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得以有效实施,使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新的教育理念,关键在于教育系统内部,也就是教育行政部门如何评价学校,学校如何评价教师。但是当前的教育模式,存在着学校管理过于严格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教学发展,为此学校管理应做好以下几项基础性工作: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新课程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活动宗旨,充分突出人的价值。新课程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但这一前提是学校管理者要心中有教师,要相信教师、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减轻教师个人所承担的压力,这样才能使教师心情愉快,从而更加高效地工作。
每位教师都有一个成长过程,需要领导的关心和同事的帮助,没有哪一位教师在刚入职时就是非常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崇尚“得人心者得天下”,其意除了指“获得人心”之外,还包括实实在在地获得成事的人才。识人才、选人才、用人才,是人本管理的重要环节。领导要坚信“强将手下无弱兵”这一至理名言,要相信每位教师都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依靠教师,要让每位教师都熟知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方向、具体措施、长远目标、近期目标、学年目标和学期目标。要真正实行民主化管理,广泛听取教师的意见,哪怕是批评和错误的意见,民主化管理可以使教师自觉地成为学校的主人,自觉地把学校的发展作为自己的事。
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创造积极向上的课堂管理文化
课堂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部分,是学校各项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因此,完善中学教学课堂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用现代先进的教育管理思想以及教育管理的理论作为指标,将提高中学生的基本素质作为目的来进行教学管理,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各教学要素的作用并以优化组合为特点,进行教学管理的实践活动。
重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突出学校办学特色
新课程指出,教师的角色要从传统的“教教材”的“教书匠”转变为“用教材教”的“研究者”。校本教研是教学改革不断发展的动力,是保证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作为学校领导,应该把学校的发展作为其工作的重心,“学校是否发展了”是衡量工作成败的重要内容。而学校的发展要依靠教师的发展,也只有教师的发展才能实现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赋予了地方和学校开发或选用课程的权力,国家在新课程设置及课时比例中,给予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或选用课程的比例为10%—12%。如何科学地安排好、利用好这些课时,学校要做好统筹安排。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为适应和满足本地区教学的实际与需要,促进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所以要把开发出来的资源编写成教材,供本地区各学校使用。
建立完善教学管理评估系统
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评估体系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点。在学校设立专门的教学评估机构,让学校的教育教学评估和教务部门能够实现无障碍沟通,能够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所以,不断完善教学评估体系,不断更新教育评价观念是重中之重,值得注意的是,要从教师的教学态度、内容、方法、成效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在当前新课改全面展开的情况之下,中学教育教学工作一直都在积极地探索和实践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摸索到最合适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将学生的终生发展能力作为教育的目标,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目标,努力培养最符合时代性的优秀学生,唯有如此,我们的教育才可能在二十一世纪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郴州市九中)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新课程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活动宗旨,充分突出人的价值。新课程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但这一前提是学校管理者要心中有教师,要相信教师、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减轻教师个人所承担的压力,这样才能使教师心情愉快,从而更加高效地工作。
每位教师都有一个成长过程,需要领导的关心和同事的帮助,没有哪一位教师在刚入职时就是非常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崇尚“得人心者得天下”,其意除了指“获得人心”之外,还包括实实在在地获得成事的人才。识人才、选人才、用人才,是人本管理的重要环节。领导要坚信“强将手下无弱兵”这一至理名言,要相信每位教师都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依靠教师,要让每位教师都熟知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方向、具体措施、长远目标、近期目标、学年目标和学期目标。要真正实行民主化管理,广泛听取教师的意见,哪怕是批评和错误的意见,民主化管理可以使教师自觉地成为学校的主人,自觉地把学校的发展作为自己的事。
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创造积极向上的课堂管理文化
课堂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部分,是学校各项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因此,完善中学教学课堂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用现代先进的教育管理思想以及教育管理的理论作为指标,将提高中学生的基本素质作为目的来进行教学管理,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各教学要素的作用并以优化组合为特点,进行教学管理的实践活动。
重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突出学校办学特色
新课程指出,教师的角色要从传统的“教教材”的“教书匠”转变为“用教材教”的“研究者”。校本教研是教学改革不断发展的动力,是保证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作为学校领导,应该把学校的发展作为其工作的重心,“学校是否发展了”是衡量工作成败的重要内容。而学校的发展要依靠教师的发展,也只有教师的发展才能实现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赋予了地方和学校开发或选用课程的权力,国家在新课程设置及课时比例中,给予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或选用课程的比例为10%—12%。如何科学地安排好、利用好这些课时,学校要做好统筹安排。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为适应和满足本地区教学的实际与需要,促进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所以要把开发出来的资源编写成教材,供本地区各学校使用。
建立完善教学管理评估系统
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评估体系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点。在学校设立专门的教学评估机构,让学校的教育教学评估和教务部门能够实现无障碍沟通,能够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所以,不断完善教学评估体系,不断更新教育评价观念是重中之重,值得注意的是,要从教师的教学态度、内容、方法、成效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在当前新课改全面展开的情况之下,中学教育教学工作一直都在积极地探索和实践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摸索到最合适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将学生的终生发展能力作为教育的目标,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目标,努力培养最符合时代性的优秀学生,唯有如此,我们的教育才可能在二十一世纪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郴州市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