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老师要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要着眼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未来。我们语文这一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我们语文老师更应该树立大语文观,创新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求知的地位上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此,我谈谈在平时语文教学时的几点体会。
一、“绿肥红瘦”的华丽转换
如果老师是绿叶,学生是红花,那么“绿肥红瘦”是否夹杂几多风雨后的不堪?在如今这教育的春天里,这种现象渴求一个华丽的转换。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甘为他人做嫁衣,要时刻思考“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要打破“师道尊严”的框框,由原本的“父子似的关系”向“朋友般的关系”转变。现代教育研究证明:学生能否发挥出学习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教学态度密切相关,一般学生总喜欢和蔼可亲、幽默风趣、循循善诱、宽容赏识的良师,从心底里抗拒神情严肃、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严师”,所以教师角色定位和演绎很重要,不能“肥了绿叶,廋了红花”。我们老师要树立起“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教育理念,摆好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松面孔,放下架子,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以平等和谐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意激发学生的热情,让课堂成为那群国色天香的“红花“的表演舞台,教师只起点缀和点拨的绿叶作用。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开动脑筋 ,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热爱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独乐乐”的星火燎原成“众乐乐”
“兴趣是动力之源”,没有兴趣,老师教不好学生,学生学不好语文。做为一名语文老师,首先要热爱语文,并且把自己的那份热爱传染给学生。因为热爱,所以有兴趣;因为有兴趣,所以更加热爱。语文老师要能够享受到语文的那份乐趣,并想方设法地把自己的那份“独乐乐”变成师生的“众乐乐”,那么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兴趣热爱学习;为满足自己求知的欲望,学生就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这要求我们语文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思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得到激励和引导,养成浓厚的学习情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1、情境导入引来兴趣学习的活水。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如运用“情境导入”、“时事性导入”、“启发式谈话导入”等,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如在教《巴东三峡》中的巫峡部分,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出巫峡云雾缭绕、瞬息万变的情境,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这课件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使学生对巫峡,这半人间仙境,产生了无限的向往和浓厚的兴趣 。实践证明,情境的创设,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求知欲,并在下意识的驱动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主学习、积极探索。
2、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进步。学生是存在差异性的,尤其到了初中阶段,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因而在设计问题和布置作业时,我们老师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了解他们的现状,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特别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积极鼓励、有效帮助,让他们顺利迈过学习的坎,进而感受学习和进步的乐趣。课堂上有这样的情形,后进生的发言常引起同学的哄笑,让后进生那脆弱的自尊心遭受沉重的打击,此刻老师的激励,对他们来说是雪中送炭。教师要看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因材施“励”。善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用显微镜看学生的闪光点,再烂的回答,也会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用望远镜看学生的潜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后进生细微的进步。启发引导他们从克服适当的困难开始,不断地迈向成功。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学习上的障碍,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如赞赏的目光,表扬的话语,让他们相信自己并为自己感到骄傲。在尝到甜头之后,他们便会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劲头,自觉地再去啃“甘蔗”。教师只要再适时地给予指导,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感到“我能行”、“我很棒”, 拥有克服困难的自信,怀着成功的希望,学习就变成了轻松的事情、享受的事情。在课堂上,我们老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叫学生进行回答,并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布置作业时实行“按需分配”,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布置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我设计了这三样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摘录你认为优美的句段。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并背默你认为优美的句段。3、仿照课文,描写一位养育你的亲人。这三样作业由易到难,分别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减轻了学生做作业的苦恼和阻力,从而有利于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师者无私学习道路宽又宽
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和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以前,对待学生的这类插话,我们有些老师会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冠以“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的帽子,有时恼羞成怒,加以斥责、讽刺,这样做深深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粗暴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老师的威信在学生心目中也大打折扣,不利于今后教学工作的展开和深入。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老师理应热情鼓励和赞扬。对学生的“插嘴”,我们应该抱着欢迎和鼓励的态度给予肯定,并做出正确的回应。例:在讲授《背影》中“作者的四次流泪”时,突然有个学生说:这个作者有点娘娘腔。这突如其来的一句,并没使我惊呆当场,我随性引用了鲁迅的“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给予回应。有了这一小插曲,学生们的学习趣味更加盎然。由于我能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学生上语文课大胆发问,敢于提出独到的见解,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其实,知识浩如烟海,我们老师不可能万事精通,被学生“问倒”之时,我们老师要表现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坦诚,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千万不能认为有失尊严而训斥学生。同时,我们老师还要虚心好学,积极探究学生所提出问题,做好学习的好表率,方能更好地引导他们自主学习。
这样,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落到实处,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的空间,学习的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和保护,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绿肥红瘦”的华丽转换
如果老师是绿叶,学生是红花,那么“绿肥红瘦”是否夹杂几多风雨后的不堪?在如今这教育的春天里,这种现象渴求一个华丽的转换。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甘为他人做嫁衣,要时刻思考“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要打破“师道尊严”的框框,由原本的“父子似的关系”向“朋友般的关系”转变。现代教育研究证明:学生能否发挥出学习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教学态度密切相关,一般学生总喜欢和蔼可亲、幽默风趣、循循善诱、宽容赏识的良师,从心底里抗拒神情严肃、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严师”,所以教师角色定位和演绎很重要,不能“肥了绿叶,廋了红花”。我们老师要树立起“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教育理念,摆好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松面孔,放下架子,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以平等和谐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意激发学生的热情,让课堂成为那群国色天香的“红花“的表演舞台,教师只起点缀和点拨的绿叶作用。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开动脑筋 ,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热爱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独乐乐”的星火燎原成“众乐乐”
“兴趣是动力之源”,没有兴趣,老师教不好学生,学生学不好语文。做为一名语文老师,首先要热爱语文,并且把自己的那份热爱传染给学生。因为热爱,所以有兴趣;因为有兴趣,所以更加热爱。语文老师要能够享受到语文的那份乐趣,并想方设法地把自己的那份“独乐乐”变成师生的“众乐乐”,那么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兴趣热爱学习;为满足自己求知的欲望,学生就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这要求我们语文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思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得到激励和引导,养成浓厚的学习情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1、情境导入引来兴趣学习的活水。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如运用“情境导入”、“时事性导入”、“启发式谈话导入”等,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如在教《巴东三峡》中的巫峡部分,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出巫峡云雾缭绕、瞬息万变的情境,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这课件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使学生对巫峡,这半人间仙境,产生了无限的向往和浓厚的兴趣 。实践证明,情境的创设,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求知欲,并在下意识的驱动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主学习、积极探索。
2、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进步。学生是存在差异性的,尤其到了初中阶段,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因而在设计问题和布置作业时,我们老师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了解他们的现状,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特别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积极鼓励、有效帮助,让他们顺利迈过学习的坎,进而感受学习和进步的乐趣。课堂上有这样的情形,后进生的发言常引起同学的哄笑,让后进生那脆弱的自尊心遭受沉重的打击,此刻老师的激励,对他们来说是雪中送炭。教师要看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因材施“励”。善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用显微镜看学生的闪光点,再烂的回答,也会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用望远镜看学生的潜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后进生细微的进步。启发引导他们从克服适当的困难开始,不断地迈向成功。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学习上的障碍,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如赞赏的目光,表扬的话语,让他们相信自己并为自己感到骄傲。在尝到甜头之后,他们便会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劲头,自觉地再去啃“甘蔗”。教师只要再适时地给予指导,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感到“我能行”、“我很棒”, 拥有克服困难的自信,怀着成功的希望,学习就变成了轻松的事情、享受的事情。在课堂上,我们老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叫学生进行回答,并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布置作业时实行“按需分配”,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布置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我设计了这三样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摘录你认为优美的句段。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并背默你认为优美的句段。3、仿照课文,描写一位养育你的亲人。这三样作业由易到难,分别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减轻了学生做作业的苦恼和阻力,从而有利于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师者无私学习道路宽又宽
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和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以前,对待学生的这类插话,我们有些老师会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冠以“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的帽子,有时恼羞成怒,加以斥责、讽刺,这样做深深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粗暴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老师的威信在学生心目中也大打折扣,不利于今后教学工作的展开和深入。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老师理应热情鼓励和赞扬。对学生的“插嘴”,我们应该抱着欢迎和鼓励的态度给予肯定,并做出正确的回应。例:在讲授《背影》中“作者的四次流泪”时,突然有个学生说:这个作者有点娘娘腔。这突如其来的一句,并没使我惊呆当场,我随性引用了鲁迅的“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给予回应。有了这一小插曲,学生们的学习趣味更加盎然。由于我能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学生上语文课大胆发问,敢于提出独到的见解,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其实,知识浩如烟海,我们老师不可能万事精通,被学生“问倒”之时,我们老师要表现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坦诚,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千万不能认为有失尊严而训斥学生。同时,我们老师还要虚心好学,积极探究学生所提出问题,做好学习的好表率,方能更好地引导他们自主学习。
这样,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落到实处,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的空间,学习的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和保护,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