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太原自古以来便是北方重要的经济、军事重镇,自旧石器时代起,太原便已有人类繁衍,到春秋战国时期,更是作为赵氏一族的统治核心区域,到魏晋时期,随着少数民族的南下,晋阳城一度成为鲜卑族政权中心。本文拟以旧石器时代至魏晋时期太原相关考古发现为材料,窥探这一漫长历史时期太原体育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关键词:太原;骑射;搏击;体育文化
太原市,是我省省会,古称晋阳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晋商都会,自古以来便是北方重要的经济、军事重镇,“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都证明了太原在历史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959年12月,考古工作者们又在古交东五里的古交钢厂附近发现了两个旧石器文化遗存的地点。根据该地点出土石器判断,该文化遗存的年代应与丁村文化遗存在同一时期,也就是说,至少在10万年前,人类就已经在此生息繁衍。
原始体育的产生,便是在原始人类和自然在进行斗争、创造生存条件的情况下产生的。本篇希望通过对太原地区出土部分体育文化相关文物进行概述和简要分析,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发对于太原体育文化、以致山西体育文化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1、旧石器时代
1980年6月,太原考古工作人员曾对太原古交石千峰一带进行了为期九天的调查,此次调查共采集到石核、石片、石器共101件。其中一件石器,是在石片两侧边精细加工前聚成锐尖,背面通体有一条纵脊,在报告中,作者称其为三棱小尖状器。1983年,考古工作者又在距离古交镇以西约1公里的凤凰崖等地发现了大量打制石器,共计205件。其中也有一部分被称作尖状器,其中一件较为典型,该件石器器型规整,一端宽而平齐,另一端窄而略尖。背面有两条纵脊,器身横断面呈梯形。由窄端向背腹两面修理,其刃部为一开阔度较大的弧形扁尖。两侧边也做了修整。1980年和1983年发现的这两件石器,都被作者称之为尖状器,且这两处发现的石器,都被拿来与丁村文化遗存的石器进行比对。但我认为,这两处的很多石器是否应该更接近于周口店第一地点——峙峪系的小石器传统呢?这两件被称为小尖状器的石器,在加工方式和形制上,與峙峪遗址出土的那件石鏃十分相似。
这几件石器在加工方式以及形制方面,都较为相似,只是在定名上略有不同。由于古交旧石器遗址群整体定位为匼河?——丁村系的大石器传统,所以将表1中02、03都仿照丁村的典型三棱大尖状器,将其定名为小尖状器。而表1中峙峪遗址的石鏃,是由于贾兰坡先生等几位考古学家认为其定为其他都比较勉强,所以定名为石鏃。综上所述,古交这两件石器定名为石鏃也未尝不可。这对于研究太原地区早期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及太原地区射箭文化的起源也有一定的意义。
2、新石器时代
到新石器时期,太原地区出土的文化遗存就更为丰富,1956年,考古学者就在太原光社的铁路动土工程发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在翻出的土中发现大量陶器、石器、骨器以及能够反映具体时代的卜骨等,其中就有我们较为关注的石球、骨鏃。但是,由于交涉不力,该文化遗存得到了很大的破坏,1956年10月,考古工作者对该遗址试掘,出土文物中就有骨鏃2件。同年,山西省文管会曾在太原义井村义井遗址作了小范围的发掘,出土遗物含陶器、石器、骨器。其中就有石球3件,骨鏃4件。其中一件为菱形,双面有脊,铤部不明显,横剖面呈菱形。
总而言之,新石器时代的镞较旧石器时代相比,种类增多,不仅有石鏃,还有骨鏃。而且在加工方面,以磨制居多。磨制的石鏃和骨鏃,表面更为光滑整洁,而且刃部也更为锋利,杀伤力更强,古代人类对抗大自然的能力更强了。
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及武器自然是以石器为主,兼有容易取得的骨器等。虽然从打制到磨制,石器、骨器等越来越锋利,但是受材料限制,自然杀伤力还是有限。人类文明在一步步向前发展,到青铜时代,也就是商周时期,青铜器从出现到发展,也逐渐从天子诸侯使用的礼器发展到战乱时期的杀伤性武器。
3、春秋战国时期
自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诸侯割据争霸,便开始了长达五百多年的战乱纷争。而此时的太原,春秋时期属于晋国赵卿的势力范围,三家分晋之后,战国开始,便是赵国所属。
1987年,考古工作人员配合太原一电厂扩建,进行考古发掘,同年11月,勘探出了251号大墓及车马坑。次年3月至9月,对墓葬及车马坑进行了清理,后根据墓葬规模、形制、随葬车马坑、出土文物等确定251号大墓为赵卿墓。该墓葬出土大量文物,共计约三千余件,含青铜、黄金、玉石、骨器、陶器、蚌贝六大类。此墓葬青铜器最多,其中有礼器、乐器、兵器、手工具、车马器、装饰品等。其中与我们体育文化相关的最重要的就是兵器。此墓葬随葬兵器约500多件,种类约十几种,主要有剑、矛、枪、斧、钺、戟、藤弓、刀、镞等。
春秋时期,纷争不断,作为中原地区的赵氏,自然首要发展的便是军事力量。所以,这一时期的武器更为锋利,杀伤力进一步提高,且形制十分成熟,为后世武器发展提供了基础和范本。在战乱纷争的年代,不仅武器会有一个大的改进和发展,搏击也不仅仅限于石器时代的人与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搏击争斗不断发展,对于早期人类身体素质的发展、早期搏击体育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意义。
4、秦汉时期
1963年,在太原东太堡发现了一批汉代文物,出土文物共计51件,含铜器、铁器、石器,以及封泥一块。铜器中含铜剑一柄,已断为三节。剑身细长,两面的中间隆脊,双刃向前聚成锋刃,很锐利。东太堡这批汉代文物,虽无绝对纪年可考,但这批文物的发现,对太原东山附近古墓群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这柄铜剑较上期中介绍的商周以前的兵器来说,更为锋利,杀伤性更强,作为武器的实用性更强了。
2000年9月,在太钢21宿舍区的工程建设中,发现一座砖室墓,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为亚字形砖室墓,出土陶器、铜器、铁器、骨器、漆器等共28件文物。铁器共出土两件,其中有环首铁刀一把,已锈蚀。长122、圆环直径6厘米。木质刀鞘已朽,鞘尖的铜珌附于刀尖上。该刀与浙江安吉天子岗汉晋墓中的铁刀如出一炉。除此之外,根据墓葬形制、葬俗、出土的其他器物分析,该墓所处的年代应该是西晋时期。西晋时期墓葬在山西还是首次发现,这不仅填补了山西墓葬史上的一段空白,而且对研究东汉到三国两晋时期华北地区墓葬形制的发展、葬俗的演变都有重要的意义。 两汉时期,中原地区经历了漫长的和平发展阶段,中原汉人谦卑温顺,所以这一时期武器数量和范围都相对较小,且这一时期武器以铁制品为主,作为随葬品更易腐朽,所以发现甚少。但随着各项铁器制作工艺的不断进步,武器的制作水平也只能是越来越高,越来越精良。
5、魏晉时期
太原北朝文明的源头有两个,一个是传统的汉族文明,一个是游牧文明,这两种文明的汇聚碰撞,孕育了新的更加富有生机的北朝文明。魏晋以前,虽然太原与北方少数民族接壤,但更多的是受到中原文明的影响,相对更为温和一些。到魏晋时期,太原地区属于北方游牧民族统治的中心区域,这一时期,处在战乱纷争的大时代下,所以这一时期的考古发现更能体现游牧民族骑射文明盛行的特点。
北齐娄睿墓位于太原南郊王郭村西南1公里,汾河以西,悬翁山东侧。娄睿,鲜卑人,其姑为高欢(东魏权臣,北齐实际创立者)嫡妻。作为鲜卑望族,北齐外戚,自随高欢“信都起义”,戎马生涯40年,封南青州东安郡王。考古工作人员于1979年4月至1981年1月底对娄睿墓进行了发掘清理。
娄睿墓虽屡遭破坏,但仍保留相当数量的随葬品,尚有870余件。娄睿墓中仅陶俑便有610件,多已复原。现仅将部分相关俑作简要介绍:
镇墓武俑,2件,高63.5厘米。面目狰狞,戴鱼鳞金盔,穿鱼鳞明光铠,长袴,黑靴。左手按长盾,盾面饰虎头图案。右手作握武器状,器已朽;武士俑,91件,标本高25.5厘米。戴三棱风帽,穿枣红短襦,白袴,黑鞋。右手握武器,已朽;骑马武士俑,40件,标本通高33.1、马高26.6厘米。戴金色兜鍪,穿鱼鳞金甲,黑袴,乌靴。左胯带兵器2件,已朽,可能为槊、剑;右胯配二器,可能为鞴鞬。红马,体披鱼鳞金甲。
以上几类陶俑,大多数都握有武器,只是由于年代久远和埋藏环境的关系,基本已朽,具体所握何种兵器以无证可考。但作为游牧民族政权,这一时期的人与人对抗的能力、身体素质必然要强于秦汉时期。
在娄睿墓中,还发现了铁镞9件。其中1件标本长6.9、宽2.2厘米。头呈半圆形,翼薄而宽。
娄睿墓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壁画,整个墓壁全部绘有壁画,除少数历年久远,遭受自然与人文破坏外,大部分仍较为完好。现存壁画71幅,约200平方米,构图布局与描写内容之梗概,仍大致清晰可辨。整个壁画分两大部分,墓道全部、天井的中下层,甬道、墓室的下栏,以绚丽多彩的大型长卷,描绘了墓主人生前生活的显赫场面;墓门与甬道、天井上栏,墓室顶部和上中栏,绘有墓主人死后飞升的空幻境界。在这些壁画中,我们主要侧重看第一部分中的出行图,多为鞍马画(图1),不仅表现了墓主人官爵显赫的宏伟场面,更能体现晋阳城在鲜卑族的统治下,民风彪悍,骑射之风盛行。
图1:娄睿墓西壁中层壁画线图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墓葬茔域制度,反过来,墓葬中也最能体现当时的经济、风俗、社会、文化。从娄睿墓中的壁画及出土器物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太原受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影响,考古学文化中能够体现更多的尚武性,骑射文化以及搏击文化都应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娄睿墓相关的一系列考古发现中,还有太原北齐贺娄悦墓、太原北齐贺拔昌墓、太原北齐库狄业墓、太原北齐狄湛墓等,以及隋代太原斛律彻墓、虞弘墓等,此处便不一一赘述。
娄睿墓出土的一系列文物,对于我们太原地区古代体育文化的发展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北朝作为我们太原体育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时期的一系列考古发现都能为我们对于体育文化发展历程的研究提供重要线索和证据。
6、结语
综上,从十万年前起,太原便已有人类繁衍。就太原体育文化的起源而言,起源时期的人类在维持生存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奔跑、跳跃,而且逐步锻炼了自身的身体力量、耐力、速度等等,在搏斗的过程中,用简单的石器制造了各式各样的武器,并利用这些武器练就了诸多对抗技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存已经不是人类利用工具的唯一目的,人与人之间不断纷争,搏击类技能不断升级,武器杀伤力也越来越强。秦汉以后,经理了漫长的和平时期,这一时期的武器数量较少,人与人之间关系相对平和。到魏晋时期,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晋阳城一度成为鲜卑族统治中心,北方游牧民族不论从身体素质还是骑射、搏击能力,都远远强于中原汉人,所以,这一时期的晋阳城,尚武性更为明显,从娄睿墓的镇墓俑和壁画出行图便可见一斑。从旧石器时代至魏晋,太原的体育文化从起源到发展,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几个历史时期,考古出土的文物便是太原漫长体育文化和体育历史的见证。
参考文献
[1] 王泽义、王建:太原古交工矿区旧石器的发现,太原考古[M],1-2页,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
[2] 王向前、丁建平:太原古交区石千峰一带的细石器,太原考古[M],3-4页,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
[3] 王向前、陈哲英:太原古交旧石器晚期遗存的发现,太原考古[M],5-13页,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
[4] 解希恭:光社遗址调查试掘简报,太原考古[M],34-38页,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
[5]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研究所:太原晋国赵卿墓[M],文物出版社,1996年。
[6]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太原市北齐娄睿墓发掘简报,文物[j],1983(10),1-23页。
作者简介:韩姣姣(1988-),女,硕士研究生,助理馆员,专业: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关键词:太原;骑射;搏击;体育文化
太原市,是我省省会,古称晋阳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晋商都会,自古以来便是北方重要的经济、军事重镇,“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都证明了太原在历史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959年12月,考古工作者们又在古交东五里的古交钢厂附近发现了两个旧石器文化遗存的地点。根据该地点出土石器判断,该文化遗存的年代应与丁村文化遗存在同一时期,也就是说,至少在10万年前,人类就已经在此生息繁衍。
原始体育的产生,便是在原始人类和自然在进行斗争、创造生存条件的情况下产生的。本篇希望通过对太原地区出土部分体育文化相关文物进行概述和简要分析,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发对于太原体育文化、以致山西体育文化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1、旧石器时代
1980年6月,太原考古工作人员曾对太原古交石千峰一带进行了为期九天的调查,此次调查共采集到石核、石片、石器共101件。其中一件石器,是在石片两侧边精细加工前聚成锐尖,背面通体有一条纵脊,在报告中,作者称其为三棱小尖状器。1983年,考古工作者又在距离古交镇以西约1公里的凤凰崖等地发现了大量打制石器,共计205件。其中也有一部分被称作尖状器,其中一件较为典型,该件石器器型规整,一端宽而平齐,另一端窄而略尖。背面有两条纵脊,器身横断面呈梯形。由窄端向背腹两面修理,其刃部为一开阔度较大的弧形扁尖。两侧边也做了修整。1980年和1983年发现的这两件石器,都被作者称之为尖状器,且这两处发现的石器,都被拿来与丁村文化遗存的石器进行比对。但我认为,这两处的很多石器是否应该更接近于周口店第一地点——峙峪系的小石器传统呢?这两件被称为小尖状器的石器,在加工方式和形制上,與峙峪遗址出土的那件石鏃十分相似。
这几件石器在加工方式以及形制方面,都较为相似,只是在定名上略有不同。由于古交旧石器遗址群整体定位为匼河?——丁村系的大石器传统,所以将表1中02、03都仿照丁村的典型三棱大尖状器,将其定名为小尖状器。而表1中峙峪遗址的石鏃,是由于贾兰坡先生等几位考古学家认为其定为其他都比较勉强,所以定名为石鏃。综上所述,古交这两件石器定名为石鏃也未尝不可。这对于研究太原地区早期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及太原地区射箭文化的起源也有一定的意义。
2、新石器时代
到新石器时期,太原地区出土的文化遗存就更为丰富,1956年,考古学者就在太原光社的铁路动土工程发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在翻出的土中发现大量陶器、石器、骨器以及能够反映具体时代的卜骨等,其中就有我们较为关注的石球、骨鏃。但是,由于交涉不力,该文化遗存得到了很大的破坏,1956年10月,考古工作者对该遗址试掘,出土文物中就有骨鏃2件。同年,山西省文管会曾在太原义井村义井遗址作了小范围的发掘,出土遗物含陶器、石器、骨器。其中就有石球3件,骨鏃4件。其中一件为菱形,双面有脊,铤部不明显,横剖面呈菱形。
总而言之,新石器时代的镞较旧石器时代相比,种类增多,不仅有石鏃,还有骨鏃。而且在加工方面,以磨制居多。磨制的石鏃和骨鏃,表面更为光滑整洁,而且刃部也更为锋利,杀伤力更强,古代人类对抗大自然的能力更强了。
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及武器自然是以石器为主,兼有容易取得的骨器等。虽然从打制到磨制,石器、骨器等越来越锋利,但是受材料限制,自然杀伤力还是有限。人类文明在一步步向前发展,到青铜时代,也就是商周时期,青铜器从出现到发展,也逐渐从天子诸侯使用的礼器发展到战乱时期的杀伤性武器。
3、春秋战国时期
自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诸侯割据争霸,便开始了长达五百多年的战乱纷争。而此时的太原,春秋时期属于晋国赵卿的势力范围,三家分晋之后,战国开始,便是赵国所属。
1987年,考古工作人员配合太原一电厂扩建,进行考古发掘,同年11月,勘探出了251号大墓及车马坑。次年3月至9月,对墓葬及车马坑进行了清理,后根据墓葬规模、形制、随葬车马坑、出土文物等确定251号大墓为赵卿墓。该墓葬出土大量文物,共计约三千余件,含青铜、黄金、玉石、骨器、陶器、蚌贝六大类。此墓葬青铜器最多,其中有礼器、乐器、兵器、手工具、车马器、装饰品等。其中与我们体育文化相关的最重要的就是兵器。此墓葬随葬兵器约500多件,种类约十几种,主要有剑、矛、枪、斧、钺、戟、藤弓、刀、镞等。
春秋时期,纷争不断,作为中原地区的赵氏,自然首要发展的便是军事力量。所以,这一时期的武器更为锋利,杀伤力进一步提高,且形制十分成熟,为后世武器发展提供了基础和范本。在战乱纷争的年代,不仅武器会有一个大的改进和发展,搏击也不仅仅限于石器时代的人与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搏击争斗不断发展,对于早期人类身体素质的发展、早期搏击体育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意义。
4、秦汉时期
1963年,在太原东太堡发现了一批汉代文物,出土文物共计51件,含铜器、铁器、石器,以及封泥一块。铜器中含铜剑一柄,已断为三节。剑身细长,两面的中间隆脊,双刃向前聚成锋刃,很锐利。东太堡这批汉代文物,虽无绝对纪年可考,但这批文物的发现,对太原东山附近古墓群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这柄铜剑较上期中介绍的商周以前的兵器来说,更为锋利,杀伤性更强,作为武器的实用性更强了。
2000年9月,在太钢21宿舍区的工程建设中,发现一座砖室墓,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为亚字形砖室墓,出土陶器、铜器、铁器、骨器、漆器等共28件文物。铁器共出土两件,其中有环首铁刀一把,已锈蚀。长122、圆环直径6厘米。木质刀鞘已朽,鞘尖的铜珌附于刀尖上。该刀与浙江安吉天子岗汉晋墓中的铁刀如出一炉。除此之外,根据墓葬形制、葬俗、出土的其他器物分析,该墓所处的年代应该是西晋时期。西晋时期墓葬在山西还是首次发现,这不仅填补了山西墓葬史上的一段空白,而且对研究东汉到三国两晋时期华北地区墓葬形制的发展、葬俗的演变都有重要的意义。 两汉时期,中原地区经历了漫长的和平发展阶段,中原汉人谦卑温顺,所以这一时期武器数量和范围都相对较小,且这一时期武器以铁制品为主,作为随葬品更易腐朽,所以发现甚少。但随着各项铁器制作工艺的不断进步,武器的制作水平也只能是越来越高,越来越精良。
5、魏晉时期
太原北朝文明的源头有两个,一个是传统的汉族文明,一个是游牧文明,这两种文明的汇聚碰撞,孕育了新的更加富有生机的北朝文明。魏晋以前,虽然太原与北方少数民族接壤,但更多的是受到中原文明的影响,相对更为温和一些。到魏晋时期,太原地区属于北方游牧民族统治的中心区域,这一时期,处在战乱纷争的大时代下,所以这一时期的考古发现更能体现游牧民族骑射文明盛行的特点。
北齐娄睿墓位于太原南郊王郭村西南1公里,汾河以西,悬翁山东侧。娄睿,鲜卑人,其姑为高欢(东魏权臣,北齐实际创立者)嫡妻。作为鲜卑望族,北齐外戚,自随高欢“信都起义”,戎马生涯40年,封南青州东安郡王。考古工作人员于1979年4月至1981年1月底对娄睿墓进行了发掘清理。
娄睿墓虽屡遭破坏,但仍保留相当数量的随葬品,尚有870余件。娄睿墓中仅陶俑便有610件,多已复原。现仅将部分相关俑作简要介绍:
镇墓武俑,2件,高63.5厘米。面目狰狞,戴鱼鳞金盔,穿鱼鳞明光铠,长袴,黑靴。左手按长盾,盾面饰虎头图案。右手作握武器状,器已朽;武士俑,91件,标本高25.5厘米。戴三棱风帽,穿枣红短襦,白袴,黑鞋。右手握武器,已朽;骑马武士俑,40件,标本通高33.1、马高26.6厘米。戴金色兜鍪,穿鱼鳞金甲,黑袴,乌靴。左胯带兵器2件,已朽,可能为槊、剑;右胯配二器,可能为鞴鞬。红马,体披鱼鳞金甲。
以上几类陶俑,大多数都握有武器,只是由于年代久远和埋藏环境的关系,基本已朽,具体所握何种兵器以无证可考。但作为游牧民族政权,这一时期的人与人对抗的能力、身体素质必然要强于秦汉时期。
在娄睿墓中,还发现了铁镞9件。其中1件标本长6.9、宽2.2厘米。头呈半圆形,翼薄而宽。
娄睿墓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壁画,整个墓壁全部绘有壁画,除少数历年久远,遭受自然与人文破坏外,大部分仍较为完好。现存壁画71幅,约200平方米,构图布局与描写内容之梗概,仍大致清晰可辨。整个壁画分两大部分,墓道全部、天井的中下层,甬道、墓室的下栏,以绚丽多彩的大型长卷,描绘了墓主人生前生活的显赫场面;墓门与甬道、天井上栏,墓室顶部和上中栏,绘有墓主人死后飞升的空幻境界。在这些壁画中,我们主要侧重看第一部分中的出行图,多为鞍马画(图1),不仅表现了墓主人官爵显赫的宏伟场面,更能体现晋阳城在鲜卑族的统治下,民风彪悍,骑射之风盛行。
图1:娄睿墓西壁中层壁画线图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墓葬茔域制度,反过来,墓葬中也最能体现当时的经济、风俗、社会、文化。从娄睿墓中的壁画及出土器物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太原受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影响,考古学文化中能够体现更多的尚武性,骑射文化以及搏击文化都应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娄睿墓相关的一系列考古发现中,还有太原北齐贺娄悦墓、太原北齐贺拔昌墓、太原北齐库狄业墓、太原北齐狄湛墓等,以及隋代太原斛律彻墓、虞弘墓等,此处便不一一赘述。
娄睿墓出土的一系列文物,对于我们太原地区古代体育文化的发展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北朝作为我们太原体育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时期的一系列考古发现都能为我们对于体育文化发展历程的研究提供重要线索和证据。
6、结语
综上,从十万年前起,太原便已有人类繁衍。就太原体育文化的起源而言,起源时期的人类在维持生存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奔跑、跳跃,而且逐步锻炼了自身的身体力量、耐力、速度等等,在搏斗的过程中,用简单的石器制造了各式各样的武器,并利用这些武器练就了诸多对抗技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存已经不是人类利用工具的唯一目的,人与人之间不断纷争,搏击类技能不断升级,武器杀伤力也越来越强。秦汉以后,经理了漫长的和平时期,这一时期的武器数量较少,人与人之间关系相对平和。到魏晋时期,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晋阳城一度成为鲜卑族统治中心,北方游牧民族不论从身体素质还是骑射、搏击能力,都远远强于中原汉人,所以,这一时期的晋阳城,尚武性更为明显,从娄睿墓的镇墓俑和壁画出行图便可见一斑。从旧石器时代至魏晋,太原的体育文化从起源到发展,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几个历史时期,考古出土的文物便是太原漫长体育文化和体育历史的见证。
参考文献
[1] 王泽义、王建:太原古交工矿区旧石器的发现,太原考古[M],1-2页,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
[2] 王向前、丁建平:太原古交区石千峰一带的细石器,太原考古[M],3-4页,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
[3] 王向前、陈哲英:太原古交旧石器晚期遗存的发现,太原考古[M],5-13页,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
[4] 解希恭:光社遗址调查试掘简报,太原考古[M],34-38页,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
[5]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研究所:太原晋国赵卿墓[M],文物出版社,1996年。
[6]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太原市北齐娄睿墓发掘简报,文物[j],1983(10),1-23页。
作者简介:韩姣姣(1988-),女,硕士研究生,助理馆员,专业:考古学及博物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