这个问题曾鲜明地提出:“要打破传统的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探索一条以训练为主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并且说:“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课堂上把教师讲析的时间压下来,把学生练的时间提上来。”于漪先生也说过:“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要放手让学生读,让学生说,让学生写,引导他们主动地求知。上课最忌的是教师喋喋不休地讲,学生无事可做,无需动脑筋。处于被动状态的学生,学习潜力受到了抑制,不可能精神振奋地学。”“感人心者,莫先乎其情。教师把课文中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高尚的情操、精彩的语言,带着感情教,带领学生阅读、思考、咀嚼、体会,学生心田得到滋润,主动学语文的劲头就会倍增。”这些精要而透辟的见解和论述,也真正切中了当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要害之处,并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对于中职语文而言,作文是“软肋”,犹需花大力气。本人正致力于“听说读写全方位、化整为零立体化作文教改实验”,有一个想法提出来供各位参考:先将学生习作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数篇印发到学生手中,要求学生们先自行阅读,并提出自读要求,即让他们每人从中挑选出自己认为最成功的一篇并说明理由,理由应是评述性的简练概括的语句;学生自读或小范围讨论,定下自己研读的对象,概括成功点;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概括并板书学生作文中体现出来的写作应当或必须遵循的规律;然后再推敲印发文中是所表现的有关字、词、句、篇及与命题不合等等方面的不足;讨论更正其中的失误并概括失误典型及更正对策;最后教师布置巩固性操练文题。我觉得这样的话,整个课堂学生情绪一定高涨,主动性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作文讲评课教师包办一切、独霸天下、被动应付、消极适应的沉闷局面。
确实,语文课堂教学要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就必须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堂”模式,开辟合乎学生实际、符合教师特长的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堂”模式,正确处理好“讲”和“练”的关系:淡化教师的讲,却不能没有“讲”,而要“精讲”;强调学生的学,却不能是没有教师指导下的自由练习。至于有些教师认为一堂课必须控制在多长的时间内,我看这未免太武断,因为教师水平、学生实际、教学内容都不是千篇一律的。
有人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也许,只要我们多一些思考,多一些积极的尝试,中职语文就会拥有一片灿烂的晴空﹗
(作者单位:415500湖南省澧县职业中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