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阈下 高职新型ESP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K0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论述“供给侧改革”视阈下高职新型ESP英语人才培养模式,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专业教学资源欠缺、教育质量评估不足、教育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提出酒店管理专业要立足“供给侧改革”视角,从培养目标、教育资源、教育评估、教育方法等方面出发,采取有效措施,构建新型ESP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ESP英语教学  人才培养模式  酒店管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C-0149-02
  一、“供给侧改革”视阈下我国ESP英语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供给侧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根据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提出来的战略方针。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存在“优化组合”“职教疲软”“产能过剩”和“提高质量”等问题,也就是说高等教育同样存在“供需错位”“供需不匹配”的问题。现阶段高等教育人才“供给”质量堪忧、毕业生就业与企业用工荒的双重压力,呼唤着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呼唤着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的“精准有效供给”。高职院校以实践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而ESP英语教学则是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内容。尽管当前不少高职专业,比如旅游专业、酒店管理等纷纷开设ESP英语课程,但教学效果并不容乐观,由此导致的结果便是,一方面,相关专业毕业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社会各工作岗位的人才需求缺口仍然很大。专业教育与市场应用出现脱节,导致有效人才供给存在很大的欠缺。此种情形的出现又和高职ESP英语教学未能从社会需求与市场需要出发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有着很大的关系。
  二、高职ESP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模糊。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当前高职ESP英语教学中的首要问题,ESP英语教学以专门英语人才为培养目标,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与市场性是教学活动的应有之义。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深刻认识到ESP英语教学的定位与价值,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上与市场需求出现了隔阂,导致有效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ESP英语教师的问卷调查为例,120份调查问卷中,仅有30份选择市场导向,占比25%,60份选择课程导向,占比50%。
  (二)专业教学资源欠缺。教育资源是高职ESP英语教学开展的主要凭借,教育资源体系设置是否科学,以及教育资源内容是否完善,对学生的ESP英语学习有着重要影响。而专业资源欠缺同样是当前高职ESP英语教学中的重要针对。在“专业在酒店英语课程开展中是否建设了有效的校本资源?”这一问题的调查中,200名学生中,21名选择“建设了完善的校本资源”,35名选择“建设了一般的校本资源”,120名选择“没有建设校本资源”,其余选择“不清楚”,选择“建设了完善的校本资源”的学生占比仅有10.5%。
  (三)教育质量评估不足。教育质量评估是高职ESP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措施,完善的教育质量评估,不仅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现状准确地呈现出来,对后续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但在当前的高职ESP英语教学中,教育质量评估不足的问题比较显著。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ESP英语教学为例,受调查的200名学生中,选择“笔试一种考察方法”的学生有82名,选择“两种考察方法”的学生41名,选择“3种考察方法”的学生32名,选择“4种考察方法”的学生45名,可见笔试仍然是最为主要的考察方式。
  (四)教育教学方法落后。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及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性受到广泛关注,尊重学生的课程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成为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但在高职院校ESP英语教学中,传统的教育模式仍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特别是在教育教学方法中,以教师为主导的讲授式模式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凭借,教师掌控着课堂教学的全部流程与各个环节,学生很多时候仅仅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效果较为一般。
  三、“供给侧改革”视阈下高职新型ESP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模糊是制约高职新型ESP英语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因素,紧扣高职教育的定位以及学生的专业要求,树立清晰、明确、可行的培养目标自然也就成为当前新型ESP英语人才培养中的首要工作。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而广阔的市场则是高职学生实践应用最为主要的阵地,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从学生的专业背景与就业方向出发,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如此才能有效提升新型ESP英语人才培养效果。以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为例,该专业对学生的英语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并且随着酒店行业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升,英语能力要求也在不断强化,除了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酒店英语以外,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等均是学生需要熟练使用的专门用途英语。高职院校要从有效供给市场急需人才的角度出发,立足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具体岗位出发,比如前台、大堂经理、客服、人力资源、礼宾、客户关系管理等,树立市场导向的学生培养目標,使毕业生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相关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提升供给的有效性,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二)完善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资源。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胜任未来的工作,是高职酒店专业ESP英语人才培养的重点。因此,在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完善中,必须以学生的能力为中心,从学生职业英语能力发展的角度出发,优化教育资源的设置与分配,充分发挥好教育资源在学生培养与发展中的作用,真正发挥好教育资源的育人价值。首先,就课程设置而言,酒店管理专业要紧扣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能力发展的需要,优化课程设置,遵循由易入难的基本原则,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发展中提升酒店英语能力。其次,就教材选编而言,酒店管理专业在利用好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统一教材,如《酒店英语会话》的基础上,要重视校本教育资源的建设,从时代发展的特点、行业从业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构建特色鲜明的校本资源体系。高职院校可以从酒店岗位设置出发,比如预订部、前台、客服部、餐饮部、商务中心、娱乐中心等,选编经典酒店对话案例作为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真实可感的学习语境,将英语语言学习的一般性与酒店英语使用的专业性紧密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酒店英语运用能力。   (三)构建以质量为关键的评估制度。教育质量不达标是当前高职酒店专业新型ESP英语人才培养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教育质量不达标使得酒店专业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未能达到酒店从业人员的市场要求,致使酒店从业人员中出现了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因此,供给侧改革视阈下酒店管理专业新型ESP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应高度重视英语人才培养质量的把控,构建以质量为关键的评估制度,全方位考察评估学生的ESP英语学习效果,为后续教学管理的开展提供有效的依据。一般而言,评估制度需要包含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口试。要求学生朗诵一些酒店英语文献,考察學生的单词积累水平、发音能力。第二,笔试。笔试的内容以文献阅读、应用文写作为主,要求学生阅读与酒店相关的英文文献,具体的考察方式则有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翻译等,查看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应用文书写能力。第三,面试。以师生面对面交流的形式开展,教师以专业学习为基础,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予以回答,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与心理素质。第四,情境对话。模拟酒店场景,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酒店对话任务。
  (四)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课程教学中最为活跃的元素,对人才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传统的酒店英语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彰显,影响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学生专门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起到了负面的影响。因此,在新型ESP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中,必须将教学方法的创新作为重要内容,而以学生为中心则是教学方法创新的关键所在。对此,酒店管理专业一方面要做好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比如广泛采用任务式教学,将学生的语言学习与语言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酒店前厅部的业务为例,主要包括电话客户预订服务、入住问询服务、外币兑换服务等,教师可以将此类服务内容设置为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开展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寻求与酒店的合作,积极推进校外教学的开展,从学生职业技能发展以及就业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安排学生到相应的工作单位,比如星级酒店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实践操练中不断提升酒店英语的使用能力,大力推进校企合作的开展。
  本文以酒店管理专业中ESP英语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分析为例,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管理和评估制度、教学方式和方法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四方面提出了构建新型的高职院校ESP英语人才新模式。“供给侧改革”是当前高职英语ESP教学改革与培养新型ESP英语人才的重要理念,在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应以“供给侧改革”为出发点,做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完善工作,解决ESP英语人才培养上的“供需错位”“供需不匹配”问题,做到ESP英语人才的“精准有效供给”。
  【参考文献】
  [1]李勇军.高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18)
  [2]张姗姗.基于ESP理论对高职院校《酒店英语》课程的教法探究[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8)
  [3]沈彩霞.“供给侧”背景下ESP教学改革与体育英语翻译人才创新培养研究—— 以沈阳体育学院为例[J].科技视界,2017(18)
  [4]袁锦芳.ESP在高职酒店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诸问题[J].文教资料,2018(4)
  【基金项目】2018年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供给侧改革’视阈下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新型ESP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XY2018YB10)
  【作者简介】黄 英(1972— ),女,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育教学。
  (责编 何田田)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论述广西高职院校创新成果的专利申请情况,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高职院校创新创造教育成果产出和知识产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提升师生知识产权意识、搭建创新创业活动平台、加强专业建设、加强校企的产教融合和协同创新等对策,并从学生个人学习发展和学校统筹建设两个角度探讨创新成果知识产权转化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创新成果 知识产权 转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农村电商的发展模式和当前的物流现状,对农村电商以及物流企业共生体系的相关理论和内涵进行梳理,提出构建共生体系理论模型,从交易成本、资源融合、经济聚合群落三个方面分析其运行机理,并结合共生体系的构件提出加强信息与资源共享、打造区域特色、注重资源互补、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技术研发、构建智能产销物流体系等建议。  【关键词】农村电商 物流体系 共生体系理论模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南宁师范大学的案例论述社会工作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本土化,针对该校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本土化”的理念与实质性内容缺失、难以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契合等问题,提出要通过充分了解现实社会需求、厘清社会工作在本土社会发展的逻辑等措施,整合校内外资源确保专业教育的规范化与标准化,进一步凸显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特色性。  【关键词】整合取向 社会工作专业 本科课程 本土化 设置  【中图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跨境电商视角下国际贸易实务应用型课程建设,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校企合作、以赛促教、考核和评价六个方面阐述国际贸易实务应用型课程建设的内容,提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教学内容“重建”为核心,突出教学过程“职业化”的设想,认为国贸专业国际贸易实务应用型课程建设必须走产教融合之路,突出“双师型”队伍建设,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关键词】跨境电商 国际贸易实务 应用型课程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基于蓝墨云班课移动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阐述在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中应用蓝墨云班课移动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模式设计,即将教学素材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模块,依托移动教学平台,将各教学素材串联在一起,实现“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与“课后复习”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拓展学生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提升教学效果与学生课堂满意度。  【关键词】移动教学平台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对广西6所师范院校的调查分析情况,论述TPACK框架下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针对当前师范生信息化教学方面中师范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强但教学资源开发能力弱、教学设计能力强但教学工具应用能力弱、教育理论水平强但教学监控与评价能力弱等“三强三弱”问题,提出以优化课程结构为基础、以信息化环境创设为平台、以评价机制创新为保障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关键词】TPACK 师范生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案例,论述现代大学制度视角下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的构建,提出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实施二级学院主体办学责任的校院内部管理机构体制改革、以岗位绩效改革为牵引力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构建并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扎实推进教学诊改工作等措施,为高职院校实现治理水平提升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 高职院校 治理体系 岗位绩效 教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高校推进信息化與工业化融合的策略,认为高校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中应成为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互相结合与共同发展的高新科技研究开发场所、培养信息化和工业化人才的基地、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载体、凝聚信息化发展资源和工业化资源的中心,提出高校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策略:通过全方位的研究工作,促进学术水平的提高;完善人才培养制度体系;加强对传统专业的改造工作,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与相关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基于市县联动的中高职衔接教学质量管理存在教学分头管理、质量标准不统一、质量管理“单向度”等问题,提出统一质量管理评价标准、构建双线运行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推行多元化的教学质量管理等措施,构建适合市县联动的中高职衔接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关键词】市县联动 中高职衔接 质量管理体系 构建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会计专业实施“岗证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和内涵,以广西银行学校为例,提出开发建设“岗证单一体化”的课程资源体系、搭建“订单班”培养平台开展“订单化”人才培养、建设会计职业道德诚信教育体系、建设专业能力强和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12667”模式的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等措施,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关键词】会计专业 岗证单一体化 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岗位能力 职业
期刊