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3月11日,北京时间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东130公里处发生9.0级里氏地震,由地震引发的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整体报废,核泄漏导致的不仅仅只是全球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其对全球金融市场以及全球经济复苏又多增添了一份阴云。
金融市场的新海啸
日本央行于2011年3月14日以招标拍卖方式,向市场提供巨额短期资金,创历史记录的12万亿日圆,随后日本央行在16、17日公开收购国债,规模在3万亿日圆,截止到目前为止,日本央行已经陆续注资达到51.8万亿日圆,此次日本QE(量化宽松)规模将超过美国QE2的规模,还不排除未来可能进一步的注资。
当美国推出量化宽松的时期里,大宗商品期货价格CRB指数由09年4月360多点飙升至11年3月689.5记录高点,全球粮食价格指数也同时达到了230.7点(2002-2004时为100点,数据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网站发布),美国次级债危机导致美国直接经济损失1600亿美元,间接可能造成1200亿未来损失,同时将有400亿美元规模左右的坏账。
美国QE1截止2010年3月其规模为1.7万亿美元,减去其经济损失额度,QE1超额向市场注资1.38万亿美元左右;日本此轮海啸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5-25万亿日圆,其QE超额向市场注资25万亿日圆左右。美国经济总量截止2010年8月为止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5%左右,其2010年年度GDP规模为9.6万亿左右,而美国M2货币总量也不过8万亿美元规模,按照两轮量化宽松总额计算,这些发行的货币实际可能产生2.4万亿美元的GDP总值,从09年3到11年6月的两轮量化宽松,其影响可能在持续复苏的条件下会逐渐缩小,但是在复苏前景并不明朗的条件下,其影响会无限期的延长,为全球的资产化泡沫埋下巨大的隐患。
既是贬值又是竞争
美国的两次量化宽松使得美国经济总量回到2000年占全球GDP总量30%的那段美好岁月,但这种行为很快就招致了IMF主要成员国的普遍不满,于是欧洲也开始了庞大的国债回收计划,中国政府直接注资4万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日本早已是0利率在满负荷运营,实际上全球主要货币主权国家都在玩一种竞相贬值的博弈。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数据,2011年世界经济GDP总量又走向均衡,大宗商品期货价格进一步上涨的空间较为有限,国际金融市场都在密切关注美国非农就业率和其经济复苏前景是否是可持续的,当美国经济复苏前景得到确认的时候,美联储最早可能2011年底加息,那么全球从09年开始泛滥的广义货币增长速率不仅会下降甚至还会出现负增长,毕竟如此严重的全球性通货膨胀影响的不再仅仅只是大宗商品价格、各国股市、房地产价格,这些过多的资金最终会导致世界政治的局势的不定因素暴露出来。
当突尼斯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的时候,我们并不清楚其背后更深层次的经济意味,如果对照印度政府因洋葱价格暴涨而几次换届,我们不难看出,突尼斯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冲突实际上背后的推手就是美国两轮量化宽松的举措贸然打破世界总体经济的平衡。这波浪潮为什么席卷的恰恰都是那些贫穷落后的国家,而在中东较为富裕的国家却能够幸免?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过高的物价水平导致平民生活不堪重负。
对于像中国、巴西、印度这类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美国、欧洲、日本的竞相宽松货币政策将导致这类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中断,这同样也会反过来打击全球经济的复苏,由短期的高通胀形成最终滞胀,迎来的将会是马克思所说的那种萧条景况。
日本核灾难下全球经济的未来
当中国政府加息之后,却发现银行短期流动性遭遇枯竭,不得不一边加息一边向银行注资增加流动性,同时期,其民间借贷年化利率已高达20%,这给中国的可持续增长带来了新的隐患。
综上文所述,全球经济前景可能会有三种不同的格局:一,美国经济持续复苏预期加强,美联储于2011年提前收缩银根,这样至少可以冲抵部分日圆超发的规模,全球物价整体水平缓慢下滑,全球经济走势相对稳定;二,由于担心日本遭到核污染的剧烈影响,美国经济自身也遭到重创,很多美国企业的高精密仪器都是从日本进口的,这对美国经济复苏增添了不确定因素,美联储或延迟加息举措,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将进一步走强;三,日本此轮量化宽松规模超过美国两次量化宽松规模总和,金融资产过于庞大,导致IMF货币主要成员国对预期将来CPI数值恐慌,发展中国家或继续维持高息,发达国家被迫以增长工资的政策抵消日币热钱的冲击,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预计到2012年将环比增长10%-20%。第一种格局无疑是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可后面两种种格局恐怕才是最接近于真实的状况。央行的四月份加息举措看似对市场影响甚微,但实质上中国政府在资产泡沫化和通胀压力下,不得不向市场放出控通胀的决心。
不容乐观的战役
日本核辐射恐慌的阴霾依然没有消散,此次事件对未来世界经济格局及全球政治局势的影响格外的重要,如果把世界比作一个均衡博弈的完美世界,那么每一次金融市场的过大举措都将导致全球经济战略发展规划蓝图重新洗牌。
而作为中国十二五规划的一个开局年,在过去积累的许多问题都依然没有有效解决的情况下,真可称得上是内忧外患。从低附加值产业走向高附加值产业,从基础工业走向农业工业,从经济增长模式走向民生福利,从保增长思维走向控制通胀。这些都需要一个全球经济及金融环境相对平稳的局势,然而无论是对冲基金还是世界著名的投行,他们拿着大把量化宽松的货币到这些新兴发展中国家美其名曰投资,实际上他们抓着这些国家地区法律制度的缺陷疯狂炒作资源性产品价格。其实量化宽松政策本身对欧美经济体的增长影响有限,其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将造成大规模的饥荒出现。
更为严重的是,某种程度上这些发达国家还在助推全球的通胀,特别是全球粮食价格的猛涨。
核辐射危机阴影还未消散,面对如此巨大的通胀压力,未来中国经济政策不排除在7、8月份继续加息。在日本这次核辐射事件后,导致中国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那就是抢购食盐,事件本身只不过是一场闹剧,但其背后折射出来的不仅是民众对于资源性产品价格的敏感,还有通胀速率之快,是我们难以防范的。
小心,房地产!
通胀资金一般都会先流入到虚拟资产中去,由于中国股市在过去的2年中表现不佳以及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的放缓,大部分金融资本其实并没有在股市里寻找机会。而是流入了楼市和大宗商品市场,引发直接通胀。
在政府强制限购的情况下,这些资金一部分重回股市,还有一部分继续引发更为严重的通胀。回到股市的资金肯定首选与电力相关的资源性产品作为投资首选,因为对核电站建设的停滞及未来用电量增长的预期,煤炭和柴油价格将会进一步上扬,而刚刚发改委抢先一步禁止电力煤跟风涨价,那么,这些聪明的资金还会有一部分继续徘徊在房地产的门外,等待房地产政策 进一步的放宽,重新杀回房地产。
房地产所引发的资产泡沫问题已经不再是市场自身的供需平衡问题,哪怕政府1000万套廉租房能在2012年底全部竣工,商品房价价格将依然走高。除非日本调整其自身的注资融资结构,否则中国面临其自身的资产泡沫时也无能为力。
房地产问题关乎着这个国家的安定繁荣,当发行过多的货币而这些货币无法流入到对经济增长有益的方向时,其对整体经济的破坏力将会是巨大的,这些资金具有撬杠杆作用,累积放大乘积效应,对整个资产价格泡沫的影响力是我们很难以量化的,仅从M2货币一年10万亿人民币增速规模来看,就可能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增幅50%以上。那么房地产2010年的40%增幅也就显得合情合理。
房地产的价格是否是虚高?如果是的话,那么为什么价格降不下来?因为未来通胀预期决定着房价的走向,哪怕是零成交量,价格也未必就会跌下来。一旦房产商低价卖房之后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将会是建筑材料成本的上扬,土地价格成本的高企以及房地产项目利润空间的压缩,所以房价的问题不是光行政手段就能解决的问题,若想解决房价的问题还是得要首先解决高企的通胀。
结尾语
日本核辐射的危机影响的并不仅仅只是对我们居住环境层面的,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尤为要引起我们的关注,日本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度,由于日本核辐射的影响,对日本核电发展形成致命的打击。倘若日本寻求其他传统发电供给自己的电力需求,这势必将导致能源价格的进一步上扬,而当原油在115美元-120美元一桶的时候,全球的经济发展速率都将放缓,美国失业率将再次高企,中国的加息在未来的12个月的时间里已经不足以应对美日两国的QE规模,这些资金额度之大,已经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总和能承受的规模,在寻求抑通胀的手法上,传统的货币理论还需要从更为宏观的战略背景来看待,随着人民币升值加息预期不断,相较印度、巴西的稳定政治局势,大部分热钱都偏爱在此投资。
对于热钱的定义我们不能仅仅看成是透过投资方式流入到国内的资金,其实透过跨汇套息进来的热钱规模更为庞大,美日的低息环境让这些套汇资金日益膨胀,其规模已经超过4万亿美元,这个规模相当于中国3年GDP数值总和,这些套息交易的资金随着日本的此次量化宽松政策必定将会进一步上扬,流入银行作为存款的资金大部分都是作为房贷、车贷、企业贷款流放出去的,资产泡沫的催生与这些不无关联,特别是2010年中国汽车消费首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消费国,这对一个资源相对并不宽裕还有人口压力的国度而言,是负担而不是面子上的荣誉。
金融市场的新海啸
日本央行于2011年3月14日以招标拍卖方式,向市场提供巨额短期资金,创历史记录的12万亿日圆,随后日本央行在16、17日公开收购国债,规模在3万亿日圆,截止到目前为止,日本央行已经陆续注资达到51.8万亿日圆,此次日本QE(量化宽松)规模将超过美国QE2的规模,还不排除未来可能进一步的注资。
当美国推出量化宽松的时期里,大宗商品期货价格CRB指数由09年4月360多点飙升至11年3月689.5记录高点,全球粮食价格指数也同时达到了230.7点(2002-2004时为100点,数据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网站发布),美国次级债危机导致美国直接经济损失1600亿美元,间接可能造成1200亿未来损失,同时将有400亿美元规模左右的坏账。
美国QE1截止2010年3月其规模为1.7万亿美元,减去其经济损失额度,QE1超额向市场注资1.38万亿美元左右;日本此轮海啸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5-25万亿日圆,其QE超额向市场注资25万亿日圆左右。美国经济总量截止2010年8月为止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5%左右,其2010年年度GDP规模为9.6万亿左右,而美国M2货币总量也不过8万亿美元规模,按照两轮量化宽松总额计算,这些发行的货币实际可能产生2.4万亿美元的GDP总值,从09年3到11年6月的两轮量化宽松,其影响可能在持续复苏的条件下会逐渐缩小,但是在复苏前景并不明朗的条件下,其影响会无限期的延长,为全球的资产化泡沫埋下巨大的隐患。
既是贬值又是竞争
美国的两次量化宽松使得美国经济总量回到2000年占全球GDP总量30%的那段美好岁月,但这种行为很快就招致了IMF主要成员国的普遍不满,于是欧洲也开始了庞大的国债回收计划,中国政府直接注资4万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日本早已是0利率在满负荷运营,实际上全球主要货币主权国家都在玩一种竞相贬值的博弈。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数据,2011年世界经济GDP总量又走向均衡,大宗商品期货价格进一步上涨的空间较为有限,国际金融市场都在密切关注美国非农就业率和其经济复苏前景是否是可持续的,当美国经济复苏前景得到确认的时候,美联储最早可能2011年底加息,那么全球从09年开始泛滥的广义货币增长速率不仅会下降甚至还会出现负增长,毕竟如此严重的全球性通货膨胀影响的不再仅仅只是大宗商品价格、各国股市、房地产价格,这些过多的资金最终会导致世界政治的局势的不定因素暴露出来。
当突尼斯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的时候,我们并不清楚其背后更深层次的经济意味,如果对照印度政府因洋葱价格暴涨而几次换届,我们不难看出,突尼斯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冲突实际上背后的推手就是美国两轮量化宽松的举措贸然打破世界总体经济的平衡。这波浪潮为什么席卷的恰恰都是那些贫穷落后的国家,而在中东较为富裕的国家却能够幸免?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过高的物价水平导致平民生活不堪重负。
对于像中国、巴西、印度这类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美国、欧洲、日本的竞相宽松货币政策将导致这类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中断,这同样也会反过来打击全球经济的复苏,由短期的高通胀形成最终滞胀,迎来的将会是马克思所说的那种萧条景况。
日本核灾难下全球经济的未来
当中国政府加息之后,却发现银行短期流动性遭遇枯竭,不得不一边加息一边向银行注资增加流动性,同时期,其民间借贷年化利率已高达20%,这给中国的可持续增长带来了新的隐患。
综上文所述,全球经济前景可能会有三种不同的格局:一,美国经济持续复苏预期加强,美联储于2011年提前收缩银根,这样至少可以冲抵部分日圆超发的规模,全球物价整体水平缓慢下滑,全球经济走势相对稳定;二,由于担心日本遭到核污染的剧烈影响,美国经济自身也遭到重创,很多美国企业的高精密仪器都是从日本进口的,这对美国经济复苏增添了不确定因素,美联储或延迟加息举措,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将进一步走强;三,日本此轮量化宽松规模超过美国两次量化宽松规模总和,金融资产过于庞大,导致IMF货币主要成员国对预期将来CPI数值恐慌,发展中国家或继续维持高息,发达国家被迫以增长工资的政策抵消日币热钱的冲击,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预计到2012年将环比增长10%-20%。第一种格局无疑是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可后面两种种格局恐怕才是最接近于真实的状况。央行的四月份加息举措看似对市场影响甚微,但实质上中国政府在资产泡沫化和通胀压力下,不得不向市场放出控通胀的决心。
不容乐观的战役
日本核辐射恐慌的阴霾依然没有消散,此次事件对未来世界经济格局及全球政治局势的影响格外的重要,如果把世界比作一个均衡博弈的完美世界,那么每一次金融市场的过大举措都将导致全球经济战略发展规划蓝图重新洗牌。
而作为中国十二五规划的一个开局年,在过去积累的许多问题都依然没有有效解决的情况下,真可称得上是内忧外患。从低附加值产业走向高附加值产业,从基础工业走向农业工业,从经济增长模式走向民生福利,从保增长思维走向控制通胀。这些都需要一个全球经济及金融环境相对平稳的局势,然而无论是对冲基金还是世界著名的投行,他们拿着大把量化宽松的货币到这些新兴发展中国家美其名曰投资,实际上他们抓着这些国家地区法律制度的缺陷疯狂炒作资源性产品价格。其实量化宽松政策本身对欧美经济体的增长影响有限,其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将造成大规模的饥荒出现。
更为严重的是,某种程度上这些发达国家还在助推全球的通胀,特别是全球粮食价格的猛涨。
核辐射危机阴影还未消散,面对如此巨大的通胀压力,未来中国经济政策不排除在7、8月份继续加息。在日本这次核辐射事件后,导致中国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那就是抢购食盐,事件本身只不过是一场闹剧,但其背后折射出来的不仅是民众对于资源性产品价格的敏感,还有通胀速率之快,是我们难以防范的。
小心,房地产!
通胀资金一般都会先流入到虚拟资产中去,由于中国股市在过去的2年中表现不佳以及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的放缓,大部分金融资本其实并没有在股市里寻找机会。而是流入了楼市和大宗商品市场,引发直接通胀。
在政府强制限购的情况下,这些资金一部分重回股市,还有一部分继续引发更为严重的通胀。回到股市的资金肯定首选与电力相关的资源性产品作为投资首选,因为对核电站建设的停滞及未来用电量增长的预期,煤炭和柴油价格将会进一步上扬,而刚刚发改委抢先一步禁止电力煤跟风涨价,那么,这些聪明的资金还会有一部分继续徘徊在房地产的门外,等待房地产政策 进一步的放宽,重新杀回房地产。
房地产所引发的资产泡沫问题已经不再是市场自身的供需平衡问题,哪怕政府1000万套廉租房能在2012年底全部竣工,商品房价价格将依然走高。除非日本调整其自身的注资融资结构,否则中国面临其自身的资产泡沫时也无能为力。
房地产问题关乎着这个国家的安定繁荣,当发行过多的货币而这些货币无法流入到对经济增长有益的方向时,其对整体经济的破坏力将会是巨大的,这些资金具有撬杠杆作用,累积放大乘积效应,对整个资产价格泡沫的影响力是我们很难以量化的,仅从M2货币一年10万亿人民币增速规模来看,就可能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增幅50%以上。那么房地产2010年的40%增幅也就显得合情合理。
房地产的价格是否是虚高?如果是的话,那么为什么价格降不下来?因为未来通胀预期决定着房价的走向,哪怕是零成交量,价格也未必就会跌下来。一旦房产商低价卖房之后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将会是建筑材料成本的上扬,土地价格成本的高企以及房地产项目利润空间的压缩,所以房价的问题不是光行政手段就能解决的问题,若想解决房价的问题还是得要首先解决高企的通胀。
结尾语
日本核辐射的危机影响的并不仅仅只是对我们居住环境层面的,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尤为要引起我们的关注,日本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度,由于日本核辐射的影响,对日本核电发展形成致命的打击。倘若日本寻求其他传统发电供给自己的电力需求,这势必将导致能源价格的进一步上扬,而当原油在115美元-120美元一桶的时候,全球的经济发展速率都将放缓,美国失业率将再次高企,中国的加息在未来的12个月的时间里已经不足以应对美日两国的QE规模,这些资金额度之大,已经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总和能承受的规模,在寻求抑通胀的手法上,传统的货币理论还需要从更为宏观的战略背景来看待,随着人民币升值加息预期不断,相较印度、巴西的稳定政治局势,大部分热钱都偏爱在此投资。
对于热钱的定义我们不能仅仅看成是透过投资方式流入到国内的资金,其实透过跨汇套息进来的热钱规模更为庞大,美日的低息环境让这些套汇资金日益膨胀,其规模已经超过4万亿美元,这个规模相当于中国3年GDP数值总和,这些套息交易的资金随着日本的此次量化宽松政策必定将会进一步上扬,流入银行作为存款的资金大部分都是作为房贷、车贷、企业贷款流放出去的,资产泡沫的催生与这些不无关联,特别是2010年中国汽车消费首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消费国,这对一个资源相对并不宽裕还有人口压力的国度而言,是负担而不是面子上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